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用于余热回收的毛细泵系统的制作与实验研究

用于余热回收的毛细泵系统的制作与实验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78.9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11:44:5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用于余热回收的毛细泵系统的制作与实验研究 传源南环境
能源技术
用于余热回收的毛细泵系统的制作
与实验研究
包涵黄学章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以工业余热回收为出发点,设计制作了一务可析装平板式毛细累系统。落发器的液体腔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能够防止侧壁导热引起的系统失效。采用滤纸作为毛细芯,透明的PU管作为管道,抽滤瓶作为储液器,实现了系统的局部可视化。用所制作的毛细泵系统进行了落发器正置、整置、例置3种情况下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航能够在不同热源方向的情况下工作,验证了平板式毛细系在工业余热利用方面的可行性
余热回收
关键词平板式毛细泵蒸发器热源方向
中图分类号:TK115 0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毛细泵系统(CPL—CapillaryPumpedLoop)与热管原理相似,是一种以毛细力为循环动力,利用工质相变传递热量的环路系统。与热管不同的是,在毛细泵系统中,蒸汽与液体的通道是分开的,所以不存在热管中的携带极限,通常毛细泵系统的传热能力比普通热管大1~2个数量缓(1]。
毛细豪的概念首先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NASA)Lewis研究中心的FJ.Stenger教授提出(2),尔后由于航天热控的需要,国际国内针对毛细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NASA的Goddard宇航中心设计制作了CPL-1,CPL-2 和CPL-33套工程模型[3),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验证了毛细泵系统的许多特性,也发现了系统存在诸如启动围难、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并致力于改进系统结构,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毛细芯的研制方面,俄罗斯研制的镍粉烧结毛细芯总体性能较好,其有效孔径达0.7~3μm,孔隙率达70%,渗透率在 10-数量级。在国内,华中科技大学的刘伟等15]对平板型毛细泵系统的结构设计进行了改进,在冷凝器中加人了毛细芯以抑制系统的压力波动,达到了一定效果。
目前毛细泵技术比较成熟,但其应用大多集中在航天热控方面,考虑到毛细泵系统具有换热能力强、无需外加功耗、现场布置灵活等种种优点,本文对将毛细泵系统应用于工业
余热回收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1毛细泵系统的设计
毛细泵系统根据蒸发器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圆柱式和平板式,由于平板式蒸发器能更好地与散热表面相贴合,减小接触热阻,提高系统传热效率,本文设计制作了一套平板式毛细泵系统。
如图1所示,本文设计的毛细泵系统由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器以及蒸汽管道和冷凝管道几部分组成,循环工质为
文章编号:1672-9064(2011)04-0060-03
燕汽管道
毛维芯、
蒸发器
凝体管通
冷能器
图1毛细泵系统结构围
维液器
水。系统运行前蒸发器和冷凝器以及管道中都充满水,储液器中充人1/3体积的水,运行时在蒸发器上加热,蒸发器的蒸汽腔中的水气化,将蒸汽管道和冷凝器中部分液体压人储液器,蒸汽在冷凝器中冷凝放出热量,由于毛细力的存在,冷凝器中的水通过液体管道被吸人蒸发器,实现工质循环,系
统开始正常工作。 1.1
蒸发器的设计
1.1.1蒸发器的组装形式
蒸发器是毛细泵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考虑到所设计的毛细泵系统有可能并不成功,若采用焊接这种不可逆的方式,假如系统不能运行,则必须另购材料,重新设计制作,这将导致材料和时间的巨大浪费,故本文将蒸发器设计为用螺纹连接的可拆装式,方便了实验过程中对各部件的改进。
1.1.2蒸发器各部件的材料选择与设计
由于本文的毛细泵系统拟采用水为工质进行实验,考虑与水的相容性及导热问题,
蒸发器上板即受热面和蒸汽槽道采用的材
图2蒸发器上板
料为黄铜,导热系数为109W/(mK),如图2所示,蒸发器受热面半径为126m,蒸汽精道为矩形槽道,截面尺寸为3mmx 5mm。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09s8x1081)
作者简介;包涵(1987-),男,江西就州人。项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毛细系环路的应用。
2011.NO.4.
60
上一章: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下一章: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关文章

振荡热管换热器用于染整加工中余热回收的分析研究 利用水合硅酸钠钙渣回收碱并用于制备硅灰石纳米粉体的实验研究 毛细相变回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煤矿多源耦合热泵进行余热回收方案的研究 石英晶振用于石英增强光声光谱系统的优化实验研究 吹风气余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改造 焦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