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论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方略及其工业转化

论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方略及其工业转化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1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15:00:5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论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方略及其工业转化 ·110·
科技论坛
论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方略及其工业转化
赵丹
(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中药制药工程作为医药业内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药学事业积极健廉发展美定了基础。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和药物研发领域的突破,传统的中药制药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瓶颈,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无法成为新兴产业,很难带动整个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中药制药工程必频在科学技术上整持创新,为药物研完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并将其向工业化方向转化,搭建中药制药技术平台,保证其朝着智能化与数宇化的方向迈进。
关键调: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工业转化
中药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璨宝,在中国药物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在药物生产的原料选取到中间生产环节,再到最后的质量监测都集
成系统化管理,创设一条完善的生产链条,加强风险防范工作,从而
的地位,也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
确保药物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省去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采用精细化
创新发展,我国的中药行业也要坚持革新,将中药制药纳入工程药物发展的新阶段,提高其中的科技含量。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技
工艺方法保证药物的质量,切实提高中药产业的竞争水平。
2.3现代化生产设备的转化
术创新力的欠缺,导致中药制药工程在竞争力上还不够突出,无法
与西药相抗衡,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基于这样的情况,我国中
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
药制药工程必须在技术上坚持创新,研究分析新的发展战略,并将大量的投入、严格的管理、技术的创新以及质量的保证。因此,在工其转化为工业生产模式,确保药物治疗的功效,满足广大人民的需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必须完善生产设备,在原有的陈旧设施的基础上
更换设备,不断增加资金的投人数量,研制出更加智能化、耗能低的
求。
1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方略
中药制药工程在技术上的创新发展不是--句简单的口号,需要
高品质设备,并将计算机、多媒体和数字化生产应用其中,完善控制
与操作,加快设备的运行效率,确保生产出高质量、大批量的中药药
整合各个技术环节,从生产、品质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切实可行的
物.真正实现工业化现代生产。
科技创新方案。
1.1中药制药工程集成科技的创新方略
所谓的集成科技是中药药物生产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对于药
2.4多种学科的交叉转化
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方略的提出以及工业转化的推进,不仅仅涉及到某-一个学科,而是多领域、多学科的交支互动和连接,必须
物创新而言,能够实现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适应于生产的各个环
将多种学科集合起来,实现综合利用。具体而言,要把中药制药基础科目、药物学和制药工程有机整合在一起,遵循合作共赢的发展战
节,可以实现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浓缩以及萃取,将繁项的工作流
略深人做出探究。在生产的过程中还要发挥各种学科的集中力量实
程进行简单化处理,并将这些工作过程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都在监控状态下开展,从而提高中药制品的质量。
1.2中药制药过程的创新方略
中药制药工程在生产中包括的环节众多,对整个过程进行创新
现协调发展,整合好创新的各个步骤,确保科技成果向工业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市场
是基于设计理念的一种应用,它能够实现对制药过程的全面控制,
经济全面开放,中药制药工程作为药物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掌握生产的根本技术,然后结合实际做好分析与检测。通过创新技术方式,将集成技术融人中药生产过程,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做出判断能够了解药物质量问题,并保证检测的及时性,从面通过设计降低风险,究善中药制药质量监测体系。
1.3中药制药工艺品质创新方略
中药制药的质量是其需要保证的第一关,在生产过程中要融人
新的创新技术,对工艺做出判别与质量监控,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进一步改进参数与设计环节,确保每-个产品质量检测过程都符合标准,不断提高中药制药的工艺质量。
2中药制药工程的工业转化
中药制药工程要想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实现大规模生产,就必须向工业方向转化。由于第三次技术革
一,必须坚持转化和创新,提高其中的科技含量,实现集成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生产。也就是说,中药制药工程一定要在科技上坚持创新,建立最新的生产体系,实现药物生产的飞速发展。在生产工业化转换的过程中,还要保证全面性,在控制模式、PAT理念、生产设备以及学科交叉性上做出转化,将药物生产的提取、浓缩以及萃取都置手监控体系之下,真正实现集成化生产,从而全面提高工程科技
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翼宇,星海试,张伯礼.论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方略及其工业转化[]中国中药杂态,2013,1:3-5.
[2]未旭松,周伟,包丽萍.中药制药工程科技的创新策略分析及其在工业上的转化[]生物技术世界,2013,4:54
[3]程翼宇,星海斌,张伯礼.中药工业4.0:从数字制药迈向智慧制药
命的到来,中药制药工程也发生了变化,将高技术产品应用于生活,
突出智能化生产的优势,是制药工程的发展新趋势。下面我们就来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将中药制药朝着工业方向转化。
2.1控制模式的转化
[J].中国中药杂志,2016,1:15
[4]李正,康立源,范晓辉.中药制药过程数据集成、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4,15:2989-2992
目前的中药制药工程在生产中仍属于平面控制方式,无法突出
[5张振凌,冯卫生,韩燕.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
技术上的优势实现创新发展,将其转化为立体控制,有助于增强其中的技术含量,优化中药制药的工艺品质,并将整个生产环节纳入监测过程,真正实现一-体化经营,确保工程制药技术创新发展。
2.2PAT理念的发展转化
PAT理念是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以该理念为指导,能够全面研究整个中药的生产过程,做好质量控制与技术研发。
作者简介:赵丹,身份证号:230521198405020623。万方数据
的研究[]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8)。
上一章:公立医院后勤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章:穿心莲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T/APEP 1026-2022 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第9版 制药工程实训(供中药学专业用)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供中医药类专业用 论高校基于项目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高科技时代的强国方略:信息化与世界竞争格局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