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庐山地震的防灾救灾经验对地震监测管理工作的认识

庐山地震的防灾救灾经验对地震监测管理工作的认识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6 11:43:51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庐山地震的防灾救灾经验对地震监测管理工作的认识 科技论坛
庐山地震的防灾救灾经验对地震监测管理
工作的认识
张瑞麟
(成都警官指挥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135·
摘要:2013年4月20日8点零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境内发生7.0级地震。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之后,各级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应对突发定害事件的工作,制定了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这次地震的应急工作,吸取了一些汶川地震应对的经验教训,许多地方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借签防突教灾一些经验,对今后监测工作中的应急响应机制、装备、工作落实、效果、存在差距等方面论述。探讨对今后地震监测管理工作在破环性地震现场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防灾减灾;地囊监测;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地震现场
芦山地震震中分布涵盖了芦山县境内的龙门、双石、清仁、宝盛和助各级地震教援队伍赶超灾区,开展搜索和救援行动。震情趋势判定实
太平五个乡镇。接照地囊烈度划分,有明显破坏的6度以上地区为
时跟踪地震序列活动,密切监视震情发展,组织震情会商,对震情形势
18682平方公里,其中9度极震区约208平方公里。下图为本次地震的
进行研判,协助灾区做好余震防范
构造图:
智川唯安芦山县斯,级地需构造国
截至5月9日24时,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余震区共发生 3级以上地震123次.其中3.0-3.9级97次.4.0-4.9级22次.5.0-5.9级 4次,6.0-6.9级0次。
1地震救援概况
此次芦山地震的应急数援在有序的指挥和统一部署下完成。由于破坏性地震现场情况极其复杂,所有的应急数援工作都很繁迫,而且之间有很多工作都必须共同推进。比如,搜索教援生命工作,时间就是生命,那么道路的畅通就显得重要,交通指挥就需要统一指挥,灾区的道路如何保障畅通,如何对破坏的道路快速修复,灾区群众的吃住,医疗卫生的需求,救援人员如何有序的进人,援人员自身的吃住间题,如何保障进人震中区人员的通讯间题等等,这此都摆在应急工作的决策者面前,虽然,之前已经有了比较科学系统的方案,但实际的情况将更加复杂。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紧急出动,赴灾区实施数援。自21日抵达灾区以后.数授队先后搜索排查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及周边24个乡镇,医疗数治及健康检查群众两千余人、防疫消杀9万余平方米:并在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卫生宣教和心理疏导等工作。
2破坏性地震监测管理工作 2.1应急响应机制的启动
地震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区域联动、快速反应、资源共享的工作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省地震局承担省政府地震应急相关工作,统筹协调地震部门力量,协助灾区人民政府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灾区市县地震部门按照职责和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非灾区市县地震局和地震台站按照省地震局统一部署,协同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响应措施主要包括:地震发生后,各部门、单位根据灾情和抗震数灾工作需要自动启动应急响应,采取以下措施。震情速报测定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展级、震源深度等参数,报省局行政值班室,并群发短信。编写震情信息上报中国地囊局、省委和省政府,通报有关部门及新阅媒体组织开展灾情收集,报上级地震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应急响应级别和需采取应对措施的建议。紧急救援、协调、协
作者简介:张瑞麟(1990),男,现为成都式警警官学院学生。
2.2做好防范地晨假环次生灾害工作
自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的严重次生灾害后,地震次生灾害弓起人们注意。基于遥感解译与震后现场调查,对芦山地震的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芦山地震的地质环境影响主要有:诱发较为广泛的期等次生山地灾害,期堤以小型为主,(黄润秋,王运生,裴向军,李逾生,李为乐)主要分布在双石一大川断裂带槽谷以及北西向几个深切峡谷段,如S210省道芦山-宝兴峡谷、芦山-双石峡谷、龙门-太平峡谷,其中震中区宝盛、太平镇朗期密度最大:泥石流动静物源有不同程度增加,崩塌新增了泥石流沟的物源;斜坡上缓坡带也堆积有新的朗塌物源,使震后沟谷泥石流与坡面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增加;斜坡震裂现象较普通,囊动引起斜坡表层覆盖层不均匀沉降,宏观上表现为地面开裂、房屋开裂以及公路路基失效等;沙土液化加重灾害程度,震动弓起发震断裂槽谷区砂土波化,使发震断裂带上地基失效,震害加重;厚覆盖层场地效应使地震下盘平坝区震害异常,下盘前陆盆地厚覆盖层地区地震波放大效应使芦山县龙门、清仁以及天全县老场仁义平坝区及斜坡地带震害严重:芦山地震地质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是囊中区太平-宝盛一带其次是断裂带下盘5km-上盘5km的地带、宝兴县城区域及前陆盆地带。(王运生,全清等)
2.3做好灾害评估和恢复重建工作
在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震后第一时间启动了灾情快速评估,对地震烈度图、受灾人口分布及比例、房屋倒损分布及比例、伤亡人口分布、道路损数等灾情进行了演进式4次评估。评估过程充分考虑数据的完备性,从数据不完备情况下的初步定性评估到数据较完备情况下的定量评估,并将第4次评估结果与2013年4月23日民政部公布数据相比:受灾人口评估准确度为95%、房屋倒损评估准确度为73.3%。继玉树地震灾情评估之后,再次验证了本项目组开发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体系(模型、方法、软件)的实用性。(李志锋,吴立新,王然,王秋玲,郑颈,恢复灾区遭破坏的测震、前兆等台站的观测能力,布设流动观测台(网),建立现场监测中心。通过震害调查、强震观测等工作,确定灾区范围固、地震烈度分布。做好人员的医疗和灾后地震科普教育工作
3结论
(1)破坏性地震后监测工作应有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预案。(2在应急救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统一部署,规范管理
(3)快速做出地震破坏程度评估和灾后快速恢复对灾区群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黄润秋,王运生,累向军,等.4·20芦山Ms7.0级地震地质灾害特征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4):581-589
[2]王适生,全清,罗永红,等.四川芦山M_s7.0级地震的地质环境影响分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3(2):92-98
[3]李志锋,吴立新,王然,等.四川芦山M_s7.0级地震灾情快建评估与反总科技导报,2013(12):31-36
上一章:电费抄核收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优化研究 下一章:浅谈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

相关文章

地震监测:人类认识地震奥秘的金钥匙 当大地发怒的时候:认识地震、火山与海啸 漫话城市地震防灾 地震防灾减灾与自救互救常识 汶川特大地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汶川特大地震中城镇供水系统地震灾害与抗震救灾调查报告 地震作用对通信塔桅影响的研究 城市灾难地震避难所与救灾据点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