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建筑工程>城市灾难地震避难所与救灾据点规划与设计

城市灾难地震避难所与救灾据点规划与设计

资料类别:建筑工程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8354.2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1-03-08 09:42:49



推荐标签: 城市 地震 设计 灾难 规划 救灾 避难所 据点

内容简介

城市灾难地震避难所与救灾据点规划与设计
作者:李海旺 著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李海旺编著的《城市灾难地震避难所与救灾据点规划与设计》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13个典型灾难性大地震的灾情、地震动参数、震后应急救援、灾民的避难生存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国内外应急救援与避难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大跨钢结构公共建筑为载体的、可应对灾难地震的救灾据点和避难体系。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该体系的功能、组成、规划原则、防御目标、工程设计方法及其案例。
《城市灾难地震避难所与救灾据点规划与设计》可供从事地震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的管理、研究与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地震态势
1.2 震害损失
1.3 我国抗震减灾策略与发展
1.3.1 抗震减灾政策现状
1.3.2 国家未来抗震减灾规划与任务
1.3.3 抗震减灾重大建设项目
1.4 抗震减灾策略关键研究问题
1.5 本书内容
第2章 新型地震避难与救灾据点系统研究
2.1 灾难性地震后灾民避难和抢险救灾情况调查分析
2.1.1 我国典型大震后灾情与灾民的避难和救灾情况
2.1.2 国外灾难性地震灾情与灾民避难情况
2.1.3 灾难性地震灾情、灾民避难与救灾特征分析
2.2 中国、美国和日本地震避难救灾的对策分析
2.2.1 中国地震避难与救灾对策
2.2.2 美国地震救灾与避难对策
2.2.3 日本地震救灾与避难对策
2.2.4 中国地震避难与救灾对策的不足
2.3 新型灾难性地震避难与救灾据点系统的功能和规划内容研究
2.3.1 新型灾难性地震避难与救灾据点系统组成与功能
2.3.2 地震避难与救灾据点系统规划内容与设防标准
2.4 新型地震避难与救灾据点系统与现行避难体系的对比分析
2.4.1 国家现行避震疏散体系简介
2.4.2 新型地震避难与救灾据点系统简介
2.4.3 两种体系的比较分析
2.5 新型地震避难与救灾据点系统设计内容与要求
2.5.1 城市规划设计附加内容
2.5.2 城市新型体系安全性评价
2.5.3 救灾据点及其周边空旷场地附加设计内容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网格结构地震避难所抗震性能设计研究
3.1 中、美、欧、日抗震设计方法简介
3.1.1 中国的抗震设计方法简介
3.1.2 美、欧、日的抗震设计方法
3.1.3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
3.2 新型地震避难与救灾据点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3.2.1 我国灾难地震烈度统计分析
3.2.2 “避难与救灾据点体系”设防目标的确定
3.2.3 “避难救灾建筑结构”设计的计算内容
3.2.4 地震波作用下失效分析方法与失效评定方法
3.2.5 地震波作用下失效承载力评定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弹塑性计算方法在钢网格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基础
4.1 钢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理论基础
4.1.1 概述
4.1.2 框架结构的弹塑性有限元材料模型工
4.1.3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4.1.4 地震动作用下动力失效判定方法
4.2 多高层钢结构地震弹塑性分析进展与应用
4.2.1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
4.2.2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上一章:全球化背景下辽中城市群的边缘与结构理论研究 下一章:2049上海世博会万科馆全纪录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编著] 2012年

相关文章

城市应急避难所规划建设理论与方法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规划模型与应用 汶川特大地震中城镇供水系统地震灾害与抗震救灾调查报告 城市绿地格局与减灾避难研究 城市灾难防范与自救手册(便携版) 城市地下空间出版工程规划与设计系列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DB42/T 984-2014 人防工程兼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要求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