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6·
论述土地管理业务中数据组织管理模式
高辉
(大庆市国土资源局,黑龙江大庆163316)
管理科学
摘要: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功能决定了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不仅能够进行基本的数据存储,还能将数据整合,实现信息的共享,使用靠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办公能加快企业经营的节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土地是国家的根本,对其进行精确系统的管理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将讨论如何在土地管理中建立数据组织管理模式,以实现对土地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化:数据整合
1土地管理的特点 1.1规范性强
土地管理是国家强制性的要求,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既可以作为管理者实际工作的理论依据,又可以保障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二者之间发生经济纠纷。而且在土地管理中有系统的办公流程,对土地的更名、开发、登记都有者明确的规定。
1.2广泛的社会性
土地管理工作不是单纯的国家行为,面是与各个阶层密切相关的,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面且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管理人员要采用不回的措施,处理好十地的所有权间题,调和使用者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在进行信息的录入时,要用科学的信息处理手段,准确反映土地的实际情况,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3与地理属性相关
土地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与其空间位置密切相关。例如,每一宗地在同一个城市坐标系中都有唯一、准确的面积和位置。与土地有关的其他信息资源包括土地统计信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定级类别都和地块的地理位置有关。
1.4数据种类紧多
土地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处理相当多的数据,其中不仅包括了对土地信息的管理(其中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实际面积等),还涉及了土地所有者提供的办公材料,相关部门开具的票据,法律部门开出的文件,和现有使用者的信息等,还要对十地的开发潜力加以评估。
2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模式 2.1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将土地的各项数据录人计算机,将各个人员进行角色代人,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系统会将土地与相关人员的关系加以标注,数据进行整齐的排列,土地的图形结构立体的展示在管理者面前,方便其阅读使用。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土地的信息,以完成整个体系框架。
2.2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处理模式
息协同、业务协同、资源协同为基本设计思想突破在传统信息化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和业务孤岛的障碍,以开放式的、可扩展的性能实现内部机构、部门之间与公众之闻的协同和互动,将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违法用地监察等多源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以地块生命周期为线索,随着时间变化对空间位置上的地块演绎全过程进行全
询、统计和分析,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动态监管目标。
我们要准确掌握土地从开发到使用的全部信息,但是传统的土地信息量较少,而且信息本身有很大的误差,不能实现这一目的。而且传统的系统多为二维图形,缺乏空间立体感,不能很好的表现出土地的结构。土地管理业务数据多层共享模型是将土地按照其属性、职能等多个方面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信息检索时输入不同的内容都可以进行查阅。而且层次的划分可以更加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将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更好的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和建设中。而且在系统中,土地是三维立体图形,上面标注了土地中的所属关系,为管理人员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3.2土地管理业务中数据组织管理模式
在整个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地块是载体,是不变化的,变化的是地块的形态和附加在地块上的业务及属性信息。固此,可以以地块为需引,基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多层本体共享模型,通过同一时间位于回一空间不同业务特征的分层模型将附加在地块上的过程信息组织起来。同时,在十增管理业务事件(如六个业务处理行为)的驱动下随时间推移将土地业务环节的变化信息落实在各个业务空间地块上。基于事件语义的土地业务全要素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是以建设项目用地报批业务为起点,在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市场市场交易、土地供应、土地登记等业务事件的驱动下,使间一空间地块的形态及附加的属性信息随时间不断演绎,并将量变或质变的结果反映在建设用地报批层、土地征收层、土地储备层、土地市场交易层、土地供应层和土地权属层。土地业务全要素生命周期管理模型中的业务活动集合可以看作驱动土地业务地块信息演绎的事件空间:<建设用地报批,
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市场交易,土地供应,土地登记>
土地管理的信息化是指以土地的开发作为起点,将其使用中的
各个阶段进行全程跟踪标注,分析现有的使用率,并为十增的转让、出租提供证明。人们可以在网上进行业务办理,减少了传统的人工服务的排队时间,加快了工作效率。GIS是为此而研发的专业的土地管理系统,用GIS来处理数据,可以实现土地的信息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系统的保密性。管理人员上岗之前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拥有良好的保密意识,并且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能独立应对系统的突发状况,对系统中的数据处理进行监管,以防止有人恶意筹改软件。还要及时更新土地的信息,不断改进系统,加强对城市中的公共建筑、民居建筑所占的土地和乡村农用土地的管理,根据土地的利用率提出未来的开发方案
3土地管理业务中数据组织管理模式 3.1土地管理业务中数据多层共享模型
土地管理工作要求适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缩和土地区位调整、征占用耕地、土地供应、土地开发利用以及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查处等进行查对分析,对建设用地实施动态监管。因此,需要建立涉及土地全要素的监管平台。“一张图"工程建设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将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通过网络进行集成,实现工作流程与部门职能的优化重组,将现有的资源、数据进行跨部门共享和集中管理,以“信
3.3基于土地管理业务数据多层共享模型的数据关联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将GIS作为平台,使之与其它办公软件兼容,在GIS上进行其它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办公的自动化。还要对土地进行统一缩号,相同区域的土地业务建立关联,对办理完毕的业务建立档案,放在系统的文件夹中,方便日后的查阅。而且将GIS 与Interme结合到一起,利用网络将数据进行共享,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查阅到相关信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
4结论
本文讨论了土地管理中数据组织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软件系统日益完善,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人工服务,成为新世纪办公的必要设施,在土地管理方面,计算机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到录人信息的准确,还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以使管理者根据现有的土地状况作出正确的决策。我们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主晓雪.建设用地预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3[2]孙先伟,马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民营科技,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