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卷,第3期 2016年6月
安徽化工
ANHUI CHEMICALINDUSTRY
Vol.42,No.3 Jun.2016
医药院校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
李传润,彭成军,见玉娟,王虎传,梁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
107
摘要:根据医药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精选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步建立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医药工程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原理:教学设计;课程设计 doi:10.3969/j.issn.1008553X.2016.03.04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3X(2016)03-0107-03
化工原理课程以“三传”为主线,即以动量传递为基
础,讲述流体输送、搅拌、沉况降、过滤等单元操作;以热量传递为基础,讲述传热、蒸发操作;以质量传递为基础,讲述吸收、精、结晶等单元操作以及热量、质量同时传递过程的干燥操作-2。在医药类院校,制药工程原理或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与化工原理类似,其核心都是单元操作,它们是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药物制剂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门专业基础课,属工程学科,具有工程性和应用性,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架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制药过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及传质过程等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熟悉各单元操作分析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过程的选择、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及设备的选型计算;了解强化过程的途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如《制药工艺学》、《制药过程自动控制》、《制药设备及车间设计》等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1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学时
根据我校2014版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分专业进行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原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学时安排,各专业安排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及学时见表1。
表1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安排表
教学内容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药物制剂
食品质量与安全
理论教学
72 72 48 32
实验教学
32 32 16 16
十小计
课程设计
32-
136 104 64 48
如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学习药品生产
制造、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专业实验技能、工艺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科学与工程方法训练,掌握从事药品研究与开发、制药工艺设计与放大、药品生产质量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该专业在培养要求上强调药品制造过程,因此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的学时安排最多,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3个环节。生物制药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安排的学时数逐渐减少。
2精选教材和精心组织理论教学内容
医药类院校的化工原理或制药工程原理课程与理工科院校化工专业相比,学时数相对较少。我校为了鼓励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直主学习的能力,各专业培养方案理论课学时一般还包含15%左右的自主学习学时。因此在教材选择上,我们根据医药院校课时少而学生数理基础又相对薄弱的特点,没有选择目前国内高校常采用的比较经典的教材,如化学工业出版社陈敏恒主编的《化工原理》和化学工业出版社谭天恩主编的《化工原理》,而是选择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崔鹏、魏风玉主编的《化工原理》用于制药工程专业教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志样主编的《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用于药物制剂专业教学)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李云飞、葛克山主编的《食品工程原理》(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以上教材能较好地满足我校各专业培养要求11.5.。
授课只能节选教材内容,避免过分追求授课内容的“高、精、深、广”。制药工程和生物制药专业一般选取流体流动及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分离、传热、蒸发、精馏和干燥等章节作为主要授课内容,以膜分离技术、结晶、吸附分离作为自主学习内容。药物制剂专业一般选取流体流动及流体输送机械、传热和干燥等章节作为主要授
收稿日期:201603-12
作者简介:李传润(1977-),男,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从事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3505603930,chuanrunli@qq-com。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