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可视化分析

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可视化分析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6:21:39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可视化分析 科技论坛
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可视化分析
赵瑜
(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119-
摘要:在地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复杂地质情况的情况分析,不仅能够利用高技术的勘察方法,同时在地质体中运用可视化的分析方法,从而帮助地质工作者,实现科学的地质工程工作。在对于地质工程的复杂地质体的研究工作中,实现可视化的分析技术,能够对于地质情况实现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从而达到对于勘察项目的科学研究。
关键词: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可视化分析
在地质工程的研究工作中,通常需要面对各种结构的地质信息
位面不应超出地表曲面,即超出部分不应显示。同样的,当显示多层
研究,而如何能够在各种情况的地质研究对象内部,实现科学性的研究,是地质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在以往的工作中,地质工作者在对于复杂的质地体验中,在对于地理情况的研究中,通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难达到研结果的科学性分析过程。而通过在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可视化分析过程中,能够更加客观的对于地质工程中复杂地质体的地理结构情况
1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研究与开发现状
TITAN三维建模软件是由北京东方泰坦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 TITAN地学综合信息系统中的一个组件,是基于框架建模的思想研制开发而成的,利用平行或基本平行的剖面数据建立起三维空间任意复杂形状物体的真三维实体模型。TITAN三维建模软件的组成部分有:剖面数据处理模块,建立面数据,为建立三维实体模型提供由一系列平行的剖面组成的框架数据,数据剖面由多边形、环和点元系组成;2对应关系处理模块,建立副面之间、多边形之间、环之间和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建立三维实体模型提供副面间的
对应关系,从而建立建模元索之间在三维空间中的联系;③模型处理模块,建立实体模型,用剖面数据和剖面间的对应关系建立起三维实体模型,并且可以对模型进行任意切制、计算面积和体积的处理。此软件只是三维建模与图形处理的引擎,适用面广泛。但在面向具体专业时.需要漆加或扩充专业模块,比如工程地质专业模块等。纵观国内外种软件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对于地质工程专业的复杂地质体建模与分析的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体现地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地质工程生产与研究的实际需要
2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2.1离散数据的插值与拟合地质信息的插值和拟合函数要根据实际勘测数据建立,实测数据越丰富精确,得到的地质模型越能够真实描绘出这些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不同的地质信息,需采用不同的拟合函数。地表地形测量数据(X坐标、Y坐标和地表高程Z)、地下水位埋深测量信息(地下水位测点地表X坐标、Y坐标和水位埋深h)等的曲面图形生成可归结为双自变量离散数据的插值和拟合。空间曲面插值函数有以下构造方法,如与距离成反比的加权方法(Shepard方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Multiquadric方法),平面弹性理论插值法等,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连续地层界面、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地球化学勘探数据以及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在地质体空间的分布,
2.2三维数据结构地质工程地质体一般是不规则形体,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曲线和曲面总是分别通过很多微小直线段和微小三角面近,来模拟地层岩性界线和岩层曲面,即岩层界面(和地表曲线、地下水位面等地质层面界线)和岩层曲面都分别是许多微小直线段和微小三角面的集合。这就要求必须其备有效的分层的三维数据结构,比如地质工程地质体空间中的点由有三位坐标分量表示,微小直线段由其两个端点组成,地质层面界线由所有属于该边界的微小直线段组成,而岩层曲面由微小三角面组成。有效的三维数据结构能够确保人机交互和查询的实现。
2.3曲面求交地质体中存在大量各种层面,包括地表、地下水位面、地层层面等,当出现地层不整合、地层尖灭和地下水出露于河谷地表等情形时,就自然会遇到曲面间求交的间题;地质体三维模型的上部边界是地表曲面,通过数学方法拟合出的岩层面或地下水
地层时,下面的每一岩层应以其上一岩层为边界。因此,为了可视化地层界面必须要解决地层面与地表或其他地层面的求交间题。另一方面.在部面图成图时,地质界线的绘制是通过显示面(平面)与各种地质界面(曲面)求交所得出的交线。因此曲面求交包括地质界面(层面)之间的相交,和地质界面与剖面的相交两类间题
2.4三维拓扑结构分析从地质学角度看,拓扑是地质对象间关系的表格,拓扑表存储层位间上覆、下伏和交切等的地层学关系及地质空间位置关系。拓扑也可视为允许这些地质关系合理储存的数据结构。例如,考虑多层地层,上一个岩层的底面和与其相邻的下一个岩层的项面是上下岩层这两个实体的公共部分或共享边界,它们之间的拓扑关系就是相邻和同一的关系,在存储数据时只存储上一个岩层的底面或其相邻的下一个岩层的项面,即相邻岩层的边界曲面可以存为一个地层曲面,大大减少数据存储量。评价地质模型系统的优缺点往往决定于描述地质对象所用的拓扑结构
3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初步开发与应用
3.1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研究基于离散采样数据的插值与拟合的思想,即将离散数据转化为连续曲线曲面,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过程是,从勘探数据库中提取各种地质信息的坐标位置及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通过不回的拟合与插值函数得到地质层面(曲面)和地质实体的三维计算机图形显示,表达地质信息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布规律。生成地质岩层面和地质实体后,实现从任意角度观察建立的模型,实现根据指定的面走向、倾向和倾角生成垂直削面,
3.2初步开发工程勘测空间数据库管理。工程期勘测空间数据库在收集整理现场期测数据后录人各分项数据表,这些数据表不仅包括地质信息的位置数据,更重要的是提供属性数据。以地层若性数据表为例,要求录入钻孔编号、岩层起始深度、岩层终止深度、层厚岩性(地层名称)、地层代码(地层年代)、岩层走向、岩层倾向、岩层倾角、接触关系、地质描述等数据。随着工程勘测的进展,能够方便地修改补充和管理勘测数据。
结束语
地质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其中涉及了到对于多宗地质结构的研究分析过程,地质资料在对于工程的项目的进行,担负者非常重要的数据作用。在地质工程的工作进行中,需要面对地质结构的地质信息研究,这就需要能够在各种情况的地质研究对象内部,实现科学性的研究,是地质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在以往的工作中,地质工作者在对于复杂的质地体验中,对于地理情况的研究中,通常受到外界因素索的影响,很难达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分析过程。而通过在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可视化分析过程中,能够更加客观的对于地质工程中复杂地质体的地理结构情况。通过对于复杂地质体的可视化研究,能够更加合理的完成工程项目,从而保证地质工程的顺利进行。 ICS 93.080.20
CCS P 66 37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4869—2025
公路工程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南
Guidelines for safety audit in the pre-opening stage of highway
2025 - 07 - 29 发布
2025 - 08 - 29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869—2025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系统性 ......................................................................... 1
科学性 ......................................................................... 1
适用性 ......................................................................... 1
5 公路符合性评价 ..................................................................... 2
路线 ........................................................................... 2
路基和路面 ..................................................................... 2
桥梁 ........................................................................... 2
隧道 ........................................................................... 2
互通式立体交叉 ................................................................. 2
平面交叉 ....................................................................... 2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 2
6 公路适应性评价 ..................................................................... 3
线形协调性 ..................................................................... 3
特殊路段 ....................................................................... 3
交通环境适应性 ................................................................. 3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 3
7 评价方法 ........................................................................... 4
符合性评价 ..................................................................... 4
适应性评价 ..................................................................... 4
8 评价实施 ........................................................................... 4
评价时机 ....................................................................... 4
评价流程 ....................................................................... 4
9 评价结论 ........................................................................... 5
公路符合性 ..................................................................... 5
公路适应性 ..................................................................... 5
附录 A(资料性) 安全检查清单 ......................................................... 6
附录 B(资料性) 公路工程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报告格式 .................................. 11
B.1 报告格式说明 .................................................................. 11
B.2 安全性评价报告正文格式 ........................................................ 13
参考文献 ............................................................................. 15
I
DB37/T 4869—2025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I
DB37/T 4869—2025
公路工程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公路工程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总体原则,提供了公路符合性评价和公路适应性评价
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三级以上公路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交工阶段的安全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 safety audit in the pre-opening stage of highway
公路工程项目交工阶段,通过现场踏勘、实地驾驶等方式对项目安全性进行评价。
注: 包括符合性评价和适应性评价。
符合性评价 conformity audit
对公路实体工程影响交通安全的技术指标、设施设置等与设计文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进行评价。
适应性评价 adaptability audit
对项目线形协调性、特殊路段、交通环境适应性、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与实际驾驶需求的适应情况
进行评价。
4 总则
系统性
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宜全面核查公路工程的规范符合性和交通适应性,涵盖路线、路基和路面、桥
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关键要素。
科学性
评价工作宜以实地踏勘、实际数据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
适用性
评价内容宜针对不同公路等级和地理气候特征,差异化确定评价重点。
1
DB37/T 4869—2025
5 公路符合性评价
路线
宜根据实地驾驶、现场踏勘状况,对公路平纵线形、视距与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的符合情况进行评
估。
路基和路面
5.2.1 核查实体工程路侧净区范围障碍物的处置情况。
5.2.2 抽样核查路面排水设施的符合情况及排水效果。
5.2.3 宜结合质量检验评定结果,核查路面抗滑性能符合情况。
5.2.4 核查中央分隔带开口及开口护栏设置的符合情况。
桥梁
5.3.1 桥头急弯路段,核查其标志、标线、速度控制设施等设置的符合情况。
5.3.2 核查桥梁护栏与路基护栏衔接过渡段的符合情况。
5.3.3 宜结合质量检验评定结果,核查桥面系及桥梁排水系统的符合情况。
5.3.4 核查上跨桥梁墩台、上部结构对评估项目视距和净空的影响。
5.3.5 核查上跨桥或桥梁墩台防撞设施的设置情况。
隧道
5.4.1 核查隧道洞口内外视距规范的符合性。
5.4.2 宜核查隧道进出口路面防滑过渡及排水设施符合情况。
5.4.3 核查隧道洞口检修道端头与洞外护栏的衔接过渡的符合情况。
5.4.4 宜结合质量评定结果,核查隧道监控、通风、消防等设施的有效性。
5.4.5 核查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隧道内机非隔离、排水、照明等设施符合情况。
互通式立体交叉
5.5.1 核查分、合流鼻端、连接部等部位视距的符合情况。
5.5.2 核查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沿线设施间距等的符合情况。
5.5.3 宜核查加速、减速及辅助车道设置的符合情况。
平面交叉
5.6.1 宜核查现场与图纸主要设计内容的符合情况。
5.6.2 核查三角区的通视情况。
5.6.3 城镇化地区平面交叉,宜核查与行人、非机动车、公交停靠站相关的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
施设置的符合情况。
5.6.4 核查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及交通组织措施的符合情况。
5.6.5 核查平面交叉口、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的符合情况。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5.7.1 标志宜评价以下几个方面:
a) 核查各类标志版面信息、位置等设置的符合情况;
b) 结合质量评定结果,核查标志反光膜逆反射系数和标志净空高度。
2
DB37/T 4869—2025
5.7.2 标线宜评价以下几个方面:
a) 核查各类标线设置的符合情况;
b) 结合质量评定结果,核查标线逆反射系数、抗滑性;
c) 核查禁止超车路段标线设置的符合情况;
d) 核查位于中央分隔带或计算路侧净区内的桥墩、隧道洞口、设施立柱等立面标记设置的符合
情况。
5.7.3 护栏宜评价以下几个方面:
a) 核查护栏设置的符合情况;
b) 核查分流鼻端防撞设施的符合情况;
c) 高填方、深路堑路侧临水或临崖等险要路段,临近村庄路段,与其他道路、铁路、油气管道
并行路段,陡坡急弯路段等,核查其路侧采取的防护设施的符合情况。
5.7.4 核查防眩设施设置的符合情况。
5.7.5 核查视线诱导设施设置的符合情况。
5.7.6 当项目跨越铁路、通航河流、交通量较大的其他道路时,核查桥梁防落网或防抛网设置的符合
情况。
5.7.7 核查收费站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符合情况。
5.7.8 宜核查穿村镇等特殊路段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符合情况
6 公路适应性评价
线形协调性
6.1.1 根据实地驾驶状况及采集的行驶速度,核查路线平、纵线形连续性与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性。
6.1.2 根据实地驾驶状况及采集的行驶速度,核查横断面过渡段的长度、型式与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
性。
特殊路段
6.2.1 结合实地驾驶状况,核查隧道出入口段线形协调性。
6.2.2 宜核查隧道照明实际效果及洞口眩光的适应性情况。
6.2.3 核查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速度协调性、车道连续性、车道平衡等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6.2.4 核查隧道出入口、互通等特殊路段或节点连接处安全性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6.2.5 核查连续弯道、U 型弯等路段线形、视距及设置的交安设施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交通环境适应性
6.3.1 长大纵坡、高填深挖等路段,宜核查采取的安全改善措施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6.3.2 大雾、团雾易发路段,宜核查采取的安全改善措施的适应情况。
6.3.3 受冰雪天气影响严重路段,宜核查采取的安全改善措施适应情况。
6.3.4 受强降雨影响易造成路面积水或排水不畅路段,宜核查采取的安全改善措施的适应情况。
6.3.5 桥隧连接易出现侧风路段,核查采取的安全改善措施的适应情况。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6.4.1 宜根据实地驾驶状况,核查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信息连续性及一致性。
6.4.2 标志宜评价以下几个方面:
a) 核查标志的设置效果、位置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3
DB37/T 4869—2025
b) 根据路网的变化情况,核查标志信息的准确性、连续性;
c) 核查标志的信息量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d) 核查标志与标线信息的一致性;
e) 核查树木、边坡绿化构筑物、广告牌等对标志实际视认效果的影响;
f) 核查标志在夜间的视认效果。
6.4.3 标线宜评价以下几个方面:
a) 核查标线的视认和诱导效果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b) 标线功能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6.4.4 护栏的总体设置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6.4.5 防眩设施设置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6.4.6 视线诱导设施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6.4.7 收费站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6.4.8 服务区、停车区内的标志和标线与实际驾驶安全需求的适应情况。
7 评价方法
符合性评价
7.1.1 公路的规范符合性核查宜通过现场踏勘、实地驾驶等方式,可根据安全检查清单(见附录 A)、
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
7.1.2 实地驾驶 3 次以上是必要的,并配备先进行程记录设备等方式提升评价精度和准确性。
注: 实地驾驶前公路上清除路障、工程堆放材料等明显影响车辆行驶速度和行驶连续性的物体。
适应性评价
7.2.1 公路线形协调性、视距、特殊路段等与实际驾驶需求的适应性评价宜通过实地驾驶方式,宜采
用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法进行评价。
7.2.2 宜通过现场踏勘、实地驾驶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经验分析法、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法等对环境
因素的适应情况进行评价。
8 评价实施
评价时机
国家或地方重点公路项目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宜在主体工程施工完工、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基本完成
时开展交工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工作。
评价流程
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工作宜按照以下流程实施:
a) 基于施工图设计图纸、设计变更及交工验收评定资料完成基础数据分析;
b) 通过实地驾驶体验和现场踏勘,动态感知行车环境安全状态;
c) 识别实体工程安全隐患,形成包含评价结论及整改建议的评价报告,报告格式见附录 B;
d) 建设单位按照交通主管部门相关要求完成报告评审;
e) 根据整改情况完善报告。
4
DB37/T 4869—2025
9 评价结论
公路符合性
公路符合性评价结论宜确定公路实体项目与设计资料、标准规范符合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项
目现状,提出可行的安全改进建议及管理对策。
公路适应性
公路适应性评价结论宜确定线形、特殊路段、交通环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要素与实际驾驶安
全需求适应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项目现状,提出可行的安全改进建议及管理对策。
5
DB37/T 4869—2025
附 A A A

(资料性)
安全检查清单
A.1 交工阶段安全检查清单根据安全性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
A.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安全检查清单见表 A.1。
表A.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安全检查清单
序号 评价项目 存在问题和相关 路段 改进要求和建 议 改进 次序
A.1.1 总体分析
a) 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中与行车安全相关部分是否执行
b) 若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过安全性评价,其结论响应情况如何
c) 项目施工完成后变更设计情况或与施工图批复不一致的相关工程 是否影响行车安全
A.1.2 路线
a) 平面、纵断面线形组合和横断面过渡段是否存在线形不协调的路 段
b) 相邻路段的速度是否存在突变
c) 是否存在视距不足路段
d) 是否存在树木、标志牌等造成视线不连续或误导视线
A.1.3 路基和路面
A.1.3.1 路基
a) 不设置路侧护栏时,路侧净区内的障碍物是否已经清除
b) 无法清除的障碍物是否设置了防护设施及设施的有效性如何
c) 路基排水是否顺畅
A.1.3.2 路面
a) 施工后的行车道、路肩是否清理干净
b) 路面排水和路基排水是否畅通
c) 当边沟或排水沟采用盖板时,盖板是否完整
d) 超高平坡段的排水是否顺畅
A.1.4 桥梁
a) 桥梁护栏与路基护栏是否设置衔接过渡段
b) 上跨桥梁或桥梁墩台是否设置防撞设施
c) 上跨桥梁的桥墩、上部结构是否对本项目公路视距造成影响
d) 是否存在侧风影响严重的桥梁是否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A.1.5 隧道
a) 隧道洞口视距能否满足安全要求
b) 隧道洞口检修道端头与洞外护栏衔接过渡是否存在防护缺陷
c) 隧道洞口段和洞内的照明过渡效果是否良好
d) 隧道洞口是否存在严重的太阳光炫目影响
e) 隧道监控、通风、消防、应急救援设施是否有效
6
DB37/T 4869—2025
表 A.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安全检查清单(续)
序号 评价项目 存在问题和相关 路段 改进要求和建 议 改进 次序
f) 与互通式立体交叉或服务区距离近的隧道,是否存在明显不利行 车安全的问题
A.1.6 互通式立体交叉
a) 互通式立体交叉以及服务区等的分流点、合流点通视三角区内通 视效果是否良好
b) 互通式立体交叉以及服务区等的加、减速车道长度是否满足车辆 行驶速度变化的要求
c) 匝道的行驶速度是否协调
d) 匝道进出口是否容易导致车辆误行或犹豫
A.1.7 平面交叉
a) 平面交叉通视三角区域内是否满足通视要求
b) 平面交叉的交通渠化和交通控制方式是否完善有效
A.1.8 A.1.8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A.1.8.1 标志
a) 标志是否齐全设置位置是否合适
b) 驾驶人在正常行驶速度状态下,能否清晰识别标志的文字和图案
c) 在夜间和雨、雾等条件下,标志是否具有较好的视认性
d) 标志基础、立柱、标志面板等是否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e) 标志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和完整
f) 前后标志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连续有无矛盾
g) 标志是否存在信息量过载的情况
h) 标志与路面标记、标线信息是否一致
i) 施工后树木、边坡绿化、构筑物、广告牌等是否影响标志的视认 效果
A.1.8.2 标线
a) 标线在正常行驶速度下能否清晰识别
b) 中央分隔带或路侧净区内的桥墩、隧道洞口、交通标志立柱等是 否设置了醒目的立面标记
c) 在夜间和雨、雾、冰、雪等不良天气下,标线是否具有较好的视 认性和诱导效果
A.1.8.3 护栏
a) 路侧护栏、中央分隔带护栏是否连续、有效
b) 护栏的端头是否进行了安全处理
c) 互通立体交叉三角区护栏端头配套防撞设施是否完善
d) 路侧危险路段采取的防护设施是否有效
A.1.8.4 设置的防眩设施是否合理防眩效果是否有效
A.1.8.5 设置的爬坡车道的安全设施是否有效
A.1.8.6 设置的紧急避险车道的安全设施是否有效
7
DB37/T 4869—2025
表 A.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安全检查清单(续)
序号 评价项目 存在问题和相关 路段 改进要求和建 议 改进 次序
A.1.8.7 路段监控设施和信息发布设施是否合理有效能否满足安全需求
A.1.8.8 长大纵坡、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长大隧道、不良气候影响严重 等事故易发路段的安全设施是否进行了综合考虑设置是否有效
A.1.8.9 沿线设施
a) 收费站安全设施是否合理有效
b) 服务区、停车区内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停车场位置是否 合理相关标志、救援设施是否齐全
注: 填写“改进次序”时,采用符合填写。推荐记录符号如下:★——优先改进;△——建议改进。
A.3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安全检查清单见表 A.2。
表A.2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安全检查清单
序号 评价项目 存在问题和相关 路段 改进要求和 建议 改进 次序
A.2.1 总体分析
a) 上阶段设计审查意见中与交通安全相关部分是否执行
A.2.2 路线
a) 平面、纵断面线形组合和横断面过渡段是否存在线形不协调的路 段
b) 相邻路段的速度是否存在突变
c) 是否存在视距不足路段
d) 是否存在树木、标志牌等造成视线不连续或误导视线
A.2.3 路基和路面
A.2.3.1 路侧
a) 路侧净区内是否存在明显影响行车安全性的障碍物
b) 是否对无法清除的障碍物设置了防护设施
c) 是否存在路侧干扰严重的路段相关的安全设施是否有效
d) 路侧商业、加油站等进入公路的接入口是否影响主线行车安全
A.2.3.2 路面
a) 施工后的行车道、路肩是否清理干净
A.2.3.3 排水设施
a) 路面排水和路基排水是否畅通
b) 当边沟或排水沟采用盖板时,盖板是否完整
c) 超高平坡段的排水是否顺畅
A.2.4 桥梁
a) 是否存在桥头接急弯的情况对于桥头急弯,是否设置了有效的标 志、标线和速度控制设施
b) 是否存在宽路接窄桥的情况桥梁和路基段衔接位置是否存在防护 缺陷或漏洞
8
DB37/T 4869—2025
表 A.2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安全检查清单(续)
序号 评价项目 存在问题和相关 路段 改进要求和 建议 改进 次序
c) 当其他公路的桥墩、台位于本项目公路路侧净区内时,是否设置 了防护措施
d) 其他公路的上跨桥梁的桥墩、台是否对本项目公路视距造成影响
A.2.5 隧道
a) 是否存在隧道洞口接急弯的情况对于洞口急弯,是否设置了有效 的标志、标线和速度控制措施
b) 隧道洞口外连接线和隧道洞身视距能否满足安全要求
c) 隧道洞口检修道端头与洞外路基段衔接是否存在防护缺陷或漏洞
d) 隧道洞口段和洞内的照明过渡效果是否良好
e) 隧道洞口是否存在严重的太阳光影响
f) 未设置照明的隧道,是否设置了有效的视线诱导设施
g) 人车混行的隧道是否设置了有效的保护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设 施
A.2.6 平面交叉
a) 平面交叉通视三角区域内是否满足通视要求
b) 驾驶人是否能够清楚地识别平面交叉口的位置
c) 平面交叉的交通渠化和交通控制方式是否完善有效
d) 交叉路口警告标志是否设置齐全有效
e) 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路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
A.2.7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A.2.7.1 标志
a) 指路标志和指示标志是否齐全设置位置是否合适
b) 警告标志(村庄、注意行人、注意牲畜等)设置是否齐全设置位 置是否合适
c) 禁令标志(禁止超车、禁止掉头、停车让行、会车让行等)设置 是否齐全设置位置是否合适
d) 驾驶人在在正常行驶速度状态下,能否清晰识别标志的文字和图 案
e) 在夜间和雨、雾等条件下,标志是否具有较好的视认性
f) 标志基础、立柱、标志面板等是否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g) 标志与路面标记、标线信息是否一致
h) 施工后树木、边坡绿化、构筑物、广告牌等是否影响标志的视认 效果
A.2.7.2 标线
a) 标线在正常行驶速度下能否清晰识别
b) 公路中央分隔带或路侧净区内的桥墩、隧道洞口等是否设置了醒 目的立面标记并进行了有效的防护
c) 在夜间和雨、雾、冰、雪等不良条件下,标线是否具有较好的视 认性和诱导性
9
DB37/T 4869—2025
表 A.2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安全检查清单(续)
序号 评价项目 存在问题和相关 路段 改进要求和 建议 改进 次序
d) 是否按照超车视距设置了超车路段,并采用标线进行提示和划分
A.2.7.3 护栏
a) 设置的护栏形式是否能够对车辆进行有效的保护
b) 路侧护栏的端头是否进行了安全处理
c) 路侧危险路段采取的防护设施是否有效
A.2.7.4 A.2.7.4 视线诱导设施的诱导效果是否良好
A.2.7.5 A.2.7.5 采用的限速方案是否合理有效
A.2.7.6 长大纵坡、急弯陡坡、临水临崖、不良气候影响严重等事故易发 路段的安全设施是否进行了综合考虑设置是否有效
A.2.7.7 沿线设施
a) 停车区通视效果是否良好
b) 停车区是否合理相关标志、标线是否齐全
注: 填写“改进次序”时,采用符合填写。推荐记录符号如下:★——优先改进;△——建议改进。
10
DB37/T 4869—2025
附 B B B

(资料性)
公路工程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报告格式
B.1 报告格式说明
B.1.1 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报告宜包括以下内容:
a) 封面;
b) 资质证书;
c) 著录页;
d) 目录;
e) 正文。
B.1.2 安全性评价报告采用A4幅面,左侧装订。
B.1.3 安全性评价报告封面宜采用浅灰色。
B.1.4 封面宜包括以下内容:
a) 评价项目名称;
b) 评价阶段;
c) 标题,统一为“安全性评价报告”;
d) 承担单位名称;
e) 评价报告完成日期。
封面式样如图B.1所示。
B.1.5 著录页宜包括下列内容:
a) 评价项目名称;
b) 评价阶段;
c) 标题,统一为“安全性评价报告”;
d) 承担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姓名;
e) 承担单位名称及公章或技术成果章;
f) 承担单位资质证书名称及编号;
g) 评价报告完成日期。
著录页式样如图B.2所示。
11
DB37/T 4869—2025
图B.1 封面式样
12
DB37/T 4869—2025
图B.2 著录页式样
B.2 安全性评价报告正文格式
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报告正文宜包括以下内容:
a) 概述。主要阐述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背景及目的、工作依据、工作过程和调研情况;
13
DB37/T 4869—2025
b) 建设项目概况。主要说明公路项目的工程概况、自然地理状况、交通量和交通组成及服务水
平、与沿线其他公路和铁路等的关系、主要技术指标规定值及其采用值、工程施工情况、交
工验收准备情况等;
c) 公路符合性评价。包括项目前期工可、设计、施工阶段与交通安全相关资料分符合性情况,
以及施工完成后与标准规范的符合性情况评价;
d) 公路适应性评价。对项目主线空间连续性,隧道出入口、桥梁、立体交叉等特殊路段或节点
连接处安全性,交通标志标线信息连续性、项目所在位置地形、地质条件、气候特点等与项
目安全需求实际适应情况进行评价;
e) 评价结论及建议。
14
DB37/T 4869—2025
参 考 文 献
[1]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2] GB/T 37458 城郊干道交通安全评价指南
[3]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4] JTG B0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5]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6]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7]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8]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9]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10] JTG 2112 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1] JTG 218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
[12] JTG/T D21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
[13] 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14] JTG/T 367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15]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高速公路项目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鲁交安监
〔2024〕2号)[Z].2024-05-27.
15
上一章:试论我国金属地质勘查的技术原则及相关方法 下一章:辽宁省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应用研究

相关文章

可视化技术在复杂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浅析 三维复杂地质体的布尔运算算法研究与实现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分析探究 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失修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T/GSC 004-2023 复杂艰险山区线状工程地质区划技术规程 SY/T 5970-2012 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开发地质与油藏工程部分 基于复杂地质地貌探讨地质勘察技术 DBJ/T 13-314-201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不良地质体探测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