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科学
辽宁省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应用研究
安国旺
(辽宁筑波规划设计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0)
·191·
摘要:为探索如何有效的将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应用于予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中,本文主要从耕地产能测算、拼地占补平衡考核、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规划编制和土地整治项目等五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逻宁省实际情况,提出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方法和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质量等级成累可以被充分应用于土地管理工作中并取得显著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级;应用研究 1概述
农业生产的产投比及其效益的高低:耕地经济等指数反映农业生产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是以已完成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为的投人产出情况及其经济效益高低,
基础,通过开展相关补充调查,更新有关资料数据,基于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通过本项工作的开展可以确切掌握耕地的质量状况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农用地的科学利用与管理提供质量依据。本文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研究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的具体应用方向,发挥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在农用地利用与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2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概述 2.1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内容
广义成果包括农用地分等理论与方法,可以直接查阅工作附
3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具体应用
3.1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与耕地产能测算
在耕地分等成果基础上,建立耕地产能核算数据库,采用一定的数理分析方法,分别核算农用地不同层次(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和不同区域(多镇、县域、省域)的产能。因地制宜的增加物质、资金和科技投入,改善耕地质量,从而在总量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3.2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与耕地占补平衡
依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理论与方法,利用耕地分等参数与成
表、标准耕作制度表、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等等。狭义成果是指
果,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质量评价体系,对耕地占补平衡质量进行评
在耕地质量分等工作中所形成的全部成果。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字成果、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基础资料汇缩等。
2.2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特点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主要有以下特点:(1)耕地分等体系综合运用土地的自然评价、适宜性评价、利用评价和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标准耕地制度、产量比系数、指定作物最大产量、“产量-成本"指数等参数,将分等指数纵向集成,这一特点决定耕地分等成果其有综合性。(2)从耕地分等技术路线看,耕地自然评价侧重反映排地最大作物生产潜力,耕地利用评价侧重反映土地平均利用水平下农用地生产潜力的发挥程度,耕地经济评价侧重在平均经济投人水平下耕地的生产效益水平。(3)耕地分等成果具有多目标性,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反映耕地自然质量,可用于涉及耕地质量的评价工作;耕地利用等指数反映耕地实际生产能力,可用来分析耕地生产潜力;耕地经济等指数反映农业生产的投人产出和经济效益,可用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2.3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应用方向分析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包括:光温(气候)生产潜力、耕地自然质量分、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土地利用系数、耕地利用等指数、土地经济系数、耕地经济等指数等。(1)测算作物生产能力理论最大值。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和C0.而光温生产潜力是反映个地区在一定的光、温条件下,其它环境因素(水分、二氧化碳、养分等和作物群体因素处于最适宜状态,作物利用当地的光、温资源的潜在生产力;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充分和合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气候资源,而其它条件(如土壤、养分、二氧化碳等)处于最适状况时单位面积土地上可能获得的最高生物学产量或农业产量。在《农用地分等规程》中可直接查找这两个指数,是耕地分等的重要成果,结合当地耕作制度、复种类型和播种面积及指定作物所占的比重,可以测算出该区域农作物生产能力的理论最大值。(2)反映耕地质量和利用水平。耕地质量等级成果中的耕地自然质量分、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土地利用系数、耕地利用等指数能够反映耕地的质量和
价,获取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与利用等指数,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样点的投人产出调查资料,获得单位耕地标准粮实际产量,并建立利用等指数、等别与标准实际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等别所对应的标准粮实际产量为依据,测算各等别之间的比例关系,最终确定不同等别耕地等级折算系数
3.3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与基本农田保护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中的耕地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可以作为耕地是否被划定为基本农田的依据。高等别、集中连片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低等别、质量较差的耕地可以调出。
3.4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与总体规划调整(修改)
规划调整(修改)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在规划调整(修改)中,调
人地块占用耕地的,必须确保调出地块恢复的耕地质量等级不低于调人地块占用耕地质量等级。
3.5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与土地整治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在土地整治中主要应用于土地整治规划缩制中分析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及空间分布;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系统建立、权重确定以及基本农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等别、土地经济等的评价提供了方法。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应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地块整理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应比建新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4结论
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将充分应用于耕地产能测算、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规划编制和土地整治项目等方面,切实发挥了成果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坚守耕地质量红线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安国旺,韩志根.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应用研究,2014,10
[2]对孔海,林和明,任向宁等,耕地质量等级成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省级检查与汇总[J]科技创新导报,2013,17:215-218.
[3]万华兵.耕地质量评价及其成果应用研究,2007,5
利用水平。自然质量分越高耕地自然质量越好,质量分的高低取决于各影响因素(土壤、地形、排灌、有机质含量等)的优劣:土地利用系数、耕地利用等指数是考患农业生产资料投人水平和田间管理水平的限制条件,所能达到的标准粮实际产量。(3)反映耕地的经济效益。耕地质量等级成果中的产量一成本指数、土地经济系数、耕地经济等指数能够反映耕地的经济效益。产量-成本指数反映单位投人能获得的产量,该指数越高效益越好,反之则差;土地经济系数反映
作者简介:安国旺(1980,8-),男,土地估价师、土地叠记代理人,在运宁筑波规划设计研所从事土地调查、规划编制、土地整治、土地评估、土地集约节约评价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