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论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120例

论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120例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14:45:4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论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120例 科技论坛
论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120例
李伟宏田莉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系妇产科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64)
·143·
摘要:目的: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掌握患者的生存情流及预后团素,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指导今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并为其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在近年来接收的子宫内膜癌惠者中抽取120例,对其临床资料、预后情况行回顾分析,研究发病原图、发病的年龄投以及症状表现等。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选处转移19例,局部复发21例:雄激素依赖型(I型)病例数为116,占患者总数的96.67%,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病例数为4,占资料总数的3.33%。其中,I型高分化病例数为37人,占30.83%,中分化病例12例,占10.0%,低分化病例数10人,占8.33%。结论;手术治疗是予宫内膜癌治疗的最佳手段,随着治疗的究善,惠者的生存几率将得到提高。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分析探计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近20年来明显上升,通过科学的手段
术病理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将1期中依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程度分
控制发病率越来越迫切。子宫内膜瘤的临床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
3个亚型,Ⅱ期依宫颈管间质受累情况分成2个亚型,Ⅲ期中又依
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积极研究治疗模式,针对一些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估,全面规范手术流程,在病因分析、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加以有效的分析,加强临床治疗,提升手术疗效。对120例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00-2014年以来医院接收的子宫内膜癌惠者中随机抽取 120例,包括1型子宫内膜癌110例和Ⅱ型子宫内膜瘤10例。该 120名患者的年龄区间位于25~70岁之间,其中102例惠者处于 40~65岁,占总数的85.0%。并且所有患者的已婚率为100%,发病年龄集中在51~55,占总患者人数的30.83%,55岁之后惠病率呈下降趋势。而患者绝经人数1.2治疗方法为57例,占本组病例总数的 47.50%,最早绝经35岁,最退56岁,平均为48.94岁。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为阴道出血症状,绝经后的患者表现为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未绝经患者表现为月经紊乱。合并高血压者为18例,占总数的15%;合并糖尿病者为20例,占总数的16.7%;合并高血压兼糖尿病者7例.占总数的5%。
1.2治疗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明确的诊断,通过探测宫颈深度刮宫腔,提取样本进行病理性检测。患者中有15例进行了术前化疗,包括全身静脉化疗、介入化疗。但是目前由于子宫内膜癌现已采用手术分期,以前使用的分段诊刮以区分「期或Ⅱ期的方法不再使用。120例患者中有11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占总数的95%。采取的手术方式包括次广泛/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9 例.占息患者人数的40.8%,还有52例行根治术,占43.3%,同时包括少数的子宫、双输卵管、双侧卵巢模形切除等。手术治疗后的辅助化疗方面,有17例采取术后辅以化学药物治疗的方式,占14%,6 例为术后辅以放疗,占总数的5%。
1.3统计处理
通过对120例病例的随机调查,将数据记录下来,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z检验。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差异,对生存情况加以详细系统的分析,对诊断、治疗、预后等多重因素加以合理的处理分析。
2结果
2.1合并症、复发与转移
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存在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以及合并高血压兼糖尿病者共45例,其中8例符合肥胖标准,27例合并子宫肌瘤,1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本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合并症患者的发生几率高于正常者。同时,有6例复发,占总
子宫浆膜、附件受累、腹腔细胞学检查、明道转移及盆腔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分3个亚型.IV期则以盆腔内、外转移分2个亚型,分段有效地反映出病变的程度。本组资料显示,手术后病理回报癌灶仅局限于子宫内膜的有17例,占14.1%,瘤灶侵人肌层的40例,占 33.3%,散至宫颈的有11例,占9%。除此之外,还包括一小部分侵入输即管及子宫反折腹膜和浆膜外的病例。I型的子官内膜癌在1期肿瘤侵润的范围有肌层、粘膜层、浅肌层、深肌层,主要集中在浅肌层;面在Ⅱ期肿瘤侵润的范围分布在宫颈管腺体、浸润宫颈间质,其中润宫颈监制的病例明显高于宫颈管腺体;Ⅲ期侵润范围包括一侧附件及卵巢、全肌层、腹水中见癌细胞、全肌层;IV期浸润膀胱粘膜、肺转移。型子宫内膜癌的手本术病理分期肿瘤侵润范围不同于 I型,其在1期侵润范围主要在浅肌层,Ⅲ期则为浆膜外。
2.3生存情况
子宫内膜癌在不同分期的生存情况是不同的,I期、Ⅱ期、Ⅲ期的惠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4%、75.8%和35.7%,数据表明其惠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5年无病生存率也有明显的差异。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生存情况也存在差异性,本组中内膜样腺癌患者3 年总生存率、3年和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非内膜样腺瘤患者。同时在不同组织学分化中患者的生存率也不同,分化程度越低,生存率越高,分化程度与生存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反比。当然,不同时期治疗的患者其生存率也存在差异性,从曲线分布上看,近年来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无论在3年总生存率还是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都有了较以往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讨论
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一些因固素密切相关,例如年龄、月经史、合并症等。年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癌变的风险,子宫内膜痛的患者主要集中在51~55发之间,该区间内子宫内膜癌高发。初潮基、绝经延迟与不孕也是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原因,一日机体长期无排即,使得体内激素达不到一个有效的平衡,则将容易发生癌变。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会使得子宫内膜长期受到雌激素作用,没有孕激系的对抗,形成了持续性的增生状态,引发子宫内膜癌变的产生。在手术治疗方面,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进行手术病理分期,结合术后补充放疗以实现更好的疗效,将手术与放射治疗综合在一起为子宫内膜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4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准确度高于临床分析,为手术治疗提供客观全面的指导,但是临床分析与手术病理分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不断地改进。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在手术方式术后评估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减少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生
数的5%,其中包括阴道残端复发2例、盆腔复发4例。8例惠者出
存率带来了希望。
现转移,占总数的6%,转移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肝脏、骨、脑、锁骨上淋巴结等,
2.2手术病理分期
参考文献
[1]董丽,李静波,蔡知天,等.P27kipl和CyclinE在子宫内膜癌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319-321.
手术病理分期主要依据术前的B超、CT等辅助检查,并结合手[2]章文华,白萍,吴令英等.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中
华如产科杂惠,2001(8):479-482
术中的全面详细探查、标本剖视、切片的病理检查、例如盆腔腹腔内淋巴结的切除和子宫双附件切除术而确定,从而进行准确有效的手
上一章:浅谈高职院校制药实训室设备、仪器精细化管理 下一章: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相关文章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症以及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组织近红外光谱预处理与波段选择研究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支持向量机的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研究 Logistic回归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对子宫内膜癌组织切片分类的研究 T/CACM 1285-2019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子宫内膜异位症 T/CRHA 013-2022 经血源子宫内膜干细胞资源储存规范 第2部分: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分离、处理与储存 T/CRHA 014-2022 经血源子宫内膜干细胞资源储存规范 第3部分:子宫内膜干细胞产品质量评价与放行 T/NAIA 0263-2023 牛子宫内膜炎诊断与防治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