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绍兴黄酒产业规模与质量状况分析

绍兴黄酒产业规模与质量状况分析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18.2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5 14:44:5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绍兴黄酒产业规模与质量状况分析 管理与营销
中国酿造
绍兴黄酒产业规模与质量状况分析
宋海燕?李博斌刘兴泉1*韩宁3
2014年第33卷第2期
总第264期
(1.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临安3113002.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绍兴312000;
3.山东省广饶县人民法院山东广饶257300)
·157.
摘要通过对绍兴黄酒企业的产品质量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建议。调查表明2009一2011年期间17个大中型企业3年产值合计达339.13亿元而86家小型企业3年产值合计只有88.72亿元,个别小型企业产品质量指标不合格。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的产品质量良好私营和集体制企业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小型企业高
中低档产品比例不均衡,10-30元中低档产品约占据其产品种类的90% 关键词绍兴黄酒质量状况产业
中图分类号TS262.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02545071.2014.02.039
文章编号02545071(2014)02-0157-03
Industry scaleandquality analysis of Shaoxing rice wine
SONG Haiyan'2, LI Bobin', LIU Xingquan'*, HAN Ning
(I.School of Agniculture and Food Science,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3/ /300, China,
2.National Center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Rice wine, Shaoxing 312000, China,
3.Shandong Guangrao people's Cour, Guangrao 257300,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urent situation of the Shaoxing wine industry was conducted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with different scales or ownerships. From 2009 to 2011,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17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within the period was 33.913 billion RMB. However,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86 small companies was 8.872 billion RMB, and some quality prob lems emerged in some small companies. The product from corporate enterprise, state-owned business, and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had high quali ty, but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of private and collective enterprise need to improve. The high proportion of affordable products
for small enterprises was uneven, products with 10 to 30 RMB price occupying 90% of the product range. Key words: Shaoxing rice wine; quality condition; industry
绍兴酿酒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较为普遍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经久不衰并逐步发展成为绍兴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绍兴黄酒企业为了扩大销售范围,使其消费市场逐步走向消费力巨大的年轻群体及高收入阶层行业销售额逐年扩大-]。绍兴黄酒规模效益日益凸显大中型企业加快了其产业整合速度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绍兴黄酒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3。同时,众多小型企业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着销售收入过低、资金链断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45。通过对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情况和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以明确绍兴黄酒
行业存在的问题,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绍兴黄酒行业总体状况
绍兴黄酒行业2009—2011年间的产值与质量状况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在2009一2011年中绍兴黄酒企业的产值维持在每年137~146亿元之间3年产值合计达到427.85
收稿日期2013-12-03
亿元。绍兴黄酒企业每年约有500批次产品接受检测受检产品的合格率维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3年平均合格率为98.9%说明绍兴产黄酒的产品质量状况较好
表1绍兴黄酒2009—2011年产值与质量状况
Table 1 The output and quality of Shaoxing rice wine from
2009 to 2011
年份 2009 2010 2011 合计
产值/亿元 144.06 137.01 146.78 427.85
受检批次 523 514 494 1531
合格批次 511 512 491 1514
合格率/%平均合格率/%
97.7 99.6
99.4
98.9
全国黄酒市场份额约占我国酒类市场份额的2.23% 其中绍兴黄酒的市场份额约占我国黄酒市场份额的33%,即不足1%的酒类市场份额因此绍兴产黄酒仍具有很大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项目(2011C120432013C32011)超兴市科技项目(2012018004) 作者简介宋海蒸(1979-)女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黄酒质量管理
*通讯作者刘兴泉(1973-)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黄酒发酵与质量控制 ICS 11.020.10
CCS C 05

体 标 准
T/CACM 1553—2023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医诊疗指南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 for Chinese medicine on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2023 - 12 - 20 发布
2023 - 12 - 20 实施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
T/CACM 1553—2023
目 次
前言 ...................................................................................I
引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流行病学 ............................................................................1
5
诊断标准 ............................................................................1
5.1
中医诊断 ........................................................................1
5.2
西医诊断 ........................................................................2
6
辨证分型 ............................................................................4
6.1
肾虚不固证 ......................................................................4
6.2
中气下陷证 ......................................................................4
6.3
脾肾两虚证 ......................................................................4
6.4
肝郁肾虚证 ......................................................................4
7
治疗 ................................................................................5
7.1
治疗原则 ........................................................................5
7.2
方药 ............................................................................5
7.3
中成药 ..........................................................................6
7.4
针灸 ............................................................................7
7.5
针药并用 ........................................................................8
7.6
穴位贴敷、穴位埋线 ..............................................................8
7.7
传统功法 ........................................................................8
7.8
物理治疗 ........................................................................9
7.9
心理干预 ........................................................................9
8 预防调摄 .............................................................................9
附录 A(资料性) 质量分级及推荐意见强度 ............................................... 10
附录 B(规范性) 压力性尿失禁相关量表及评估方法 ....................................... 13
参考文献 ..............................................................................16
T/CACM 1553—2023
前 言
本文件参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浙江
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中国中医科学
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瞻、高文喜、庞然、胡青、曾文彤。
本文件其他起草人(按姓氏笔画为序):马陈薇、高蕊、韩毅、黄亚胜、陆芳、李源、陆永辉、
覃智标、沈建武、邵魁卿、肖云翔、夏雨果、赵娟、朱馥丽、邹建安、赵建华、张犁、张路、张鹏。
I
T/CACM 1553—2023
引 言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病
因主要在于年老体弱、妊娠分娩损伤、肥胖等 [1],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女性
SUI 患者数量逐渐增加 [2],尿失禁所带来的生理及心理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各种治疗的新技术、
新药物不断出现 [3-5]。西医手术治疗限于中重度 SUI 以及部分合并有脏器脱垂者;对于轻中度 SUI 或手
术禁忌症患者多采用西药治疗,但因副作用等限制难以推广 [6]。中药可从本论治 SUI,针灸亦具有“简、
便、廉、验、安全”之特点,再配合盆底肌训练等方法,研究证实临床疗效显著 [2]。但目前国内外尚缺
乏以中医证治方法为核心的女性 SUI 诊疗规范,严重影响了中医在诊治女性 SUI 的临床应用。有效规
范的女性 SUI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可以指导临床实践,并很大程度节约医疗卫生资源。
为进一步规范女性 SUI 的中医诊疗标准,促进中医诊治女性 SUI 水平的提高,根据《世界卫生组
织指南制定手册》的指南制定流程、GRADE 系列文章的方法学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
等相关要求,考虑中医诊疗特色,针对疾病防治,制定《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医诊疗指南》。本文件
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临床运用。
本文件中方药的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描述参见附录 A。
II
T/CACM 1553—2023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医诊疗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女性SUI的诊断、辨证分型、中药及非药物治疗和预防调摄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等泌尿外科、妇科、针灸科及生殖医学专业临
床医师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
3.2
盆底肌训练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通过使盆底肌达到相当的运动量进而达到治疗或改善尿失禁的训练。
注: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 s~6 s,松弛休息2 s~6 s,如此反复10次~15次。每
天训练3次~8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主要用于改善尿失禁症状。
4
流行病学
2006年我国进行的大范围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压力性尿失禁在我国成年女性中的发病
率为18.9%,其中城市患病率为16.4%,农村患病率为21.4%
[7]。此外2005年在加拿大、德国、意大利、
瑞典和英国进行的通过电子医疗记录系统辅助(EPIC)电话调查研究显示,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为
6.4%,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尿失禁种类 [8]。2014年瑞典针对20岁~64岁未产女性尿失禁患病的研究,
单纯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病率从5.2%逐渐增加到7.9%,45岁~54岁达到患病高峰 [9]。我国资料研究
结果显示50岁~59岁是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最高,可达到28.2%,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与年龄密
切相关,此外妊娠、肥胖等也是常见诱因。
5
诊断标准
5.1
中医诊断
1
T/CACM 1553—2023
本病可见不同中医诊断名称,针对其病因症状中医称“遗溺”“膀胱咳”等,指在咳嗽、喷嚏、
大笑、负重时出现遗溺现象
[10,11]。
5.2
西医诊断
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步骤包括确定诊断、程度诊断、分型诊断、合并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西医
诊断来源:《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22版)》。
5.2.1
确定诊断
5.2.1.1
病史及症状:包括一般情况、与腹压增加有关的尿失禁症状、泌尿系统其他症状及其他病史。
与腹压增加有关的尿失禁症状包括打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各种腹压增加状态下,尿液是否漏出;
停止腹部加压动作后漏尿是否随即终止;时间和严重程度。泌尿系统其他症状如血尿、排尿困难、尿
路刺激征及夜尿等症状,下腹或腰部不适等。其他病史如产科和妇科病史、盆底伴随症状、既往盆腔
手术史、消化系统伴随症状,及当前药物服用详细信息等。
5.2.1.2
体格检查:包括一般状态、全身体检、专科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专科检查包括有无盆腔脏
器膨出及程度;外阴部有无长期感染所引起的异味、皮疹;棉签试验了解尿道过度移动的程度;双合
诊了解子宫水平、大小和盆底肌收缩力等;直肠指检检查括约肌肌力,并观察有无直肠膨出;压力诱
发试验了解增加腹压时尿道口有无溢尿。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下肢肌力、会阴部感觉、肛门括约肌肌力
及病理征。
5.2.1.3
排尿日记,见附录 B。
5.2.1.4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调查表简表(ICI-Q-SF),见附录 B。
5.2.2
程度诊断
5.2.2.1
临床症状轻度指一般活动及夜间无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偶发尿失禁,不需佩戴尿垫;中度指
腹压增加及体力活动时,有频繁尿失禁,需要佩戴尿垫生活;重度指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即有
尿失禁,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
5.2.2.2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调查表简表(ICI-Q-SF),参见附录 B。
5.2.2.3
尿垫试验,见附录 B。
5.2.3
分型诊断
5.2.3.1
解剖型/尿道固有括约肌缺陷(intrinsic sphincter deficiency,ISD)型,见附录 B。
5.2.3.2
根据腹压漏尿点压力测定(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s,ALPP)诊断:
a) ALPP≥90 cm H2O,提示尿道活动过度,为 I 型压力性尿失禁;
b) ALPP 介于 60 cm H2O~90 cm H2O,提示尿道括约肌关闭功能受损和尿道过度活动同时存在,为
Ⅱ型压力性尿失禁;
c) ALPP≤60 cm H2O,提示尿道括约肌关闭功能受损,为Ⅲ型压力性尿失禁。
若膀胱压大于 150 cm H2O 仍未见尿液漏出,提示尿失禁有其他因素存在。
2
T/CACM 1553—2023
5.2.4
常见合并疾病
5.2.4.1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如患者主诉存在尿频、尿急伴或不伴急迫性
尿失禁,应怀疑合并有膀胱过度活动症,高度推荐用排尿日记详细了解患者症状具体程度。
5.2.4.2
盆底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高度推荐截石位下会阴检查明确盆腔脏器
脱垂及程度,并用 POP-Q 评分(见附录 B)进行评估。
5.2.4.3
逼尿肌收缩力减弱(underactive detrusor):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常见于老年妇女,首先高
度推荐 B 超检查残余尿量,如有异常,推荐行尿动力学检查予以确认。
5.2.4.4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多数属于功能性,
女性尿道狭窄少见。当 SUI 患者主诉排尿困难,在排除逼尿肌收缩无力和 POP 所致因素后,推荐行影
像尿动力学检查进一步确诊。
5.2.5 5.2.5.1 鉴别诊断 [1,12-16]
急迫性尿失禁(UUI)
临床表现多尿意感强烈,失禁流出的尿量较多,有的可完全排空,多伴有尿频、尿急等储尿期症状。
部分患者尿液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细菌培养可有细菌生长;尿动力学检查可发现膀胱逼尿肌过度活
动,膀胱感觉过敏,同时尿道压力通常正常;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粘膜充血、出血、肿瘤等病变;膀
胱尿道造影示膀胱尿道后角及倾斜角均正常。
5.2.5.2
混合性尿失禁
同时具有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症状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倾向。
5.2.5.3
充溢性尿失禁
多因尿道手术后、狭窄、梗阻或严重盆底脱垂引起的出口梗阻,糖尿病末梢神经炎,骶神经和阴
部神经损伤等,膀胱极度/过度充盈(未确定病因)时出现,又称为慢性尿潴留或假性尿失禁。临床表
现多为尿液不断溢出。体检见下腹部膀胱区膨隆,膀胱胀满尿液,叩诊为浊音,有压痛,膀胱残余尿
超声有助于诊断。
5.2.5.4
真性尿失禁
临床表现为尿液持续不断地从尿道口滴出,患者无排尿感觉。尿动力学检查常表现为尿道闭合压
力降低;B 型超声波(B 超)、计算机断层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肿
瘤或脊柱损伤,膀胱始终处于空虚状态,有神经系统的体征。
5.2.5.5
膀胱膨出
临床症状可从尿潴留到严重压力性尿失禁,在两者之间有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尿频、腹压排尿、
尿线滴沥等症状。漏尿症状轻重不直接与膀胱脱垂的程度相对应,有些膀胱脱垂患者行脱垂手术纠正
后出现尿失禁或尿失禁加重,主要是压力性尿失禁,这种情况称为隐匿性尿失禁。行体格检查时,需
3
T/CACM 1553—2023
要恢复膀胱正常解剖后诱发尿失禁。
5.2.5.6
输尿管口异位
临床表现为除有正常排尿外,还于阴道、前庭、尿道口等部位见到持续性点滴漏尿或尿液喷溅而
出,与增加腹压无关。输尿管口异位于尿道、阴道时可引起持续性漏尿,与膀胱内压力增加无关,而
且有正常的排尿。开口异位于膀胱颈平面以上时,可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或阻塞出现尿道感染症状。
仔细检查可在女性的前庭、阴道和尿道等处找到针尖样细小的开口,尿液呈水珠样持续滴出。静脉尿
路造影可了解异位输尿管开口的类型及开口的位置、异位输尿管开口的相应的重复肾上肾部的发育及
积水情况,还可了解并发重肾双输尿管情况;CT 尿路造影(CTU)、MRI 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5.2.5.7
尿瘘
多因产伤、盆腔手术后、盆腔放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引起,临床多见尿液不断经
阴道外流,术后多在 5 天~14 天被发现。当尿失禁程度较重,即在行走、站立和卧位时也有尿液溢出
时,需与尿瘘进行鉴别。阴道检查时,不能发现瘘孔,美蓝实验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膀胱造影见造
影剂进入阴道;膀胱镜检查可以看到瘘孔。
6 6.1 辨证分型 [17,18]
肾虚不固证
主症:咳嗽、喷嚏、大哭大笑、提取重物等动作后尿液不自主流出主症,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遗尿;
兼症:小便频数而清,余溺不尽,大便不禁,胎动易滑,月经淋漓,耳鸣;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6.2
中气下陷证
主症:咳嗽、喷嚏、大哭大笑、提取重物等动作后尿液不自主流出主症,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
甚,便意频数,便溏,神疲乏力;
兼症:小便频数而清,肛门重坠,久泄不止,小便浑浊如米泔,崩漏、胎漏,食少腹胀,眩晕;
舌脉:舌淡,脉弱。
6.3
脾肾两虚证
主症:咳嗽、喷嚏、大哭大笑、提取重物等动作后尿液不自主流出主症,形寒肢冷,尿液清长,
腰膝酸软,食少腹胀;
兼症:小腹坠胀,久泄不止,小便浑浊如米泔,崩漏、胎漏,神疲乏力,便溏,腰痛,耳鸣;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6.4
肝郁肾虚证
主症:咳嗽、喷嚏、大哭大笑、提取重物等动作后尿液不自主流出主症,小便不禁,胁胀作痛,
4
T/CACM 1553—2023
情绪抑郁;
兼症:腰膝酸软,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健忘,发槁齿摇;
舌脉:舌红或淡红,苔薄白,脉弦、沉、细。
7
治疗
7.1
治疗原则
治疗应当选择相应适应症,对于轻中度SUI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康复训
练、传统功法;对于重度SUI患者,或合并重度脏器脱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如尿道中段吊带术,中医
药方法为辅。同时应当根据分型诊断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或者保守治疗方式。
中医药治疗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本病病势较缓,病程较长,虚实夹杂,治当扶正祛邪。虚者治以
补虚固涩,夹杂湿热血瘀之邪则先祛邪后扶正。
7.2 方药 [19,20]
7.2.1 肾虚不固证
治法:补肾固本,固涩止遗。
方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21](证据级别:Ⅲ级,推荐强度:强推荐):地黄10 g、
山药15 g、山茱萸10 g、牡丹皮10 g、桂枝10 g、附子6 g、黄芪15 g、桑螵蛸10 g、芡实10 g、金樱
子10 g、炙甘草5 g。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加减
[22](证据级别:Ⅱ级,推荐强度:弱推荐):麻黄6 g、制附
子15 g、细辛3 g。
随证加减:湿热可合八正散,单味药可加黄柏、川牛膝、薏苡仁、黄芩、枳壳等;血瘀可合桃红
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等,单味药加当归、丹参、川芎、红花等。
不良反应:除一篇补中益气汤研究文献提及腹泻症状,余文献无不良反应证据。
疗程:每日1付,早晚分服,服用4周~8周。
7.2.2
中气下陷证
治法:补中益气,升提固摄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23-27](证据级别:Ⅱ级,推荐强度:强推荐):黄芪30 g、
党参15 g、白术15 g、陈皮9 g、柴胡9 g、升麻9 g、当归15 g、大枣5枚、甘草6 g。
醒脾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28](证据级别:Ⅱ级,推荐强度:强推荐):黄芪20 g、
白术12 g、桑寄生12 g、续断12 g、山茱萸20 g、龙骨18 g、牡蛎18 g、粉萆薢12 g、炙甘草6 g。
随证加减:尿急症状较重者加桑螵蛸、覆盆子;气虚症状较重者加大党参用量、加山药。
不良反应:除一篇补中益气汤研究文献提及腹泻症状,余文献无不良反应证据。
疗程:每日1付,早晚分服,服用4周~8周。
7.2.3
脾肾两虚证
治法:补脾益肾,固摄止遗。
5
T/CACM 1553—2023
方药:巩堤汤(《景岳全书》)加减
[31](证据级别:Ⅰ级,推荐强度:强推荐):熟地黄20 g、
菟丝子20 g、麸炒白术15 g、五味子10 g、益智仁10 g、补骨脂10 g、制附子10 g、茯苓15 g、韭菜
子9 g、山药10 g、黄芪20 g。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27,29,30](证据级别:Ⅱ级,推荐强度:强推荐):黄芪24 g、五味
子9 g、菟丝子18 g、白术18 g、桑螵蛸15 g、益智仁6 g、炙甘草6 g、柴胡6 g、党参15 g、当归7 g。
随证加减:若伴有偏肾虚者加补骨脂、山茱萸;若偏脾虚者加炒白扁豆、麸炒山药;若脾肾两虚
兼血瘀者,可予芪实颗粒
[32-34]。
不良反应:除一篇补中益气汤研究文献提及腹泻症状,余文献无不良反应证据。
疗程:每日1付,早晚分服,服用4周~8周。
7.2.4
肝郁肾虚证
治法:疏肝固肾;疏肝理气,固肾缩尿。
方药:天台乌药散(《圣济总录》)加减
[35](证据级别:Ⅲ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乌药15 g、
木香10 g、炒小茴香10 g、青皮10 g、炒高良姜12 g、槟榔10 g、川楝子15 g、桑螵蛸10 g、覆盆子
10 g、制吴茱萸5 g。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加减
[11](证据级别:Ⅴ级,推荐强度:强推荐):熟地黄15 g、知母
10 g、龟板15 g、黄柏10 g、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山茱萸10 g、五味子10 g、鳖甲15 g。
随证加减:肝郁可合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加柴胡、黄芩、丹皮、赤芍。
不良反应:现有文献未提示不良反应。
疗程:每日1付,早晚分服,服用4周~8周。
7.3
中成药
7.3.1
肾虚不固证
7.3.1.1
金匮肾气丸
[36](证据级别:Ⅱ级,推荐强度:强推荐)
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版)》。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4 g~5 g(20粒~25粒),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3周为1疗程。
不良反应:说明书及现有文献未提示不良反应。孕妇忌服。
7.3.1.2
缩泉胶囊(证据级别:Ⅴ级,推荐强度:强推荐)
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2020年版)》。
功能主治:补肾缩尿。用于肾虚之小便频数,夜卧遗尿。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6粒,5岁以上儿童一次3粒,一日3次,4周~8周为1疗程。
不良反应:说明书及现有文献未提示不良反应。
7.3.2
中气下陷证
6
T/CACM 1553—2023
补中益气丸/颗粒
[37-42]推荐合并盆底脏器脱垂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证据级别:Ⅱ级,推荐强度:
强推荐)。
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2020年版)》。
功能主治:丸剂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
溏久泻、肛门下坠,子宫脱垂。
颗粒剂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
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推荐用法用量:口服。
丸剂一次9 g(约一瓶盖),一日2次~3次。
颗粒剂一次3 g,一日2次~3次。4周~8周为1疗程。
不良反应:说明书未提示不良反应。现有文献研究提示服后偶见呕吐、头痛、腹泻、心悸。
7.4
针灸
7.4.1
毫针
[43-66](证据级别:Ⅰ级;推荐强度:强推荐)
证型及治法:肾虚不固证,脾肾两虚证。
基础穴位:三阴交、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百会、太溪、中髎、中脘、肾俞、次髎。
配穴:肾虚配太溪、肾俞;气虚配关元、气海、足三里;肝郁配肝俞、大敦、太冲、行间;焦虑
配百会、印堂、神庭。
操作工具及方法:取合适体位后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选用毫针规格(根据针刺穴位特点选择合适
针具,常用0.30 mm×40 mm),选择合适角度及深度刺入穴位,行补泻手法(常用平步平泻法或补法),
得气后留针20 min~30 min。
不良反应:刺痛,皮下出血,血肿。
疗程:每日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6周~8周。
7.4.2 电针 [67-105](证据级别:Ⅰ级;推荐强度:强推荐)
证型及治法:肾虚不固证,脾肾两虚证。
基础穴位:会阳、中髎、肾俞、次髎、中极、气海、水道、大赫、夹脊穴。
操作工具及方法:取合适体位后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选用毫针规格(根据针刺穴位特点选择合适
针具,常用0.30 mm×40 mm),选择合适角度及深度刺入穴位,行补泻手法(常用平步平泻法或补法),
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留针30 min。
电针参数:
a) 疏密波或断续波,从 0 开始逐渐增大电流强度以患者的针感和躯体耐受程度为度;
b) 连续波,频率 50 Hz,从 0 开始逐渐增大电流强度以患者的针感和躯体耐受程度为度;
c) 疏密波,频率 50 Hz,从 0 开始逐渐增大电流强度以患者的针感和躯体耐受程度为度。
不良反应:刺痛,皮下出血,血肿。
疗程: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6周~8周。
7.4.3 艾灸 [106-119](证据级别:Ⅰ级;推荐强度:弱推荐)
7
T/CACM 1553—2023
证型及治法:肾虚不固证,脾肾两虚证。
基础穴位:中极、气海、关元、肾俞、次髎、神阙。
操作工具及方法:对穴位进行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或使用艾灸盒进行艾灸,每处灸5 min~
7 min,共20 min~30 min。
其他灸法:热敏灸、隔姜灸、雷火灸。
不良反应:烫伤、呼吸道刺激。
疗程: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持续8周左右。
7.4.4 针灸并用 [120-126](证据级别:Ⅰ级;推荐强度:强推荐)
证型及治法:肾虚不固证,脾肾两虚证。
基础穴位:中极、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关元、肾俞、子宫。
操作工具及方法见7.4.1~7.4.3中毫针、电针、艾灸。
不良反应见7.4.1~7.4.3中毫针、电针、艾灸。
疗程: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持续8周左右。
7.4.5 针药并用 [127,128](证据级别:Ⅲ级,推荐强度:强推荐)
证型:中气下陷证,脾肾两虚证。
基础治疗:骶四穴电针刺激技术。
药物组成+针灸穴位:
a) 补中益气汤加减+电针:中髎、肾俞、会阳+毫针: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
b) 补中益气汤加减+毫针:关元、志室、中极、肾俞、气海、太冲、三阴交、阴陵泉、次髎。
疗程:针灸每周3次,中药每天1付,共8周左右。
7.5 穴位贴敷、穴位埋线
7.5.1 穴位贴敷 [129-131](证据级别:Ⅲ级,推荐强度:弱推荐)
证型:中气下陷证
药物处方及敷贴部位:
a) 固泉脐贴(益智仁、金樱子、覆盆子、乌药、五倍子、黄柏、肉桂、丁香)敷贴神阙穴;
b) 固泉贴(生黄芪、补骨脂、桑螵蛸、金樱子、菟丝子、肉桂等)敷贴神阙、关元、命门、足三
里、三阴交;
c) 益气升提散(黄芪、白术、防风、升麻)敷贴气海、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
食管癌前病变属于中医“梅核气、嘈杂、反酸、食管瘅”范畴。主要病因为长期喜食烫食、辣食、
糙食。
7.5.2 穴位埋线 [132,133](证据级别:Ⅱ级,推荐强度:弱推荐)
取肾俞、三阴交、关元及中极穴,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将羊肠线推入穴位、局部敷贴覆盖,
可有效改善轻中度SUI患者控尿能力。
7.6 传统功法 [134,135](证据级别:Ⅱ级,推荐强度:强推荐)
8
T/CACM 1553—2023
操作方法:全身放松站立,双脚略弯曲(亦可采用端坐或平卧体位),调呼吸,聚口津,收腹提
肛,缓缓吸气,吸气时收小腹、提肛,如忍大便状,屏气,同时以意念引提,升至脐腹;屏气至极,
张口呼气,呼气时下落肛门,咽下口中津唾。一提一松伴随一吸一呼为1次,每次持续时间约25 s,连
续30次。
疗程:早晚各1次,连续12周左右。
7.7 物理治疗
7.7.1 [1] 盆底肌训练(PFMT)
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通过使盆底肌达到相当的训练量进而达到
治疗或改善尿失禁的训练。特别是产后及妊娠期女性,进行盆底肌训练可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
病的发生。持续收缩盆底肌(即缩肛运动)不少于3 s,松弛休息2 s~6 s,连续做15 min~30 min,
每天重复3遍;或每天做150次~200次缩肛运动。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在训练3个月后门诊随访,进
行主客观治疗效果的评价。
7.7.2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 [6]
盆底电刺激通过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尿道闭合压来改善控尿能力。对于不能主动收缩盆底
肌的患者可采用生物反馈和盆底电刺激的方法,可联合PFMT应用。
7.8 心理干预 [136,137]
提高患者及家人对疾病的认知、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SUI患者性生活的指导。
具体包括:盆底肌肉知识普及,主观加强对盆底肌的训练;耐心倾听与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
自信心,减少对该病的恐惧;利用网络工具建立群组,减弱孤独感,增强患者间认同感,相互督促行
凯格尔运动(KEGEL);设立学习交流小组,讲解发病的原理及每种分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如何治疗;了
解患者家庭情况,帮助患者主动克服困难;调整生活方式,制定健康食谱与运动计划,养成定期排尿
的习惯。
8 预防调摄 [138,139]
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预防调摄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这两方面,提倡健康
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以减少尿失禁发病危险,具体方法包括:
a) 减轻体质量,尤其是体质指数(BMI)大于 30 kg/m
2者;
b) 戒烟;
c) 减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d)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食勿过饱,保持大便通畅,治疗便秘等慢性腹压增高的疾病;
e) 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
f) 避免受寒,生活起居规律;
g) 劳逸结合,坚持适当活动。
9
T/CACM 1553—2023
附 录 A
(资料性)
A.1 证据级别标准见表A.1。 质量分级及推荐意见强度 [140]
表A.1 证据级别标准
证据等级 有效性 安全性
Ⅰ级 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系统综述、N-of-1 试验系 统综述 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系统综述、队列研究及其系统综述
Ⅱ级 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队列研究、N-of-1 试 验 上市后药物流行病学研究、Ⅳ期临床试验、主动监测(注 册登记、数据库研究)
Ⅲ级 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病例系列 病例对照研究
Ⅳ级 规范化的专家共识1、回顾性病例系列、历史 性对照研究 病例系列/病例报告
Ⅴ级 非规范化专家共识2、病例报告、经验总结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包括致畸、致癌、半数致死量、致 敏和致毒评价
注1:规范化的专家共识,指通过正式共识方法(如德尔菲法,名义群组法,共识会议法,以及改良德尔菲法等), 总结专家意见制订的,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的文件; 注2:非规范化的专家共识,指早期应用非正式共识方法如集体讨论,会议等,所总结的专家经验性文件。
A.2 证据等级降级标准见表A.2 和表A.3。 RCT降级标准
表A.2
条目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1 随机序列的产生 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或类似方法(2 分); 未描述随机分配的方法(0 分); 采用交替分配的方法如单双号(0 分)
2 随机化隐藏 中心或药房控制分配方案、或用序列编号一致的容器、现场计算机控制、密封不透光的 信封或其他使临床医生和受试者无法预知分配序列的方法(1 分); 未描述随机隐藏的方法(0 分); 交替分配、病例号、星期日数、开放式随机号码表、系列编码信封以及任何不能防止分 组可预测性的措施(0 分); 未使用(0 分)
10
T/CACM 1553—2023
表A.2
RCT降级标准(续)
条目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3 盲法 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片或类似方法,且文中描述表明不会被破盲(2 分);未施行 盲法,但对结果不会产生偏倚(2 分); 只提及盲法,但未描述具体方法(1 分); 未采用双盲或盲的方法不恰当,如片剂和注射剂比较(0 分)
4 不完整结局报告 无研究对象失访(1 分); 虽然有研究对象失访,但与总样本对比,失访人数小且失访理由与治疗无关,失访情况 对结果不会造成影响(1 分); 未报告失访情况或失访情况会对结果造成偏倚(0 分)
5 选择性报告结局 研究方案可及,未改变研究方案中的结局指标(1 分); 研究方案不可及,但是报告了该疾病公认的重要结局(1 分); 研究方案不可及,未报告该疾病公认的重要结局(0 分); 文章的结果部分与方法学部分的结局指标不符(0 分)
6 样本含量 提供了样本含量估算公式,样本含量计算正确,保证足够的把握度(1 分); 未提及如何计算样本含量(0 分)
注:总分 7 分~8 分,不降级;总分 5 分~6 分,降一级;总分 0 分~4 分,降两级。
表A.3
系统综述评价降级标准
条目 评价指标
1 有明确的临床问题,并正确按照 PICO 原则进行结构化(2 分)
2 纳入标准恰当(1 分)
3 纳入研究的选择和数据提取具有可重复性(1 分)
4 检索全面、提供了明确的检索策略(1 分)
5 描述纳入研究的特征(1 分)
6 评价和报道了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1 分)
7 数据综合方法正确(2 分)
上一章:铜绿假单胞菌发酵产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式及条件研究 下一章:葡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相关文章

GB/T 17946-2008 地理标志产品绍兴酒(绍兴黄酒) ZJM-001-2423-2018 绍兴黄酒 T/ZZB 0301-2018 绍兴黄酒 T/ACCEM 033-2024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绍兴东路黄酒 T/ZLX 061-2023 绿色食品 绍兴黄酒酿造原料糯稻生产技术规程 福建省脂松节油产品质量状况统计与分析 2009-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 绍兴大禹文化的成因分析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