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与检测
中国酿造
2018年第37卷第4期
总第314期
气质联用内标法测定饮料酒中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
徐跃成'王健艾涛波'罗玥'刘茂坪明红梅
(00
·179-
摘要:为同时检测酒精性饮料中的氨基甲酸甲酯(MC)和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采用固相萃取方式对酒样进行前处理D5-氨基甲酸乙酯为内标使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定量测定含量。结果表明在10~400μg/L范围内EC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 MC的相关系数为0.9961二者检出限均为10μg/LMC加标回收率为103%~108%RSD为0.50%EC加标回收率为96%~104%RSD
中末检出MC其他酒精性饮料均含有一定量的MC和EC
关键词酒精性饮料氨基甲酸甲酯氨基甲酸乙酯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内标
中图分类号:0657.7
文章编号:02545071(2018)04-0179-04
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18.04.034
Determinationofmethyl carbamateandethylcarbamateinalcoholicbeverageby
GC-MS isotope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XU Yuecheng', WANG Jian', AI Taobo', LUO Yue', LIU Maoping', MING Hongmei
(1.Sichuan Institute of Food and Drug Control, Chengdu 610100, China,
2.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methyl carbamate (MC) and ethyl carbamate (EC) in alcoholic beverage, the sample was treated with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D5-ethyl carbamate as internal standard, then the MC and EC contents were detemined by GC-M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EC and MC were 0.9996 and 0.996 1, with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10-400 μg/L.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were both 10 μg/L, the adding standard recovery of MC was 103%-108%,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0.50%; and the adding standard recovery of EC was 96%-104%, with RSD 3.79%, and the method showed good accuracy. The RSD of MC and EC content determination was 3.0% and 2.0%, respectively, and the method showed good precision. The results of sampling test showed that MC was not detected in Baijiu, but results showed that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 had certain amount of MC and EC
Key words alcoholic beverage; methyl carbamate; ethyl carbamate; GC-MS; isotope internal standard
氨基甲酸甲酯(methylcarbamateMC)、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是发酵工艺生产食品时的副产物,如酒类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量的EC和MC。 2007年国际癌证研究机构将EC定为2A类致癌物2长期饮酒者是EC受害的高危人群(45)MC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可能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与肝癌。据文献报道酒精性饮料中含有MC和EC的比例很高国外已有报道在一些酒精性饮料中检出了MC和EC,许多国家都已有酒精性饮料中MC和EC相关的一些限量标准[7]。然而我国迄今只制定了一些单一检测食品产品中EC的方法标准如出口酒中的EC检测方法标准饮料酒中EC的测定地方标准以及2014年制定的食品中EC的测定国家标准-,并未制定酒类产品中MC的检测方法标准,也尚未在酒类产品中制定EC和MC的限量标准来规范企业生产以降低食品安全系统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12)。鉴于酒类产品在国内有巨大的社会消费量以及可能由MC和EC带来的食品
收稿日期2017-11-21
修回日期 2018-04-11
基金项目四川省食药局项目资助(川食药监办[2015]163号)
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方法对其中的MC 和EC含量进行同时测定,为制定酒类产品中MC和EC的同时测定方法标准提供方法参考也可利用建立的方法分析 MC和EC在酒类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产生途径丛源头降低MC和EC的引入风险。文献报道表明使用氨基甲酸乙酯专用固相萃取柱和同位素内标法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能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回收率叫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同时测定酒精性饮料中MC、EC含量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二氯甲烷、乙睛(色谱纯)美国Sigma公司无水硫酸钠(分析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氨基甲酸甲酯(纯度 99.93%)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氨基甲酸乙酯(纯度 99.7%)美国AccuStandard公司d5-氨基甲酸乙酯(纯度 99.6%)加拿大CDNISOTOPES公司氨基甲酸乙酯固相萃取专用小柱(CleanertEC-SPE4g/25mL)美国Agela公
作者简介综跃成(1982-)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检验监测研究工作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ICS 65.020.20
CCS B 31
DB2327
黑 龙 江 省 大 兴 安 岭 地 方 标 准
DB 2327/T 109—2025
笃斯越橘茎段离体快繁技术规程
2025-02-14 发布
2025-03-14 实施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2327/T 109—2025
前
言
为了规范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橘茎段离体快繁技术,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定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兴宇、焦浩、侯钰煊、王希刚、周紫薇、高新馨、石德山、黄宏、马庆
龙、许艳玲、孙丰、马铭浩、孙璐。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DB 2327/T 109—2025
笃斯越橘茎段离体快繁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笃斯越橘茎段离体快繁的术语和定义、培养基制备、茎段的选择与处理、诱导分
化与继代增殖增壮、扦插、移植抚育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橘茎段离体快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LY/T 1882
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笃斯越橘
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 L.)是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俗称“蓝莓”。
3.2
WPM 培养基
WPM 培养基即木本植物用培养基(Wood Plant medium),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4 培养基制备
4.1 培养基
4.1.1 基础培养基
WPM 培养基。
4.1.2
诱导及增殖培养基
WPM+ZT2.0 mg/L+NAA0.2 mg/mL+琼脂 7.0 g/L+蔗糖 20 g/L,pH 值调至 5.3。
4.2
培养基制备
按 LY/T 1882 规定执行。
4.3
培养基保存
1
DB 2327/T 109—2025
按 LY/T 1882 规定执行。
5 茎段选择与处理
5.1 茎段的选择
在笃斯越橘新枝生长旺盛时期,新芽长至 1 cm~2 cm 时,选择当年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
嫩茎,剪去两端茎节,取中间光滑部分剪取 2 cm~4 cm 嫩茎作为外植体。
5.2
茎段处理
将新鲜的茎段用清水浸泡 30 min,水中加入 1 滴~2 滴吐温-80,再用自来水冲洗 30 min。将
茎段移入超净工作台中,用 75 %乙醇消毒 10 s~15 s,无菌水冲洗 3 次~5 次,每次 1 min;无菌
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再用 0.1 %升汞消毒 10 min,无菌水冲洗 5 次,每次 1min,无菌滤纸吸干表
面水分。
6 诱导分化与继代增殖增壮
6.1 培养条件
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 25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70 %~80 %,光照强度为 2000 lx,光照时
间为 16 h/d。
6.2
愈伤组织的诱导
镊子经酒精灯消毒 3 次~5 次后将消毒后的茎段用镊子平放在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放 2 个~3
个茎段,盖上封口膜,标注日期,进行组织培养。
6.3
不定芽的增殖
茎段经诱导培养脱分化形成一定大小的愈伤组织后,将愈伤组织切成小块重新接入新的培养基
中进行培养,每个培养瓶放2个~3个愈伤组织,培养30 d后统计不定芽数量。
6.4
幼苗生根培养
将3 cm~4 cm由不定芽长成的笃斯越橘植株从基部剪下,采取高浓度生长素浸蘸法,将幼苗基
部放入200 μg/ml的IBA溶液中,浸蘸10 s~15 s后将植株基部垂直插入WPM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6.5
炼苗
将高度为5 cm~8 cm已经诱导生根的笃斯越橘幼苗培养瓶封瓶膜打开,在组培室中放置7d,使
幼苗初步适应外界的环境。再将其移栽入盛有移栽基质(V泥炭土∶V蛭石=1:1)的花盆中进行培养,
每隔14 d浇适量的0.5%的FeSO4溶液。
7
生产档案
档案内容主要包括:材料来源、茎段类型、培养基配制、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诱导率、污染
率、增殖系数、生根率和保存率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