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2期
模具技术
Moulds&Dies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邓汝荣黄翠婷骆勇固黄雪梅鸭(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50)
摘要:提出了一种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挤压模结构。这种结构是由四件组成的分流模,有别于传统的二
件式或三件式结构。这种新的模具结构的关键要素,主要是将传统的一个上模分解成两个上模,上模之间通过镶嵌的方式进行组合。通过一个实际的LED灯管铝型材作为例子,对这个产品的特性和传统的的模具结构进行分析,详细描述了新的模具结构有关参数的选择,主要包括两个上模的结构及分流孔设计、前导分流板的结构与分流孔设计以及焊合室与工作带的选择等。结果表明,这种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是有效的,是具有明显优势的,是一种值得复制推广的模具结构。
关键词:铝型材;两个上模;分解;整体镶嵌;分流模
中图分类号:TG376
文献标识码:B
DOI;10. 19287/j. cnki. 10052402. 2017.12. 026
An integral inlay type porthole of the male die for Al-profiles DENG Rurong, HUANG Cuiting, LUO Yonggu, HUANC Xuemei, YUN Peng(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550, CHN)
Abstract: A new porthole extrusion die named integral inlay and type in the male die for Al profiles was presen-
ted. The porthole die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wo or three piece structure. The key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new die were introduced. Mainly one male die was divided into two male dies, and the two dies were assembled by inlaying. Through a practical LED lamp aluminum profi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roduct and the traditional die structure are ana-lyzed. The selec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mainly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two male dies, the design of portholes, the structure of the front feeder plate, the chamber and the bearing belt etc. The results show the new die structure is effective, it has the obvious advantages, it is a die structure which is worth of being copied and popularized.
Keywords: Al-profiles; two male dies; decompose; integral inlay type; porthole extrusion die
铝合金因质轻、外表美观、耐腐蚀、良好的导热性和易于成形加工成各种形状等特性,其应用的领域越来广泛。铝型材早已由20世纪的以民用建筑为主拓展到今天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包括汽车船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子电力、计算机与通讯、机械制造与装备等。
[13]高腾,苗鸿宾,江敏。基于人工神经网络BTA钻削时表面相糙度的预测[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4(4):4-10.
【13]徐秉静,张百灵,韦岗,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
大学出版社,1994.1216
第一作者:刘金华,女,1964年生,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教投。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制造理论与装备技术,己
特别是作为散热元件被广泛用于IT、电子和汽车行业。但这些工业型材往往形状复杂,特别是型材的断面带有双重或多重的空腔,模具的设计与制造难度很高,因此生产这类型材的关键是模具。一方面,模具决定型材的尺寸精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模具决定着生产的成
发表论文20余篇。
(编辑陈钢)(收稿日期:20170822)
文章编号:171235
如果您想发表对本文的看法,请将文章编号填入读者意见调查表中的相应位置。
*2017"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pdjh2017l0867):2016年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资助科研项日(2016TD01 2016ZR14)
制造技点机床万方数据
·143
ICS 65.020.20
CCS B 23 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3353—2025
夏播大豆种植技术规程
2025 - 04 - 16 发布
2025 - 07 - 16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3353—2025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播前准备 ........................................................................... 1
5 播种 ............................................................................... 2
6 水肥管理 ........................................................................... 2
7 病虫草害防治 ....................................................................... 3
8 收获 ............................................................................... 3
9 生产档案 ........................................................................... 3
附录 A(资料性) 夏播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措施 ......................................... 4
附录 B(资料性) 夏播大豆生产档案表 ................................................... 5
I
DB14/T 3353—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科技情报与战略研究中心、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
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玉花、马伟东、崔霞、张瑞军、白志元、谢飒英、朱倩、雷阳、王燕。
II
DB14/T 3353—2025
夏播大豆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夏播大豆种植技术中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
获及生产档案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夏播大豆种植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17187 农业灌溉设备 滴头和滴灌管 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3681 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播前准备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肥力中等以上地块。
滴灌带
4.2.1 滴灌带选择
选用滴头出水量 1.0 L/h~1.6 L/h,滴头距离 30 cm为宜。滴灌管技术参数应符合GB/T 17187要
求。
4.2.2 滴灌带铺设
滴灌管铺设间距不超过4行大豆苗,迷宫式滴灌带需保持迷宫面朝上,内镶贴片式则贴片面朝上。
品种选择
1
DB14/T 3353—2025
根据产地条件,选择生育期 ≤ 105 d,底荚高度 ≥ 10 cm,落叶性好,并且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适
合夏播种植的大豆品种。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的要求。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 4 h~8 h。用种衣剂包衣拌种,技术条件应符合GB/T 15671。
5 播种
播种期
在 6 月下旬到 7 月上旬播种。
机械播种
5.2.1 精准播量
中部夏播区每 667 m
2 播量为 7 kg~10 kg,南部夏播区每 667 m
2 播量为 6 kg~7 kg。
5.2.2 播种方式
采用免耕覆秸播种机播种,行距 40 cm~50 cm,株距 13 cm~15 cm,深度 3 cm~5 cm,免耕覆
秸精量播种技术应符合NY/T 3681的规定。
6 水肥管理
灌溉措施
6.1.1 播种
每 667 m
2 按照 20 m
3~30 m
3 进行滴灌。
6.1.2 花期
每 667 m
2 按照 30 m
3~40 m
3 进行滴灌。
6.1.3 鼓粒期
每 667 m
2 按照 30 m
3~40 m
3 进行滴灌。
施肥措施
6.2.1 底肥
每 667 m
2 施用磷酸二铵 25 kg。采用播种机将种子和肥料异位同播的方式施肥,分层测深施肥,
将化肥施入种子水平距离 5 cm~7 cm,施肥深度为 10 cm~12 cm。肥料施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2
DB14/T 3353—2025
6.2.2 追肥
每 667 m
2 施用速效氮 7 kg~10 kg,采用人工方式追肥。肥料施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7 病虫草害防治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避免重茬和迎茬。
物理防治
设置杀虫灯诱捕螟虫类等鳞翅目成虫;悬挂黄色粘板诱杀蚜虫、烟粉虱等。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见附录 A。
8 收获
大豆叶片大部分脱落,豆粒归圆,摇动植株发出响声,进行机械收获。
9 生产档案
主要记录品种名称、播种地点、播种时间、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等全过程
记录,见附录B。
3
DB14/T 3353—2025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夏播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措施
夏播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措施见表A.1。
表A.1 夏播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措施
病虫草害名称 药剂及用量/667 m 2 防治措施
地下害虫 25 %丁硫·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0 g/kg~25 g/kg种子 种子包衣
孢囊线虫 20.5 %多·福·甲维盐悬浮种子剂,药种比1:60~1:80 灌根
花叶病毒病 2亿CFU/mL 嗜硫小红卵菌HNI 1悬浮剂,300 mL~400 mL 叶面喷施
根腐病 25 %噻虫·咯·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20.5 % 多·福·甲维盐悬浮种子剂,6 mL/kg~8 mL/kg 种子+药种比 1:60~1:80 叶面喷施
炭疽病 2 %氨基寡糖素水剂+75 %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25 mL~245 mL+100 g~133 g 叶面喷施
锈病 250 g/L 嘧菌酯悬浮剂,40 mL~60 mL 叶面喷施
蚜虫 22 %噻虫·高氯氟 微囊悬浮-悬浮剂+50 g/L S-氰戊菊酯乳油,9 mL+20 mL 叶面喷施
甜菜夜蛾 20 %高氯·辛硫磷乳油+10 %甲维·毒死蜱乳油,80 mL~100 mL+55 mL~60 mL 叶面喷施
食心虫 14 %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25 g/L 高氯氟氰菊酯乳油,20 mL+20 mL 叶面喷施
蛴螬 0.5 %毒死蜱颗粒剂,30 kg~36 kg 沟施
豆荚螟 20 %氰戊菊酯乳油,20 g~40 g 叶面喷施
草害 10 %精喹禾灵乳油 +250 g/L 氟磺胺草醚水剂,40 mL~50 mL+50 mL~60mL 叶面喷施
4
DB14/T 3353—2025
附 B B B
录
(资料性)
夏播大豆生产档案表
夏播大豆生产档案见表B.1。
表B.1 夏播大豆生产档案表
序号 内容 数据 备注
1 品种名称
2 播种地点
3 播种时间
4 出苗期
5 开花期
6 成熟期
7 株高(cm)
8 底荚高度(cm)
9 主茎节数(个)
10 有效分枝(个)
11 单株有效荚数(个)
12 单株粒数(个)
13 单株粒重(g)
14 百粒重(g)
15 病株率(%)
16 小区产量(kg)
17 亩产(k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