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9.240.01
CCS F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2237—2021
电网风区分布图绘制技术导则
Drawing technical guide of wind region distribution map for power grid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 2237—2021
电网风区分布图绘制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网风区分级和风区分布图绘制规则,包括基本规定、基础资料收集、气象台站风速数据处理、基本风速确定、风区分布图绘制、风区分布图修订与审核等。
本文件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风区分布图绘制与修订,其他电压等级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201热带气旋分级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545 110 kV~750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665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790 ±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DL/T5158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本风速reference wind speed
根据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平均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30年、50年、10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3.2
地面粗糙度terrain roughness
风在到达结构物以前吹越过2km范围内的地面时,描述该地面上不规则障碍物分布状况的等级。
3.3
热带气旋tropical eyclone
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对流和确定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涡旋的统称,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3.4
下击暴流downburst
地面上水平风速大于17.9m/s,(风暴中)空气流向下,地面气流为辐散或直线型的灾害性风。
3.5
跑线风squall line wind
伴随胞线出现的突发性强风,属于雷暴大风,由跑线中雷暴单体的下沉气流在地面扩散过程时形成,具有风向急转、风速突增等特点,并伴随雷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DL/T 2237—2021
3.6
龙卷风tornado
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由快速旋转并造成直立中空管状的气流形成,一般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具有影响范围小、破坏力极大的特点。
3.7
风灾事件wind-disaster case
因大风造成房屋、车辆、船舶、树木、农作物以及通信设施、电力设施等损坏和电力设备跳闸的事件。
3.8
风区分级wind region classification
依据不同重现期基本风速确定的风区等级。
3.9
电子地图electronie map
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的电子版地理基础数据,包括省界、县(市)界、等高线、水系、航道、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基础地理信息。
3.10
风区分布图distribution map of wind region
基本风速及风灾事件等信息在电子地图上的分布。
3.11
风玫瑰图wind rose diagram
包含风向、风速发生频率等信息的统计图。
4基本规定
4.1风区分布图宜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基本绘制区域,根据气象台站基本风速等数据绘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风区分布图。
4.2风区分级应综合考虑内陆和沿海区域大风特点,可分为22m/s、23.5m/s、25m/s、27m/s、29m/s、31 m/s、33m/s、35m/s、37m/s、39m/s、41m/s、43m/s、45m/s、50m/s、>50m/s 15个等级。基本风速小于22m/s时,应采用22m/s。
4.3风区分布图应按30年、50年、100年一遇的基本风速分别绘制。
4.4风玫瑰图宜分四季及全年,风向应按16个方位累年出现的频率绘制,风速应按16个方位统计的年最大10min平均风速和年10min平均风速绘制。
4.5制图坐标系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4.6制图的底图宜为基本绘制区域的电子地图,各级行政区域注记的字体、字号、定位点、方向及间隔应符合相应比例尺电子地图的规定。
4.7风区分布图宜包括下列内容:
a)各等级基本风速分布;
b)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路径;
c)发电厂站、换流站及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等;
d)风灾事件标记。
5基础资料
5.1 气象资料
5.1.1 常规气象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a)气象台站经纬度坐标、海拔、迁站记录;
DL/T 2237—2021
b)气象台站测风仪器型号、观测次数、风速时距、安装高度和维护记录;
c)气象台站风玫瑰图;
d)气象台站自建站以来历年最大10 min平均风速;
e)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资料。
5.1.2热带气旋资料应包括热带气旋年鉴记录的登陆或影响热带气旋的信息,含热带气旋编号、名称、登陆次数、登陆地点、登陆时强度等级(按GB/T 19201确定)。
5.1.3风灾事件调查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
a)大风(热带气旋、下击暴流、跑线风、龙卷风等)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风向、风力、同时天气现象;
b)风灾事件现场的地形、高程、植被等情况;
c)大风造成已建线路工程的跳闸及损坏情况。
5.2 已建线路工程资料
已建线路工程资料可包括下列内容:
a)线路名称、电压等级、投产时间、设计单位、设计规程及设计风速;
b)线路路径图、风区划分个数、起讫点坐标;
c)线路运行及改造情况;
d)已建线路工程设计风速资料收集表,见附录A。
5.3地理信息资料
地理信息资料可包括下列内容:
a)绘制区域的电子地图,包括行政区划分、水系、铁路、公路等;
b)电网地理接线图,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换流站、发电厂站等;
c)数字地形高程模型数据。
6气象台站风速数据处理
6.1资料审查
气象台站原始风速记录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审查,应根据DL/T 5158确定。特大风速审查可采用天气系统分析、地区比审、气象要素相关、查阅史籍记载等方法。
6.2次时订正
当气象台站风速记录为定时观测2min平均风速时,应进行观测次数和风速时距的换算,应统一订正为自记10min平均风速,次时订正应采用公式(1)计算。
Vo=a b… ………………………………………………(1)
式中:
Vio—自记10 min平均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V2m——定时观测2min平均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a、b——订正系数,应采用当地分析成果或应用实测资料计算确定。
6.3测风环境订正
当气象台站的测风环境发生变化时,应进行风速记录的测风环境订正,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有迁站前后新旧场址同期对比测风记录时,应根据对比测风记录确定的风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