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CMAM M19-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布利延哈塔古日(温针)技术

T/CMAM M19-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布利延哈塔古日(温针)技术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3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2-01-25 15:58:20



相关搜索: 规范 技术 医疗 19 蒙医 操作规范 cmam 布利 延哈塔古日 温针 19

内容简介

T/CMAM M19-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布利延哈塔古日(温针)技术 T/CMAM M19-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布利延哈塔古日(温针)技术
2019-12-30发布
2020-06-30 实施
1 术语和定义
蒙医布利延哈塔古日(温针)技术是使用银针或金针在人体特定的穴位针刺后,用艾灸或酒精棉球烧针或用温针加热仪等给予温热刺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种蒙医传统外治疗法。
2 范围
适用于血肿、丹毒、痈、囊肿、脓肿等皮肤类疾病;关节协日乌素病、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巴达干病、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乎朱奈乎英(颈椎病)、尼如奈乎英(腰椎病)、木仁奈乎英(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萨病、希瑞萨、尼古仁奈萨、召格达乎等白脉病;头昏、失眠等精神心理疾病及妇科病和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疾病。此外∶还可纠正其他治疗类失误等。
3 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3.1 常用器具
银针(银含量 85%,直径 1mm.长度40cm)、碘伏、95%的酒精、消毒棉球、弯盘、银针加热仪、艾条、火柴或打火机、无菌手套、高温高压消毒柜、氧气等。
治疗室应安装换气扇,安静、整洁、阳光照射充足,温度适当,患者坐卧用床椅整齐;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次,每次 30分钟。
3.2 基本操作方法
3.2.1 术前准备
除了诊断应做的检查、检验外,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糖及心电图;检测患者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告知患者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签订知情同意书。3.2.2 体位及消毒
根据治疗穴位,选择适宜的体位,应以患者感到舒适、肌肉保持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治疗腹侧穴位时,可选仰卧位;治疗青背侧穴位时,可选俯卧位;治疗侧面穴位时,可选侧卧位;治疗头面部、前颈部、胸部、肩部、前臂、膝部、小腿及踝关节等处穴位时,可采用仰卧位、半仰卧位或坐位;治疗头、后颈部、青部、启押侧穴位时,可选择学位或半俯卧位。按实心针消毒要求,用高温高压消毒针具。术者双手先用肥皂水清洗,再用75% 的医用酒精棉球或医用消毒液擦拭,在局部用艾尔碘棉签由中心向外做环形消毒。
3.2.3 进针方法
术者左手持两支碘伏棉签(或艾尔碘棉签)夹住银针,或左手拇指按压穴位,右手持针,针尖紧靠棉签或左手拇指指甲缘,右手拇、示指用力,快速将无菌银针刺入穴位皮层,然后缓慢将针推入穴位深处。进针方法有直刺、斜刺。当银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痛、重感. 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正常针感。3.2.4 烧针加热
用酒精棉球闪火烧针加热,烧至针柄微红或患者感到有灼热感后停止烧针。留针期间,可重复烧针加热3遍;或在针柄上加直经10mm、长约1cm 艾娃,点燃下端加热或用银针加热仪加热25 分钟。
 
上一章:SC/T 1120-2014 奥利亚罗非鱼苗种 下一章:SC/T 2048-2016 大菱鲫亲鱼和苗种

相关文章

T/CMAM M19-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蒙医布利延哈塔古日(温针)技术 T/CMAM M18-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嘎拉哈塔古日(火针)技术 T/CMAM M18-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蒙医嘎拉哈塔古日(火针)技术 T/CMAM M10-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哈拿乎(放血)技术 T/CMAM M10-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蒙医哈拿乎(放血)技术 T/CMAM M17-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扫如乐(拔罐)技术 T/CMAM M11-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哈塔格乎(针刺)技术 T/CMAM M14-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京呢乎(翟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