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CMAM M11-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哈塔格乎(针刺)技术

T/CMAM M11-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哈塔格乎(针刺)技术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5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2-01-25 15:37:46



相关搜索: 规范 11 技术 医疗 蒙医 操作规范 针刺 cmam 塔格 蒙医哈塔格乎

内容简介

T/CMAM M11-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哈塔格乎(针刺)技术 T/CMAM M11-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哈塔格乎(针刺)技术
2020-06-30实施
2019-12-30发布
1术语和定义
蒙医哈塔格乎(针刺)技术是在蒙医理论指导下,用特制的针具刺人人体特定的穴位,给予针刺及冷热刺激,达到燥协日乌素、除病气或引出脓血的一种外治疗法。2 范围
适用于乎朱奈乎英(颈框病)、木仁奈乎英(肩周炎)、尼如奈乎英(腰椎病)、关节协日乌素病(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及类风混关节炎、风混性肌痛症)等骨关节疾病;脉阻性萨病(脑柜死). 射血性萨病(脑出血)、尼古仁萨(周围性面瘫)、脑外伤、脊髓外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等白脉病;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精神症、癫痫、呃逆、赫依性刺痛、赫依性疾病;蒙格日(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困难(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各种眼病、鼻炎、牙痛、耳鸣、三叉神经痛、急慢性咽喉炎等;不消症、胃肠痉挛、婴幼儿腹泻、婴幼儿厌食症、遗尿症、瘀气病、痞块、巴达干寒证;月经紊乱、痛经等妇科疾病;带状缩疹、混疹、各种皮炎;内外妇儿科多数疾病及其他技术治疗无效的,皆可用针刺技术治疗。
3 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3.1 常用器具
灭菌金、银针(含金、银量85%、直径Imm、长度40cm)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艾尔碘、75%酒精、无菌棉签、无菌手套、无菌钳子、弯盘、医用氧气、一次性床单等。
针灸室应安装换气扇,需干净、安静,阳光照射充足,温度适当,患者坐卧用床椅整齐;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次,每次 30 分钟。
3.2 基本操作方法
3.2.1 术前准备
除了诊断应做的检查、检验外,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糖及心电图;施术前,应检测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告知患者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好医患沟通记录,签订知情同意书。
3.2.2 体位及消毒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且以患者感到舒适、肌肉保持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后仰坐位、前俯坐位等)。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便于操作。术者在开始治疗前,用肥皂水清洗或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或用医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双手。用75%的酒精棉或艾尔碘由内向外做环行擦拭消毒穴位,一穴一消。
3.2.3 针刺方法及手法
术者左手指或示指按压穴位,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快速将针刺人皮肤;或左手持两支艾尔碘棉棒夹持针灸针,右手、示指用力将针快速刺人皮肤。然后右手缓慢将针推人穴位深处,或边捻转针柄边将针刺人穴位深处。
针刺方法有直刺、横刺、斜刺、平刺、十字形刺、穿透刺、避开脏腑刺、避开外生殖器和要害部位刺等。针刺手法有单手针刺、双手针刺、管针针制等多种针刺手法。
 
上一章:T/CMAM M16-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萨木拿乎(拔罐放血)技术 下一章:T/CMAM M14-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京呢乎(翟敷)技术

相关文章

T/CMAM M11-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蒙医哈塔格乎(针刺)技术 T/CMAM M10-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哈拿乎(放血)技术 T/CMAM M10-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蒙医哈拿乎(放血)技术 T/CMAM M20-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阿古日塔古鲁乎(熏蒸)技术 T/CMAM M20-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蒙医阿古日塔古鲁乎(熏蒸)技术 T/CMAM M18-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嘎拉哈塔古日(火针)技术 T/CMAM M18-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蒙医嘎拉哈塔古日(火针)技术 T/CMAM M17-2019 蒙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蒙医扫如乐(拔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