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N/T 5208-2021 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5208-2021 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7.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2-01-25 11:09:34



推荐标签: 鉴定 中国 sn 方法 线虫 检疫 5208

内容简介

SN/T 5208-2021 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5208-2021
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atylenchus spp. (non-Chinese species) Filipjev,1936
2022-06-01实施
2021-11-22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 / 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植物苗木及携带土壤、植物栽培介质中的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检疫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干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2122—2008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
GB/T24831—2009香蕉穿孔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3 短体线虫基本信息
中文名∶短体线虫属
学名∶Pratylenchus Filipjev,1936 英文名∶Root-lension nematodes
分类地位∶线虫门 Nematoa、侧尾腺纲 Secementea、垫刃目Tyenchida、垫刃亚目Tyechina、垫刃总科 Tylenchoidea、短体科 Pratylenchidae、短体亚科 Pratylenchinae。
传播途径;短体线虫主要依靠带根苗木、土壤等寄主材料的调运做远距离的传播;农事操作中农机具和人员等的黏带以及灌溉和风雨运动可造成近距离扩散。
短体线虫属目前共有78个有效种,其中咖啡短体线虫 P.coffecae 、穿刺短体线虫 P penetrans、伤残短体线虫P vulnus、玉米短体线虫P. zeae、艾蒿短体线虫P.artemisiae、山药短体线虫P. dioscoreae 和异玉米短体线虫 P.parazeae 为中国已有发生的种类,其余为非中国种。其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等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
4 方法原理
短体线虫主要在根部皮层取食,造成伤痕,引起根部组织坏死腐烂。在植物根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所取食的细根上存在明显的病斑。病斑呈淡苗色至褐色。病斑伸长方向和根的纵轴平行。病害严重时根全部病成黄褐色。植株的根受害后可能会表现出根从生或比正常植株的根少。从寄主植物根系及根围土壤或介质中分离获得线虫后,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线虫成虫的形态特征,结合寄主范围、地理分布和传播途径对线虫进行属种的判定。
5 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
 
上一章:SN/T 5286-2021 进出口纺织品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法 下一章:GH/T 1185-2020 鲜荔枝

相关文章

SN/T 2507-2022 短体线虫属(中国种类)检疫鉴定方法 SN/T 4723-2022 根结线虫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4866-2017 材小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4868-2017 寡鬃实蝇(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4867-2017 齿小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5005-2017 墨天牛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5008-2017 双棘长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SN/T 5333-2020 玉米霜霉病菌(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