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评价标准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renovation of old urban communities
DB22/T 5174-2024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4 年 12 月 20 日
2024·长 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 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厅
通 告
第 667 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工程技术标准》等
5 项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工程技术标准》《雨水生物滞留
设施技术标准》《工业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城镇老旧小
区改造评价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标准》为吉林省工
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为:DB22/T 5171-2024,DB22/T 5172-2024,
DB22/T 5173-2024,DB22/T 5174-2024,DB22/T 5175-2024,自发
布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4 年 12 月 20 日
标准
前 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1 年全省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函〔2021〕
171 号)要求,标准编制组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
合我省具体情况,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项
目管理;5 城市设计引导;6 环境综合整治;7 公共设施完善;8 基
础设施整治;9 房屋综合整治;10 社区治理。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省建
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相关单位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
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长春市贵
阳街 287 号建设大厦,邮政编码 130051,Email:jljsbz@126.com),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彭慧君 李大伟 张奇志 张雪楠
赵 巍 崔永生 马根华 王龙飞
马新宇 白明伟 曲堂华 杨恩亮
杨 光 岳利波 王 磊 张 哲
刘 扬 季 聪 冯 伟 卢 强
卢 涛 孙宇航 金永华 孙书涵
贾 旋 赵长和 徐园园 何晋充
韩士军 高 凯 王 健 卢宝发
张庆磊 徐嘉宁 李建伟 陈天放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 毅 陶乐然 赵英鹏 张乃民
吕耀军 马青龙 王 巍
标准
目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4 项目管理 ........................................................................................ 5
5 城市设计引导 ................................................................................ 7
5.1 空间引导 ............................................................................... 7
5.2 风貌引导 ............................................................................... 7
6 环境综合整治 ................................................................................ 9
6.1 违建整治 ............................................................................... 9
6.2 景观更新 ............................................................................... 9
6.3 安全防范设施 ..................................................................... 10
6.4 适老化与无障碍设施 ..........................................................11
6.5 照明设施 ..............................................................................11
6.6 海绵城市建设 ......................................................................11
6.7 物理环境提升 ..................................................................... 12
7 公共设施完善 .............................................................................. 14
7.1 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 ................................................. 14
7.2 商业服务设施 ..................................................................... 14
7.3 社区服务设施 ..................................................................... 15
7.4 便民服务设施 ..................................................................... 16
8 基础设施整治 .............................................................................. 17
8.1 给排水管线 ......................................................................... 17
8.2 供热管线 ............................................................................. 18
8.3 电力管线 ............................................................................. 18
8.4 弱电管线 ............................................................................. 19
标准
8.5 燃气管线 ............................................................................. 19
8.6 道路与停车 ......................................................................... 19
8.7 环卫设施 ............................................................................. 20
9 房屋综合整治 .............................................................................. 21
9.1 立面整治 ............................................................................. 21
9.2 屋面修缮 ............................................................................. 21
9.3 楼道整修 ............................................................................. 22
9.4 节能改造 ............................................................................. 22
9.5 建筑消防及防雷 ................................................................. 23
10 社区治理 .................................................................................... 25
附录 A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管理评价评分表 ......................... 26
附录 B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技术评价评分表 ......................... 28
附录 C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群众满意度调查表 ............................. 36
本标准用词说明 ................................................................................ 37
附:条文说明 .................................................................................... 39
1 总则
1.0.1 为完善城镇老旧小区基本功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让人民
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综合提高老旧小区改造水平,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用于
对项目完成程度及整体提升效果的评价。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评价。
1.0.3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评价应结合本省不同地区的环境资源、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等因素,在保证居民居住安全和基本生
活需求的基础上,按整体性能提升程度对改造成果进行评价。
1.0.4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科学
评价的原则。
1.0.5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标准
2 术语
2.0.1 城镇老旧小区 old urban communities
城市或县城(城关镇)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
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
区(含单栋住宅楼)。
2.0.2 小区改造 community renovation
在房屋安全、建筑节能、市政设施、住区环境、生活配套服务
设施等方面,通过采用既有建筑改造、改扩建、新建或设施提升等
手段,补充必备的生活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住宅建筑各
种功能的建筑活动。
2
3 基本规定
3.0.1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评价应在项目全部按计划完成并通过竣
工验收后进行。
3.0.2 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评价前应先审查该小区“城镇老旧
小区改造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居民征求意见表”、“改造设计施工
图”、“群众满意度调查表”,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度应不少于
80%。
3.0.3 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小区的前评估、设计、施工、运行阶段
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应在综合改造后评价时提交分析报告和相关资
料。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3.0.4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评价应由地方政府或建设单位组织并委
托第三方机构完成。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报
告、检测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并在开展现场踏勘后,出具评
价报告,确定评价等级,并对报告负责。
3.0.5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项目管理、城市设计
引导、环境综合整治、公共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房屋综合整
治、社区治理及项目类别所涉及的不同改造内容。
3.0.6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评价运用评分制评价体系,各基本改造项
目按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进行归类并赋予相应评价分值。
3.0.7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评价等级按以下程序确定:
1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评价应以满足项目管理为基础控制项,
满分为 50 分,项目管理实际总得分 Q1≥40 分,按附录 A 进行评分
并统计。改造的具体技术指标评分按附录 B 确定相应分值;
2 对改造中未涉及的技术指标项,不参与评分,“得分”栏内
划“/”;
3 技术指标换算总得分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3
标准
Q2=(Q3/Q4)×50 (3.0.7-1)
式中:Q2─技术指标评价换算总得分,满分为 50 分;
Q3─技术指标评价各项实际总得分;按附录 B 进行评分并统计;
Q4─技术指标评价各项总分值,按附录 B 改造项目进行统计;
4 参评小区最终得分 Q 按以下公式计算:
Q=Q1+Q2+QA (3.0.7-2)
式中:Q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评价最终得分,满分为 150 分;
Q1─项目管理实际总得分,满分为 50 分;
QA─综合影响得分,满分为 50 分。当已完成改造的整体完
成质量及综合感官较差时,取值 0~10 分;当符合标准
要求时,取值 11~30 分;当综合感官比较好时,取值
31~50 分;
5 按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评价最终得分 Q,将参评小区评定
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具体详见表 3.0.7;
表 3.0.7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评价等级和分值要求
评价等级 分值要求
优 Q≥120 分
良 100 分≤Q<120 分
合格 90 分≤Q<100 分
不合格 Q<90 分
3.0.8 城镇老旧小区评价方法应以“查阅资料”、“现场踏查”为主。
4
4 项目管理
4.0.1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应符合基本程序管理要求,改造评价
主要从组织领导、项目申报、资金管理、组织实施四个方面进行。
4.0.2 应对改造项目的组织领导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成立领导小组并有效运行,得 6 分;
2) 组建工作专班并有效运行,得 4 分;
2 提交资料:组建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的相关记录文件、会
议纪要、职责分工要求;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0.3 应对改造项目的项目申报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普査,充分发动群众,及时开展违法
建筑普查工作,得 2 分;
2) 根据普查结果制定五年工作规划,得 2 分;
3) 制定项目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得 2 分;
4) 项目前期手续齐全,得 3 分;
5) 同步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长效管理机制,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记录文件、会议纪要、规划方案、证件手
续材料、管理措施文件;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0.4 应对改造项目的资金管理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为 15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企业、居民、管线单位注入改造资金,得 4 分;
2) 建立预算执行、绩效监控机制,得 4 分;
3) 按照工作(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得 4 分;
5
标准
4) 地方政府落实出资责任,得 3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记录文件、会议纪要、管理措施文件;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0.5 应对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为 15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项目实施程序规范科学,符合规范、导则、手册要求,
监督管理合规,改造方案、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和设计、
施工、监理单位对小区居民进行了公示,项目资料归档
及时齐全,得 10 分;
2) 提供工作信息齐全、真实、准确,报送信息及时,得 3 分;
3) 在项目设计、招标、督査巡查、验收、资金管理、长效
机制建立、居民参与全过程监督等方面推广创新举措,
得 2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验收记录文件、公示材料、会议纪
要、管理措施文件;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6
5 城市设计引导
5.1 空间引导
5.1.1 对老旧小区改造的空间引导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为 5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遵循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具有原始上位规划资料,得 1 分;
2) 老旧小区发展定位明确,主要问题梳理清晰,得 1 分;
3) 小区平面功能组织与城镇公共空间和交通系统有效衔接,
得 1 分;
4) 小区区域空间规划井然有序、功能合理、动静分区、景
观宜人,得 1 分;
5) 统筹街道、公园及小广场等公共空间形成连续、完整的
公共空间系统,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居民征求意见表、会议纪要;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及现场踏查。
5.2 风貌引导
5.2.1 对老旧小区改造的风貌引导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为 5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延续城镇历史文脉,体现城镇的风貌特色,整体风貌定
位协调,得 1 分;
2) 尊重地方气候及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传承城市发展机
理,得 1 分;
3) 结合现状业态基础,充分关注并引用新功能、新业态,
突出产业更新,得 1 分;
4) 建筑色彩与城市色彩相协调,遵循艺术审美原则,适合
7
标准
城市气候特征,得 1 分;
5) 重点街路的建筑风貌符合城镇整体风貌的规定要求,建筑
立面风貌整治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居民征求意见表、会议纪要;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及现场踏查。
8
6 环境综合整治
6.1 违建整治
6.1.1 对违建整治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为 5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对私搭乱建的违法建筑依法进行拆除,得 2 分;
2) 对私自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危及房屋安全的恢复原状,
得 2 分;
3) 违法建筑拆除方案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经济、合理、
扰民小,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拆除方案、会议纪要;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2 景观更新
6.2.1 补植和修整小区绿化绿植,增设和美化室外设备设施,评价
总分值为 6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恢复被占用绿地,得 1 分;
2) 绿植缺失的部位补植乔木、灌木、花卉、绿篱、草坪等
绿化绿植,得 1 分;
3) 绿植长势弱的部位补植乔木、灌木、花卉、绿篱、草坪
等绿化绿植,得 1 分;
4) 完善绿化设施,丰富绿化层次,得 1 分;
5) 增设景观绿化草坪灯,美化遮蔽室外电箱、燃气箱等设
备设施,得 1 分;
6) 废物箱、垃圾收集点等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卫生、耐用、
9
标准
美观,采用遮护、围挡,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2.2 老旧小区内硬质铺装建设遵循美观、耐用、经济、安全的原
则,评价总分值 2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整治破损地面,得 1 分;
2) 整治易滑地面,得1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2.3 老旧小区增加完善健身、儿童活动设施,评价总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2.4 老旧小区增加亭、廊、休闲座椅、文化小品等休闲设施,评
价总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3 安全防范设施
6.3.1 完善老旧小区监控系统,在主要交通节点覆盖电子监控摄像
头,安全监控无死角,在主控制室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并接入公安
联防监控系统。已有智能监控的老旧小区进行了设备检修,更换了
老旧破损设备线路,评价总分值 2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3.2 小区主要出入口、楼栋单元入口更新设置了安防设施;小区
内的幼儿园、物业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如换热站、二次供水泵站、
配电室、燃气调压站等)设置了安防设施。评价总分值 2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10
6.4 适老化与无障碍设施
6.4.1 老旧小区公共建筑走廊、住宅公共走廊、坡道等增设扶手,
评价总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4.2 维修楼宇单元入口台阶、坡道,评价总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4.3 老旧小区公共活动区域增设和完善无障碍设施,评价总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4.4 老旧小区建筑加装或更换电梯,评价总分值为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5 照明设施
6.5.1 对小区内照明设施提升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 1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
小区内主干道路设置路灯,健身场地与单元门入口附近设置庭
院灯,完善室外照明供电系统,照明灯具光源选用高效节能 LED
光源,小区照明控制采用时控、光控等控制方式;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6 海绵城市建设
6.6.1 对老旧小区的屋面排水、道路雨水收集、广场雨水收集、冬
季积雪堆放等,合理增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下凹式绿地、下凹
11
标准
树池、植草沟、干塘等,评价总分值 2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6.2 铺装材料采用防滑、缝隙式结构透水砖,评价总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检测报告、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6.3 对老旧小区的内涝点进行治理,评价总分值 2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6.4 防止含有融雪剂的雪水对绿地植物和土壤造成破坏,采用人
工除雪、禁止使用融雪剂等措施,评价总分值 2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除雪施工方案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6.7 物理环境提升
6.7.1 老旧小区受周边噪声影响时,采取噪声防控措施;对小区内
影响居民生活的噪声源进行降噪、减噪处理,评价总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降噪施工方案及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7.2 对老旧小区进行风环境优化,在对人体可能造成损伤风道上
的道路、建筑出入口等居民必经之处增设树墙、绿篱等设施,评价
总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风环境优化方案及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7.3 对老旧小区内存在的安全影响(如易燃、易爆等)设施进行
检查和整治,评价总分值 2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易燃、易爆设施的检查整治会议纪要、检
查整治方案及竣工验收材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7.4 对人行系统和老年人、儿童活动空间采取防滑设施,评价总
12
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地面防滑优化方案及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7.5 对老旧小区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改造评价,评价总分值为 2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修缮生活垃圾收集站,更换卫生、安全的垃圾收集设施,
得 1 分;
2) 生活垃圾收集点更换分类收集垃圾箱,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7.6 完善标识系统,增设小区平面图、社区引导牌、道路引导指
示牌、安全警示牌、楼牌、单元牌、门牌等标识,评价总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7.7 在老旧小区主要出入口、集中活动场地等处设置文化宣传
栏、便民信息发布栏等设施,评价总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6.7.8 完善信号覆盖系统,地下空间(地下室)可增设通讯信号覆
盖设施,评价总分值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13
标准
7 公共设施完善
7.1 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
7.1.1 补充完善公共设施,完善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在合理的步
行距离范围内的配套设施,评价总分值 5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完善文化活动中心,得 1 分;
2) 完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级),得 1 分;
3) 完善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得 1 分;
4) 完善街道办事处等服务设施,联合建设并形成街道综合
服务中心,得 1 分;
5) 完善养老院及老年养护院设施,可联合设置,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7.1.2 完善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在合理的步行距离范围内的配套
设施,评价总分值 2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设置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得 1 分;
2) 合理优化九年义务教育步行距离,调整服务半径,使之
满足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要求,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7.2 商业服务设施
7.2.1 完善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在合理的步行距离范围内的配
套设施,评价总分值 2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4
1) 完善商业形态补充商场,优化服务业态,得 1 分;
2) 合理布局邮政营业场所,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7.2.2 完善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在合理的步行距离范围内的配套
设施,评价总分值 3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完善菜市场及生活超市,得 1 分;
2) 完善早餐店、快餐厅等便民餐饮设施,得 1 分;
3) 合理布点银行网点及电信网点,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7.3 社区服务设施
7.3.1 社区服务设施以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为主进行功能完善,五
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在合理的步行距离范围内配套设施完善,评价
总分值 8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完善社区服务站(含居委会、治安联防站),得 1 分;
2) 完善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活动站、老年活动站、残疾
人康复室)等服务设施,得 1 分;
3) 完善小型多功能运动(球类)场地及室外综合健身场地
(含老年、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等活动场地,得 1 分;
4) 完善幼儿园照料中心,并优先配套幼儿园等抚幼设施,
得 1 分;
5) 完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养老设施,并优
先配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食堂、社区食堂等养
老设施,得 1 分;
6) 完善社区商业网点(超市、药店、洗衣店、美发店等),
得 1 分;
7)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点、生活垃圾收集站,得 1 分;
15
标准
8) 完善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7.4 便民服务设施
7.4.1 便民服务设施以居住街坊为主进行功能完善,居住街坊在合
理的步行距离范围内配套设施完善,评价总分值 10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优化物业管理与服务,完善安防、保洁制度,得 2 分;
2) 合理布局便利店(菜店、日杂等),得 2 分;
3) 合理布局邮件和快递送达设施,得 2 分;
4) 合理布点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结合垃圾收集场、站等布
置,得 1 分;
5) 合理布点环卫工人休息用房,补充完善保洁水源、保洁
水池等保洁设施,得 1 分;
6) 完善居民停车场(库),得 2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会议纪要、制度方案、竣
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16
8 基础设施整治
8.1 给排水管线
8.1.1 对给水管线整治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 2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对室外地下陈旧给水管线及附属设施进行更换,得 1 分;
2) 对楼内公共区域的给水管线、阀门及其外保温进行更换,
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8.1.2 对二次供水设施整治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 2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对二次供水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定期清洗,得 1 分;
2) 对储水设备进行维修改造,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8.1.3 对室外消防管线及设施进行维修或更换,评价总分值为 1 分。
1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2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8.1.4 对排水管线整治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 7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对排水系统进行局部维修或整体更换,得 1 分;
2) 对雨、污水检查井进行维修改造,得 1 分;
3) 对化粪池进行维修改造,得 1 分;
4) 把污水处理系统接入市政污水管线,得 1 分;
5) 会同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建设、园林绿化、市政等相关
部门,完善雨水排水管线的整体化设计,得 1 分;
6) 对路面地下管线进行雨污分流,得 1 分;
17
标准
7) 老旧小区增设雨水利用系统,得 1 分;
2 提交资料:相关设计施工文件、会议纪要、竣工验收资料;
3 评价方法:评价查阅提交资料或现场踏查。
8.2 供热管线
8.2.1 对老旧小区供热管线整治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值 5 分。
1 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对室外受损供热管线及相关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得 1 分;
2) 对室外地下供热管线保温材料进行更新改造,得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