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7.060.20
CCS B 05 DB 5307
丽
江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7/T 6—2024
代替 DB 5307/T 6-2019
藜麦栽培技术规程
2024 - 10 - 14 发布
2024 - 12 - 30 实施
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5307/T 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 5307/T 6-2019《藜麦栽培技术规程》,与DB 5307/T 6-201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
下:
a) 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并在文本中删除引用: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
质量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
色食品农药使用规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b) 规范性引用文件替换: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替换为 GB 4404.3 粮食作
物种子 第 3 部分:荞麦;
c) 增加了“选种”中种子质量达到的要求;
本文件由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识、李朝凤、和立宣、李云娟、王灿星、胡江洁、李玮、宋佳龙。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9年首次发布为DB 5307/T 6-2019。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 5307/T 6—2024
引
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第5.1条“一种手扶拖拉机组合式犁
头”(专利号:ZL 201120470873.0)”和第5.3条“一种山地油菜播种器”(专利号:ZL201420730395.6)”
两个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或条件下,就
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
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丽江市古城区祥和路229号
联系电话:0888-5121611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
任。
II
DB 5307/T 6—2024
藜麦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藜麦种植的选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采收、贮藏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丽江市海拔2 600 m~3 200 m的区域的旱地夏播藜麦种植、采收及贮藏等技术环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3 粮食作物种子 第3部分:荞麦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选种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种子饱满、色泽光滑一致、大小均匀,种子质量达到GB 4404.3 甜
荞麦大田用种要求。
5 选地整地
选地
海拔2 600 m~3 200 m,地块应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砂质土壤,pH值在5.5~7.5。应轮作,避免
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
深翻晒垡
上季作物收获后,深翻晒土(深度20 cm~30 cm),清除田间杂草和前茬作物残留秸秆。
6 播种
播前整地
整地前,将每666.7 m
2施用腐熟农家肥2 000 kg~2 500 kg均匀撒于田中。按垄距75 cm~80 cm起
垄,垄高15 cm~20 cm,做到墒平土细,起垄和中耕可用专利“一种手扶拖拉机组合式犁头”(专利号:
ZL 201120470873.0)。
播种时间
1
DB 5307/T 6—2024
根据当地雨水来临节令,播种时间于6月上旬~7月上旬,根据不同海拔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既保证
能成熟,又避开成熟时逢雨季。
播种方法
垄上按18 cm~20 cm打塘,单垄单行。打塘后每666.7 m
2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0 kg~20 kg+
硼镁肥1 kg~2 kg。施肥方法:将复合肥和硼镁肥混合均匀后施入打好的塘中,施肥后覆土但不要将塘
心完全覆盖。施肥盖土后,将7粒~8粒种子播于塘心(666.7 m
2用种200 g左右),并覆盖1 cm~1.5 cm
薄土,播种可使用专利“一种山地油菜播种器”(专利号:ZL201420730395.6)。
7 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除草
藜麦出苗至4叶~5叶期,及时间苗、除草,拔除弱苗,留下壮苗,每塘留3株~4株,7叶前进行定
苗,每塘最多留2株,每666.7 ㎡保苗6 000株~7 000株,并及时进行除草。
追肥
定苗除草后进行追肥,追肥标准:根据大田长势情况而定,666.67 ㎡施尿素5 kg~10 kg,均匀施
于距离植株8 cm~10 cm处,配合中耕覆土。
中耕培土
追肥后使用锄头或专业中耕农具进行中耕培土,培土高度在15 cm~20 cm,以防止倒伏,并做好清
沟排水工作,保持雨季排水通畅。
病虫害防治
藜麦整个生产过程中防治的主要病虫害对象是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斜纹夜蛾、霜霉病、叶
斑病,病害严重的植株应及时清除并集中烧毁,必要时,施用化学农药配合防治,药剂使用应严格按使
用说明书操作,并且符合GB/T 8321要求。
驱鸟
出穗后使用驱鸟器、防鸟网、挂彩条等方式进行预防。
8 采收
采收标准
植株叶片大多自然脱落,茎秆开始变干,种子用指甲掐已无水分即可收收割,机械收割茎秆完全变
干变脆,人工收割在还未完全变干之前收割。
采收时间
雨季结束后,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选择晴天收割。
晾晒脱粒
2
DB 5307/T 6—2024
收割后于田间或晒场架空晾晒,严禁堆捂,晾晒至茎秆干脆后统一脱粒,采用人工脱粒或机械脱粒,
机械脱粒用油菜脱粒机。
9 贮藏
藜麦籽贮藏应选择在干燥、通风的房屋进行打包贮藏,贮藏的藜麦籽要确保含水量在10%以内。需
要预防种子霉变,确保仓库无虫害、鼠害、鸟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