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7/T 4795-2024 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保障技术规范

DB37/T 4795-2024 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保障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08.9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15:37:54



相关搜索: 应急 技术规范 处置 机动 处置

内容简介

DB37/T 4795-2024 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保障技术规范 ICS 01.040.03
CCS A 01 37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4795—2024
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保障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mobile command headquarter
support
2024 - 12 - 30 发布
2025 - 01 - 3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795—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流程和要求 ......................................................................... 2
响应 ........................................................................... 2
选址 ........................................................................... 2
道路运输 ....................................................................... 2
机动指挥部搭建 ................................................................. 3
机动指挥部撤收 ................................................................. 3
航空救援保障 ................................................................... 4
5 基本保障物资要求 ................................................................... 4
物资分类 ....................................................................... 4
物资配置 ....................................................................... 6
物资仓储要求 ................................................................... 6
6 运行保障 ........................................................................... 6
人员保障 ....................................................................... 6
装备保障 ....................................................................... 7
通信保障 ....................................................................... 7
环境保障 ....................................................................... 7
信息管控 ....................................................................... 7
安全保障 ....................................................................... 7
后勤保障 ....................................................................... 8
医护保障 ....................................................................... 8
日常训练保障 ................................................................... 8
保障人员能力素质要求 .......................................................... 8
制度保障 ...................................................................... 9
7 持续改进 ........................................................................... 9
评审 ........................................................................... 9
更新 ........................................................................... 9
附录 A(资料性) 应急处置指挥保障物资装备储备建议清单 ................................ 10
参考文献 ............................................................................. 17
I
DB37/T 4795—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I
DB37/T 4795—2024
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保障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保障的流程和要求、基本保障物资、运行保障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自然灾害类和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的保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626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 2811 头部防护 安全帽
GB 2890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 8965.1 防护服装 阻燃服
GB 12014 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
GB/T 38306 手部防护 防热伤害手套
GB 39800(所有部分)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YJ/T 27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
YJ/T 28 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采集和传输通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机动指挥部 mobile command headquarter
具备实时指挥调度、会商研判、信息采集、应急处置保障等综合功能架构的突发事件处置前端指挥
中心。
保障队伍 contingent support
在应急处置现场承担机动指挥部(3.1)各功能区规划建设、卫勤、供给、通讯、办公和机动指挥
部保障物资装备的运输、调配、维护等任务,实施机动指挥部综合保障的力量组成。
基本保障物资 basic support material
能满足机动指挥部(3.1)随应急事态、救援任务、指挥功能等基本保障需求而准备的物资装备的
统称。
注: 一般包括生活保障物资、办公保障物资、个体防护物资、医疗防护物资。
轻骑兵小队 light cavalry squad
1
DB37/T 4795—2024
在“断路、断网、断电”情况下,能够快速突进到突发事件现场,利用通信终端实时报送位置和灾
情信息,使用无人机侦查灾情,使用公网、专网、卫星通信等手段将现场音频图像第一时间传输至指挥
部,为指挥调度提供决策辅助信息的人员队伍。
4 流程和要求
响应
4.1.1 响应准备
接报突发事件后,信息接报人员应按照分级响应规定通知保障队伍,保障队伍按照相应要求做好响
应准备。
4.1.2 响应启动
各级指挥机构应依据当前突发事件发生情况、发展态势,确定是否需要搭建机动指挥部。机动指挥
部可以分为临时指挥点、简易机动指挥部、长期机动指挥部等形式。指挥机构应在作出决策后第一时间
通知保障队伍。
4.1.3 响应要求
较大及以上事故或类似危化品企业、工商贸企业爆炸、火灾或有涉险持续救援的突发事件或可能演
变为较大事故的突发事件,省级小型指挥车立即赶往现场,同时,由车辆随行人员通知所在地市应急部
门,地市应急部门应协调通信保障车进行现场信号保障,经研判需要长时间救援的,处置时间超过1 d
的或者工作需要随行保障的,根据实际需要调派发电车、餐饮车、宿营车、供水车等特种车辆随行保障。
其他情况,市、县两级应急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必要的无人机、单兵、布控球等侦察设备,具备接
到指令后0.5 h内公网将现场画面传送至省应急指挥中心的能力。地市应急部门派出轻骑兵小队负责现
场通信信号保证,道路畅通情况侦查,基础保障物资保障。
选址
4.2.1 前突侦察
选址前应由涉事地应急部门派出轻骑兵小队,对道路通行情况、突发事件周边环境进行侦察,并按
照指挥机构确定的机动指挥部保障形式,拟定搭建地址,重点侦察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风向、面积、
交通情况等要素。
4.2.2 提交决策
选址建议应提交指挥部专家团队审议,由专家团队拟定选址建议,提交指挥长决策。紧急情况,自
然条件比较稳定,不受次生灾害威胁的,可以暂定为集结地。
4.2.3 前方布控
涉事地政府公安、交通等部门对轻骑兵小队前进路线、机动指挥部进出路线进行管控。
道路运输
4.3.1 基本要求
2
DB37/T 4795—2024
野外指挥场所应具备使用集装箱卡车、箱式货车、皮卡车、全地形车辆进行集中转运或分批转运的
能力。
4.3.2 物资出库
接到出库命令后应及时出库,日常应针对不同的保障情况分别准备物料清单,并进行模块化管理。
装车应有序进行,按照现场搭建使用器材的先后顺序进行装车。
4.3.3 物资运输
运输车队应每0.5 h报告一次情况,指挥部能及时掌握物资运输情况,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
报告应包括车辆所在位置、时间、人员、具体情况,以及预判情况,可能需要的帮助等,确保内容完整
准确、语言简洁明了。
4.3.4 卸车
车辆到达现场后,按照现场人员的指挥进行卸车、停放。
机动指挥部搭建
4.4.1 现场功能区划分
机动指挥部根据需要主要划分为办公区、外联区、生活区、保障区。机动指挥部功能包含但不限于
实现指挥信息双回路音视频互传,提供会议用桌椅板凳、话筒音响、显示屏幕等办公用品,搭建专家技
术会商室、救援队伍作战参议室等办公场所。机动指挥部可以根据需求按照功能分区合理组合。
4.4.2 能源保障
4.4.2.1 现场能源保障优先选择市电。现场不具备市电接入条件的,现场能源保障应分为两个阶段:
a) 处置前期,没有市电且电源车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使用储能电源或者小功率轻便型发电
机;
b) 处置中后期,发电车到达现场后,使用发电车进行能源保障。
4.4.2.2 使用有噪音能源设备时架设位置应减少对指挥部的影响,距离较远时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现场能源保障布线合理、确保安全。
4.4.3 现场搭建
确认机动指挥部选址后,应准备适用于各类型地面的手动或电动平整设备,经过初步平整应使地面
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优先完成指挥场所搭建或展开,同步安装调试现场值班通信装备、通信方式上报,
并公示机动指挥部位置、值班通信方式、值班直达专线通信方式、力量集结位置、停车场位置、航空器
起降场地,完成机动指挥部配套电力、照明、通信接入,摆放指挥部办公设备,连接调试显示装备、音
视频装备,布置现场生活保障设施,设置并张贴现场各类警戒线、引导标识等。
4.4.4 通信测试及保障
现场应对公网、专网、自组网、卫星等进行测试,确保网络安全,具体测试内容应符合YJ/T 27和
YJ/T 28要求。现场应具备能够独立完成通信测试和保障的专家或者技术团队,能够熟练对卫星、公网
等通信方式进行运行维护,确保现场不会信号堰塞。
机动指挥部撤收
4.5.1 机动指挥部应急紧急撤收
3
DB37/T 4795—2024
撤收时应保证人员安全。如应急机动指挥部遭遇外部威胁需要紧急撤收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现场办公人员在收到威胁报警后5 min内携带核心办公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地图集等)完成撤收、离
场。
4.5.2 机动指挥部常规撤收
4.5.2.1 待应急处置结束后,按照撤收流程,依次将撤收物品打包装箱,清点完成后进行撤收,返回
原资产单位进行资产盘点或维护维修。
4.5.2.2 应建立物资识别标准,确定需要回收物资和不需要回收物资的分类,快速消费品和个人使用
物资,不再进行回收。
4.5.2.3 可回收物资应清理干净后方可登记。登记时应对可回收物资进行清点,数量与出库数量不符
合的应查清原因。
4.5.2.4 可回收物资应在清洗干净、清点完毕后按照原来的装箱模式打包装箱,并做好登记记录。物
资运回后应再次清点,并进行检查,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入库、维修或报废处理,并做好登记记录。
4.5.3 维护保养
4.5.3.1 应急物资装备应按时维护保养或者更新。
4.5.3.2 维护保养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检和性能检测。维护保养频次执行各类应急物资维护保
养行业标准。
4.5.3.3 维护保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消耗品更换、配件备件完好等。
4.5.3.4 维护保养操作完成后,责任人应如实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4.5.3.5 破损或者维护费明显超出合理区间的装备及物资,应及时启动报废流程及更新流程,确保应
急装备物资满足应急处置指挥保障的需求。
4.5.3.6 物资的维护保养费用按照上一年度库存物资总价值计算,其中基础类物资 6%,工程机械类 15%,
通信类 12%,费用渠道应列入每年当地财政预算。
航空救援保障
汇总突发事件周边直升机起降场、突发事件发展趋势、气象情况、居民区和重要军事目标情况等。
应明确航空保障负责人,做好直升机停机坪和临时起降点救灾物资、安保人员、加油车、机组等人员进
出停机坪车辆和食宿后勤保障等事宜。
5 基本保障物资要求
物资分类
5.1.1 通信保障物资
5.1.1.1 基本要求
通信保障物资主要包括通信链路设备、信息采集设备、会议会商设备和移动指挥及终端设备等。通
信设备应具备较强的便携性、兼容性和环境适应性。
5.1.1.2 通信链路设备
用于建立现场指挥场所与后方指挥中心的通信链路,包括区域宽带、卫星通信、微波通信、融合通
信、高空中继等设备。
4
DB37/T 4795—2024
5.1.1.3 信息采集设备
用于获取灾害事故现场各类信息,包括音视频采集装备、单兵信息采集装备和无人机任务装备,根
据需要也可增加现场环境信息监测设备等。
5.1.1.4 会议会商设备
用于提供前后指挥部视频会商功能,包括调音台、会议音响、摄像头、视频矩阵、大屏幕显示和视
频会议终端及平台等。
5.1.1.5 移动指挥及终端设备
为机动指挥部相关人员开展指挥活动提供指挥手段,包括移动通信终端、应急指挥终端和指挥平台
等。
5.1.2 基础保障物资
5.1.2.1 办公物资
为指挥部人员开展现场办公使用的物资,主要包括办公器材类(传真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
计算器、碎纸机、裁纸机、摄像机、望远镜)等设备,办公套装(各种笔、橡皮、文件夹、墨水、墨盒)、
绘图工具、办公用纸类(复印纸、信纸、记录簿、公文表格)等办公用品,以及文件类(各种技术文件、
图书、规章、手册、灾区地图)。
5.1.2.2 生活保障物资
包括处置现场生命保障物资、照明物资和个体防护物资。
—— 生命保障物资为指挥场所提供人员庇护、办公等基础功能的物资,主要包括帐篷、温度控制
及配套器材、便携折叠床、睡袋、简易厕所、便携式净水系统等相关设备组成。能够为指挥
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办公功能。
—— 照明物资包括便携发电机、各类照明灯具等为处置现场提供照明保障的物资设备。
—— 个体防护物资,如头部面部防护、躯体防护、手部防护、足部防护、呼吸防护、眼部防护物
资等。
5.1.2.3 安全设备
为指挥场所提供警戒、安全检测和洗消等功能,包括隔离装置、安全标识、扩音器、消毒设备、消
杀设备、安检设备、灭火器等。
5.1.3 工程机械物资
5.1.3.1 转运投送载具
为各类应急物资、装备的快速投送、转运,应配置或租用全地形车、小型全地形车、越野摩托车、
货运平板车、普通集装箱卡车、货运越野皮卡货车、大载重货运无人机、直升机、通航飞机、冲锋舟、
橡皮艇、气垫船等。
5.1.3.2 专业保障车辆
机动指挥部应合理配置指挥方舱、通信先导车、通信方舱保障车、发电车、餐饮车、照明车、供水
车、装备车、宿营车、拖挂车、无人机指挥车、应急测绘保障车、通航飞行服务指挥车/移动飞行服务
站、综合医疗保障车、应急指挥船等专业保障车辆,保证应急指挥、应急救援作业顺利展开。
5
DB37/T 4795—2024
5.1.3.3 通行辅助设备
机动指挥部应合理配置汽车应急启动电源、汽车轮胎充气泵、防滑链、脱困板、拖车绳、工兵锹等
常用车辆通行辅助装备,确保应急人员、车辆顺利投送和高效撤离。
物资配置
5.2.1 物资配置原则
5.2.1.1 物资储备应采取分级分类的储备办法,应本着重实效,重节约的原则。省级、市级、县级人
民政府科学合理储备基础保障物资。对于快速消耗以及质保期限在 3 年以下的物资应建立协议储备制度,
但自有库存数量不应低于 30%。
5.2.1.2 省级人民政府主要配置应急指挥及通信保障物资,如应急侦查通信包、应急通信装备、应急
信息采集装备、通信先导车等,着重解决“断路、断网、断电”情况下的通信保障。
5.2.1.3 市级人民政府主要配置应急指挥及通信保障物资,并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置现场保障物资、个
人防护装备、公共场所防护装备。
5.2.1.4 县级人民政府除必备的通信保障物资外,主要配置应急处置现场保障物资,如个人防护装备、
公共场所防护装备等。着重解决机动指挥部基础保障物资,避免远程运输带来的时间损耗。县级物资的
配备,可整合当地大型企业、工业园区、医疗救护场所等已有物资,但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1 h 内配齐
所需物资。
5.2.2 物资数量要求
5.2.2.1 省级按照组建保障 2 处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的标准配置,市级、县级均应按照不少于组建保
障 1 处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的标准配备。
5.2.2.2 省级按照不低于 500 人/处的规模配置相应的物资,市级按照不低于 200 人/处的规模配置相
应的物资,县级按照不低于 100 人/处的规模配置相应的物资。
5.2.2.3 个人防护装备、公共场所防护装备配置按照市级、县级队伍规模配备,个人防护装备按照每
人每套标准配备,并按照不低于 1.5 倍人员数量的标准储备;公共场所防护装备根据实际需求配备,消
耗类的物资不低于 3 倍人员数量标准储备。个人防护装备、公共场所防护装备配置应符合 GB 39800(所
有部分)、GB 2890、GB 2626、GB 2811、GB 12014、GB 8965.1、GB/T 38306 要求。基础物资、运输
保障物资基本配置数量见附录 A,通信保障类物资的内容及要求符合 YJ/T 27。
物资仓储要求
5.3.1 物资储备应在适当的场所及环境中。
5.3.2 可依托办公场所、大中型企业的厂房、仓库等专用场所储存。储存场所应阴凉通风,不易受潮,
且交通通畅,便于物资转运配送。
5.3.3 需要恒温恒湿的应存储在专门仓库中。
6 运行保障
人员保障
6.1.1 根据发生的事故等级,确定应急处置主管责任部门(省级、市级)。
6.1.2 由应急处置主管责任部门成立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任命总指挥 1 名、副总指挥至少 1 名,并
根据事故等级、事故类型选择性设置综合协调组、应急专家组、抢险救援组、治安疏导组、医疗卫生组、
新闻舆情组、后勤保障组、交通运输组、环境保护组、调查评估组。
6
DB37/T 4795—2024
6.1.3 由指挥部联合属地应急管理部门,成立工作组,配备工作人员和专业救援人员。
装备保障
6.2.1 由机动指挥部紧急调配属地基础保障物资,并根据发生事故的类型,配备必需的专业物资。
6.2.2 属地物资不足的,由机动指挥部逐级上报至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协调专业物资。
通信保障
6.3.1 对于固定场所的机动指挥部,由机动指挥部协调属地应急管理部门,配备必要的音视频及网络
通信器材。
6.3.2 对于移动式的机动指挥部,由移动指挥车配备必要的音频、视频和网络等通讯和通信器材。
环境保障
6.4.1 固定式场所
依托固定式场所搭建指挥部的,由后勤保障小组协调属地相关主管部门,对周边交通、施工及商业、
工业进行管控,确保环境得到保障。其他环境保障措施依托所在场所环保设施。
6.4.2 移动场所
依靠指挥车辆或移动式场所搭建指挥部的,优先选定条件相对较好的场地。
—— 在指挥部搭建过程中,对指挥部所在地进行大气、土壤及水质的检测,确保指挥人员和救援
人员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 指挥部工作过程中,用水优先选用桶装水及自来水,选用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应检验合格后
方能饮用。
—— 办公区、会议区、生活区、车辆停放区等区域垃圾及时清理,并对垃圾进行分类,集中堆放
或排放至指定位置,及时处理。
6.4.3 环境管理
制定机动指挥部环境保护制度,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增强现场人员环保意识。
6.4.4 处置结束与环境恢复
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结束,撤销机动指挥部后,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与属地有关主管部门对接,对生
活垃圾为主的废弃物进行善后处理。由属地人民政府负责场地生态的恢复。
信息管控
6.5.1 信息传递流程管控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保密规定控制信息传递过程。
6.5.2 敏感信息管控
涉军、涉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敏感信息应提高管控等级,做到对外发布按照流程批准,口径
统一。
安全保障
6.6.1 选定指挥部搭建地址后,合理规划机动指挥部工作分区,工作区可由会议室、综合办公区、通
7
DB37/T 4795—2024
信保障区、生活区及车辆停放区等组成。
6.6.2 治安疏导组根据指挥部不同场地类型,合理规划场地交通及运输路线,在外围设置警戒区域,
并设置出入口安全保卫和警戒工作。调查地形,制定机动指挥部紧急避险撤离方案。
6.6.3 机动指挥部应设置可视化标志标识,主要包括场所标志、人员标志、设备设施标识、道路标识
等。由后勤保障组负责制作可视化标志和标识。
6.6.4 由属地应急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信息,并协助机动指挥部制定安全处置方案。
6.6.5 后勤保障组负责机动指挥部设备运行的安全风险分析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现场安全。
后勤保障
6.7.1 由指挥部后勤保障组负责列明除基础保障物资和专业救援物资外的其他基础物资,如人员住宿
设施、餐饮、水电、基础办公用品等。
6.7.2 由属地政府负责机动指挥部的人员住宿设施、餐饮、水电、基础办公用品等后勤物资。
医护保障
6.8.1 由机动指挥部负责协调属地配备的医疗保障物资和人员,并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是否紧急调配医
护人员。
6.8.2 当地医疗保障物资或人员不足的,由机动指挥部逐级上报至相关部门,协调医护人员和物资。
日常训练保障
6.9.1 根据本级应急管理部门应急预案,编制相应的应急保障应急预案,明确人员组成、岗位职责、
装备配置、工作流程、部署时限等内容,并与相关应急预案衔接。灾害事故发生后,根据应急预案,针
对现场保障工作灵活制定现场保障方案。
6.9.2 各级应急指挥与应急保障力量应按照应急预案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开展业务培训、测试性训练、
专业分训、编组合训和应急演练,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对所属应急保障力量进行考核,适时组织演练或
比武竞赛活动。
6.9.3 各级应急保障力量应按照所承担的保障任务具体内容及能力指标分类开展日常训练。
—— 理论培训。组织学习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应急预案以及技术理论,掌握应急保障任务的内
容、程序和要求。
—— 测试性训练。模拟实战场景,开展不同天气、环境下的单个装备测试、多个装备合成测试、
前后方联调测试。模拟实战环境,组织开展应急快速排障、战术推演、协同指挥,以及各类
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应急保障训练。
—— 专业训练。按照训练大纲、课目要求、操作规范、动作要领,统一口令、术语,熟练掌握使
用方法,熟悉装备基本性能,快速排查一般性故障,开展装备操作专业训练及体能训练。
—— 编组合训。组织救援现场保障组、机动指挥部组、指挥中心组,开展业务联动训练,通过人
装配合、装备互联互通,形成应急保障支撑能力。
—— 应急演练。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和方案,定期开展应急保障演练,包括应急拉动、实战检
验、协同演练等。演练结束后应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报告,报上级应急管理部门。
6.9.4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采用视频会商系统点名、比武竞赛、现场拉动方式,对所属应急保障力量进
行考核并做记录。考核结果计入年度工作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保障人员能力素质要求
6.10.1 保障人员应具备基础保障能力、通信保障能力、应急救援能力。
8
DB37/T 4795—2024
—— 基础保障能力。保障人员应能够在现场快速搭建各类临时场所,并使临时场所具备基本食宿
办公条件,能够熟练使用维护各类保障装备物资,为机动指挥部提供食物、饮水、住宿、办
公等基本保障。
—— 通信保障能力。保障人员能够熟练安装、使用、维护各类通信设备,应具备驾驶各类车辆,
能够独立进行无人机飞控,能够独立布设操作单兵回传等设备,能够在极端条件下将前方现
场画面回传至机动指挥部。
—— 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类场所不同防护要求,并具备急救、救援、消除隐
患的能力。
6.10.2 应急保障人员宜获得应急保障相关职业资格后从事相关工作。保障人员取得相应资格,具体内
容见《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6.10.3 对于无相应职业资格的岗位,工作人员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有关规定及岗位所承担的保
障任务具体内容及能力指标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6.10.4 根据装备水平、保障任务具体内容及能力指标的变化动态调整职业资格所需掌握相关知识和技
能。
制度保障
6.11.1 运行保障制度
运行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供电保障、水源供应、运输装备车辆管理、指挥部搭建程序管理、各功
能区管控、燃油存储管理、物品领用管理等运行保障制度。
6.11.2 后勤保障制度
指挥部应建立临时餐饮管理、现场应急指挥部休息区域管理、指挥部物业管理、移动厕所管理、指
挥部区域管控管理等后勤保障制度。
7 持续改进
评审
应对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搭建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评审,评估其有效性和持续性。当发生重
大变更时,应依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备或设施以及搭建流程等其他变更情况等及时
组织体系运行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更新
以下情况变化对应急处置机动指挥部搭建有影响时,应及时组织评估,及时更新应急处置机动指挥
部搭建标准信息:
——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或更新,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 指挥部功能需求及装备物资保障标准发生变化等。
9
DB37/T 4795—2024
附 A A A

(资料性)
应急处置指挥保障物资装备储备建议清单
应急处置指挥保障物资装备储备建议清单见表A.1。
表A.1 应急处置指挥保障物资装备储备建议清单
大类 物资分 类一级 物资分 类二级 物资分 类三级 物资名称 省级 地市级 县(市、区) 级 备注
基本保障 物资 办公物资 办公套装 不少于每人 1 套 不少于每人 1 套 不少于每人 1 套
移动会议白板 10 台 10 台 10 台
录音笔 20 台 10 台 10 台
投影仪 10 台 ≥4 台 ≥2 台
会议语音设备 5 套 ≥2 套 ≥2 套
旗帜类 10 套 10 套 10 套
其他办公物资 根据实际需要配备
生活保 障物资 生命保障物资 充气指挥帐篷 (指挥部用,不 小于 60 m 2) 4 个 2 个 2 个 配备储能电源、充气泵、防 风绳、遮阳网、地面硬化模 块等搭建基础物资设备
充气指挥帐篷 (各办公组用, 不小于 30 m 2) 30 个 20 个 20 个
充气帐篷(食宿 用,不小于 20 m 2) 50 个 50 个 50 个
手持稳定平台 按照保障队 员数量每人 不低于 1.5 倍 按照保障队 员数量每人 不低于 1.5 倍 按照保障队 员数量每人 不低于 1.5 倍
振动平板夯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地面处理设备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移动取暖器 按照帐篷面 积 按照帐篷面 积 按照帐篷面 积
10
DB37/T 4795—2024
表 A.1 应急处置指挥保障物资装备储备建议清单(续)
大类 物资分 类一级 物资分 类二级 物资分 类三级 物资名称 省级) 地市级 县(市、区) 级 按照帐篷面 积 备注
基本保障 物资 生活保 障物资 生命保障物资 移动制冷器 按照帐篷面 积 按照帐篷面 积
除湿机 按照帐篷面 积 按照帐篷面 积 按照帐篷面 积
激光测距仪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手持式可燃气体 报警仪器 10 台 5 台 5 台
移动气象监测平 台 ≥5 台 ≥2 台 ≥2 台
指南针 按照队伍数 量 按照队伍数 量 按照队伍数 量
户外净水设备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指挥望远镜 20 10 10
折叠桌(折叠) 按照帐篷面 积 按照帐篷面 积 按照帐篷面 积
折叠椅 按照帐篷面 积 按照帐篷面 积 按照帐篷面 积
被褥套装 不少于每人 1 套 不少于每人 1 套 不少于每人 1 套
洗漱套装 不少于每人 1 套 不少于每人 1 套 不少于每人 1 套
速食食品 不少于每人 3 天口粮 不少于每人 3 天口粮 不少于每人 3 天口粮 建议协议储存,实物储存不 低于总量的 30%
其他生命保障物 资 根据实际需要配备
照明物资 储能电源 50 台 20 台 20 台
汽油发电机 10 台 5 台 5 台
帐篷灯 500 个 200 个 200 个
头灯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手电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11
DB37/T 4795—2024
表 A.1 应急处置指挥保障物资装备储备建议清单(续)
大类 物资分 类一级 物资分 类二级 物资分 类三级 物资名称 省级 地市级 县(市、区) 级 备注
基本保障 物资 生活保 障物资 照明物资 防风灯 不少于每帐 篷 2 个 不少于每帐 篷 2 个 不少于每帐 篷 2 个
防水灯 100 个 50 个 50 个
应急灯 100 个 50 个 50 个
大、中、小型自 发电移动照明 50 台 20 台 20 台
移动照明系统 10 套 5 套 5 套
探照灯 50 个 30 个 30 个
其他照明设备设 施 根据实际需要配备
个体防 护物资 头部面 部防护 安全帽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建议协议储存,实物储存不 低于总量的 30%
防寒帽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建议协议储存,实物储存不 低于总量的 30%
防护眼镜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建议协议储存,实物储存不 低于总量的 30%
防护头盔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建议协议储存,实物储存不 低于总量的 30%
综合防护面屏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建议协议储存,实物储存不 低于总量的 30%
防护面罩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建议协议储存,实物储存不 低于总量的 30%
耳塞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建议协议储存,实物储存不 低于总量的 30%
耳罩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建议协议储存,实物储存不 低于总量的 30%
水域救援头盔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建议协议储存,实物储存不 低于总量的 30%
12
DB37/T 4795—2024
表 A.1 应急处置指挥保障物资装备储备建议清单(续)
大类 物资分 类一级 物资分 类二级 物资分 类三级 物资名称 省级 地市级 县(市、区) 级 备注
基本保障 物资 生活保 个体防
障物资 护物资 躯体防 护 指挥服(春秋、 夏季、冬季)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反光背心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降温马甲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雨衣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雨靴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救生衣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雨伞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防火围裙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阻燃服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灭火毯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手部防 护 防寒手套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综合防化手套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消防手套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绝缘手套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防汛手套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13
DB37/T 4795—2024
表 A.1 应急处置指挥保障物资装备储备建议清单(续)
大类 物资分 类一级 物资分 类二级 物资分 类三级 物资名称 省级 地市级 县(市、区) 级 备注
基本保障 物资 生活保 障物资 个体防 护物资 足部防 护 安全鞋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防水鞋套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冰爪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护膝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绝缘靴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防化靴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呼吸防 护 防尘口罩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防化服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防毒口罩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防毒面具 不少于每人 2 件 不少于每人 2 件 不少于每人 2 件
其他个 体防护 物资 根据实际需要配备
安全设备设施 微型逃生器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建议协议储存,实物储存不 低于总量的 30%
救生圈 100 50 50
灭火器(水基、 干粉) 按照帐篷面 积 按照帐篷面 积 按照帐篷面 积
水上遥控救援机 器人 10 台 ≥2 台 ≥2 台
冲锋舟(折叠)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按照保障人 员数量
AED 除颤仪 5 台 3 台 3 台
救援担架(充气、 可卷) 50 个 30 个 30 个
14
DB37/T 4795—2024
表 A.1 应急处置指挥保障物资装备储备建议清单(续)
大类 物资分 类一级 物资分 类二级 物资分 类三级 物资名称 省级 地市级 县(市、区) 级 备注
基本保障 物资 安全设备 安全警示标识 (整套) 10 套 10 套 10 套
机动指挥部排水 设备套装 5 套 3 套 3 套
智能定位手环 按照保障队 员数量每人 不低于 1.5 倍 按照保障队 员数量每人 不低于 1.5 倍 按照保障队 员数量每人 不低于 1.5 倍
测温仪 10 台 ≥2 台 ≥2 台
防疫物资 不少于每人 1 套 不少于每人 1 套 不少于每人 1 套
药品箱(套装)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标准另行规定,各地根据实 际情况予以配备
应急包(套装)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不少于每人 1 件 标准另行规定,各地根据实 际情况予以配备
智能手环 按照保障队 员数量每人 不低于 1.5 倍 按照保障队 员数量每人 不低于 1.5 倍 按照保障队 员数量每人 不低于 1.5 倍
上一章:DB37/T 4800-2024 中学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指南 下一章:DB37/T 4797-2024 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相关文章

YJ/T 27-2024 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 非正常情况下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应急处置案例 DB37/T 4291-2020 电梯应急处置热线服务规范 DB37/T 3778-2020 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范 LD/T 04-202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置规范 邢台11·24京邯天然气高压管道泄漏应急保障工作分析及处置对策 DB14/T 1884-2019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规范 DB32/T 3457-2018 核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