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309/T 108-2024 山体截洪渠绿道改造规范

DB3309/T 108-2024 山体截洪渠绿道改造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42.8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0 14:29:46



相关搜索: 规范 改造 山体

内容简介

DB3309/T 108-2024 山体截洪渠绿道改造规范 ICS 93.080
CCS P 51 3309

江 省 舟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9/T 108—2024
山体截洪渠绿道改造规范
2024 - 11 - 5 发布
2024 - 12 - 5 实施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309/T 108—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1
5 线路 ............................................................................... 2
6 路基路面 ........................................................................... 2
7 绿化 ............................................................................... 3
8 配套设施 ........................................................................... 3
9 档案管理 ........................................................................... 4
I
DB 3309/T 108—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舟山市水利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局、舟山市定海区交通运输局、杭州简臻标准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哲、魏宗孝、袁恒、全峰正、赵彦宁、于凤梅、王昱文。
II
DB 3309/T 108—2024
山体截洪渠绿道改造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体截洪渠绿道改造的总体要求、线路、路面路基、绿化、配套设施、档案管理等内
容。
本文件适用于既有的山体截洪渠绿道改造,新建的山体截洪渠绿道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 1000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 50328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DA/T 31 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
LB/T 035 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
LY/T 2647—2016 通道绿化技术规程
LYJ 127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山体截洪渠 mountain catch water drain
为拦截和引流从坡头流下的雨水,在山体坡地上人工修筑的具有一定纵坡的渠道。
注: 包括工后遗留道路和巡查管护道路。
绿道 greenway
依托山体截洪渠,以自然要素为基础,配套休息游憩设施,设计形成具有休闲功能的绿色开敞空间
廊道。
4 总体要求
应充分利用渠道沿线自然、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特色风格,采用低碳、环保、低影响的设计建造
方式,构建连续、完整的水利工程景观体系。
应以游客休闲健身为重点,满足老人、儿童等特殊人员的需求,按照 GB 50763 的要求进行无障碍
设计。
1
DB 3309/T 108—2024
绿道系统改造应保障水利工程基本性能,并符合 LB/T 035 的要求。
5 线路
基本要求
5.1.1 应统筹长度、宽度、通行难易程度、周边环境条件因素,综合比选最优路线。
5.1.2 应连续通行,并与已有的景点、山林步道、公共服务设施等相连接。
5.1.3 应避开易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区、山洪沟、生态敏感区,保留山区生态功能,减少因设计对沿
线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宽度
绿道游径宽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游径宽度
单位为米
分类 单向单绿道 单向双绿道 双向绿道
宽度 ≥1.5 ≥2.5 ≥3.5
纵向坡度
绿道游径纵向坡度宜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游径纵向坡度
分类 限制坡长 最大运行速度 纵向坡度
观光车车道 任意连续20m路段的平均坡度 不应当超过最大行驶坡度 ≤30 km/h ≤10%
≤20 km/h (10%,15%]
自行车车道 <150 m / [3.5%,8%]
安全设施
5.4.1 连续下坡长度超过 2 km 的路段应增设减速带。
5.4.2 转弯半径小于 10 m 时,应设置警告标志、反光镜和警示灯。
5.4.3 自行车道临崖、临水段,应在边缘设置护栏,高度应不小于 1.4 m。
5.4.4 绿道游径应设置与机动车道隔离的安全设施,包括隔离绿带、隔离墩、护栏和交通标线。
6 路基路面
路基
6.1.1 应具备良好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防冲性能,因地制宜。
6.1.2 应符合 CJJ 37—2012 中 12.2 的要求。
路面
6.2.1 应满足荷载、防滑、防冲、耐磨、环保、透水等使用功能。
6.2.2 路面色彩应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宜采用彩色的安全环保的铺装材料。
2
DB 3309/T 108—2024
6.2.3 应符合 CJJ 37—2012 中 12.3 的要求。
7 绿化
游径设置绿化带时,应按 LY/T 2647—2016 中 6.2 条的规定选用适应性强、景观好、成本低、易
养护的本土植物,并依据生长速度、叶片生态特征等进行植物配置,应满足生态、景观、遮荫需求。
绿化带应视野通透,不影响交通安全。
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应原地保留、妥善保护,对已遭到破坏的区域应进行生态修复。
8 配套设施
停车场
8.1.1 距离绿道主要出入口 200 m 应设置停车场。
8.1.2 停车场宜结合景区生态进行设计,并能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应急通行的需求。
8.1.3 停车场标识应符合 GB 5768 的规定。
休闲设施
8.2.1 基本要求
8.2.1.1 休闲设施宜利用现有设施,保留原有景观、自然风貌。
8.2.1.2 主题景观设施建设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一致,突出区域特色。
8.2.2 服务中心
8.2.2.1 应具备管理维护、餐饮购物、交通换乘、设备租赁、紧急救助、信息咨询、解说展示、停车、
休憩、充电、如厕等功能。
8.2.2.2 宜设置在主出入口或中途适宜位置,设置间距不宜大于 20 km。
8.2.3 驿站
应具备餐饮零售、休憩、充电、应急救助、如厕等功能,宜设置在景观沿途重要节点,设置间距不
宜大于10 km。
8.2.4 休憩观景点
8.2.4.1 观景点应设置在视野开阔、景观特殊的位置,可配置座椅、留影装饰等设施。
8.2.4.2 休憩点应结合观景点设置,设置间距不宜大于 5 km,可配置休息设施和自助服务设施,休息
设施包括座椅、桌台、避雨亭廊等,自助服务设施包括自助报警器、自行车停靠点、饮水点、留言板等。
8.2.4.3 驻足点应设置在景观沿线平坦开阔的地点,应结合服务中心、驿站、休憩点进行设置,宜采
用港湾式布局,设置间隔宜为 1 km~2 km。
环卫设施
8.3.1 环卫设施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箱等,外观风格应与景观的文化主题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8.3.2 公共厕所应与服务中心、驿站和休憩点统筹设置,设置间距不宜大于 2 km,可采用可移动式或
自降解式等新型厕所。
8.3.3 垃圾箱宜选用环保节能材料,应设有分类标识,设置间距不宜大于 500 m。
3
DB 3309/T 108—2024
照明设施
8.4.1.1 绿道照明设施外观风格应与主体景观相适应,主要包括照明灯、景观灯、庭院灯、草坪等、
泛光灯等。
8.4.1.2 照明灯应能提供基本通行照明,可采用时序控制器,实现分时段自动控制和按需调整照明。
8.4.1.3 景观灯和庭院灯应设置于景观重要节点和绿道主路两侧,设计应与绿道沿线景观风格保持一
致。
8.4.1.4 草坪灯应设置于绿化带局部照明,应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8.4.1.5 泛光灯应设置于特定的景观节点,包括景墙、雕塑、建筑等。
8.4.1.6 应配备景观照明配电箱,电源宜就近引自附近建筑,箱体应进行风格化设计,与自然景观、
文化主题相协调。
8.4.1.7 绿道照明设施规划设计应根据周边环境和夜间使用状况,确定照度水平和选择照明方式,应
避免溢散光对行人、周围环境及绿廊生态的影响,应符合 CJJ 45 的要求。
标识系统
8.5.1 应设置指示标识、解说标识和警示标识,标识设计应符合绿道特色和文化元素,风格统一,牢
固清晰,便于识别,符合 GB/T 10001 的规定。
8.5.2 指示标识应明确人在绿道中的位置,指出下一个景观或服务节点的方向、距离等信息,设置位
置包括但不限于:
—— 绿道、停车场出入口;
—— 服务中心、驿站、观景点、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处;
—— 具有代表性景观的主要节点处;
—— 道路交汇处。
8.5.3 解说标识应设置在绿道景观出入口、服务中心及其他需查阅景区信息的位置,包括景区导览图、
景观讲解文字或图片、景观讲解二维码、科普教育文字或图片等;科普教育内容应定期更新。
8.5.4 警示标识应标明危险信息、安全提示、救援指引等内容,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于:
出现山体险情的区域;
—— 事故多发路段;
—— 易发生跌落、淹溺事故的区域。
8.5.5 夜晚开放的绿道区域,应采用夜光材料。
应急设施
8.6.1 应结合驿站建设,合理布局警务站和执勤点,并配置相应急救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急救箱、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常用药品、照明设备等。
8.6.2 应建立应急管理平台,实现绿道人流情况、气候条件等的实施监控和危险预警。
8.6.3 应配置完善的应急通信系统,包括:
—— 应急呼叫系统,具备一键报警功能;
—— 通讯广播系统,具备语音警示功能。
8.6.4 应配置相应的防火系统,与城市防火系统相连接,符合 LYJ 127 的要求。
9 档案管理
应符合 GB/T 50328 的要求:
4
DB 3309/T 108—2024
应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由专业人员负责数据录入或更新。
应将关键纸质文件扫描为电子档案保存,符合 DA/T 31 的规定。
5
上一章:DB3308/T 127-2024 基层智治大脑 事件数据汇聚流转基本要求 下一章:DB3308/T 126-2024 基层智治大脑 事件数据采录管理规范

相关文章

DB5301/T 108-2024 安宁疗护 服务规范 DB3706/T 71-2020 裸露山体喷播技术规范 DB3304/T 041-2017 绿道系统建设规范 DB3309/T 111-2024 文艺社工服务规范 DB3309/T 109-2024 网络攻击诱捕系统建设规范 DB3309/T 97-2023 冻切割鱿鱼加工技术规范 DB3309/T 110-2024 网络攻击诱捕系统管理规范 DB3309/T 2004-2024 渔获物船上保鲜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