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J41 / T 246—2021
备案号:J15804—2021
河南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
Henan Province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ultra鄄low energy public buildings
摇 2021-06-11 发布
2021-08-01 实施摇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摇 发布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河南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
Henan Province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ultra – low energy public buildings
DBJ41 / T 246—2021
主编单位: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21 年 8 月 1 日
郑州大学出版社
郑州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公告也2021页47 号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河南省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公告
摇 摇 现批准《河南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我省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 DBJ41 / T 246—2021,自 2021 年 8 月 1 日起
在我省施行。
本标准在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www. hnjs. gov.
cn)公开,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 年 6 月 11 日
前摇
言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落实《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
的“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冶和《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中关于“鼓
励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冶的要求,全面提升城镇建筑
能效水平,显著改善室内环境,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要求,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编制了本标准。
标准编制组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在吸收其他省份先进经验
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并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
完善,经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有关专家审查通过后,由河
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并发布实施本标准。
本标准共 8 章 3 个附录。 主要内容: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
筑与建筑热工,供暖、供冷和通风系统,给水排水,电气,能效指标
及计算。
本标准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河南省建筑
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时如需修
改和补充,请将意见寄送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丰乐路 4 号,邮编:450053)。
主 编 单 位摇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摇 郑州大学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徐辉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
中建中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郑州市建筑节能与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心
河南东方建设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起 草 人 员摇 栾景阳摇 唐摇 丽摇 鲁性旭摇 潘玉勤摇 刘夏阳
祁摇 冰摇 原瑞增摇 门茂琛摇 范文丽摇 吴玉杰
齐光辉摇 赵摇 勤摇 郭长江摇 李彦舞摇 朱峰磊
·1·
秦雁芳摇 肖摇 慧摇 王摇 渊摇 殷玉兵摇 王摇 辉
张金红摇 王天元摇 王俊潇摇 康摇 皓摇 乔摇 刚
李摇 展摇 贾云飞摇 周振军摇 裴玉宛摇 李思鼎
审 查 人 员摇 解摇 伟摇 郑丹枫摇 刘摇 寅摇 孙宝珊摇 杨摇 磊
范运泽摇 孙计伟
·2·
目摇 次
1摇 总则
1
……………………………………………………………
2摇 术语
2
……………………………………………………………
3摇 基本规定
5
………………………………………………………
摇 摇 3. 1摇 一般规定
5
………………………………………………
摇 摇 3. 2摇 室内环境参数
6
…………………………………………
摇 摇 3. 3摇 性能化设计
9
……………………………………………
4摇 建筑与建筑热工
11
………………………………………………
摇 摇 4. 1摇 一般规定
11
………………………………………………
摇 摇 4. 2摇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12
……………………………………
摇 摇 4. 3摇 减少热桥设计
13
…………………………………………
摇 摇 4. 4摇 建筑气密性设计
15
………………………………………
摇 摇 4. 5摇 建筑遮阳设计
15
…………………………………………
5摇 供暖、供冷和通风系统
17
………………………………………
摇 摇 5. 1摇 一般规定
17
………………………………………………
摇 摇 5. 2摇 供暖和供冷系统设计
17
…………………………………
摇 摇 5. 3摇 新风热回收及通风系统设计
20
…………………………
摇 摇 5. 4摇 监测与控制
21
……………………………………………
6摇 给水排水
23
………………………………………………………
摇 摇 6. 1摇 一般规定
23
………………………………………………
摇 摇 6. 2摇 给水与排水系统设计
23
…………………………………
摇 摇 6. 3摇 生活热水设计
24
…………………………………………
7摇 电气
26
……………………………………………………………
摇 摇 7. 1摇 一般规定
26
………………………………………………
·1·
摇 摇 7. 2摇 用电设施
26
………………………………………………
摇 摇 7. 3摇 室内环境质量、建筑能耗监测与计量
27
………………
8摇 能效指标及计算
29
………………………………………………
摇 摇 8. 1摇 一般规定
29
………………………………………………
摇 摇 8. 2摇 建筑能耗综合值
29
………………………………………
摇 摇 8. 3摇 建筑本体节能率和建筑综合节能率
31
…………………
附录 A摇 能效指标计算规定
32
……………………………………
附录 B摇 建筑气密性检测方法
41
……………………………………
摇 摇 B. 1摇 检测方法
41
………………………………………………
摇 摇 B. 2摇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42
…………………………………
附录 C摇 新风热回收装置热回收效率现场检测方法
43
……………
摇 摇 C. 1摇 检测方法
43
………………………………………………
摇 摇 C. 2摇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43
…………………………………
本标准用词说明
45
…………………………………………………
引用标准名录
46
……………………………………………………
条文说明
47
…………………………………………………………
·2·
1摇 总摇 则
1. 0. 1摇 为贯彻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升公共
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降低公共建筑用能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结合河南省气候特征和实际情况,制定
本标准。
1. 0. 2摇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超低能耗公共建
筑的节能设计。
1. 0. 3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摇 术摇 语
2. 0. 1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摇 摇 ultra-low energy public buildings
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
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式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
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
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符合本标准规定
的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15 降低 50% 以上。
2. 0. 2摇 性能化设计摇 摇 performance-oriented design
以建筑室内环境参数和能耗指标为性能目标,利用建筑模拟
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逐步优化,最终达到预定性能目标要求的设
计过程。
2. 0. 3摇 供暖年耗热量摇 摇 annual heating demand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为满足室内环境参数要求,单位面积年累
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kW·h / (m2·a)。
2. 0. 4摇 供冷年耗冷量摇 摇 annual cooling demand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为满足室内环境参数要求,单位面积年累
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冷设备供给的冷量,单位:kW·h / (m2·a)。
2. 0. 5摇 断热桥锚栓摇 摇 thermally broken fixer
通过特殊的构造设计,能有效减小或阻断锚钉热桥效应的
锚栓。
2. 0. 6摇 结构性热桥摇 摇 structurcal thermal bridge
由于梁、柱、板等结构构件穿入保温层而造成保温层减薄或不
连续所形成的热桥。
2. 0. 7摇 隔汽层摇 摇 air tightness layer
阻止室内水蒸气渗透到保温层的构造层。
·2·
2. 0. 8摇 建筑遮阳摇 摇 building shading
在建筑门窗洞口室外侧与门窗洞口一体化设计的遮挡太阳辐
射的构件。
2. 0. 9摇 建筑气密性摇 摇 air tightness of building envelope
建筑物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漏的能力。 用于表征建筑或
房间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透量。 通常采用压差实验
检测建筑气密性,以换气次数 N50,即室内外 50 Pa 压差下换气次数
来表征建筑气密性。
2. 0. 10摇 气密层摇 摇 building air tightness layers
由气密性材料和建筑部件、抹灰层等形成的防止空气渗漏的
连续构造层。
2. 0. 11摇 气密性材料摇 摇 air tightness material
对建筑外围护结构室内侧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空气渗透的
材料。
2. 0. 12摇 防水透气材料摇 摇 water-proof and vapor-permeable mate鄄
rial
对建筑外围护结构室外侧的缝隙进行密封并兼具防水及允许
水蒸气透出功能的材料。
2. 0. 13摇 保温隔热垫块(片)摇 摇 insulation bearer
用于围护结构外侧、固定出挑金属构件的、具有一定抗压强度
或压缩强度和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
2. 0. 14摇 显热交换效率摇 摇 sensibl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温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温
差之比。
2. 0. 15摇 全热交换效率摇 摇 total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焓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焓
差之比。
2. 0. 16摇 换气次数摇 摇 air change ratio
·3·
每小时通风量与换气体积之比。
2. 0. 17摇 建筑能耗综合值摇 摇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单位面积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
电梯的终端能耗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发电量,利用能源换算系数,统一
换算到标准煤当量后,两者的差值,单位:kW·h/ (m2·a)。
2. 0. 18摇 建筑综合节能率摇 摇 building energy saving rate
设计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
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
2. 0. 19摇
建筑本体节能率摇
摇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
ment rate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设计建筑(不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建
筑能耗综合值)和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
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
2. 0. 20摇 基准建筑摇 摇 reference building
计算建筑本体节能率和建筑综合节能率时用于计算符合国家
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15 相关要求的建筑
能耗综合值的建筑。
2. 0. 21摇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摇 摇 utilization ratio of renewable energy
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利
用量与能量需求量的比值。
·4·
3摇 基本规定
3. 1摇 一般规定
3. 1. 1摇 河南省主要城市建筑热工设计区属应按表 3. 1. 1 确定。
表 3. 1. 1摇 河南省主要城市建筑热工设计区属
气候区属
代表城市
寒冷地区
郑州、安阳、濮阳、新乡、洛阳、商丘、开封、三门峡、许
昌、周口、漯河、济源、鹤壁、焦作
夏热冬冷地区
平顶山、南阳、驻马店、信阳
3. 1. 2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应根据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
被动式设计降低建筑冷热需求和提升主动式能源系统的能效达到
超低能耗。
3. 1. 3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参数、能效指标为约束性指
标,围护结构、能源设备和系统等性能参数为推荐性指标。
3. 1. 4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优化围护结构
保温、隔热、通风、遮阳等关键设计参数,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暖、供
冷需求。
3. 1. 5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采用全装修。 室内装修应简洁,不应
损坏围护结构气密层和影响气流组织,并宜采用获得绿色建材标
识(或认证)的材料与部品。
3. 1. 6摇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运行策略,并
符合下列规定:
1摇 立足建筑设计,充分利用建筑构件和设备的功能实施控制
调节;
·5·
2摇 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建筑实际使用情况做出动态运行策
略调整;
3摇 提出高性能外围护结构保温系统及建筑气密性保障等关
键部位的维护和检验要求;
4摇
根据建筑的能耗数据、建筑的使用情况记录及气象数据,
进行调整;
5摇 明确新风系统的全年运行方式;
6摇 提出建筑运行数据记录与分析的要求。
3. 1. 7摇 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防火性能及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应满足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 年版)》GB 50016 和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 289 的要求。
3. 1. 8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进行
设计。
3. 1. 9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
功能。
3. 1. 10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3. 1. 11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3. 2摇 室内环境参数
3. 2. 1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分区温度,合
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计标准。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主要
功能房间的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应符合表 3. 2. 1 的规定。
表 3. 2. 1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热湿环境参数
室内热湿环境参数
冬季
夏季
温度(益 )
逸20
臆26
相对湿度(% )
逸30
臆60
摇 摇 注:冬季室内相对湿度不参与设备选型和能效指标的计算。
·6·
3. 2. 2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摇 办公室、客房、大堂、中庭单位时间人均所需最小新风量应
符合表 3. 2. 2-1 的规定。
表 3. 2. 2-1摇 办公室、客房、大堂、中庭单位时间人均所需最小新风量
功能房间
单位时间人均所需最小新风量[m3 / (h·人)]
办公室
30
客房
30
大堂、中庭
10
2摇 设置新风系统的医院建筑,所需最小新风量宜按换气次数
法确定,单位时间最小换气次数宜符合表 3. 2. 2-2 的规定。
表 3. 2. 2-2摇 医院建筑最小换气次数
功能房间
最小换气次数(次/ h)
门诊室
2
急诊室
2
配药室
5
放射室
2
病房
2
3摇 下列建筑或场所,单位时间人均所需最小新风量应按人员
密度确定,并应符合表 3. 2. 2-3 的规定。
·7·
表 3. 2. 2-3摇 单位时间人均所需最小新风量
建筑类型
单位时间人均所需最小新风量
[m3 / (h·人)]
PF臆0. 4
0. 4
PF>1. 0
影剧院、音 乐 厅、 大 会 厅、
多功能厅、会议室
14
12
11
商场、超市
19
16
15
博物馆、展览厅
19
16
15
公共交通等候室
19
16
15
歌厅
23
20
19
酒 吧、 咖 啡 厅、 宴 会 厅、
餐厅
30
25
23
游艺厅、保龄球房
30
25
23
体育馆
19
16
15
健身房
40
38
37
教室
28
24
22
图书馆
20
17
16
幼儿园
30
25
23
摇 摇 注:PF为人员密度,单位为人 / m2。
4摇 其他类型公共建筑单位时间人均所需新风量应按照现行
国家卫生标准中的容许浓度进行计算确定,并应满足现行国家相
关标准的要求。
3. 2. 3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用房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
合下列规定:
·8·
1摇 学校建筑、医院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18 中室内允许噪声级高要
求标准的规定;
2摇
旅馆建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18 中室内允许噪声级一级的规定;
3摇
其他类型公共建筑中的房间,根据其使用功能,可采用现
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 的相应规定,或按
照该建筑相应的专业设计标准中的隔声设计要求执行。
3. 2. 4摇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摇 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可吸入颗
粒物等污染物浓度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
T 18883 规定限值的 90% ;
2摇 室内 PM2. 5 年均浓度不高于 25 滋g / m3,且室内 PM10 年均
浓度不高于 50 滋g / m3。
3. 3摇 性能化设计
3. 3. 1摇 性能化设计应采用协同设计方法。
3. 3. 2摇 性能化设计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
标要求,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优化确定建筑设计方案。
3. 3. 3摇 性能化设计宜按下列规定进行:
1摇 设定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
2摇 制定设计方案;
3摇 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进行设计方案的定量分析
及优化,优化内容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关键参数、建筑空
间和布局、机电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控制策略及使用模式;
4摇 分析优化结果并进行达标判定,当能效指标不能满足所确
定的目标要求时,应修改设计方案,重新进行定量分析和优化,直
·9·
至满足目标要求;
5摇 确定优选的设计方案;
6摇 编制性能化设计报告。
3. 3. 4摇 性能化设计以定量分析及优化为核心,进行建筑和设备的
关键参数对建筑负荷及能耗的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建
筑全寿命期的经济效益分析,进行技术措施和性能参数的优化
选取。
·10·
4摇 建筑与建筑热工
4. 1摇 一般规定
4. 1. 1摇 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应有利于营造适宜的微气候。 通过优
化建筑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和利用景观、生态绿化等措施,夏季增
强自然通风、减少热岛效应,冬季增加日照,减少冷风对建筑的影
响。 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建筑主入口宜避开冬
季主导风向。
4. 1. 2摇 建筑方案设计应根据建筑功能和环境资源条件,以气候环
境适宜性为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以及围护结构保温隔
热等被动式建筑设计手段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4. 1. 3摇 建筑体形系数不宜大于 0. 50,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不宜大
于 0. 70,屋顶透光部分面积比例不宜大于屋顶总面积的 20% 。
4. 1. 4摇 外围护结构应采用高性能的建筑保温隔热系统及门窗系
统,不宜采用玻璃幕墙。
4. 1. 5摇 建筑进深选择应考虑天然采光效果。 进深较大的房间,应
设置采光中庭、采光竖井、光导管等设施,改善天然采光效果。
4. 1. 6摇 地下空间宜采用采光天窗、采光侧窗、下沉式广场(庭院)、
光导管等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光。
4. 1. 7摇 建筑总平面设计及平面布置应合理确定能源设备机房的
位置,缩短能源供应输送距离。 同一公共建筑的冷热源机房宜位
于或靠近冷热负荷中心位置集中设置。
4. 1. 8摇 建筑设计宜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4. 1. 9摇 当进行建筑适变性的设计时,应采取保证保温层和气密层
连续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