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J41/T198-2018
备案号:J14348—2018
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The Standard Of Design For Intelligent System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2018-08-07 发布
2018-09-01 实施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The Standard Of Design For Intelligent System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BJ41/T 198-2018
主编单位: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8 年 9 月 1 日
郑州大学出版社
郑州
·1·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豫建设标[2018]49 号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发布工程建设标准《中小学校智能化
系统设计标准》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
区市政建设环保局,各有关单位:
由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
准》已通过评审,现批准为我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 DBJ41/T198-2018,
自 2018 年 9 月 1 日起在我省施行。
比标准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技术解释由郑州大学综合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8 年 8 月 7 日
·1·
前
言
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2016 年度第二批河南省工程建设
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豫建设标函[2016]81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
研,结合我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
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该规范符合国家中小学校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我省中小学
校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实施,对于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有着重要意义。
本规范共分 12 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信息化应用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
供电、防雷及接地;智能化系统室外管网;对其它专业的要求。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
认真总结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送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州市文化路 97 号,邮政编码 450002,电话 0371-63889823;传真
0371-63889055)。
主编单位: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郑州学府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郑州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中建中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五方合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郑州恺德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门茂琛 张宏坡 甘琤 朱芳振 时常青 郭芳慧 陈伟 吴义章
·1·
王
伟 曹祥红 马明明 周静 于留辉 林明理 宋孝洋 仝国正
姜长法 齐晓辉 于志伟 张 喆 郑梦辉 申茂磊 韦冬燕 朱 杉
李纪光 李艳超 李蔚英 吕 哲 朱永超 刘桂凤 庆广辉 周佳慧
张学菊 张 雪 郭信子 绳瑞
翟新芳 康金涛
主要审查人
张军旗 王德军 刘新超 张金庚 王德广 王富春 常庆卫 张治功
·2·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信息化应用系统.................................................................................................................... 6
4.1 一般规定.................................................................................................................... 6
4.2 公共服务系统............................................................................................................ 6
4.3 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 6
4.4 校园物业管理系统.................................................................................................... 6
4.5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7
4.6 多媒体教学系统........................................................................................................ 7
4.7 学校业务办公系统.................................................................................................... 8
4.8 图书管理系统............................................................................................................ 8
5 智能化集成系统.................................................................................................................... 9
6 信息设施系统........................................................................................................................ 9
6.1 一般规定.................................................................................................................... 9
6.2 信息接入系统............................................................................................................ 9
6.3 综合布线系统............................................................................................................ 9
6.4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10
6.5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11
6.6 无线对讲系统.......................................................................................................... 11
6.7 信息网络系统.......................................................................................................... 11
6.8 有线电视系统.......................................................................................................... 12
6.9 公共广播系统.......................................................................................................... 12
·3·
6.10 会议系统................................................................................................................ 14
6.11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15
7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16
7.1 一般规定.................................................................................................................. 16
7.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6
7.3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18
8 公共安全系统...................................................................................................................... 19
8.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9
8.2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20
8.3 应急响应系统.......................................................................................................... 31
9
机房工程............................................................................................................................ 33
9.1 一般规定.................................................................................................................. 33
9.2 机房设备配置.......................................................................................................... 33
9.3 机房安全及综合管理系统...................................................................................... 34
10
供电、防雷及接地.......................................................................................................... 35
10.1 一般规定................................................................................................................ 35
10.2 智能化系统供电.................................................................................................... 35
10.3 防雷与接地............................................................................................................ 36
11 智能化系统室外管网......................................................................................................... 37
12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39
12.1 智能化机房............................................................................................................. 39
12.2 弱电小室................................................................................................................. 40
12.3 机房、弱电小室的防护措施................................................................................. 40
附录 A 典型多媒体教室功能设置及设备布置示例..............................................................41
·4·
A.1 普通多媒体教室...................................................................................................... 41
A.2 录播型多媒体教室.................................................................................................. 42
A.3 动开放教室互.......................................................................................................... 42
附录 B 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45
本标准用词说明...................................................................................................................... 47
引用标准名录.......................................................................................................................... 48
条文说明.................................................................................................................................. 49
·5·
1 总则
1 . 0 . 1 为规范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提高智能化系统设计质量,制定本标
准。
1 . 0 . 2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
1 . 0 . 3 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应贯彻国家、河南省关于数字校园、智慧校
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等方针政策,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 . 0 . 4 新建中小学的智能化系统应纳入建筑总体规划之中,并与建筑主体工程
同步规划、设计。
1 . 0 . 5 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
2 . 0 . 1 信息化应用系统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ystem
以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为基础,为满足中小学校
的各类专业化业务、规范化运营及管理的需要,由多种类信息设施、操作程序和
相关应用设备等组合而成的系统。
2 . 0 . 2 智能化集成系统 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
为实现简化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备操作管理及各智能化系统功能联动运
行的目标,建立一套基于网络的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实现各智能化系统的信息汇
聚、资源共享、协同运行、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功能的系统。
2 . 0 . 3 信息设施系统 information facility system
为满足中小学校的应用与管理对信息通信的需求,将各类具有接收、交换、
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功能的信息系统整合,形成建筑物公共通信服务综合
基础条件的系统。
2.0.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technical protection for security system
以维护学校公共秩序与安全,预防、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目的,以现代信息
技术为基础,采用报警、视频监控、通讯、电子巡查等技术手段为主,结合人员
巡逻、值守、查验和物理防护的综合安全保障措施。
2.0.5 应急响应系统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能力,有效预
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危害,具有应急技术体系和响应处置功能的
应急响应保障机制或履行协调指挥职能的系统。
2.0.6 智能化机房 intelligent system room
主要为智能化中心控制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可以是建筑物的一部分,
包括信息网络机房、校园广播机房、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等。
2.0.7 智能化系统室外管网
intelligent system outdoor pipe network
智能化系统室外线路的一种地下敷设通道网络,由管道、人(手)孔和建筑
物进出管组成。
2.0.8 弱电小室 weak electric cell
·2·
放置弱电设备的专用小空间,包括竖向井、独立弱电设备间、弱电管理室等。
·3·
3 基本规定
3 . 0 . 1 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由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
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智能化系统室外管网等组成。
3 . 0 . 2 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应适应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生活等信息化应用的发
展,根据其管理要求、建设投资、系统规模、系统功能等因素,由低至高可以分
为基础型、标准型、示范型三种类型,各类型学校按照表 3.0.2 的规定配置智能
化系统。
表 3.0.2 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配置表
系统名称 基础型 标准型 示范型
信息 化应 用系 统 公共服务系统 ○ ⊙ ⊙
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 ⊙ ● ●
校园物业管理系统 ○ ● ●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 ● ●
多媒体教学系统 ● ● ●
学校业务办公系统 ⊙ ● ●
图书管理系统 ○ ⊙ ●
智能化集成系统 ○ ⊙ ⊙
信息 设施 系统 信息接入系统 ● ● ●
综合布线系统 ● ● ●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 ● ●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 ⊙ ⊙
无线对讲系统 ○ ⊙ ●
信息网络系统 ● ● ●
有线电视系统 ● ● ●
公共广播系统 ● ● ●
会议系统 ○ ⊙ ●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 ● ●
建筑 设备 管理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 ●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 ⊙ ●
·4·
系统
公共 安全 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根据相关规范设置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 ● ●
应急响应系统 ⊙ ● ●
机房 工程 信息网络机房 ⊙ ● ●
校园广播机房 ○ ⊙ ●
消防控制室 根据相关规范设置
安防监控中心 ● ● ●
机房安全系统 ○ ⊙ ●
机房综合管理系统 ○ ⊙ ⊙
智能化系统室外管网 ● ● ●
注:○表示可配置;⊙表示宜配置;●表示应配置。
3 . 0 . 3 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宜遵照“总体规划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
系统的规模、内容应结合学校的近期、远期规划确定,并制定分期实施方案。
3 . 0 . 4 当一所学校有多个校区时,校园智能化系统应能实现多校区互联互通。
3 . 0 . 5 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应具有可扩展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5·
4 信息化应用系统
4.1 一般规定
4.1.1 信息化应用系统宜包括公共服务系统、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校园物业管
理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学校业务办公系统、图书管理系
统等子系统。
4.1.2 在资源应用上应首先用好国家、省及其他渠道提供的应用系统和数字
资源,其次建好本校特色平台和资源,并与校外充分共享。
4.2 公共服务系统
4.2.1 校园公共服务系统是指为师生校园日常生活信息化提供支持,向社会提供
学校开放信息的信息化服务,包括门户网站、家校互动、生活服务等。
4.2.2 门户网站包含各种应用系统模块,应能实现信息发布、资料共享、教学服
务等功能,提供信息公开功能,供社会公众查询、获取。
4.2.3 中小学校宜设置家校互动平台,具有校园安全、家校沟通、信息采集、校
园信息化等多种校园应用服务,实时反馈学生考勤、学习、考试、作业等日常情
况,可以实现学校与家长的实时沟通、信息反馈等教育信息互动功能。
4.3 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
4.3.1 校园智能卡系统包括食堂就餐、学籍管理、考勤管理、考试管理、家校互
通、教学办公、图书借阅等在校内使用卡片进行消费或身份认证的基础应用子系
统,可实现各系统的一卡通。
4.3.2 校园智能卡系统各应用子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设计,设计时可以根据中小学
校实际需求选择子系统。
4.3.3 校园智能卡系统可基于专网建设,也可利用原有校园网划分虚拟局域网
(VLAN),供智能卡系统使用,但应做好网络安全隔离。
4.4 校园物业管理系统
4.4.1 校园物业管理系统应具有对校园建筑的物业经营、运行维护进行管理的功
能。
4.4.2 校园物业管理系统宜包括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水电及设施管理等模
块,且应具有适应不同校园规模等级的应用模式。
·6·
4.5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4.5.1 信息安全管理对象应包括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安全、通信安全、设备和
计算安全、应用安全等。
4.5.2 信息安全设备应具备信息访问认证、防火墙、入侵防御、主机与服务器漏
洞管理、行为管控、访问日志记录、特殊数据加密、防篡改、数据备份、恶意代
码防范等功能,并应支持 IPv6 网络协议。防杀病毒(木马)软件应支持在线升
级。
4.5.3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应具有安全风险管理、信息资产管理、系统脆弱性管理、
安全预警管理、安全响应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功能,系统应具备机密性、完整
性、可用性和可控性,并应满足网络审计的要求。
4.6 多媒体教学系统
4 . 6 . 1 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显示、多媒体扩声、多媒体中控等内
容。
4 . 6 . 2 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可分为普通多媒体教室、录播型多媒体教室、互动开
放教室和特色功能型多媒体教室,设计时需根据中小学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4 . 6 . 3 普通多媒体教室应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考试监控系统。
4 . 6 . 4 录播型多媒体教室应包括教室基础设施、基础网络设施、多媒体教学系统、
互动录播系统、视音频采集系统,宜包括物联网感知系统、远程管理系统等。
4 . 6 . 5 互动开放教室应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是结合
多种互动教学模式的开放化教室。应包括教室基础设施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
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学情动态采集诊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信息发布系统、
远程互动系统、物联网感知系统、智能照明系统、云端服务系统、移动终端系统、
资源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等。
1 学校应具备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教室内主要电子设备的集
中控制。
2 教室应实现无线信号的无死角覆盖,使师生能够随时使用网络进行教学,
同时应具备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师机比达到 1:1,生机
比不宜大于 8:1。
3 所有的设备宜设置可扩展接口。
·7·
4 . 6 . 6 特色功能型教室应包括专用教室配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学习情境,能够提供获取最新信息的条件,并且满足学生
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需要。
4 . 6 . 7 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符合《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JYJS2011(01-06)
的相关规定。
4.7 学校业务办公系统
4.7.1 中小学校业务办公系统包含教学教研、教务工作、行政事务、财务工作、
设备资产管理等功能。
4.7.2 教学教研管理包含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学科资源、
学生学习等功能。
4.7.3 教务工作管理包含教师、学生和班级信息管理、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教
学评价管理、成绩管理、功能教室调度管理等功能。
4.8 图书管理系统
4.8.1 图书管理系统应实现学校图书的入库、借阅、催还、挂失、查询、统计等
功能,支持信息的采集、检索、发布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
4.8.2 音像电子图书阅览室设置计算机、云终端或平板电脑和相应软件管理平
台,可通过网络阅览音像、电子图书,并应优先接入教育城域网数字图书系统等
网络资源。
·8·
5 智能化集成系统
5 . 0 . 1 智能化集成系统可集成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
统、机房综合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应能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采集、数据通讯、
实时信息和历史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现、联动控制功能,实现全过程的设备跟踪
处理和全方位的能耗统计分析和优化的节能管理。
5 . 0 . 2 智能化集成系统包括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和集成信息应用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具有标准化通信方式和信息交互的支持能力,应符合国际通用
接口标准、协议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 . 0 . 3 中小学校智能化集成系统应根据各建筑的具体功能、智能化系统的配置
情况、具体的管理需求,并本着适用、可靠的原则确定其功能要求。
6 信息设施系统
6.1 一般规定
6 . 1 . 1 中小学校信息设施系统由信息接入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
信号覆盖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
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等子系统组成。
6.2 信息接入系统
6.2.1 信息接入系统应满足中小学校内各类用户对信息网络及通信网络的需求,
并应将校园外部的公共信息网和教育信息专网引入校园内。
6.3 综合布线系统
6.3.1 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建筑和建筑群内信息网络、通信网络等系统布线的要
求,并应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业务对信息传输的要求。
6.3.2 综合布线系统各建筑间主干链路宜采用光缆布线,各建筑物内布线标准宜
满足表 6.3.2 的要求,并应根据传输信息的重要性、保密性要求和防火要求选择
相应的线缆。
表 6.3.2:中小学综合布线系统布线标准
序号 中小学校分类 布线标准
·9·
1 示范型 非屏蔽六类布线系统
2 标准型 非屏蔽超五类布线系统
3 基础型 非屏蔽超五类布线系统
6.3.3 建筑工作区和信息插座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教室、实验室的信息插座数量不应少于 2 个,并应至少有 1 个布置
在讲台处;
2)多媒体教室应预留的信息插座数量不宜少于 3 个,并应至少有 2 个布置
在讲台处;
3)办公室宜按 5 ㎡~10 ㎡划分工作区,且每个工作区应设 1~3 个信息插座;
4)计算机教室宜按课桌位置布置信息插座;
5)根据学校管理及教学需求,决定学生宿舍是否设置信息插座;
6)在大开间场所可设置集合点(CP);
7)对于固定布线困难的场所,宜采用无线接入点(AP)方式布线。
6.3.4 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 的
有关规定。
6.4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6.4.1 学校内应设置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系统,并应满足室内外移动通信用户语音
及数据通信业务的要求,系统设置应遵循“资源集约化设计、信号全覆盖、技术
合理、经济节约”的原则。
6.4.2 当有多家移动通信业务系统时,系统宜采用合路方式。
6.4.3 系统信号源的引入宜采用基站直接耦合信号或空间无线耦合信号的方式。
6.4.4 对于可能需要屏蔽移动通信信号的局部区域,宜设置室内屏蔽系统。
6.4.5 室内覆盖系统天线的设置,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并按以下要求设计:
1)多天线小功率原则;
2)符合各接入系统最小耦合损耗(MCL)值;
3)天线置于楼层顶或侧墙时,宜采用隐蔽天线。
6.4.6 中小学校室内外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电磁卫生标准的
规定,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 的有关规定。
·10·
6.5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6.5.1 系统的容量在方案设计阶段可按面积指标法估算,在施工图阶段应按实际
需求计算,并应满足中远期发展和新业务功能的需求。
6.5.2 建筑内电话布线宜采用综合布线模式,也可采用电话线单独组网模式。
6.6 无线对讲系统
6.6.1 信号覆盖应均匀分布,合理设定天线的位置、数量和输出功率。
6.6.2 应具有远程控制和集中管理功能,并应具有对系统语音和数据的管理能
力。
6.6.3 语音呼叫应支持个呼、组呼、全呼和紧急呼叫等功能。
6.6.4 宜具有支持文本信息收发、GPS 定位、遥测、对讲机检查、远程监听、呼
叫提示、激活等功能。
6.6.5 传输线宜采用低损耗射频同轴电缆。
6.7 信息网络系统
6.7.1 中小学校信息网络机房应充分预留设备扩充的空间和线路进出机房的备
用管道,并根据机房负荷配置在线式 UPS 电源,备用时间宜为 2-4 小时。
6.7.2 中小学校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宜采用多网络融合的系统模式,应能实现学
校办公、教学、教务等多业务共网传输、统一管理的功能。
6.7.3 信息网络系统应具有相应的身份认证管理手段和信息网络环境安全防护
手段。
6.7.4 信息网络系统应支持不低于百兆带宽的外网接入能力。
6.7.5 信息网络系统的构架层次应按中小学校的规模、管理业务需求进行设置,
可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网络结构,也可采用“核心层+接入层”
的两层网络结构。
6.7.6 中小学校的核心层网络设备宜采用冗余备份方式。
6.7.7 接入层网络设备宜具备网络管理功能。
6.7.8 中小学校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根据学校网络业务信息流量、信息服务质
量和网络系统结构等需求配置相应的网络系统设备。
·11·
6.7.9 无线网络系统宜根据中小学校的使用需求进行建设,并宜与学校有线网络
实现一体化管理。无线网络系统应设置准入认证管理系统,对接入用户进行访问
权限管理。
6.7.10 室内部署无线 AP 宜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适合的设备类型;室外部署的无
线 AP 应具备防雷、防水、防尘等功能。
6.7.11 中小学校宜建设智能化专网,满足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
统、公共广播系统等智能化系统的 IP 网络信息传输要求。
6.7.12 中小学校智能化专网系统的构架层次应按中小学校的智能化系统建设规
模、管理业务需求进行设置。
6.8 有线电视系统
6.8.1 中小学校有线电视系统根据使用需求可预留卫星接收或自办节目的通信
接口。
6.8.2 中小学校有线电视系统宜依据表 6.8.2 进行建设,
表 6.8.2:中小学有线电视系统建设标准
序号 中小学校分类 系统建设标准
1 示范型 IPTV 网络电视系统
2 标准型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
3 基础型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
6.8.3 IPTV 系统宜依托学校信息网络系统局域网进行建设。
6.8.3 有线电视系统机房宜与信息网络机房合用。
6.8.4 在教室、会议室、礼堂、食堂和学生活动室等场所应设置电视信息插座。
6.9 公共广播系统
6.9.1 中小学校公共广播系统宜选用 IP 网络公共广播系统,系统功能宜根据学校
使用和管理的要求确定。
6.9.2 公共广播系统宜在校园室外园区、体育场、教学楼走廊、教室内、办公楼
走廊、学生宿舍走廊、风雨操场、礼堂和食堂等区域设置;广播扬声器宜选用定
压扬声器或有源定阻网络扬声器。
·12·
6.9.3 公共广播系统各广播分区与系统中心联网通信宜依托校园智能化专网建
设,建筑物内广播信号应通过布设在广播区内的有线广播线路或网络线路传输。
公共广播系统室内广播功率传输线路,衰减不宜大于 3dB(100Hz)。当室内公
共广播与消防广播合用时,室内广播传输线缆应采用耐火阻燃线缆。
6.9.4 广播扬声器布点宜符合下列规定:
1)广播扬声器宜根据分片覆盖的原则,在广播分区内分散配罝;
2)广场、风雨操场以及面积较大且高度大于 4m 的礼堂等广播分区,可选用
集中式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配置广播扬声器;
3)广播扬声器的安装高度和安装角度应符合声场设计的要求。
6.9.5 广播扬声器的外形、色调、结构及安装架设方式应与环境相适应。
6.9.6 公共广播 IP 网络功率放大器,额定输出功率不应小于其所驱动的广播扬
声器额定功率总和。
6.9.7 公共广播系统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备实时发布语声广播功能;
2)应具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
3)应具备定时、定区域播放不同音源功能;
4)应具备中心统一编程管理与设定管理。
6.9.8 当有多个信号源对同一广播分区进行广播时,优先级别高的信号应能自动
覆盖优先级别低的信号。
6.9.9 公共广播系统可同时具有多种广播用途,室内系统宜与消防广播系统共用
末端设备。
6.9.10
广播分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建筑楼公共区域广播可按楼层分区,也可做一个统一的分区;
2)各个教室应独立设广播分区;
3)校园室外广场、风雨操场等具有独立举办学校集体活动的功能区宜独立
设广播分区;
4)校园建筑室外与室内宜分别设广播分区;
5)广播扬声器音量需要由现场人员调节的场所,宜单独设广播分区;
6)每一个分区内广播扬声器的总功率不宜太大,并应同功率放大器的容量
相适应。
·13·
6.9.11
公共广播信号源设备可包括 IP 网络广播主机、广播网络寻呼话筒、警
报信号发生器、调谐器、DVD/MP3 播放机及其他声频信号录放设备等,系统信号
源应根据系统用途和实际需要进行配置。
6.10 会议系统
6 . 10. 1
中小学校会议系统设置应按照使用人员情况、会场规模、应用需求的
不同,分档次、分等级设计,可根据使用需要,按以下系统选择配置:
1 显示系统(LED 屏显示、激光投影显示或液晶屏显示);
2 数字会议系统;
3 音响扩声系统;
4 视频会议系统;
5 中央控制系统;
6 同声传译系统;
7 无纸化会议系统;
8 电动会标系统;
9 会议录播系统。
6 . 1 0 . 2 中小学校至少应有 1 间会议室设置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和视频会
议系统,以满足召开普通会议、视频会议和远程培训会议的需求;
6 . 10. 3 数字会议系统宜具备会议签到、会议讨论、会议表决功能。
6 . 10. 4 多功能会议室音响扩声系统声学指标应满足《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1 中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技术一级标准规定,一般会议室音响扩声系统声
学指标应满足二级标准。
6 . 10. 5 会议室宜设置中央控制系统,以简化整个会议系统的操作,实现对会议
设备的集中控制。
6 . 10. 6 会议室宜设置会议录播系统,可实现对整个会议议程进行全程录像,并
具备在会后进行调取和回放功能。
6 . 10. 7 礼堂等大型会议厅,会议系统应结合多媒体系统、环境装修、用户需求
进行统一规划,并考虑多功能应用需求。
6.10.8 中小学校风雨操场宜设置扩声系统。
·14·
6.11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6 . 11. 1 中小学校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宜采用 B/S 结构,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
展性、灵活性、安全性和易操作易维护性等特点。
6 . 11. 2 系统管理宜采用集中管控的模式,校园各个区域的信息显示及引导终端
上的显示内容由系统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6 . 11. 3 系统联网通信依托校园信息网络进行建设。
6 . 11. 4 系统显示终端配置原则见表 6.11.4。
表 6.11.4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显示终端配置表
序号 配置区域 显示终端类型 中小学校分类
基础型 标准型 示范型
1 学校出入口广场 室外 LED 全彩显示屏/ 室外 LED 单色显示屏 ☉ ● ●
2 学校办公楼一层 大厅 落地式触控信息发布一体机 ○ ☉ ●
3 学生宿舍出入口 门厅 壁挂式信息发布一体机 ○ ☉ ●
4 学校食堂 落地式信息发布一体机 ○ ○ ☉
5 校史展厅 落地式触控信息发布一体机、 壁挂式信息发布一体机 ☉ ● ●
6 教室门口 壁挂式信息发布一体机 (即数字门牌) ○ ○ ☉
注:○表示可设置 ☉表示宜设置 ●表示应设置
6 . 11. 5 各区域显示终端设备形式、尺寸和安装方式应与使用需求、建筑总体布
局及使用环境相适应。
6 . 11. 6 系统应具备信息采集、信息编辑、信息播控、信息显示、信息导览和远
程控制等功能,并应具备多种主流媒体格式文件的播放功能。
6 . 11. 7 系统应具备有线电视信号接入接口和学校办公自动化管理软件对接的
通信接口。
·15·
7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7.1 一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