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DBJ41 / T149-2015
备案号:J12967-2015
高 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The Standard of Design for Intelligent System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摇 2015-03-10 发布
2015-05-01 实施摇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摇 发布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
高
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The Standard of Design for Intelligent System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BJ41 / T149-2015
主编单位: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郑州学府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高等教育基本建设学会
郑州大学
郑州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批准单位: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5 年 5 月 1 日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5摇 郑州
摇 摇 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摇 摇 郑州市大学路 40 号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邮政编码:450052 摇 摇 出版人:张功员 发行部电话:0371-66966070 摇 摇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摇 摇 郑州文华印务有限公司印制 摇 摇 开本:850 mm伊1 168 mm摇 1 / 32 摇 摇 印张:3 摇 摇 字数:79 千字 摇 摇 版次:2015 年 4 月第 1 版 印次:2015 年 4 月第 1 次印刷
摇 摇 书号:ISBN 978-7-5645-2250-6 定价:18. 00 元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社调换
河
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豫建设标﹝ 2015 ﹞ 19 号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发布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高校智能化系统
设计标准》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郑州市航空港经
济综合实验区市政建设环保局,各有关单位:
由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高效智能化系
统设计标准》已通过评审,现批准为我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为 DBJ41 / T149-2015,自 2015 年 5 月 1 日在我省施行。
此标准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技术解释由郑
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五年三月九日
前摇
言
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2014 年度第二批河
南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豫建设标函[2014]44 号)的
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研,结合我省高校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实际
情况,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该规范符合国家高校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
我省高校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实施,对于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
享有着重要意义。
本规范共分 13 章,主要内容有: 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
4. 信息设施系统;5. 信息管理系统;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7. 能源
管理系统 8. 公共安全系统;9. 智能化集成系统;10. 机房工程;
11. 供电、防雷及接地;12. 室外管网;13.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
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送郑州
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郑州市文化路 97 号;邮编:
450002;电话:037l-63889823;传真:0371-63889055)。
主 编 单 位摇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摇 郑州学府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高等教育基本建设学会
郑州大学
郑州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1·
摇 摇 主要起草人摇 门茂琛摇 薛摇 原摇 张宏坡摇 周摇 静
马明明摇 宋孝洋摇 林明理摇 于留辉
侯晓英摇 李晓丽摇 姜长法摇 杨路英
樊摇 璐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摇 娟摇 王书华摇 王春晖摇 申茂磊
仝国正摇 吕国栋摇 刘摇 彬摇 李纪光
杨摇 静摇 余平伟摇 张学强摇 陈佳丽
柳玉铎摇 袁摇 萌摇 绳摇 瑞摇 樊志豪
魏风云
主要审查人摇 栾景阳摇 勾希杰摇 段玉荣摇 施俊良
黄摇 河摇 万摇 宁摇 王德军摇 解建新
何向阳摇 王怀山摇 高宏卿摇 白宪臣
暴占彪
·2·
目摇 次
1摇 总摇 则 ………………………………………………………… 1 2摇 术摇 语 ………………………………………………………… 2 3摇 基本规定 ……………………………………………………… 4 4摇 信息设施系统 ………………………………………………… 5 摇 摇 4. 1摇 一般规定 ……………………………………………… 5 摇 摇 4. 2摇 计算机网络系统 ……………………………………… 5 摇 摇 4. 3摇 综合布线系统 ………………………………………… 6 摇 摇 4. 4摇 程控电话系统 ………………………………………… 7 摇 摇 4. 5摇 移动通信覆盖系统 …………………………………… 7 摇 摇 4. 6摇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8 摇 摇 4. 7摇 多媒体教学系统 ……………………………………… 8 摇 摇 4. 8摇 校园广播系统 ………………………………………… 9 摇 摇 4. 9摇 校园一卡通系统 ……………………………………… 11 摇 摇 4. 10摇 公共显示系统 ……………………………………… 12 摇 摇 4. 11摇 时钟系统 …………………………………………… 12 摇 摇 4. 12摇 会议系统 …………………………………………… 13 5摇 信息管理系统 ………………………………………………… 15 6摇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17 摇 摇 6. 1摇 一般规定 ……………………………………………… 17 摇 摇 6. 2摇 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 …………………………… 17 摇 摇 6. 3摇 生活给水与排水系统 ………………………………… 18 摇 摇 6. 4摇 供配电系统 …………………………………………… 18 摇 摇 6. 5摇 公共照明系统 ………………………………………… 18 ·1·
摇 摇 6. 6摇 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 ………………………………… 7摇 能源管理系统 ………………………………………………… 8摇 公共安全系统 ………………………………………………… 摇 摇 8. 1摇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摇 摇 8. 2摇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 摇 摇 8. 3摇 安全防范系统 ………………………………………… 9摇 智能化集成系统 ……………………………………………… 10摇 机房工程 …………………………………………………… 摇 摇 10. 1摇 一般规定 …………………………………………… 摇 摇 10. 2摇 装饰装修 …………………………………………… 摇 摇 10. 3摇 机房供配电、照明 …………………………………… 摇 摇 10. 4摇 机房空调工程 ……………………………………… 摇 摇 10. 5摇 机房给排水工程 …………………………………… 摇 摇 10. 6摇 机房防雷、接地、屏蔽工程 ………………………… 摇 摇 10. 7摇 机房弱电工程 ……………………………………… 11摇 供电、防雷及接地 …………………………………………… 12摇 室外管网 …………………………………………………… 13摇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 摇 摇 13. 1摇 高校智能化机房 …………………………………… 摇 摇 13. 2摇 弱电小室 …………………………………………… 摇 摇 13. 3摇 机房、弱电小室的防护措施 ………………………… 附录摇 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19 20 22 22 22 23 28 29 29 29 30 30 30 31 31 33 35 37 37 38 38 40 42 43 46
引用标准名录 ……………………………………………………
条文说明 …………………………………………………………
·2·
1摇 总摇 则
1. 0. 1摇 为规范高校智能化工程设计,提高高校智能化工程设计质
量,制定本标准。
1. 0. 2摇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高校智能化系统设计。
1. 0. 3摇 新建高校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应纳入建筑总体规划之中,并
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
1. 0. 4摇 高校智能化系统设计,应贯彻国家关于节能、环保等方针
政策,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 0. 5摇 高校智能化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2摇 术摇 语
2. 0. 1摇 高等院校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通过普通、成
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
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
等专科学校、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职工医学院、管
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普通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
2. 0. 2摇 高校建筑 structu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供人们开展高校教学及相关活动所使用的建筑物。
2. 0. 3摇 信息设施系统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system
为确保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和信息畅
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种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
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
合,提供实现高校智能化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
设施。
2. 0. 4摇 信息化应用系统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ystem
以高校信息设施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
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
系统。
2. 0. 5摇 综合布线系统 generic cabling system
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络,它既能使建筑物
或建筑群内部的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或信息管理系
统彼此相联,也能使建筑物内通信网络设备与外部的通信网络
相联。
2. 0. 6摇 智能化室外管网系统 intelligent outdoor pipe network system
智能化系统室外线路的一种地下敷设通道网络,由管道、人
·2·
(手)孔和建筑物进出管组成。
2. 0. 7摇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将建筑物(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水排水等机电设备或
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系统。 通常为分散控制与
集中监视、管理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2. 0. 8摇 校园一卡通系统 campus card system
在高校范围内,一张卡实现综合消费类、身份识别类、金融服
务类、公共信息服务类等功能,提高高校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
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 0. 9摇 公共安全系统 public security system
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危害社会安
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
2. 0. 10摇 机房工程 engineering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plant
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系统
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的建筑环境和实施的综合工程。
2. 0. 11摇 圈存 load
将消费者银行户头中的钱转入 IC 卡账户上,可以通过圈存机、
在线银行等途径实现。
2. 0. 12摇 纵深防护 longitudinal-depth protection
根据被防护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安全管理的要求,对整个
防护区域实施由外到里或由里到外层层设防的防护措施,分为整
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两种类型。
2. 0. 13摇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 即虚拟局域网技术,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
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3·
3摇 基本规定
3. 0. 1摇 高校智能化系统由信息设施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建筑设
备监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机房
工程和室外管网等组成。
3. 0. 2摇 高校智能化系统应根据高校的类型、规模、管理模式和业
务需求进行配置,并应适应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学生生活等
信息化应用的发展。
3. 0. 3摇 高校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宜采用“总体规划设计、分步实
施冶的原则,系统的规模、内容应结合高校的近期、远期规划确定,
并制定分期实施方案。
3. 0. 4摇 当一个高校有多个校区时,高校智能化系统应能实现多校
区互联互通。
3. 0. 5摇 高校智能化系统设计,宜选用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
品,并具有可扩展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4·
4摇 信息设施系统
4. 1摇 一般规定
4. 1. 1摇 高校信息设施系统由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程
控电话系统、移动通信覆盖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共显示系统、
时钟系统、会议系统等子系统组成。
4. 1. 2摇 高校信息设施系统的设计应根据高校实际情况选择配置
适宜的子系统。
4. 1. 3摇 高校信息设施系统的设计应根据高校建筑的规模和功能
需求,应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 T 50314 关于学校建筑智能
化系统的相关规定。
4. 2摇 计算机网络系统
4. 2. 1摇 高校应设置信息中心机房,根据高校智能化总体规划,接
入中国教育科研网。 信息中心机房应充分预留供设备扩充的空间
和线路进出机房的备用管道。
4. 2. 2摇 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宜采用内网和外网分开的结构形式,
内网应仅限于特定内部用户使用;当校外远程用户通过外网访问
内网资源时,应具有相应的身份认证手段。
4. 2. 3摇 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宜采用以太网等交换技术。 网络结
构的层次应按高校建筑的规模和需求设置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
层等三个层次,也可仅设置核心层、接入层等两个层次。
4. 2. 4摇 高校的核心层网络设备宜采用冗余备份方式。
4. 2. 5摇 汇聚层宜按照区域或建筑物需求设置。
4. 2. 6摇 接入层宜为终端接入设备。
·5·
4. 2. 7摇 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根据网络运行的业务信息流量、服
务质量要求和网络结构等配置相应的网络连接设备。
4. 2. 8摇 高校宜设置无线网络系统。 无线网络系统应接入校园网,
并应设置准入认证系统,对接入用户进行访问授权。
4. 2. 9摇 高校无线网络系统组网宜采用无线接入点(AP) +无线控
制器的部署方式。
4. 2. 10摇 室内无线 AP 宜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适合的类型;室外部
署的无线 AP 应具备防雷、防水、防尘等功能。
4. 2. 11摇 一类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应设置数据中心,二类高校计
算机网络系统宜设置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应设置防火墙等安全防
护设备。
4. 2. 12摇 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根据需求配置相应的信息安全保
障系统。
4. 2. 13摇 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根据需求配置相应的网络管理
系统。
4. 3摇 综合布线系统
4. 3. 1摇 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建筑和建筑群内信息网络、通信网络
等系统布线的要求,并应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业务对信
息传输的要求。
4. 3. 2摇 综合布线系统根据高校的使用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
远期用户需求进行系统配置和管线设计。
4. 3. 3摇 高校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光缆、超五类或以上 4 对对绞电
缆,并应根据敷设方式和其所传输信息的重要性、保密性要求选择
相应的线缆。
4. 3. 4摇 建筑工作区和信息插座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教室、实验室的信息插座数量不应少于 2 个,并应至少
有 1 个布置在讲台处;
·6·
2)多媒体教室应预留的信息插座数量不宜少于 3 个,并应至
少有 2 个布置在讲台处;
3)办公室宜按 5 ~ 10 m2 划分工作区,且每个工作区应设 1 ~ 3
个信息插座;
4)计算机教室宜按课桌位置布置信息插座;
5)学生宿舍宜根据居住学生数量设置信息插座;
6)在大开间场所可设置集合点(CP);
7)对于固定布线困难的场所,宜采用无线接入点(AP) 方式
布线。
4. 3. 5摇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
范》GB 50311 的相关规定。
4. 4摇 程控电话系统
4. 4. 1摇 程控电话交换系统的容量在方案设计阶段可按面积指标
法估算,在施工图阶段应按实际需求计算,并应满足中远期发展和
新业务功能的需求, 实装分机的总容量不宜超过交换机容 量
的 80% 。
4. 4. 2摇 高校建筑室内电话布线宜采用综合布线模式,也可采用电
话线单独组网模式。
4. 4. 3摇 采用电话线单独组网模式时,布线系统应根据高校建筑的
使用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系统配置和管
线设计;电话支线宜采用 2 芯及以上、直径不小于 0. 4 mm 的电话
线缆。
4. 4. 4摇 高校的电话插座应按使用功能配置,并应在干线和楼层分
线箱设计时预留有发展余地。
4. 5摇 移动通信覆盖系统
4. 5. 1摇 高校园区内应设置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并应满足室内外移
·7·
动通信用户语音及数据通信业务的要求。
4. 5. 2摇 当有多家移动通信业务系统时,系统宜采用合路方式。
4. 5. 3摇 系统信号源的引入宜采用基站直接耦合信号或空间无线
耦合信号的方式。
4. 5. 4摇 对于可能需要屏蔽移动通信信号的局部区域,宜设置室内
屏蔽系统。
4. 5. 5摇 高校室内外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电磁
卫生标准的规定。
4. 6摇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4. 6. 1摇 高校宜设置有线电视机房,信号应自当地有线电视台信号 引入,接入宜采用光纤等方式。 校园有线电视机房应预留供未来 发展的空间及线路进出机房的备用管道。 4. 6. 2摇 有卫星接收或自办节目需求的高校需在园区有线电视机 房内设置卫星接收装置及自办节目装置。 4. 6. 3摇 高校各建筑单体的有线电视信号由有线电视机房引出,传 输线路宜采用光纤,有线电视系统的每 500 个终端宜设置一个光 节点。 4. 6. 4摇 高校有线电视系统室内分配网络应采用双向传输、前端分 配模式。 4. 6. 5摇 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体育场、会堂、办公楼、食堂等 场所应设置有线电视插座。 学生活动室应设置有线电视插座。 4. 6. 6摇 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范》GB 50200 的相关规定。 4. 7摇 多媒体教学系统 4. 7. 1摇 高校应设置多媒体教学系统。 控制室包括视频管理、存 储、转发、编辑、解码等多媒体管理显示设备。 ·8·
4. 7. 2摇 高校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教室为单位,通过网络进行联网
控制。
4. 7. 3摇 高校多媒体教室可分为常规型网络群控多媒体教室、常态
化录播型多媒体教室、全自动高清录播型多媒体教室等类型,设计
时需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4. 7. 4摇 常规型网络群控多媒体教室包括多媒体讲台、多媒体计算
机、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电源时序控制箱、多媒体显示系统、音视
频源设备、扩声设备、周边辅助设备等。
4. 7. 5摇 常态化录播型多媒体教室,核心系统设备具有 VGA 硬件实
时采集、合流及录制功能, 其他设置同常规型网络群控多媒体
教室。
4. 7. 6摇 全自动高清录播型多媒体教室包括智能录播子系统、智能
定位子系统、视音频采集子系统、远程管理子系统、课件编辑子系
统、资源管理子系统、教室环境子系统;可根据需要选择配置。
4. 7. 7摇 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符合《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
JYJS2011(01—06)的相关规定。
4. 8摇 校园广播系统
4. 8. 1摇 校园广播应为单声道、定压传输、分区播放的广播系统,应
拫据用途和等级要求进行设计。
4. 8. 2摇 校园广播系统应在校园园区、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和体育
场馆等区域设置。
4. 8. 3摇 校园广播系统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应有一个广播传声
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且能定时、定区域播放不同音源功能,并
应在中心实现统一编程管理与设定。
4. 8. 4摇 当有多个信号源对同一广播分区进行广播时,优先级别高
的信号应能自动覆盖优先级别低的信号。
4. 8. 5摇 校园广播系统可同时具有多种广播用途,室内系统宜与消
·9·
防广播系统共用末端设备。
4. 8. 6摇 校园广播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无源终端方式、有源终
端方式或无源终端和有源终端相结合的方式构建。
4. 8. 7摇 广播分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紧急广播系统的分区应与防火分区相容;
2)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可按楼层分区,场馆可按部门或功
能块分区,走廊通道可按结构分区;
3)校园建筑室内与室外宜分别设区;
4)广播扬声器音量需要由现场人员调节的场所,宜单独设区;
5)每一个分区内广播扬声器的总功率不宜太大,并应同分区
器的容量相适应。
4. 8. 8摇 校园广播信号应通过布设在广播服务区内的有线广播线
路、同轴电缆或网络铜缆、光缆等网络传输。 校园广播系统室内广
播功率传输线路,衰减不宜大于 3 dB(100 Hz)。 若校园广播域与
消防广播合用时,室内广播传输线缆应采用耐火阻燃线缆。
4. 8. 9摇 广播扬声器布点宜符合下列规定:
1)广播扬声器宜根据分片覆盖的原则,在广播服务区内分散
配置;
2)广场以及面积较大且高度大于 4 m 的厅堂等块状广播服务
区,可选用集中式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配置广播扬声器;
3)广播扬声器的安装高度和安装角度应符合声场设计的
要求。
4. 8. 10摇 室外广播扬声器应具有防潮和防腐的特性。
4. 8. 11摇 广播扬声器的外形、色调、结构及其安装架设方式应与环
境相适应。 校园室内有吊顶区域宜选用吸顶式广播扬声器,无吊
顶区域宜选用壁挂式广播扬声器。
4. 8. 12摇 当采用无源广播扬声器,且传输距离大于 100 m 时,宜选
用内置线间变压器的定压式扬声器。 定压式扬声器的额定工作电
·10·
压应与广播线路额定传输电压相同。
4. 8. 13摇 校园广播功率放大器,额定输出功率不应小于其所驱动
的广播扬声器额定功率总和的 1. 3 倍。
4. 8. 14摇 校园广播信号源设备可包括广播传声器、寻呼器、警报信
号发生器、调谐器、DVD 播放机、录放器、具有声频模拟信号录放接
口的计算机及其他声频信号录放设备等,应根据系统用途、等级和
实际需要进行配置。
4. 9摇 校园一卡通系统
4. 9. 1摇 高校应设置校园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各应用子系统宜采
用模块化设计,设计时可以根据高校实际需求选择子系统,或分期
分批逐步建设。
4. 9. 2摇 校园一卡通系统应包括售饭刷卡、浴室刷卡、水房刷卡、门
禁、银行圈存、电子支付、web 查询等在校内使用卡片进行消费或身
份认证的基础应用子系统。 自助购电、自助洗衣和其他非基础应
用功能可根据高校具体情况自主设置。
4. 9. 3摇 在设计上除了注重软、硬件系统的正常处理能力外,更要
综合考虑处理突发性的大量实时数据、信息传输和存储安全保密
等方面的因素。
4. 9. 4摇 一卡通系统可基于专网建设,也可利用原有校园网划分虚
网(VLAN),供一卡通系统使用,但应做好网络安全隔离。
4. 9. 5摇 一卡通终端设备通讯协议应采用 RS485、TCP/ IP 等方式有
线传输;基础设施条件受限时,可使用其他安全性能高的无线通讯
协议。
4. 9. 6摇 一卡通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机制,能够保障设备的平稳
运行和数据库的安全。
4. 9. 7摇 一卡通系统卡片宜使用 CPU 卡,卡片内需存储持卡人基本
信息、账户信息、身份识别信息和其他扩展信息。
·11·
4. 9. 8摇 一卡通消费类终端机具应具有消费安全验证机制。
4. 9. 9摇 一卡通系统平台应具备卡务管理、财务管理、结算管理、终
端管理、密钥管理等基础管理功能。
4. 9. 10摇 一卡通应用系统和终端设备应具备断网断电等极端环境
工作机制,以防因断网断电导致系统瘫痪。
4. 9. 11摇 一卡通系统宜采用标准化的第三方接口,方便与高校信
息管理或与其他校内第三方应用系统进行对接。
4. 10摇 公共显示系统
4. 10. 1摇 高校宜在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食堂、体育场馆、学生 宿舍门厅等处设置公共显示系统,并应具有公共信息发布、信息引 导、提供告知和查询等功能。 4. 10. 2摇 公共显示系统中的信息采集、信息编辑、信息播控、信息 显示和信息导览等子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及组合。 4. 10. 3摇 公共显示系统应采取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方式将视音 频信号、图片和文字等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显示终端。 4. 10. 4摇 公共显示系统应支持多种主流媒体格式文件的播放,并 应实现对终端的分别管理、分布式、同步播放。 4. 10. 5摇 公共显示系统的显示终端尺寸、显示方式、外形色调和安 装位置及方式等,应与建筑总体布局、业主需求及使用环境相适 应,并应具有多种音视频输入接口方式。 4. 10. 6摇 公共显示系统设计应符合《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64 的相关规定。 4. 11摇 时钟系统 4. 11. 1摇 高校宜设置时钟系统,为校内联网型智能化设备及联网 计算机设备提供统一授时服务。 4. 11. 2摇 时钟系统宜由 GPS / 北斗时间接收装置、中心母钟、通讯控 ·12·
制器、子钟等设备组成。
4. 11. 3摇 时钟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应具有校时功能;
2)母钟应向其他子钟提供同步校时信号;
3)为智能化子系统提供统一标准时间;
4)为信息化系统统一标准时间。
4. 11. 4摇 显示子钟可根据需要在公共场所适当设置。
4. 12摇 会议系统
4. 12. 1摇 高校会议系统设置应按照使用人员情况、会场规模、应用
需求的不同,分档次、分等级设计,可根据使用需要,按以下系统选
择配置:
1)多媒体图像显示系统;
2)数字会议系统;
3)音响扩声系统;
4)视频会议系统;
5)中央控制系统;
6)情景控制系统;
7)同声传译系统;
8)无纸化会议系统;
9)数字会议桌牌系统;
10)电动会标系统;
11)音像资料存档查询系统 。
4. 12. 2摇 数字会议系统可包括会议讨论系统、会议签到系统、会议
表决系统。
4. 12. 3摇 视频会议系统可包括视频显示子系统、视频切换控制子
系统、视频跟踪子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在满足会场、会议功能的同
时,应结合显示技术的特点,选用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系统组合
·13·
方案。
4. 12. 4摇 会议室宜配置中央控制系统,以简化整个会议系统的操
作,实现对会议设备的集中控制。
4. 12. 5摇
会议系统宜与高校自动化办公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
对接。
4. 12. 5摇 礼堂、学术报告厅等大型会议室,会议系统应结合多媒体
系统、环境装修统一规划,并考虑多功能应用需求,必要时需要进
行计算机声场分析模拟计算。
4. 12. 6摇 多功能会议室声学指标应满足《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 中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技术一级标准规定,一般会议系
统声学指标应满足二级标准。
·14·
5摇 信息管理系统
5. 0. 1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一般由学生信息系统、教师信息系统、
教学信息系统、科研信息系统、财物管理系统、用户认证系统等子
系统组成,并根据不同高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细分功能模块。
5. 0. 2摇 高校应设置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宜采用平台+应用系统的
整体架构模式。
5. 0. 3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应以基础平台为核心,对学校信息化进
行统一规划,对已有的系统进行融合。
5. 0. 4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须统一数字信息的标准,整个校园
的数据存储和展示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编码。
5. 0. 5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应以学校全局业务和信息标准体系为
基础建立统一数据管理、共享和服务平台。
5. 0. 6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应采用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
5. 0. 7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应为高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
间交流、代办事项、高校宣传、消息提醒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提
供多种接口接收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
5. 0. 8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应对系统运行情况全面监控,为及时发
现并处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5. 0. 9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应提供学生管理全面解决方案,涵盖招
生管理、迎新管理、宿舍管理、学生工作管理、学生收发费管理、就
业管理、离校管理、校友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5. 0. 10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应提供教学管理全面解决方案,涵盖
教学教务管理、网络教学管理等领域。
5. 0. 11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应提供校务管理全面解决方案,涵盖
协同办公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
理、学校网站群管理等领域。
·15·
5. 0. 12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应提供教职工管理全面解决方案,涵
盖招聘管理、入职管理、职称评定管理、离退休管理等全生命周期
管理。
5. 0. 13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数据资产,以数据
中心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度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学校管理、教学、
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5. 0. 14摇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高校需求分
期、分批,逐步建设。
·16·
6摇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6. 1摇 一般规定
6. 1. 1摇 高校建筑中具有较多机电设备的建筑内宜设置建筑设备
监控系统。
6. 1. 2摇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宜对如下设备或系统进行自动监控和
集中管理,达到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能源的目的:
1)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
2)给水与排水系统;
3)供配电系统;
4)公共照明系统;
5)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
6. 1. 3摇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
技术规范》JGJ/ T 334 的相关规定。
6. 2摇 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
6. 2. 1摇 高校建筑制冷机房内的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冷水机组本身
的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均由机组自带的控制系统监控,应留有通
信接口,并应采用开放的通信协议,直接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交换
数据。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实现制冷系统设备启、停的顺序控制;
根据冷量需求控制冷水机的运行台数;冷却塔风机控制;根据冷冻
水供回水温差及流量瞬时值计算冷量和累计冷量消耗。
6. 2. 2摇 高校建筑若采用地、水源热泵系统,均由设备本身自带的
控制盘监控,宜由供应商提供数据通信总线接口。 建筑设备监控
系统应完成冷却塔风机、水泵启停和循环水温度控制。
6. 2. 3摇 热交换系统的自动调节系统应根据二次供水温度设定值
·17·
控制一次侧温度调节阀开度,使二次侧热水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
6. 2. 4摇 高校建筑内新风机组的新风机、新风阀应设连锁控制,防
冻开关报警,空气过滤器两侧压差的监测、超限报警;送风温度自
动调节系统;当发生火灾时,应接受消防联动控制信号连锁停机。
6. 2. 5摇 高校建筑内空调机组应设置风机、新风阀、回风阀连锁控
制,防冻开关报警,空气过滤器两侧压差的监测、超限报警;当发生
火灾时,应接受消防联动控制信号连锁停机。
6. 2. 6摇 在定风量空调系统中,应根据回风或室内温度设定值,比
例、积分连续调节冷水阀或热水阀开度,保持回风或室内温度不
变;可根据回风或室内湿度设定值,开关量控制或连续调节加湿除
湿过程,保持回风或室内湿度不变。
6. 2. 7摇 在图书馆、大礼堂、报告中心等人流较多的场所,宜设置根
据回风或室内 CO2浓度控制新风量的自动调节系统。
6. 3摇 生活给水与排水系统
6. 3. 1摇 生活给水系统的生活水箱、水池,宜设置液位计测量水箱、
水池液位,其高、低玉值宜用于控制给水泵,高、低域值用于报警。
6. 3. 2摇 排水系统的污水池,宜设置液位计测量水池水位,其上限
信号用于启动排污泵,下限信号用于停泵。
6. 4摇 供配电系统
6. 4. 1摇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对供配电系统的有功功率、无功功
率、功率因数、频率、电流、电压等电气参数进行监测,可对断路器
的分、合闸状态进行监测,故障跳闸进行报警。
6. 5摇 公共照明系统
6. 5. 1摇 高校公共照明系统的监控宜采用分布式控制器,当采用独
立控制系统时,该系统应有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连接的通信
·18·
接口;室内照明宜按分区时间表程序开关控制,室外照明可按时间
表程序开关控制,也可采用室外照度传感器进行控制,室外照度传
感器要求不低于 IP65 防护等级。
6. 6摇 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 6. 6. 1摇 电梯和自动扶梯宜设置运行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宜对每 台电梯的运行时间进行累计。 6. 6. 2摇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火灾信号应设有连锁控制。 当系统 接收火灾信号后,应将全部客梯迫降至首层。 6. 6. 3摇 电梯应设置五方对讲系统,电梯的基坑、轿厢、轿顶、电梯 机房、消防/ 安防控制中心五方之间可以互相通话。
·19·
7摇 能源管理系统
7. 0. 1摇 一类高校校园应设置能源管理系统,二类高校校园宜设置
能源管理系统。
7. 0. 2摇 高校能源管理系统应实现校园建筑设施能耗、水耗的监测
及管理功能,主要针对校园中电消耗、燃料消耗、热量消耗、冷量消
耗及水资源消耗数据的采集传输、统计分析及节能指标管理。
7. 0. 3摇 系统应具备能耗数据实时采集、远程传输、自动分类、数据
分析、指标比对、图表显示、报表管理、数据储存、数据上传等功能,
并应能分类、分项计量。
7. 0. 4摇 能耗数据采集方法包括自动实时采集和人工采集。
7. 0. 5摇 电、热等能源消费和水资源消费的计量表具,包括电能表
(含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
(冷)量表等,各类表具应具备数据通讯接口并支持国家相关行业
的通讯标准协议。 学生宿舍计量表具或配电系统应具有恶性负载
识别功能,并作用于切断电源。
7. 0. 6摇 网关设备应使用基于 IP 协议有线或者无线方式接入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