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1.020 
CCS C 05 
团
体	标	准 	
T/CACM 1612—2024 
“卧-坐-立”序贯八段锦康复技术规程 
心肌梗死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ying-sitting-standing" sequential Baduanjin 
rehabilit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2024-07-22 发布 
2024-07-22 实施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 
T/CACM 1612—2024 
目  次 
前言 ................................................................................ Ⅱ 
引言 ................................................................................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1 
5  适应证、禁忌证 .................................................................... 1 
5.1  适应证 ........................................................................ 1 
5.2  禁忌证 ........................................................................ 2 
6  操作步骤与要求 .................................................................... 2 
6.1  评估 .......................................................................... 2 
6.2  环境准备 ...................................................................... 3 
6.3  操作步骤 ...................................................................... 3 
7  注意事项 .......................................................................... 3 
8  效果评价 .......................................................................... 4 
8.1  心功能 ........................................................................ 4 
8.2  其他重要指标 .................................................................. 4 
8.3  终点指标 ...................................................................... 4 
8.4  心血管代谢相关因素 ............................................................ 4 
8.5  社会心理相关指标 .............................................................. 4 
附录 A(资料性) 心脏康复安全性评估及运动方式 ......................................... 5 
附录 B(资料性) 序贯八段锦心脏康复方案 ............................................... 7 
附录 C(规范性) 卧式八段锦 ........................................................... 9 
附录 D(规范性) 坐式八段锦 .......................................................... 16 
附录 E(规范性) 立式八段锦 .......................................................... 23 
附录 F(资料性) 风险防控表 .......................................................... 32 
参考文献 ............................................................................ 33 
I 
T/CACM 161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福建中医药大
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
血管病中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重庆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
属瑞康医院、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东莞市中医院、东莞市厚街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脑血
管病杂志、中山市中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敏州、商洪才、徐浩、张晓璇、郭力恒。 
本文件其他起草人(排名不分先后):王晓峰、李海霞、褚剑峰、樊民、于欣、李宪伦、任毅、
杜廷海、郑景辉、贾林山、李荣、徐惠梅、吴巧媚、陈名桂、孔丽丽、王芳芳、毛帅、曾锐祥、欧海
宁、于红静、蓝惠兰、黄庆萍、黄海星、朱早兰、何益平、高明榕、李杏崧、夏裕、卢小清、梁雪妃、
吴学智、王晶晶、陈海振、邱寅龙、赖惠梅、木楠、黎钰晴。 
II 
T/CACM 1612—2024 
引  言 
目前,全球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世界卫生组织的
数据显示,CVD 是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CVD 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心
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胸痛中心的全面建设,心肌梗死
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但心肌梗死后患者因心功能下降、心室重构等原因,易出现胸闷胸痛、焦虑抑
郁、疲倦乏力,甚至再梗死、猝死等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美国心脏协会
(AHA)、美国心脏学会(ACC)及欧洲心脏学会(ESC)将心脏康复列为心血管防治的Ⅰ级推荐,其
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能力、降低再入院率和再梗死率,甚至能够有效降低抑郁和心绞痛
的发生率。 
传统心脏康复的标准模式包括:I 期心脏康复(院内康复)、Ⅱ期心脏康复(院外早期康复或门
诊康复期)和Ⅲ期心脏康复(院外长期康复),心脏康复的临床获益性已得到初步证实。国内心脏康
复模式主要依托康复中心,借助运动康复器材和设备进行,费用高昂,导致患者参与率低、依从性差。
而中医传统运动康复以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简便验廉”的特点,在我国人民
群众中广为流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八段锦作为传统中医养
生功法,能够通过规律练习,起到调息、调心、调形的作用,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预后防复等
效果。但传统的立式八段锦不能满足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康复需求。为此团队参照心脏
康复指南的推荐,首创“卧-坐-立”序贯八段锦,经临床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并推广至 40 多家医院。 
本文件立足于中医传统八段锦及中医康复理念,以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养生康复学术思想为依
托,基于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结合文献溯源、科学循证、临床实践,并发挥中医传统保健优势,制
定了早期、序贯的运动康复标准,以规范“卧-坐-立”序贯八段锦康复服务,明确其内容和过程,保
障康复质量,为心肌梗死患者的运动康复提供科学、持续、序贯、完整的指引和规范。 
III 
T/CACM 1612—2024 
“卧-坐-立”序贯八段锦康复技术规程 心肌梗死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卧-坐-立”序贯八段锦的术语和定义,并规定了“卧-坐-立”序贯八段锦在心肌
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评估、环境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效果评价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社区康复中心等单
位的医师、护士、康复师开展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八段锦 Baduanjin 
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故名为
“八段锦”。 
3.2  
“卧-坐-立”序贯八段锦  "lying-sitting-standing" sequential Baduanjin 
包括“卧式”“坐式”“立式”三套八段锦功法,满足患者从卧床到坐起、再到站立的一套完整
的序贯运动康复功法。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HEBRSO”评估表  根据心脏康复相关指南制订的心脏康复风险防控表,即 H 心率、E 心电图、
B 血压、R 呼吸、S 症状体征、O 其他。 
5 适应证、禁忌证 
5.1 适应证 
1 
T/CACM 1612—2024 
“卧-坐-立”序贯八段锦适用于心肌梗死后Ⅰ期、Ⅱ期、Ⅲ期心脏康复的患者,各期患者心脏康
复安全性评估及运动方式选择见附录 A。 
5.2 禁忌证 
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的患者不宜进行“卧-坐-立”序贯八段锦康复: 
a)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 
b) 安静时收缩压>180 mmHg 或舒张压>110 mmHg 的患者; 
c) 直立后血压下降>20 mmHg 并伴有头晕、胸闷等症状者; 
d)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e) 急性全身疾病或发热; 
f) 未控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g) 未控制窦性心动过速(>120 次/min); 
h) 未控制的心力衰竭; 
i)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未置入起搏器; 
j) 活动性心包炎或心肌炎; 
k) 血栓性静脉炎; 
l) 近期血栓栓塞; 
m) 安静时 ST 段压低或抬高(>2 mm); 
n) 严重的可限制运动能力的运动系统异常; 
o) 其他代谢异常,如急性甲状腺炎、低血钾、高血钾或血容量不足; 
p) 严重的心理障碍。 
6 操作步骤与要求 
6.1 评估 
6.1.1 安全性评估 
每次运动前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功能、躯体活动度、意识状态情况等。 
a) 院内评估: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诊断,介绍并解释康复疗法,取得患者合作,采用
“心肌梗死患者 I 期心脏康复安全性评估表”进行评估(见表 A.1)。 
b) Ⅱ期、Ⅲ期心脏康复评估:远程获取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指导患者采用“心肌梗死患者Ⅱ期、
Ⅲ期心脏康复安全性评估表”进行评估(见表 A.2)。 
6.1.2 运动方式选择 
根据心肌梗死患者不同体位及身体功能,推荐不同的序贯八段锦运动方式(见表 A.1 和表 A.2): 
a) Ⅰ期心脏康复(院内康复期):根据患者体位不同,结合安全性评估,选择序贯八段锦运动
方式:对于早期卧床患者,指导其进行卧式八段锦锻炼;患者可坐起时,指导其进行坐式八
段锦锻炼;若患者可下床且体力可耐受时,则进行立式八段锦锻炼。若体位变动后不能耐受
2 
T/CACM 1612—2024 
相应锻炼,则退为上一级体位的八段锦锻炼;若患者病情改善,可逐渐进入下一级体位的八
段锦锻炼;(强推荐) 
b) Ⅱ期心脏康复(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以坐式八段锦及立式八段锦为主;(强推荐) 
c) Ⅲ期心脏康复(院外长期康复):以立式八段锦为主。(强推荐) 
6.1.3 运动处方 
Ⅰ期心脏康复:术后第 1 天~第 2 天,序贯八段锦运动频率为 1 次/天,运动时间为(10~15)
min/次;术后第 3 天至出院,序贯八段锦运动频率为 2 次/天,(10~15)min/次;每个动作视患者耐
受程度进行 4 遍~8 遍。康复方案见表 B.1。 
院外Ⅱ、Ⅲ期心脏康复:运动频率为(1~2)次/天,每周≥5 次,运动时间为(20~30)min/次;
每个动作视患者耐受程度进行 4 遍~8 遍。康复方案见表 B.2。 
6.2 环境准备 
序贯八段锦康复环境应做如下准备: 
a) 提供宽敞、舒适的康复环境; 
b) 询问患者运动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治疗时间。 
6.3 操作步骤 
6.3.1 卧式八段锦操作规范 
卧式八段锦的操作规范见附录 C。 
6.3.2 坐式八段锦操作规范 
坐式八段锦的操作规范见附录 D。 
6.3.3 立式八段锦操作规范 
立式八段锦的操作规范见附录 E。 
7 注意事项 
运动中应全程进行风险监控,保障患者运动康复安全: 
a) Ⅰ期心脏康复过程中出现“HEBRSO”评估表中任意一项(见附录 F),或存在不耐受运动的
症状(如头晕、胸痛、明显气促、心悸、呼吸困难、关节疼痛等),应立即终止“卧-坐-立”
序贯八段锦运动,并汇报医生对症处理; 
b) Ⅱ、Ⅲ期心脏康复过程中超过院外康复风险自评表设定值范围(见附录 F),应立即终止
“卧-坐-立”序贯八段锦运动。 
院外运动注意事项包括: 
a) 禁止饱腹状态下运动,在进餐后至少间隔 1 小时再开始运动; 
b) 当感到疲劳、胸痛、头晕、气短时,应立即停下来休息,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无缓解应
及时就医; 
3 
T/CACM 1612—2024 
c) 如患有某些急性病,如感冒、腹泻等,应停止锻炼; 
d) 合理安排每日运动训练时间,保证运动的安全。 
8 效果评价 
8.1 心功能 
八段锦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强
推荐)、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中,弱推荐)、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PW)(中,弱推荐);
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每搏输出量(SV)(极低,弱推荐)、心脏指数(CI)(极低,强推荐)。 
8.2 其他重要指标 
八段锦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 6 分钟步行试验(6WMT)(低,
强推荐)、脑钠肽(BNP)(中,强推荐)、脑利钠肽(ProBNP)(中,强推荐)、峰值代谢当量
(极低,强推荐)、无氧阈(AT)(极低,弱推荐)、心肌耗氧量(RPP)(中,弱推荐)。 
8.3 终点指标 
八段锦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死亡率、心血管不良
事件(中,强推荐)。 
8.4 心血管代谢相关因素 
八段锦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低,强
推荐)、腹围(极低,弱推荐)、血脂(低,强推荐)、血压(极低,弱推荐)、心率(极低,强推
荐)、空腹血糖(极低,弱推荐)、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极低,弱推荐)。 
8.5 社会心理相关指标 
八段锦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低,
强推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极低,强推荐);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明尼苏达
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冠心病中西医
结合量表(极低,强推荐)。 
4 
T/CACM 1612—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心脏康复安全性评估及运动方式 
心肌梗死患者Ⅰ期心脏康复安全性评估及运动方式选择见表 A.1。 
表 A.1  心肌梗死患者Ⅰ期心脏康复安全性评估及运动方式选择 
系统评估 	床上活动 	床旁活动 	
卧式八段锦 	坐式八段锦 	立式八段锦 	
神经系统 	(强推荐) 	意识状态清醒,能配合运动 	● 	● 	● 	
头晕、晕厥等不适症状 	■ 	■ 	■ 	
有头痛等症状(非颅内高压等神经系统危重症	引起) 	▲ 	▲ 	■ 	
呼吸系统 	(强推荐) 	无呼吸困难 	● 	● 	● 	
血氧饱和度≥95% 	● 	● 	● 	
血氧饱和度<95% 	▲ 	▲ 	■ 	
呼吸频率>30 次/min 	▲ 	▲ 	■ 	
30 次/min≥呼吸频率≥12 次/min 	● 	● 	● 	
呼吸频率<12 次/min 	■ 	■ 	■ 	
吸入氧浓度>60% 	▲ 	▲ 	■ 	
吸入氧浓度≤60% 	● 	● 	● 	
心血管 	系统 	(强推荐) 	基	础	情	况 	过去 8 小时内无新的或再发胸痛 	● 	● 	● 	
过去 8 小时内无新的明显心律失常 	● 	● 	● 	
过去 8 小时内无心电图动态改变 	● 	● 	● 	
肌钙蛋白水平无进一步升高 	● 	● 	● 	
未出现新的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 	● 	● 	● 	
心	律	心	率 	稳定自主心律,静息心率(50~100)次/min 	● 	● 	● 	
心室率(120~150)次/min 	▲ 	▲ 	▲ 	
心室率>150 次/min 	▲ 	▲ 	■ 	
经静脉或体外起搏心律 	▲ 	▲ 	■ 	
心动过缓需要药物治疗或待置入临时起搏器 	■ 	■ 	■ 	
血	压	指	标 	静息血压(90~150/60~100)mmHg 	● 	● 	● 	
因高血压急症接受静脉降压治疗 	■ 	■ 	■ 	
血压低于目标范围并引起症状 	▲ 	▲ 	■ 	
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高于目标范围的低限 	▲ 	▲ 	■ 	
其	他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 	● 	● 	
增加辅助装置置入:IABP、ECMO 	▲ 	■ 	■ 	
运动系统 	(强推荐) 	四肢肌力≥3 级; 	●(≥3 级) 	●(≥3 级) 	●(≥4 级) 	
穿刺部位 	桡动脉术口:无出血、血肿 	● 	● 	▲ 	
股动脉鞘:无出血、血肿 	▲ 	■ 	■ 	
注:表中标记含义为: 	●——可进行序贯八段锦训练,发生不良事件风险低,评估后根据序贯八段锦方案进行; 	▲——根据患者病情,结合评估结果,权衡利弊,可酌情根据方案进行序贯八段锦部分动作训练。每次	活动前必须明确注意事项,循序渐进,并做好运动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提高警惕; 	■——禁止进行序贯八段锦训练。未来尝试训练前,需重新评估。 	
5 
T/CACM 1612—2024 
心肌梗死患者Ⅱ期、Ⅲ期心脏康复安全性评估及运动方式选择见表 A.2。 
表 A.2  心肌梗死患者Ⅱ期、Ⅲ期心脏康复安全性评估及运动方式选择 
系统评估 	床上活动 	床旁活动 	
卧式八段锦 	坐式八段锦 	立式八段锦 	
神经系统 	(强推荐) 	意识状态清醒,无晕厥等症状 	● 	● 	● 	
有头晕、晕厥等不适症状 	■ 	■ 	■ 	
有头痛等症状(非颅内高压等神经系统危重	症引起) 	▲ 	▲ 	■ 	
运动系统 	(强推荐) 	运动系统:四肢肌力均 5 级 	● 	● 	● 	
上肢肌力≥3 级 	● 	● 	▲ 	
下肢肌力≥4 级 	● 	● 	▲ 	
呼吸系统 	(强推荐) 	无呼吸困难等症状 	● 	● 	● 	
呼吸≥25 次/min 	▲ 	▲ 	■ 	
循环系统 	(强推荐) 	症	状 	无心绞痛、心悸等症状 	● 	● 	● 	
有心绞痛、心悸的情况 	■ 	■ 	■ 	
心	率 	自测心率(50~100)次/min 	● 	● 	● 	
HR>120 次/min 	▲ 	▲ 	■ 	
血	压 	自测血压(90~150/60~100)mmHg 	● 	● 	▲ 	
Bp<90/60 mmHg 或>150/100 mmHg 	▲ 	▲ 	■ 	
DBP>110 mmHg 或 SBP>180 mmHg 	■ 	■ 	■ 	
穿刺部位 	无出血、血肿 	● 	● 	● 	
注:表中标记含义为: 	●——可进行序贯八段锦训练,患者可自测后在家进行训练; 	▲——结合自身情况,在家属陪同情况下,可进行序贯八段锦训练,但注意过程监测及防控,以免意外	发生; 	■——禁止进行序贯八段锦训练,需立即休息。如症状加重,家属陪同立即就医。 	
6 
T/CACM 1612—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序贯八段锦心脏康复方案 
院内Ⅰ期序贯八段锦心脏康复方案见表 B.1。 
表 B.1  院内Ⅰ期序贯八段锦心脏康复方案 
目的 	1) 	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提高依从性 	2) 	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了解其身体运动耐受性和运动相关反应 	3) 	维持患者躯体功能,防止废用现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 	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评估 	1) 	有无心绞痛症状 	2) 	有无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 	3) 	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如气促、头晕等 	4) 	有无再发新的心律失常 	5) 	有无血流动力学反应(如随着运动负荷增加,收缩压过高需静脉降压治疗;或出现心率过快	过慢等改变) 	
运动方式 	(强推荐) 	卧式八段锦 / 坐式八段锦 / 立式八段锦 	
运动时间 	(强推荐) 	术前 	术后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 天 	第 4 天 	第 5 天至出院 	
运动频率 	(强推荐) 	/ 	1 次/天,(10~15)min/次 	2 次/天,(15~30)min/次 	
序贯 	八段锦 	运动 	(强推荐) 	急诊患者: 	八段锦运动宣教 	择期手术、住院	患者: 	八 段 锦 运 动 宣	教,观看视频并	教导序贯八段锦	基本动作 	1) 	采用床边专人指导及视频辅助教学模式 	2) 	根据患者体位不同,结合安全性评估,选择序贯八段锦运动方式: 	早期卧床患者,指导其进行卧式八段锦锻炼;患者坐起时指导其进行坐	式八段锦锻炼;患者可下床活动时教授其进行立式八段锦锻炼。若体位	变动后不能耐受相应锻炼,则退为上一级体位的八段锦锻炼 	3) 	每天进行练习,复习巩固学习过的动作,出院前进行序贯八段锦动作考	核,保证患者动作的有效性 	4) 	指导患者掌握运动强度、评价方法,并做好出院后训练的相关注意事项	教育 	
强度评价方法 	(强推荐) 	1) 	峰值心率法:理想状态下患者强度为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 50%~85% 	2) 	目标心率法:在较静息心率增加(20~30)次/min 左右 	3) 	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患者感觉不大费力(Borg 评分在 11 分~13 分范围内) 	
7 
T/CACM 1612—2024 
院外Ⅱ期、Ⅲ期序贯八段锦心脏康复方案见表 B.2。 
表 B.2  院外Ⅱ期、Ⅲ期序贯八段锦心脏康复方案 
目的 	1) 	在院内康复的基础上序贯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 	2) 	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按运动处方和出院计划逐渐恢复功能状态 	3) 	保持良好的运动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 	
评估 	(强推荐) 	运用心肌梗死患者Ⅱ、Ⅲ期心脏康复安全性评估及运动方式选择表(见表 A.2),进行运动前安全	性评估 	1) 	神经系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是否有头痛、晕厥等症状 	2) 	运动系统:评估四肢肌力情况 	3) 	呼吸系统:评估呼吸次数及有无呼吸困难等症状 	4) 	循环系统:评估心率、血压及有无心绞痛、心悸等症状 	
运动处方 	(强推荐) 	运动频率 	运动内容 	运动时间 	运动强度 	
(1~2)次/天 	≥5 次/周 	热身 	运动 	上肢拉伸 	耐力练习 	5 min 	低强度运动:热身运动 	卧式/坐式八段	锦 	中强度运动:立式八段锦 	
下肢拉伸 	耐力练习 	5 min 	
序贯 	八段锦	运动 	立式八段锦为主 	卧式、坐式八段锦为辅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20~30)	min 	
强度监测 	(强推荐) 	采用峰值心率法和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监测运动强度 	1) 	以患者年龄推算的最大心率=220-年龄,运动强度为中至高,目标峰值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	的 50%~85% 	2) 	Borg 劳累程度分级法推荐达到 11 分~13 分,对于运动低危的患者可短时间达到 14 分~16 分 	
院外运动 	注意事项 	(强推荐) 	1) 	禁止饱腹状态下运动,进餐后至少间隔 1 小时再开始运动 	2) 	避免气候恶劣时进行训练,冬季选在中午之前或下午训练,夏季选在清晨或傍晚训练 	3) 	避免情绪激动、紧张或愤怒时进行运动训练,并学会调节情绪、进行放松的技巧 	4) 	当感到疲劳、胸痛、头晕、气短时,应立即停下来休息 	5) 	如有某些急性病,如感冒、腹泻等,应停止锻炼 	6) 	合理安排每日运动训练,保证运动的安全 	
8 
T/CACM 1612—2024 
附 录 C 
(规范性) 
卧式八段锦 
C.1 预备势 
平卧位,全身放松,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双脚并拢伸直,自然呼吸。 
C.2 顺逆呼吸畅气机(见图 C.1) 
动作标准: 
a) 仰卧位,两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 
b) 闭目,舌抵上颚,双手交叉置于腹部,全身放松,缓慢呼吸,心神安宁; 
c) 顺腹式呼吸:用鼻缓慢吸气,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双手随腹上抬,吸气末可稍停顿屏气;用
口缓慢呼气,呼气时把腹部缩回,双手随腹下移,呼气末可稍停顿屏气; 
d) 逆腹式呼吸:用鼻缓慢吸气,吸气时将腹部收缩,双手随腹下移,吸气末可稍停顿屏气;用
口缓慢呼气,呼气时把腹部鼓起,双手随腹上抬,呼气末可稍停顿屏气; 
e) 频率选择:先进行顺腹式呼吸 4 遍~8 遍,再进行逆腹式呼吸 4 遍~8 遍。 
动作要点: 
a) 呼吸要点: 
1) 全身放松,“以静制动,闭目养神”,将意念集中于腹部; 
2) 呼吸时,感受腹部随呼吸起伏的状态; 
3) 整个呼吸宜悠、缓、匀、细、深、长。 
b) 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呼吸节奏。若为心肺疾病患者,可先自然呼吸,在此基础上逐渐调整呼
吸,慢慢加深加长。 
图 C.1  顺逆呼吸畅气机 
C.3 掌心互搓行血脉(见图 C.2) 
动作标准: 
9 
T/CACM 1612—2024 
a) 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 
b) 两肘弯曲,两手合掌于胸前,来回互搓; 
c) 合掌并伸直两臂,来回互搓; 
d) 两手互相来回搓动频率约 120 次/min,手心稍感温热; 
e) 频率选择:一弯一伸为 1 遍,重复 4 遍~8 遍。 
动作要点: 
a) 互搓要点: 
1) 十指合拢,双掌掌心贴合,勿空心; 
2) 搓动时,从掌根搓至掌心; 
3) 以搓至手掌温热为度。 
b) 幅度选择:根据肌力情况,适当选择双臂内收及伸展的幅度、揉搓力度; 
c) 用力方式:两臂用力带动双手,双手手掌稍用力贴合,进行互搓。 
图 C.2  掌心互搓通血脉 
C.4 调理脾胃须摩腹(见图 C.3) 
动作标准: 
a) 仰卧位,双手自然重叠置于脐(神阙穴)上方; 
b) 以脐为中心,围绕中脘→天枢(左)→关元穴→天枢(右),进行顺时针摩腹 4 圈; 
c) 以脐为中心,围绕中脘→天枢(右)→关元穴→天枢(左),进行逆时针摩腹 4 圈; 
d) 频率选择:一顺一逆为 1 遍,重复 4 遍~8 遍。 
动作要点: 
a) 摩腹要点: 
1) 将搓至温热的掌心置于脐部; 
2) 用手掌按摩腹部,掌根用力,力量适中,紧摩慢移; 
3) 以按摩至腹壁微红或腹部透热为度。 
10 
T/CACM 1612—2024 
b) 注意事项: 
1) 若便秘严重者,可仅进行顺时针方向腹部按摩; 
2) 若存在腹泻者,可仅进行逆时针方向腹部按摩。 
图 C.3  调理脾胃须摩腹 
C.5 微撼天柱祛七伤(见图 C.4) 
动作标准: 
a) 自然平卧,双足略微分开,肩胛自然下沉,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双眼目视前方; 
b) 将颈部缓慢转向右侧,双眼看向右方;接着双肩向上收缩成“耸肩”姿势,维持片刻;然后
再将头缓慢转回正中,目视前方,同时双肩放回起始位置,还原到准备姿势; 
c) 将颈部缓慢转向左侧,双眼看向左方;接着双肩向上收缩成“耸肩”姿势,维持片刻;然后
再将头缓慢转回正中,目视前方,同时双肩放回起始位置,还原到准备姿势; 
d) 频率选择:一右一左为 1 遍,重复 4 遍~8 遍。 
动作要点: 
a) 转头要点:缓慢转动,转动至自己可耐受的最大幅度,停留片刻; 
b) 耸肩要点: 
1) “耸肩”时应感觉到颈椎两侧的肌肉收紧,保持 2 秒; 
2) 耸肩时吸气,沉肩时呼气。 
c) 注意事项: 
1) 动作应轻柔缓慢,以不引发头晕不适等症状为宜; 
2) 若出现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晕症状,不能进行该动作中转头的部分,以免发生危险; 
3) 颈椎病急性期及有明显脊柱受压症状者,禁止进行该动作锻炼。直到稳定期方可进行该
动作,且宜放慢动作、减少幅度,以自我耐受为宜,并应适当控制运动的节奏和强度,
避免活动过度加重颈部劳损。 
11 
T/CACM 1612—2024 
图 C.4  微撼天柱祛七伤 
C.6 屈膝钩攀舒筋骨(见图 C.5) 
动作标准: 
a) 平卧,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上抬,呈屈膝状,再将下肢伸直后,上下交替,有节律
地摆动下肢,成剪刀状; 
b) 保持双下肢伸直片刻后屈膝,进行缓慢、有节律的伸膝、屈膝动作,如踩单车; 
c) 先屈左膝,伸右腿,再屈右膝,伸左腿,双下肢交替进行,缓慢放下后,伸直双下肢; 
d) 频率选择:一摆一屈一伸为 1 遍,重复 4 遍~8 遍。 
动作要点: 
a) 在院患者: 
1) 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先行被动屈伸运动,再慢慢过渡到主动屈伸; 
2) 普通住院患者,若肌力不足,则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动作的幅度及次数; 
3) 重症患者,因肌力不足或腹股沟有管道而不能做抬离床面或屈膝动作者,则可替代为床
上平移或单腿上下抬离床面的锻炼。 
b) 直腿运动: 
1) 根据个体情况,下肢肌力决定上抬的幅度; 
2) 若无法双腿同时抬高,则可进行单腿抬高运动; 
3) 小腿摆动,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 6 次。 
c) 屈膝运动: 
1) 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屈膝踩单车运动; 
2) 动作幅度根据自身力量决定。 
12 
T/CACM 1612—2024 
图 C.5  屈膝钩攀舒筋骨 
C.7 伸腰引肾利阴阳(见图 C.6) 
动作标准: 
a) 平卧,自然呼吸,双手放于身体两侧; 
b) 屈膝,以手臂、足部为支点; 
c) 呼气,缓缓使腰向上挺,臀部尽量上抬,使胸、腹、臀、膝关节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呈拱
腰状,保持片刻; 
d) 吸气,腰部缓慢下落,上半身恢复平躺位; 
e) 频率选择:一挺一落为 1 遍,重复 4 遍~8 遍。 
动作要点: 
a) 呼吸节奏: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以自身舒适为宜。 
b) 拱腰动作: 
1) 根据自身情况及腰部力量进行幅度调节。做动作时,要缓慢柔和,缓缓伸展至极处,以
便让脊柱得到充分的伸展和锻炼; 
2) 体弱者,应由医护人员从旁协助,手部轻轻放于患者腰、臀部,协助患者将腰臀抬离床
面; 
3) 重症患者若肌力不足或腹股沟有管道者,则应根据情况调节上抬幅度。 
c) 注意事项: 
1) 腰肌劳损者,不宜做此操作; 
2) 如果肌力不足以做到腰部抬起上挺时,则以头和手为支点,腰往上挺,动作徐缓。 
13 
T/CACM 1612—2024 
图 C.6  伸腰引肾利阴阳 
C.8 展臂推掌行气力(见图 C.7) 
动作标准: 
a) 平卧位,两臂自然伸直,放于身体两侧; 
b) 双臂伸直,缓缓向上抬举,举至头顶上方,掌心向前,目视前方; 
c) 双肘屈曲下落,两掌同时下按于胸前,夹肘同时双手翻转掌心向前,稍停片刻,蓄力聚神,
目视前方; 
d) 用力将双掌推出,眼睛注视双掌,集中意念在双掌; 
e) 用力外旋手腕、握拳,再收回; 
f) 频率选择:一举、一落、推掌、收回为 1 遍,重复 4 遍~8 遍。 
动作要点: 
a) 
呼吸:过程自然呼吸,收拳动作时吸气,推掌动作时呼气; 
b) 
推掌前,保持精神集中,五指伸直,充分旋腕,再屈指用力握固,气发丹田、沉肩;推出时,
力达掌面,怒目圆睁,目视双掌; 
c) 
老年人及体弱者,根据体质情况调控力度; 
d) 
患者手上有桡动脉等监测管道者,注意避免管道脱出。 
图 C.7  展臂推掌行气力 
C.9 足背屈伸定心神(见图 C.8) 
14 
T/CACM 1612—2024 
动作标准: 
a) 平卧位,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b) 勾脚:双脚踝活动,最大限度向上勾脚,使脚尖朝向自己,使踝屈至最大角度,保持数秒; 
c) 绷脚:双脚踝活动,最大限度向下绷脚,使脚尖朝下踩,贴近地面,使足背伸至最大角度,
保持数秒; 
d) 频率选择:一勾一绷为 1 遍,重复 4 遍~8 遍。 
动作要点: 
a) 双腿尽量伸直并拢; 
b) 双脚行踝泵运动时,用力需平稳、缓慢、速度均匀; 
c) 勾脚和下踩至最大角度时,尽量坚持 10 秒。 
图 C.8  足背屈伸定心神 
C.10 收式 
平卧位,全身放松,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双脚并拢伸直,自然呼吸。 
15 
T/CACM 1612—2024 
附 录 D 
(规范性) 
坐式八段锦 
D.1 预备势 
盘腿而坐,手放于膝,抬头挺胸,自然呼吸。 
D.2 托天按顶通经络(见图 D.1) 
动作标准: 
a) 盘腿而坐,手自然放于膝上,抬头挺胸,自然呼吸,双眼目视前方; 
b) 双手缓慢向中间靠拢,十指交叉于腹前,上托,托至胸前翻掌,双臂向上伸直,同时头随手
动,抬头,眼睛看向手背,停留数秒; 
c) 头摆正,目视前方,双手十指相扣,翻转按于头顶处,停顿片刻后双手向两侧展开,双手垂
放于膝; 
d) 频率选择:上抬、下按、收回于膝为 1 遍,重复 4 遍~8 遍。 
动作要点: 
a) 起势时,调整呼吸,挺胸收腹,上颌微抬,意达百会; 
b) 双手上托时,使之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同时目光追随手掌向上移动; 
c) 做托天的动作时,躯干与两臂要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伸展腰臂,起到良好的拉伸作用; 
d) 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 
e) 按压头顶时手部稍用力,按压后使头皮有温热和舒适感为宜。 
图 D.1  托天按顶通经络 
16 
T/CACM 1612—2024 
D.3 掌浴前臂舒心胸(见图 D.2) 
动作标准: 
a) 先浴左臂:用右手掌紧贴左手臂腋下内侧,用力沿臂内侧向下擦到左手手指端,再由手指端
循臂外侧,用力沿臂外侧向上擦到肩部; 
b) 再浴右臂:用左手掌紧贴右手臂腋下内侧,用力沿臂内侧向下擦到右手手指端,再由手指端
循臂外侧,用力沿臂外侧向上擦到肩部; 
c) 频率选择:一左一右为 1 遍,重复 4 遍~8 遍。 
动作要点: 
a) 手凉者,可先双手互搓,两手合掌搓热,能使手上气血调和,有助于经络畅通,十指灵敏,
再做此动作; 
b) 循经浴臂时,用点通手三阴法:循经络线行走,从臂腋下沿手三阴经推拿至手指端,再用点
通手三阳法:从手指端沿手三阳经循经络线走向推擦至肩外侧。循经浴臂时,可有上肢微热
感觉为佳; 
c) 患风寒臂痛者,根据自身情况,可增加次数达数十次,甚至上百次; 
d) 因臂部炎症导致红肿热痛者,不可做此动作; 
e) 在院卧床重症患者手上有肘动脉或桡动脉管道监测,应避开穿刺部位及管道。 
图 D.2  掌浴前臂舒心胸 
D.4 前抚脘腹调六腑(见图 D.3) 
动作标准: 
a) 双手叠放于腹部,以神阙穴(肚脐)为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有规律地做环行腹部按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