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QGCML 4530-2024 暴雨山洪潜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技术规范

T/QGCML 4530-2024 暴雨山洪潜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49.8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15:19:21



相关搜索: 山洪 技术规范 因素 暴雨 潜在 暴雨

内容简介

T/QGCML 4530-2024 暴雨山洪潜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技术规范 ICS
13.060.10
CCS P 56

体 标 准
T/QGCML 4530—2024
暴雨山洪潜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技术规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lood
potential in rainstorm mountain
2024-07-31 发布
2024-08-15 实施
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 发 布
T/QGCML 4530—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风险调查 ............................................................................ 2
6 风险分析 ............................................................................ 4
7 风险管理 ............................................................................ 6
附录 A(资料性) 风险区清单填报格式 ....................................................7
附录 B(资料性) 山洪灾害风险区备案表格式 ..............................................8
I
T/QGCML 4530—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杭州安泓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安泓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富阳区农业农村局(杭州市富阳区林业水利局)、
杭州山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匡义、葛杭建、吕伟力、耿兵、吴婉、王挺、陈一新、赵容娇、张迅、马华华、
陈永平、于洋洋、尹萌、张扬波、洪浩杰。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QGCML 4530—2024
暴雨山洪潜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暴雨山洪潜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的基本规定、风险调查、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暴雨山洪潜在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SL 58
水文测量规范
SL 197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SL 278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 483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SL 537
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暴雨山洪
rainstorm mountain flash floods
在山丘区由降水强度很大的雨造成的急涨急落的溪河洪水。
3.2
山洪灾害
mountain flash floods disasters
山丘区由暴雨山洪导致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3.3
山洪灾害防治区
areas to be protected from flash floods
山丘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区域和相应降雨汇流的区域。
3.4
山洪灾害防御重要村落
important village to protected from flash floods
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山洪灾害频发或灾害损失严重的自然村。
3.5
山洪灾害防御一般村落
commonly village to protected from flash floods
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受山洪影响程度较轻或曾经发生山洪灾害且损失较小的自然村。
3.6
山洪灾害风险区
risk zone of mountain flash floods
1
T/QGCML 4530—2024
经现场调查确定或经分析评价按不同洪水重现期划分所确定的受山洪灾害威胁的、有人类活动的区
域。
3.7
控制断面
control section
能够反映溪河洪水洪峰流量、水位及水位流量关系,同时对山洪灾害风险区具有警示作用的代表性
断面。
3.8
成灾水位
critical water level of mountain flash floods
有人类活动的区域遭受山洪灾害时控制断面处的最低水位。
3.9
预警指标
index for early warning
作为预警发布判别条件的时段预报或监测雨量阈值以及水位阈值。
4 基本规定
4.1 一般要求
4.1.1 暴雨山洪潜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以山丘区小流域为基本单元、自然村为最小单位开展,调查
分析对象包括人类活动的居民区、企事业单位、施工场所、旅游景区、农家乐等承灾体要素。
4.1.2
暴雨山洪潜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包括基础数据收集与处理、山洪灾害调查、山洪灾害分析评
价、成果应用与管理等。
4.2 村落分类
4.2.1 山洪灾害防治区范围内的自然村分山洪灾害防御重要村落和山洪灾害防御一般村落。
4.2.2 经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后,当自然村辖区范围内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将其认定为山洪灾害防御
重要村落:
a)
现状防洪能力不足百年一遇的河道水域以外 50 m 范围内存在调查评价对象,且调查评价对
象所在的建筑物基面高程低于河道百年一遇洪水位与历史最高洪水位中较大值的村落;
b)
历史上发生过山洪灾害且灾害地周边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村落。周边环境主要指居民区人口分
布、河道水系分布、河道行洪断面、调查评价对象所在建筑物基面高程、区域防洪工程等可
能对区域山洪灾害威胁程度产生影响的因素。
4.2.3 除山洪灾害防御重要村落外,山洪灾害防治区范围内的其他所有村落为山洪灾害防御一般村落。
5 风险调查
5.1 基础数据准备
5.1.1 民政部门提供县域最新、精确到自然村一级的行政区划名录,有条件的提供自然村地理位置信
息。
5.1.2
自然资源部门提供县域最新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精度:0.2 m×0.2 m 网格)、地形测量
图(精度:1:2 000)、数字高程模型(精度:2 m×2 m 网格)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含雨情监测要
素的遥测站点信息(经纬度、雨情数据等)。
2
T/QGCML 4530—2024
5.1.3
气象部门提供含降雨量监测要素的站点信息(经纬度、雨情数据等)和未来 24 h(5 km×5 km
网格)、未来 1 h(1 km×1 km 网格)、未来 3 h(1 km×1 km 网格)、未来 6 h(1 km×1 km 网
格)气象预报网格化数值预报成果。
5.1.4
水利部门提供水雨情遥测站点(测站类型、监测要素、经纬度等信息)、小流域划分成果(流
域代码、流域边界、流域面积等)、水域调查成果(水系、水库、山塘等)等矢量图层文件和水文数据
(水位、雨量、流量等);收集整理山洪灾害防御重要村落名录、测量断面、涉水工程、防御对象清单、
溪河防洪能力(洪水重现期)、危险区等级划分、转移预警指标等其他相关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已有数据。
5.1.5
基于地理信息平台,制作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小流域划分、水域调查、水雨情监测站以及
已有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数据等信息为一体的空间数据库,形成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底图。
5.1.6
开展山洪灾害调查前,应准备调查名录。运用工作底图,结合在线地图服务,以小流域为基本
单元、自然村为单位,甄别梳理离河道水域 50 m 范围以内分布有房屋的所有村落名录,综合考虑村落
撤并搬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情况,结合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情况,综合确定作为调查名录库。
5.2
威胁区域调查
5.2.1
初步确定可能威胁区域范围。根据区域地形地貌、沟道水系分布、居民房屋高程分布情况,通
过现场查勘、实地走访,调查历史最高洪水位、可能淹没最高水位,实地标绘山洪灾害可能威胁区域范
围、河道中心线及水流方向。
5.2.2
初步确定威胁区域控制断面。从威胁区域影响河段上游至下游,将堤岸高程相对较低、行洪断
面相对狭窄等防洪薄弱断面初步定为控制断面,现场应确定 1~3 个控制断面,并对每个控制断面进行
照片拍摄。
5.3
潜在影响因素调查
5.3.1
潜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跨沟道路或桥涵、塘(堰)坝、沟滩占地、多支齐汇、外洪顶托、沟道
束窄、沟道急弯、低洼地、临河滑坡体等。
5.3.2
潜在影响因素调查主要内容如下:
a)
调跨沟道路、桥涵、塘(堰)坝调查:根据保护对象的地理位置,现场调查其上下游跨沟道
路、桥涵、塘(堰)坝位置、类型,开展涉水建筑物结构尺寸以及占用河道断面测量工作,
拍摄照片,获取阻水面积比、阻水库容等信息;
b)
沟滩占地调查:现场调查沟道及两侧施工、厂房、建筑、道路等占地情况,获取占地阻水面
积比等信息;
c)
多支齐汇、外洪顶托调查:充分运用小流域、水系拓扑关系及沿河村落调查成果,结合最新
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调查多支齐汇和干流顶托情况;
d)
其他隐患类型调查:利用最新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现场查勘,调查保护对象附近的沟道
宽窄、沟道急弯、低洼地、临河滑坡体等隐患,对周边局部地形、河道河势以及流域物源等
情况进行调查。
5.4
河道断面测量
5.4.1
开展分析评价的村落应进行河道横断面测量。测量断面布设数量应根据调查评价对象分布进行
调整,一般每个村落至少测量 3~5 个河道断面,如有多条支流汇入,每条支流应加测 2~3 个断面。
尽量选择在河势平稳、河道顺直处,上下游断面间距可根据村落大小进行调整。
3
T/QGCML 4530—2024
5.4.2
每个断面应至少测量 8 个能反映河道形态的特征点,对于地形变化复杂的断面,应加密测点以
反映河道真实形态,并标识该断面成灾水位及历史洪痕点位置。
5.4.3
当河道断面所在堤岸高程大于该断面处最低调查评价对象所在建筑物基面高程时,该断面成灾
水位为此处堤岸高程;当河道断面所在堤岸高程小于该断面处最低调查评价对象所在建筑物基面高程时,
该断面成灾水位为最低调查评价对象所在建筑物基面高程。
5.4.4 横断面水上部分应测至历史最高洪水位 1 m 以上,且离河道水域横向距离不少于 50 m。
6 风险分析
6.1 现状防洪能力分析
6.1.1 小流域设计洪水应假定暴雨与洪水同频率,即 5 年一遇、10 年一遇、20 年一遇、50 年一遇、
100 年一遇 5 种。
6.1.2
设计洪水要素包括洪峰流量、洪峰水位等。
6.1.3
根据流域水文特性、下垫面特征和资料条件,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设计洪水计算:
a)
当流域面积较小(<50 km
2),可采用推理公式法、经验公式法计算洪峰流量;
b)
流域面积较大(50 km
2~200 km
2),可采用单位线法分析;
c)
当资料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流域水文模型法分析。
6.1.4
控制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计算应按 SL 278 的有关规定确定成灾水位对应的临界流量。控制断
面的选择应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和洪水分析综合确定。
6.1.5
根据控制断面处成灾水位对应的洪峰流量频率确定区域现状防洪能力。分析成灾水位对应的洪
峰流量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a)
若有占用或跨越河道、影响洪水下泄的情形,或有大河洪水顶托,或下游是卡口时,应进行
壅水计算,考虑这些因素对防灾对象防洪能力的影响;
b)
若集雨行洪区域有小型水库、山塘、截洪沟、分洪渠(洞)等水利工程时,应考虑其调蓄及
分洪影响。
6.2
潜在影响因素分析
潜在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a)
壅水影响分析:对于跨沟路堤、桥涵、塘(堰)坝,如其设计洪水标准低于两岸沿河村落现
状防洪能力、过流能力,或高度 2 m 以上、沟宽 5 m 以上的路堤、桥涵、塘(堰)坝等,
若上下游两岸附近有防治对象,需进行壅水影响分析;
b)
溃决洪水影响分析:本文件调查范围内的跨沟路堤、桥涵以及塘(堰)坝,若高度在 2 m 以
3 以上,需开展溃决影响分析;
上且阻水库容在 2 万 m
c)
洪水改道及漫溢影响分析:现场调查分析记录因跨沟路堤、桥涵以及塘(堰)坝阻水导致明
显抬高水位造成洪水改道或漫溢情况。
6.3 预警指标分析
6.3.1 山洪灾害预警包括监测预警、预报预警、现地预警等。
6.3.2 监测预警包括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预警指标包括雨量预警指标和水位预警指标。雨量预
警指标时段至少包括 1 h、3 h、6 h 和汇流时间等典型时段。预警指标分析要求如下:
4
T/QGCML 4530—2024
a)
雨量预警指标分析:以控制断面成灾水位为基础,事先按宽浅型、适中型、窄高型等不同控
制断面形态拟定不同的准备转移水位和立即转移水位,具体见表 1,考虑前期土壤含水量(湿
润、一般),采用水位流量反推法计算对应的雨量预警指标;
表 1
不同形态河道控制断面预警水位拟定
控制断面河道形态 准备转移水位 (与成灾水位的距离) 立即转移水位 (与成灾水位的距离)
宽浅型 30 cm 10 cm
适中型 45 cm 25 cm
窄高型 60 cm 35 cm
b)
水位预警指标:水位预警指标以控制断面处拟定的准备转移水位和立即转移水位为起算水位,
通过洪水演进方法推算关联水位站对应的相应水位,分别确定准备转移水位预警指标和立即
转移水位预警指标。
6.3.3
预报预警分未来 24 h 预警和未来 3 h、6 h 预警。预警级别分为Ⅳ级(蓝色,可能发生)、
Ⅲ级(黄色,可能性较大)、Ⅱ级(橙色,可能性大)、Ⅰ级(红色,可能性很大)。各预警等级对应
指标见表 2。
表 2
预报预警指标与预警等级对应规则
预报预警类型 预报预警颗粒度 预报降雨量P 预警级别
未来 24 h 预警 以乡(镇、街道)为单元 p≥140 mm 红色预警
1 120 mm≤p<140 mm 橙色预警
100 mm≤p<120 mm 黄色预警
80 mm≤p<100 mm 蓝色预警
未来 3 h、6 h 预警 以重要村落为单元 P≥临界雨量指标 红色预警
立即转移指标≤P<临界雨量指标 橙色预警
准备转移指标≤P<立即转移指标 黄色预警
6.4
风险区等级划分
6.4.1
风险区防御标准范围为 100 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淹没范围以内的居民区域。如果进行可能最大暴
雨(PMP)、可能最大洪水(PMF)计算,可采用其计算成果的淹没范围作为风险区。
6.4.2
风险区划分应综合考虑潜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成果。
6.4.3
风险区等级划分采用频率法,具体划分标准见表 3。
表 3
风险区等级划分标准
风险区等级 洪水重现期 说 明
极高风险区 小于 5 年一遇 发生山洪可能性极高,属于高频山洪活动区
高风险区 大于等于 5 年一遇,小于 20 年一遇 发生山洪可能性高,属于中频山洪活动区
低风险区 大于等于 20 年一遇,小于等于 100 年一遇 发生山洪可能性低、属于低频山洪活动区
超标准风险区 大于 100 年一遇 发生山洪可能性极低、属于超低频山洪活动区
5
T/QGCML 4530—2024
7 风险管理
7.1 风险区清单填报
7.1.1 风险区清单填报由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织完成,具体内容包括风险区所在重要村落
名称、常住人员信息(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风险区等级、转移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转移安
置方式等。风险区清单格式见附录 A。
7.1.2
风险区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每年 3 月 31 日前,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乡(镇、街道)集
中梳理环境变化、村镇搬迁、责任人调整等情况,更新风险区清单。遇有山洪灾害事件,县级水行政主
管部门应及时组织灾害调查评估。遇有风险区防御对象变化的,由乡(镇、街道)及时更新。
7.1.3
风险区的新增、核减、等级或范围调整等,由所在乡镇(街道)填写《山洪灾害风险区备案表》,
格式见附录 B。
7.2 微网格设置
7.2.1 针对风险区建立防汛防台微网格,每个微网格一般户数不超过 10 户或 30 人,设置 1 名防汛
防台微网格联络员。
7.2.2 在防汛防台微网格周边区域(100 m 范围内)选择安全的农房或其他安全设施作为临时避险点。
7.3 分区分级管理模式
不同等级风险区宜采取分级防御措施,具体模式见表 4。
表 4
风险区分区等级转移模式
风险等级 防御措施
极高风险 气象发布黄色以上暴雨预报预警或达到监测预警指标时,组织受威胁人员做好转移工作
高风险 气象发布橙色以上暴雨预报预警或达到监测预警指标时,组织受威胁人员做好转移工作
低风险 气象发布红色以上暴雨预报预警或达到监测预警指标时,组织受威胁人员做好转移工作
超标准 达到监测预警指标时,组织受威胁人员做好转移工作
6
T/QGCML 4530—202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风险区清单填报格式
风险区清单填报格式见表 A.1。
表 A.1 风险区清单填报格式
序号 重要村落 常住人员姓名 身份证号码 联系方式 转移责任人 联系方式 转移安置方式
1 村委会文化礼堂
2 临时避险点
3 就地安置
4 投亲靠友
…… ……
7
T/QGCML 4530—2024
B
B
附 录 B
(资料性)
山洪灾害风险区备案表格式
县(市、区):
上报时间: 年 月 日
乡镇(街道) 村(社区) 自然村 风险区编码 风险区调整
□新增 □升级 □降级 □核减 □范围调整
调整原因 □人员迁入迁出 □环境变化 □其他情况
具体原因描述
乡(镇、街道) 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县级水行政主 管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8
上一章:T/QGCML 4482-2024 架空输电线路工频电流采集电路 下一章:T/QGCML 4476-2024 泳池珍珠岩水处理系统(高精度物联网再生过滤器)、设计与安装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QX/T 470-2018 暴雨诱发灾害风险普查规范山洪 SL 767-2018 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QX/T 481-2019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图形 影响真空因素的研究与分析 涵管的作用荷载与影响因素分析 转炉终点氧含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齿轮传动误差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与计算 客流因素影响地铁正点运营的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