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1.180 安 新 区 DB1331
P 32
雄 地 方 标 准
DB1331/T 085-2024
雄安新区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terior assembled decoration
in Xiong' an New Area
2024-03-08 发布 2024-03-15 实施
河 北 雄 安 新 区 管 理 委 员 会 建 设 和 交 通 管 理 局 河 北 雄 安 新 区 管 理 委 员 会 综 合 执 法 局 局 联合发布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雄安新区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terior assembled decoration
in Xiong' an New Area
DB1331/T 085-2024
批准部门: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
实施日期:2024-03-15
2024 雄安新区
2
前 言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关于印发 2022 年雄安新区地方
标准第一批立项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北京国标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
关单位开展了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集成设计
与部品选型;5.生产运输;6.施工安装;7.质量验收;8.使用维护。
本标准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负责管理,由北京国标
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准的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
建议,请寄送北京国标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
44 号海淀文教产业园 B 座 101,邮政编码:100876,Fridays@126.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 北京国标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
清华大学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
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世元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
北京清荣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3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一局集团华北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中铁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常州安心家居有限公司
广东领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州邦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集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天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魏素巍 孙 楠 姜 涌 李 冲 周宇儒 何晓微
李劲松 李劲遐 刘 勃 高海天 郭娟利 王淑芬
谭江山 张仕玉 菅 伟 孙 云 兰少锋 郝 学
喻嘉炜 杨 亭 李鹏鹏 金毅勐 朱 宁 张 宏
邓 浩 余 广 杜林纹 李胜军 傅少青 雷 铮
陈继云 张 蕾 桑映辉 高 峰 程 荣 鲍大顺
师俊玲 王小沙 赵礼平 苗珍录 陈智勇 胡晓欧
孟 超 于目海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赵中宇 李 俐 王 颖 王耀堂 潘 悦 郭晓明
刘宴山
4
目次
1.总则 .................................................................... 9
2.术语 ................................................................... 10
3.基本规定 ............................................................... 11
4.集成设计与部品选型 ...................................................... 12
4.1.一般规定 ............................................................ 12
4.2.隔墙与墙面系统 ....................................................... 12
4.3.吊顶系统 ............................................................. 14
4.4.楼地面系统 ........................................................... 14
4.5.集成式厨房 ........................................................... 15
4.6.集成式卫生间 ......................................................... 16
4.7 其他部品 .............................................................. 17
4.8. 设备管线系统 ......................................................... 18
4.9.接口设计 ............................................................. 18
5.生产运输 ............................................................... 20
5.1.一般规定 ............................................................. 20
5.2.生产制造 ............................................................. 20
5.3.标识、包装和运输 ..................................................... 21
6.施工安装 ............................................................... 23
6.1.一般规定 ............................................................. 23
6.2.施工准备 ............................................................. 23
6.3.隔墙与墙面系统 ....................................................... 24
6.4.吊顶系统 ............................................................. 25
6.5.楼地面系统 ........................................................... 25
6.6.集成式厨房 ........................................................... 26
6.7.集成式卫生间 ......................................................... 27
5
6.8.其他部品 ............................................................. 27
6.9.设备管线系统安装 ..................................................... 28
6.10.成品保护 ............................................................ 28
6.11.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 31
7.质量验收 ............................................................... 30
7.1.一般规定 ............................................................. 30
7.2. 隔墙与墙面系统 ....................................................... 30
7.3.装配式吊顶 ........................................................... 32
7.4.装配式楼地面 ......................................................... 33
7.5.集成式厨房 ........................................................... 34
7.6.集成式卫生间 ......................................................... 35
8.使用维护 ............................................................... 36
本标准用词说明 ............................................................ 39
引用标准名录.............................................................. 40
条文说明 ................................................................. 41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9
2 Terms .................................................................. 10
3 Basic Requirements ..................................................... 11
4 Integrated Design and Product Selection................................. 12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2
4.2 Wall Partition and Wall Finish System ................................ 12
4.3 Ceiling System ...................................................... 14
4.4 Assembled Floor System............................................... 14
4.5 Integrated Kitchen .................................................. 15
4.6 Integrated Bathroom .................................................. 16
4.7 Other Parts ......................................................... 17
4.8 Equipment Pipeline System ............................................ 18
4.9 Interface Design .................................................... 18
5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 20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0
5.2 Production manufacturing ............................................ 20
5.3 Identification packaging and Transportation .......................... 21
6 Installation and Construction .......................................... 23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3
6.2 Installation Preparation ............................................. 23
6.3 Wall Partition and Wall Finish System ................................ 24
6.4 Ceiling System ...................................................... 25
6.5 Assembled Floor System............................................... 25
6.6 Integrated Kitchen .................................................. 26
6.7 Integrated Bathroom .................................................. 27
6.8 Other Parts ......................................................... 27
7
6.9 Installation of Equipment Pipeline System ............................ 28
6.10 Finished Product Protection ......................................... 28
6.11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31
7 Quality Acceptance ..................................................... 30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0
7.2 Wall Partition and Wall Finish System ................................ 30
7.3 Assembly of Suspended Ceiling ........................................ 32
7.4 Prefabricated Floor System ........................................... 33
7.5 Integrated Kitchen .................................................. 34
7.6 Integrated Bathroom ................................................... 34
8 Use and Maintanence .................................................... 3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39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40
8
1. 总则
1.0.1 为落实雄安新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建
设理念,推动雄安新区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全
面提升装配式内装修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雄安新区装配式内装修的集成设计与部品选型、生产运
输、施工安装、质量验收及使用维护。
1.0.3 装配式内装修应以提高工程质量及安全水平、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减
少人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和建筑垃圾为核心理念。
1.0.4 雄安新区装配式内装修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雄安新区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9
2.术语
2.0.1 装配式内装修 interior assembled decoration
遵循管线与结构分离的原则,运用集成化设计方法,统筹隔墙和墙面系统、
吊顶系统、楼地面系统、厨房系统、卫生间系统、内门窗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
固定收纳系统等,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以干式工法为主进行施工安装的
装修建造模式。
2.0.2 管线分离 pipe & wire detached from structure system
建筑结构体中不埋设设备管线,采取设备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相分离的方式。
2.0.3 集成设计 integrated design
统筹不同专业、不同系统的技术要求,协调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部
品部件之间的连接,满足设计、生产、供应、安装、运维不同阶段的需求,前置
解决设计问题的过程。
2.0.4 模块化隔墙 module partition wall
由工厂将支撑构造(条板、龙骨等)、设备管线、填充材料、饰面层等集合
成标准模块,并采用干式工法在现场安装而成的隔墙。
2.0.5 集成式厨房 integrated kitchen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和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
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2.0.6 集成式卫生间 integrated bathroom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吊顶、墙面(板)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
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2.0.7 整体卫生间 unit bathroom
由防水底盘、壁板、顶板及支撑龙骨构成主体框架,并与各种洁具及功能配
件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规格尺寸的独立卫生间模块化产品,也称“整体卫浴”。
10
3. 基本规定
3.0.1 装配式内装修应纳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统筹项目定位、建
设条件、技术选择与成本控制等要求进行总体策划。
3.0.2 装配式内装修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进行
一体化集成设计。
3.0.3 装配式内装修设计应与建筑设计进行协同设计,为室内空间可变性提
供条件,并应遵循设备管线与结构分离的原则,满足室内设备和管线检修维
护的要求。
3.0.4 装配式内装修应遵循模块化原则,根据使用功能建立不同层级的模
块,集成为整体系统,并应提供整体化、系统化解决方案。
3.0.5 装配式内装修设计应采用必要技术措施,保证建筑的适用性、安全
性、健康性,实现节能、环保和降低碳排放。
3.0.6 装配式内装修应采用工业化生产建造方式提升装修质量和效率,并采
取绿色施工模式,减少现场切割作业和建筑垃圾。
3.0.7 装配式内装修工程应通过 BIM 技术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各专业
的协同设计。
3.0.8 装配式内装修应进行预装配,通过工法样板间与效果样板间搭建等方
式进行装修工艺与效果的验证,并应先对样板间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
测,检测结果合格后再进行批量工程的施工。
3.0.9 装配式内装修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环保性能等应符合《建筑防火通
用规范》GB 55037、《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 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的规定。
3.0.10 装配式内装修应采用绿色低碳环保材料,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
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绿色建材的选用应符合《雄
安新区绿色建材导则》的规定。
11
4.集成设计与部品选型
4.1.一般规定
4.1.1 装配式内装修应结合项目需求、建设条件与成本要求等,对隔墙与墙
面系统、吊顶系统、楼地面系统、集成式厨房系统、集成式卫生间系统、内
门窗系统、收纳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等进行集成设计。
4.1.2 装配式内装修应与建筑设计协同大空间的平面设计布局,实现室内空
间的灵活可变。
4.1.3 装配式内装修应遵循模数协调原则,进行标准化设计。
4.1.4 装配式内装修应依据空间功能及管线分离等要求,对各功能空间部品
部件进行集成化设计。
4.1.5 部品宜采用通用化设计和标准化接口,并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4.1.6 部品设计应充分考虑基层构造、部品结构、施工安装、长期使用中的
可能偏差,宜采用可调节构件解决偏差问题。
4.1.7 部品部件可采用具有不同肌理、材质、颜色的面层材料和形态,结合
多种安装固定方式,满足个性化的装饰需求。
4.1.8 部品集成设计和选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应根据各功能空间需要,结合设备管线安装、防火、防水、保温、隔声、
防滑、防静电等要求进行集成设计。
2 应考虑后期的检修维护需求,合理设置便捷检修和更换方式。
3 内装部品与主体结构应连接牢固,宜采用柔性连接和预埋连接件的方式,
不应破坏主体结构构件。
4.2.隔墙与墙面系统
4.2.1 装配式轻质隔墙宜选用非砌筑免抹灰产品,墙面系统宜选用免抹灰产
品。
4.2.2 轻质隔墙及墙面系统应与主体结构或基层连接稳固、便于安装。
4.2.3 轻质隔墙及墙面系统应与开关、插座、设备管线等的设计相协调,不
同设备管线安装于隔墙或墙面系统时,应采取必要的加固、隔声、减振及防
火封堵措施。
12
4.2.4 装配式轻质隔墙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根据隔声性能要求、墙体稳定性及设备设施安装需要,明确隔墙厚度及
构造,隔声性能应符合《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
范》GB 50118 等标准的规定。
2 隔墙填充材料宜选用岩棉或玻璃棉类等 A 级不燃材料,隔墙系统的耐火
极限和材料燃烧性能应满足《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GB 50016 及《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的规定。
3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隔墙内侧,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卫生间围护隔墙应在
下方增设强度不低于 C20 的混凝土条形墙垫,墙垫顶部应高于楼地面完成面
200mm 以上。
4 隔墙交接处、洞口位置及需要固定或吊挂重物等位置,应采用加强背板、
预设固定挂点或增设龙骨等可靠固定措施加固。
5 隔墙高度超过 3m 的隔墙,应进行隔墙刚度验算,对隔墙结构和连接构造
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6 隔墙应采取有效构造措施,预防或减缓撞击破坏、墙体变形、空鼓感等问
题。
7 饰面板与隔墙之间宜采用机械连接,以方便维修和更换。
4.2.5 装配式墙面板应根据材料特点、效果需求和搬运要求等确定适当的分
格尺寸,同时应结合现场调整需求,设置柔性调整模块。
4.2.6 装配式墙面板的底部和顶部、对接处应设置相应的处理,通过踢脚
线、顶角线、接缝条(冲筋条)等保证墙板的固定和整齐、美观。
13
4.3.吊顶系统
4.3.1 装配式吊顶系统可选用龙骨吊顶系统、软膜天花或其他干式工法施工
的吊顶系统。
4.3.2 装配式吊顶系统应与主体结构或基层连接稳固、便于安装。
4.3.3 装配式吊顶系统宜与敷设在吊顶的灯具、新风等机电设备管线末端点
位产品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应根据房间的功能和装饰要求选择装饰面层材料
和构造做法,宜选用饰面一体化成品材料。
4.3.4 装配式吊顶系统内安装设备管线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设备管线、灯具等应各自设置吊件,并应满足荷载要求;
2 安装较大设备时,应固定在楼板或承重构件上,并对楼板荷载重新计算;
3 空调送回风口、灯具、检修口、设备的位置周边,应采取加强措施;
4 应在机电设计要求的阀门、接口等位置设置检修口。
4.3.5 装配式吊顶系统与墙或梁交接处以及吊顶各个板块之间,应根据房间
尺度大小与墙体间留有伸缩缝和分隔缝,满足不同产品安装需要,并应对缝
隙采取美化措施。
4.3.6 装配式吊顶与装配式墙面交接处,应设置收口线,并明确产品型号、
尺寸、外观、安装顺序等。
4.3.7 用水房间吊顶应采用满足防水、防腐等要求的材料。
4.4.楼地面系统
4.4.1 装配式楼地面系统可采用架空楼地面、非架空干铺楼地面或其他干式
工法施工的楼地面系统。
4.4.2 装配式楼地面系统应明确对基层地面的安装要求。
4.4.3 装配式楼地面系统应与建筑地面标高要求相协调,考虑完成面的无障
碍要求;并应与地面机电末端产品进行集成设计。
4.4.4 装配式楼地面系统部品选型时应依据功能空间的使用需求以及后期维
护检修的要求,选用耐磨损、易清洁、易修复或易更换的部品,厨房、卫生
间还应满足防水、防滑等性能要求。
14
4.4.5 装配式楼地面系统与地面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结合设置时,可选用模
块化部品。
4.4.6 当选用装配式架空楼地面系统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架空楼地面系统内敷设管线时,应结合管线敷设充分利用架空空间,减少
室内空间浪费,并应设置检修口或采用便于拆装的构造;
2 应保证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减少空洞感和面层开裂等风险;
3 架空模块与周边墙体之间应设置伸缩缝,并对缝隙进行美化或遮挡;
4 设置地漏房间的架空地面高度应低于相邻地面标高,用水空间与非用水空
间楼地面交接处应有防止水流入非用水房间的措施;
5 架空楼地面隔声性能应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建筑
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 中楼地面隔声的规定。
4.5.集成式厨房
4.5.1 集成式厨房应统筹厨房楼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和厨房设备及管线
等的设计选型。
4.5.2 集成式厨房应遵循人体工程学要求,合理布局,精细化设计,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GB/T 11228、行业标
准《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JGJ/T 445 的规定;
2 应综合考虑洗碗机、粉碎机、净水等厨房设备安装的可能,预留设备接口
与安装空间;
3 应充分考虑设备管线更新、维护的需求,并应在相应的部位设置检修口或
检修门。
4.5.3 集成式厨房的部品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选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厨房系统,包括楼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和
厨房设备及管线;
2 墙面应抗油污、易清洁、耐高温,地面应防滑、耐磨;
3 厨房墙面、顶面、楼地面的产品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中的 A 级燃烧性能规定;
15
4 厨房柜体应与基层墙体有牢固的连接措施。
4.5.4 集成式厨房的墙面、地面、顶面、橱柜应重点设计收口构造节点,并
与内部装饰风格统一协调。
4.6. 集成式卫生间
4.6.1 集成式卫生间应统筹卫生间楼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
进行设计选型。
4.6.2 集成式卫生间应根据项目条件、效果需求、成本控制要求等因素进行
设计选型,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进行标准化、系列化和精细化设计;
2 宜结合同层排水方式使用,并应设置检修口,便于更新维护;
3 宜选用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集成式卫生间产品。
4.6.3 集成式卫生间采用结构降板实现同层排水时,降板高度和降板区域应根
据防水底盘厚度、卫生器具布置方案、管道尺寸及敷设路径等因素确定。
4.6.4 集成式卫生间的细部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水底盘、地漏、排水管件和相应配件应成套供应;
2 防水底盘与地漏、墙板等的连接,应做好防水、密封处理;壁板与门、窗
套、检修口衔接位置的应收口严密规整。
4.6.5 集成式卫生间的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水底盘与壁板连接处应具有防渗漏、集水及导水构造,保证墙地面水的
迅速汇集和排出;
2 壁板和外墙窗洞口的衔接处应进行收口处理并做好防水;
3 卫生间的门框门套应与防水底盘、壁板、墙体做好收口和防水;
4 卫生间应设置排气口及止回阀,保证卫生间内部及空腔处的排气、防霉;
5 地漏等排水措施应满足水封高度的要求,并有可靠的防干涸、防串气、防
堵塞措施。
4.6.6 集成式卫生间选用管道材质和连接方式应与建筑预留管道匹配,当采用
不同材质的管道连接时,应有可靠连接措施。
16
4.6.7 集成式卫生间的排风机及其他电源插座宜安装在干区。除集成安装在卫
生间内的电气设备自带控制器外,其他控制器、开关宜设置在集成式卫生间
门外。
4.6.8 采用整体卫生间时,应在建筑设计阶段与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协同
进行整体卫生间的选型,并应与整体卫生间厂家进行技术对接,明确整体卫
生间设计预留安装条件和技术要求。
4.6.9 整体卫生间宜结合同层排水方式使用。当采取结构降板方式实现同层排
水时,降板区域应结合排水方案及检修位置确定。
4.6.10 整体卫生间的预留安装尺寸应满足设备管线安装及检修要求,并应减
少空间和材料浪费,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降板高度应根据防水底盘厚度、卫生器具布置方案、管道尺寸及敷设路径
等因素确定,采用同层排水后排式座便器时不宜小于 150mm;采用同层排水下
排式座便器时不宜小于 250mm。
2 壁板与墙体之间无管线时不宜小于 50mm;敷设给水或电气管线时不宜小
于 70mm;采用墙排水方式敷设洗脸盆排水管时不宜小于 90mm。
4.6.11 整体卫生间应综合考虑壁板、吊顶的点位与饰面板拼缝的关系预留加
固点位。
4.7 其他部品
4.7.1 室内门窗宜选用成套供应的门窗部品,选用时应明确所采用门窗的材料、
品种、规格等指标以及颜色、开启方向、安装位置、固定方式、五金等要求。
4.7.2 为保证门窗作为开启构件的耐久性和稳固性,应采用坚固耐用、健康环
保的材料制作,并保证门窗开启扇与门窗框的可靠连接。
4.7.3 门窗套应与窗台等一体化设计,可采用可调节进深厚度的构造灵活适应
墙体厚度,并在阳角处设置阳角线等防撞措施。
4.7.4 收纳系统应结合建筑功能空间需要进行布置,并按功能要求对收纳物品
种类和数量进行设计。
4.7.5 收纳系统应进行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并宜与建筑隔墙、吊顶等进行一
体化设计。
17
4.8. 设备管线系统
4.8.1 装配式内装修应结合项目建设条件和项目需求,统筹室内设备和管线设
计,与各专业协同确定管线分离的方式。
4.8.2 室内设备管线系统的设计应与内装修设计相协调,优化管线路由,减少
建筑空间的占用。
4.8.3 室内设备管线系统的设计应便于检修维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应敷设在主体结构中或通过墙体表面剔凿等方式设置,可与内装收纳系
统设计相结合或敷设在吊顶、架空层、夹层墙体中;
2 集成式卫生间、集成式厨房等部品系统的设备管线应进行综合设计,并应
考虑可视化安装、更新、维护的需求。
4.8.4 竖向主干管线、公共功能的阀门、计量设备、电气设备以及用于总体调
节和检修的部件,应集中设置在公共区域的管井或表间内。
4.8.5 居住建筑设备管线系统的公共部分与套内部分应界限清晰,分户管路与
公共管路的结合部位及公用配管的阀门部位,其检修口宜采用标准化尺寸。
4.8.6 设备管线系统的预留洞口尺寸及位置、插座接口点位应在设计图中明确
标注,部品应定位准确。
4.8.7 敷设于隔墙系统、吊顶系统、架空地板系统等的设备管线应采取可靠措
施安装牢固,满足隔声、防火等方面的要求。
4.9.接口设计
4.9.1 装配式内装修与主体结构、设备管线、外围护系统等的连接接口应连接
可靠、坚固耐用及便于拆装。
4.9.2 装配式内装修各类接口尺寸应符合公差协调要求。
4.9.3 装配式内装修不同部品之间衔接应预留接口,预留接口的选型应考虑通
用性,且接口用材不低于部品用材强度。
4.9.4 装配式内装修应重点处理好以下接口:
1 应协调装配式隔墙与地面、装配式隔墙与吊顶的安装顺序;
2 门窗与墙体的连接应采用配套连接件进行连接,连接应牢固,后安装的连
接件不应破坏墙体或装配式墙面;
18
3 卫生间防水底盘与地漏、排污支管的交接位置应连接紧密,宜选择配套接
口,并做好密封防水处理;
4 隔墙门窗洞口应采取加强措施,避免门窗开闭引起墙体振动;
5 管线穿过隔墙的孔洞应采用有效封堵措施,并满足隔声和防火的要求;
6 楼地面、墙面、顶面不同材料交接处宜采用收边条进行加强处理。
19
5.生产运输
5.1.一般规定
5.1.1 装配式内装修部品制造企业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及质量、职业
健康与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5.1.2 装配式内装修部品制造企业应选择绿色低碳材料及高效化生产方式,并
提升部品集成程度,实现生产环节的绿色减碳。
5.1.3 部品连接应采用安全、可靠、耐久的构造方式,并提高接口的开放性和
通用性,实现系列化、成套化供应,满足多样化需求。
5.1.4 装配式内装修部品企业应对检验合格的部品出具合格证、安装和使用说
明书等文件,并保证部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5.1.5 装配式内装修部品宜建立从设计、生产、物流、安装、到运维全生命周
期的数字化技术体系,部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宜与自动化设备对接实现智能
化生产制造,部品部件的生产精度应满足建筑设计和产品质量要求。
5.2.生产制造
5.2.1 部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安全生产追溯制度,应根据不同项目和型号设
定唯一编码并建立生产档案,实现对产品的可追溯性。应确保加工设计文件、
产品、安装图编码对应一致,并应用于指导施工安装。
5.2.2 装配式内装修部品生产加工前,应根据原材料的主要规格尺寸进行深化
设计,提高材料利用率,所使用的材料应按建筑设计和产品质量要求进行防
火、防腐、防锈和防虫处理。
5.2.3 部品生产前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化产品信息库进行构件和工程量清
单统计,各类管线排布及对接,宜采取数字化技术进行预先模拟搭建。
5.2.4 部品生产应按照建筑设计要求提前预留接口点位,接口设计应确保安全
可靠,且易于拆装更换。当需要专用工具进行安装时,应配备相应数量的工
具和连接件。
5.2.5 部品应成套供应,减少现场加工作业,应明确部品之间的接口类型、连
接方式与配件辅料要求。部品所需专用配件或辅料应作为部品的组成部分配
套供应或提供专业的选型指导说明。
20
5.2.6 定制化部品生产加工前,应根据建筑项目需求制定技术和生产方案,包
括生产工艺、生产计划、安装计划、技术质量控制措施、运输、安装、半成品
和成品保护方案等。
5.2.7 部品部件生产完毕、检验合格后应签署出厂合格证,合格证应标注产
品相关信息,以及产品编码、生产单位、生产地址、生产日期、质量等级和检
验员代码等信息,实现对部品质量进行跟踪和追溯。
5.3.标识、包装和运输
5.3.1 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指导书等资料应与产品运输同步到达施工现场。
产品外包装应在明显部位有包装明细清单,包括:制造商名称、工程项目名
称、产品名称、产品型号等信息。若有易损坏物品必须注明装卸、运输要求。
5.3.2 部品应按照主材、附件、辅料等信息进行分类包装,定制化部品宜按照
不同型号成套包装。宜对部品、专用配件或辅料按照功能单元进行整体打包
运输。对于不能按照功能单元进行整体打包的部品,应根据部品层级进行分
类打包,尽可能保证专用配件或辅料按照功能单元进行打包。
5.3.3 成套部品中所包含的主要结构部件应设置表面标识。对带有装饰面层的
产品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
5.3.4 产品包装应便于装卸,包装箱尺寸规格应满足运输路线的需求。包装材
料宜采用环保、不掉色、可回收循环使用的材料。
5.3.5 专车和配送的包装防护等级应有区别。专车运输防护等级应从简,足以
能保护产品即可;配送的包装运输应能承受叠放以及 3—4 次装卸运输条件的
产品防护。
5.3.6 对于浅色产品或者易受阳光影响的产品应采用避光包装处理。所有产品
包装都应具备防止雨水淋湿损坏的能力,并标识出物流运输的作业要求和搬
运作业操作位置。对于易碎或不耐压的产品应清晰标识。
5.3.7 部品的运送时间应进行合理规划,符合施工组织计划。运输中应做好相
应的物流记录,确保产品按时到达。
5.3.8 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的道路,应满足部品部件和材料的运输要求。卸
放、吊装工作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并应有满足部品部件和材料周转使用的
21
场地。现场驳放堆场应设置在吊车工作范围内,堆垛之间宜设置通道。现场
运输道路和堆放堆场应平整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5.3.9 整体卫生间的结构应满足使用、运输、安装等方面的强度要求。整体吊
装的整体卫生间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搬运过程中不应产生永久变形或
造成整体卫生间内部结构、部件的损坏。
22
6.施工安装
6.1.一般规定
6.1.1 装配式内装修施工前应制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专项方案,明确与
其他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界面、施工工序与避让原则。
6.1.2 施工总承包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总进度计划安排时,应同步考虑装配
式内装修的工业化作业要求,条件具备时,可采用穿插施工的方式。
6.1.3 装配式内装修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施
工全过程进行模拟、指导及协调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6.1.4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施工流程管理制度,包括图纸深化、测量、放线、
归尺、下单、物料管理及物流、现场施工、检查验收、成品保护和安全文明检
查等。
6.1.5 装配式内装修施工应采用绿色施工方式,减少现场切割作业,并应满足
现场施工低噪音、少污染、少垃圾的要求。
6.2.施工准备
6.2.1 装配式内装修施工前,应进行设计交底工作,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
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可采用 BIM 模型用于指导现场的测量、放线、下
料等相关工作。
6.2.2 施工前,应按照项目策划对场地进行布置,合理安排现场拆包、部品部
件摆放、可回收废料和垃圾场地等区域的位置,并满足消防、安全及施工操
作的要求。
6.2.3 装配式内装修进场部品的码放架或托盘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
应采取支架稳固措施。
6.2.4 装配式内装修施工前,应制定项目招采计划及运输计划,明确部品部件
的进场时间及运输条件,保证施工所需的运输通道、堆放场地、垂直运输、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