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201/T 1218-2024 桥梁运维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

DB3201/T 1218-2024 桥梁运维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0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26 16:21:51



相关搜索:

内容简介

DB3201/T 1218-2024 桥梁运维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 ICS 93.040
CCS P 28 3201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3201/T 1218—2024
桥梁运维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pplication for bridg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model
2024 - 09 - 27 发布
2024 - 09 - 30 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01/T 1218—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信息模型构建 ....................................................................... 2
5.1
一般规定 ....................................................................... 2
5.2
结构模型构建 ................................................................... 4
5.3
结构模型编码 ................................................................... 5
5.4
数据模型构建 ................................................................... 7
5.5
信息模型关联 ................................................................... 8
6 信息模型应用 ....................................................................... 9
6.1
一般规定 ....................................................................... 9
6.2
日常管理 ....................................................................... 9
6.3
检养修管理 ..................................................................... 9
6.4
应急管理 ...................................................................... 10
7 信息模型维护 ...................................................................... 10
附录 A(规范性) 分类与编码 .......................................................... 11
附录 B(资料性) 构件位置编码示例 .................................................... 32
附录 C(资料性) 数据模型构建方法 .................................................... 40
参考文献 ............................................................................. 48
I
DB3201/T 1218—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烨、汤桂华、陈斌、王飞、陈安京、吴来义、刘华、孙英杰、何任远、刘俊
锋、赵大成、丁泉、刘兴旺、戴新军、金昌根、纪伟、程艺林、郭志利、陈国赵、张文辉、王文弟、李
东伟、岳青、印江、刘有桥、张帅帅、瞿涛、蒋松平、李崇绪、叶永泽。
II
DB3201/T 1218—2024
桥梁运维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桥梁运维阶段信息模型构建、应用、维护等相关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在役城市桥梁运维阶段信息模型应用过程,公路桥梁信息模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1269-2017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CJJ 99-2017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
JT/T 132-2014 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JTG/T 2420-2021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JTG 5120-202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桥梁几何数据 bridge geometric data
描述桥梁空间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等几何形态的数据集合。
注: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本文件中“桥梁几何数据”简称为“几何数据”。
3.2
桥梁非几何数据 bridge non-geometric data
除桥梁几何数据之外,与桥梁相关的数字、文本、图片、视频等数据集合。
注: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本文件中“桥梁非几何数据”简称为“非几何数据”。
3.3
桥梁运维信息模型 bridg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model
以三维图形和数据库信息集成技术为基础,融合桥梁几何数据和非几何数据,是一种建立桥梁运维
阶段检养修等生产活动与数据间相互关系的综合表达方法。
注: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本文件中“桥梁运维信息模型”简称为“信息模型”。
3.4
模型精细度等级 level of model definition
模型组件在不同应用阶段所预期的完整程度。
[来源:GB/T 51301-2018,4.2.2]
3.5
构件 member
承载桥梁运维信息模型中桥梁几何数据和非几何数据的最基础元素。
1
DB3201/T 1218—2024
3.6
模型单元 model unit
信息模型中承载信息的实体及其相关属性的集合,是工程对象的数字化表述。
3.7
零件 part
用来装配构件的单个制件。
3.8
几何表达精度 level of geometric detail
模型单元在视觉呈现时,几何表达真实性和精确性的衡量指标。
[来源:GB/T 51301-2018,2.0.12]
3.9
信息深度 level of information detail
模型单元承载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衡量指标。
[来源:GB/T 51301-2018,2.0.13]
3.10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以自动化采集设备为主要技术手段获取桥梁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参数和结构响应,反映结构性能变化
规律,对影响桥梁结构安全的潜在风险、劣化、损伤进行预警,评估桥梁结构健康度,为桥梁检测、养
护、维修提供技术支撑的电子信息化系统。
4 基本规定
4.1 信息模型建立应基于运维阶段的生产活动与数据,对于新建桥梁,其几何数据宜在桥梁主体结构
竣工验收模型基础上创建;对于在役桥梁,其几何数据可根据竣工资料等已有工程项目文件进行创建。
4.2 信息模型应满足桥梁运维养护的管理需求,其非几何数据应包含桥梁巡检、实时监测、预警评估、
养护维修等信息内容。对于城市桥梁,桥梁巡检应包括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特殊检测等信息内容,
并符合 CJJ 99-2017 相关规定;对于公路桥梁,桥梁巡检应包括初始检查、日常巡查、经常检查、定期
检查和特殊检查等信息内容,并符合 JTG 5120-2021 相关规定。
4.3 信息模型应根据运营应用的需求确定模型精细度等级,应遵从“层次清晰,便于共享,利于检索”
的原则,建立不同等级的一套模型,并根据运维期需求联合使用。
4.4 信息模型宜采用政务云作为其计算和存储的基础设施,宜参照 GB/T 22240-2020 规定的不低于安
全保护等级第二级要求。
4.5
应采用网页服务端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对信息模型进行管理应用。
4.6
信息模型中的各类数据在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桥梁实际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
5 信息模型构建
5.1
一般规定
5.1.1 信息模型由结构模型和数据模型两部分构建,结构模型应按照成果、进程、资源、属性四类进
行分类,通过不同途径建立的同一结构模型元素应能被唯一识别。
5.1.2 结构模型分类应满足运营养护管理的需求,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各分类表应符合表 1 的
规定。
2
DB3201/T 1218—2024
表1 结构模型分类表
内容 表编号 分类名称 说明 附录 备注
成果 10 按功能 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桥等 A.1 JT/T 132-2014+扩展
11 按形式 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 - GB/T 51269-2017
17 按部位/子设施 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桥面系、结构安全设施等 A.2 JTG/T 2420-2021+扩展
18 按构件/设备 塔、梁、缆、索、结构安全设备等 A.3 JTG/T 2420-2021+扩展
进程 26 建设阶段 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 - JTG/T 2420-2021
27 专业领域 桥梁、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 - JTG/T 2420-2021
资源 31 组织角色 管理员、工程师、业务员等 - GB/T 51269-2017
工具 机具、软件、规范等 - GB/T 51269-2017
33 信息 图片、文档、视频等 - GB/T 51269-2017
属性 36 材料 沥青、水泥等 - JTG/T 2420-2021
41 属性 形状、尺寸、重量等通用属性 - GB/T 51269-2017
46 特征属性 桥梁卡片数、检养修、结构监测等 A.4 JTG/T 2420-2021+扩展
60 位置 平、纵、横、内、外 - 编制
61 病害 蜂窝、麻面、裂缝、支座脱空等 A.5 编制
5.1.3 结构模型的模型精细度等级(Level of Model Definition,LOD)应分为五个发展等级,各等
级划分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模型精细度等级划分
等级 代号 包含最小模型单元 说明
1.0级模型精细度 LOD1.0 项目级模型单元 单座桥梁
2.0级模型精细度 LOD2.0 部位级模型单元 桥梁某部位或交通工程沿线设施,如上部 结构、结构安全设施。
3.0级模型精细度 LOD3.0 功能级模型单元 具有相同功能或构成某种功能的构件集 合,如主梁、斜拉索、振动监测设备等。
4.0级模型精细度 LOD4.0 构件级模型单元 单个构件,如左幅1#箱室、上游第6根斜拉 索、主跨跨中上游振动传感器等。
5.0级模型精细度 LOD5.0 零件级模型单元 构件制件,如梁段的高强螺栓、钢筋、钢 绞线等。
5.1.4 结构模型应为包含不同精细度等级的一套模型,其单个模型的精细度等级应不低于应用场景的
最低需求。
5.1.5 数据模型应根据监测数据处理类型与分析策略进行分类,各模型相互独立。
5.1.6 应采用通用文件格式提交信息模型成果,并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运维阶段信息模型交付成果
序号 内容 软件 交付格式
1 模型成果文件 AutodeskRevit *.rvt/*.ifc
2 Catia *.CATProduct/*.ifc
3 模型成果文件 Tekla *.DBI/*.ifc
4 Bentley *.DGN/*.ifc
3
DB3201/T 1218—2024
表3 运维阶段信息模型交付成果(续)
序号 内容 软件 交付格式
5 浏览审核文件格式 Navisworks *.nwd
6 Bentleyi-modle *.i-model
7 3D XML *.3dxml
8 影像资料 / *.MP4
9 图片文件 / *.jpeg/*.png
10 文档资料 / *.docx/*.xlsx/*.pptx/*.pdf
11 健康监测数据 / *.txt/*.sql/*.csv/*.xlsx/*.xml
5.2
结构模型构建
5.2.1 结构模型应根据桥梁运维适用场景的不同,建立桥梁整体或局部构件模型,各级结构模型的几
何表达精度和信息深度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结构模型等级要求
模型等级 几何表达精度 信息深度 适用场景示例
LOD1.0 1.模型对象为整个桥梁; 2.单个模型为一个整体,无须拆分; 3.模型结构具备外轮廓形状、粗略的 尺寸和形状。 桥梁结构形式、桥梁名称、预 警信息、养护等级、养护类别 信息 1.桥梁群缩略展示; 2.桥梁预警信息展示。
LOD2.0 1.模型对象为整个桥梁; 2.单个模型按桥梁部位和交通工程沿 线设施进行拆分; 3.各部分具备近似几何尺寸、形状和 方向,主要外观尺寸不得变更,细部 尺寸可调整。 1.桥梁结构形式、桥宽、基础 形式等桥梁卡片信息; 2.桥梁设计图纸、工程数量等 文档资料; 3.应急预案。 1.桥梁空间信息漫游; 2.监测、巡检、养护综合信息 展示; 3.应急管理。
LOD3.0 1.模型对象为整个桥梁; 2.单个模型按桥梁功能构件进行拆 分,相同功能构件为一个整体; 3.主要构件外轮廓准确表达,能够反 映桥梁实际外形和各部分几何特性, 保障在养护过程中不出现错误判断。 1.桥梁巡检病害照片、养护管 理照片; 2.巡检养护管理人员、车辆等 检修设备。 1.桥梁巡检轨迹展示、过桥车 辆模拟; 2.表观病害位置分布展示; 3.桥梁巡检养护管理统计图表 展示。
LOD4.0 1.模型对象为整个桥梁或单个构件; 2.若为桥梁整体模型,模型各构件独 立拆分,各构件外轮廓尺寸精准表达, 具备详细的模型实体; 3.若为单个构件模型,各构件内、外 尺寸精准表达,具备详细的模型实体, 以及最终确定的模型尺寸。 1.桥梁健康监测设备; 2.实时在线监测数据; 3.关键指标综合分析结果。 1.桥梁拉索、支座等局部构件 缩略展示; 2.桥梁监测设备信息预览; 3.在线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展 示; 4.结构技术状况评定结果展 示。
4
DB3201/T 1218—2024
表4 结构模型等级要求(续)
LOD5.0 1.模型对象为单个构件; 2.构件根据其零配件进一步拆分,每 个细节清晰展示,构件模型纹理与实 际完全相同。 1.桥梁构件病害修复; 2.桥梁局部构件风险评估与故 障预测。 1.桥梁螺栓断裂、焊缝开裂等 细部病害溯源; 2.桥梁构件级精细化养护管 理。
5.2.2 在满足桥梁运维阶段不同规模和管养需求的情况下,桥梁模型宜采用混合精度,整体模型优先
选择 LOD1.0~LOD4.0 中某一较低模型等级,局部构件选择 LOD4.0 或 LOD5.0。
示例:某一斜拉桥运维过程中,当查看斜拉索构件时,需要关联截面尺寸、长度、形状等几何数据,还需要振动、
索力、病害等非几何数据,此时斜拉索构件要求 LOD4.0 或 LOD5.0 模型等级,桥墩、主塔等其他构件仍按 LOD2.0 等级
建模即可。
5.2.3 从桥梁设计和施工阶段继承的结构模型,应按照运维阶段要求进行修改。
5.3
结构模型编码
5.3.1 桥梁作为单位工程,定位代码应由路线编号、行政区域代码、桥梁代号、起始里程桩号组成。
路线编号由一位字母和 3 位字符组成,字母 G、S、X、Y、C、Z、D 作为标识符表示国道、省道、县道、
乡道、村道、专用公路和城市道路;行政区域代码由 6 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每两位分别为省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桥梁编号由一位标识符 L 和四位阿拉伯数字组成,L 后三位编入已建桥梁的
顺序号,第四位作扩充位,当桥梁为公铁两用桥时,标识符由 L 改用为 J;起始里程桩号由 4 位阿拉伯
数字、字母 K 和 3 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字母前数字表示公里数,不足补零,字母后数字表示米数。基本
编码结构应符合图 1 的要求。
示例:桥 梁 定 位 编 码 用 于 GIS 地 图 上 桥 梁 位 置 的 唯 一 标 识 。 例 如 龙 行 大 桥 桥 梁 定 位 代 码 为
“D000-320105-L0010-0001K528”,因龙行大桥位于南京市建邺区龙王大街,无规定的道路编码,故一级代码以 000 补
充,320105 为 GB/T2260 规定的国家行政区划代码,表示为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001 为龙行大桥在龙王大街路段的桥
梁顺序编号,0 为扩充码,0001K528 表示该桥的起始里程桩号为 K1+528。
图1 桥梁定位编码结构
5.3.2 结构模型编码应满足适用性、系统性、延展性、唯一性、合理性、简明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并
符合以下规定:
a) 结构模型编码应满足桥梁运维管理需求,应反映编码对象的特点,有助记忆,便于填写;
b) 结构模型编码应按照特定的分类方法形成一个多层级合理的分类体系,同一层级下不能相互
包含,层级之间具有隶属关系,上层级可包含下层级;
c) 结构模型编码应保证在不影响已有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可进行补充和完善,应留有适当的备
用容量,表内扩展的最高层级代码应在 90~99 之间取值进行编码;
d) 每一个编码对象仅有一个编码,一个编码只能唯一表示一个对象;
5
DB3201/T 1218—2024
e) 同一级编码类型、结构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
5.3.3 单个分类表内的分类对象应按层级依次分为一级编码、二级编码、三级编码和四级编码,各层
级编码结构应符合以下规定:
a) 一级编码,前 2 位表示表代码,加 2 位一级代码,后 6 位用“0”补齐;
b) 二级编码,前 4 位与一级代码相同,加 2 位二级代码,后 4 位用“0”补齐;
c) 三级编码,前 6 位与一级代码相同,加 2 位三级代码,后 2 位用“0”补齐;
d) 四级编码,前 8 位与一级代码相同,加 2 位四级代码。
注: 参照JTG/T 2420-2021第5.3.1条和第5.3.2条编码规则,四个层级的编码都采用2位数字,不足用“0”补齐。
5.3.4 桥梁功能、部位、构件、特征属性、位置、病害等采用线分法进行分类编码,按照“表代码+
四层级编码”编排,基本组成结构应符合图 2 的要求,各级代码采用 2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表代码和一
级代码之间使用英文半角字符“-”连接,相邻层级代码之间英文半角字符“.”隔开。
图2 结构模型编码基本组成格式
5.3.5 桥梁功能代码应根据表 1 中的表编号 10 进行编码,一级代码参照 GB/T 51269-2017 表 A.0.1
中的交通建筑,编号为 21;二级代码扩展桥梁,编号为 90;三级代码参照 JT/T 132-2014 表 29 中桥梁
用途进行划分,编号从 11 开始;无四级代码。
示例:公铁两用桥代码为 10-21.90.12.00。
5.3.6 结构安全设施代码应根据表 1 中的表编号 17 进行编码。一级代码参照 JTG/T 2420-2021 表 A.0.2
中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编号为 05;二级代码扩展结构安全设施,编号为 04;三级代码扩展健康监
测设施、除湿系统设施等内容,编号从 01 开始;无四级代码。
示例:健康监测设施代码为 17-05.04.01.00。
5.3.7 结构安全设施构件代码应根据表 1 中的表编号 18 进行编码。一级代码参照 JTG/T 2420-2021
表 A.0.2 中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构件,编号为 07;二级代码扩展结构安全设施构件,编号为 03;三
级代码扩展健康监测设施设备、除湿系统设施设备等内容,编号从 01 开始;四级代码根据设备类别划
分,编号从 01 开始。
示例:应变传感器代码为 18-07.03.01.12。
5.3.8 桥梁管理属性代码应根据表 1 中的表编号 46 进行编码。一级代码参照 JTG/T 2420-2021 表 A.0.7
中的桥梁特征属性,编号为 05;二级代码扩展桥梁卡片、巡检信息、养护信息等内容,编号从 55 开始;
三级代码根据信息类别进行划分,编号从 01 开始;四级代码根据桥梁卡片和巡检养护需要的相关信息
进行划分,编号从 01 开始。
示例:道路等级代码为 46-05.55.01.09。
5.3.9 设备信息属性代码应根据表 1 中的表编号表 46 进行编码。一级代码扩展设备属性,编号为 08;
二级代码扩展基本信息、技术参数和预警参数等内容,编号从 01 开始;三级代码根据传感器基本信息
表或预警信息表进行划分,编号从 01 开始;四级代码根据信息状态进行划分,编号从 01 开始。
示例:三级阈值下限代码为 46-08.03.04.02。
5.3.10 数据属性代码应根据表 1 中的表编号 46 进行编码。一级代码扩展数据属性,编号为 09;二级
代码扩展静态资料、动态信息等内容,编号从 01 开始;三级代码扩展文档、图片、影像、声音、监测
数据等内容,编号从 01 开始;四级代码根据数据类别进行划分,编号从 01 开始。
示例:施工节点视频代码为 46-09.02.01.02。
5.3.11 桥梁病害代码应根据表 1 中的表编号 61 进行编码。一类代码根据桥梁部位或主要构件进行划
6
DB3201/T 1218—2024
分,编号从 01 开始;二类代码根据病害发生位置或构件属性进行划分,编号从 01 开始;三类代码根据
病害的表现形式进行划分,编号从 01 开始;四级代码根据病害形状进行划分,编号从 01 开始。
示例:斜拉索吊索钢丝断丝代码为 61-03.03.08.00。
5.3.12 桥梁构件位置代码应根据表 1 中的表编号 60 进行编码。编码前应根据表编号 18 的要求对桥梁
构件进行划分,构件的各级代码递增方向应符合图 3 的要求,并符合以下规定:
a) 一级代码应以桥梁起始里程桩号最小处为 01,沿纵桥向对构件或构件节段进行编号;
b) 二级代码应以桥梁左侧为 01,沿横桥向对构件或构件节段进行编号;
c) 三级代码应以桥梁上方为 01,沿竖桥向对构件或构件节段进行编号;
d) 四级代码应根据构件或构件节段的内外表面进行编号,外表面编号 01,内表面编号 02。
图3 桥梁构件位置编码方向示意图
5.3.13 桥梁构件位置代码应与构件代码同步使用,不同结构形式桥梁的构件位置代码可参照附录 B。
5.3.14 在描述是复杂对象时,可借助逻辑运算符号“+”、“/”、“>”联合多个编码一起使用,并
符合以下规定:
a) “+”用于将同一表或不同表中的代码联合在一起;
b) “/”用于表示单个表中从“/”前的代码开始,至“/”后的代码结束的连续的分类对象代码;
c) “>”用于表示分类对象间的从属或主次关系。“>”后的对象是“>”前对象的一部分。
示例1:46-05.14.02.00+46-05.18.02.00+10-21.90.12.00+46-05.01.03.00 表示双塔双索面公铁两用斜拉桥。
示例2:18-07.03.01.01/18-07.03.01.21 表示所有的健康监测设施构件。
示例3:46-05.01.03.00+18-07.03.01.10>46-09.02.02.00 表示斜拉桥的健康监测位移数据。
5.3.15 结构模型各分类编码应作为属性对象与构件进行关联。
5.4
数据模型构建
5.4.1 数据模型应集成各类数据分析方法,对检测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形成数据分析模块。
5.4.2 数据模型应由数据预处理、关联分析、风荷载分析、温度场分析、振动频谱分析、疲劳损伤分
析、抗倾覆分析、预警分析、点云融合分析等专题功能模型组成,相关数据模型构建方法可参照附录 C。
5.4.3 数据预处理模型应包括异常数据检测、异常类别标记和数据修正等处理方法,且应不影响系统
工作性能。
a) 异常数据检测:
1) 宜采用拉依达准则检测数据跳点,偏差值可取 1.153;
2) 宜采用聚类法、关联性分析法等对漂移数据进行检测;
7
DB3201/T 1218—2024
3) 采样频率为 1Hz 及以下的原始数据,宜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进行噪声检测;采样频率为
1Hz 以上的原始数据,宜采用滑动平均滤波法进行噪声检测。
b) 应综合考虑异常数据占比、系统维护记录等因素对异常类别进行标记,并符合以下规定:
1) 单测点失真数据量超过原始数据量的 1/3,应标记为当前测点失效;
2) 失真测点总数超过系统总测点数据的 2/3,应标记为系统失效;
3) 系统维护期间,应对受影响的测点标记为测点失效;
4) 地震、船舶撞击、强台风等特殊事件发生时段范围内前后 1 倍时长数据,应标记为特殊
事件。
c) 系统失效、测点失效引起的异常数据应舍弃,可采用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三角函数拟合对缺
失数据进行修正。
5.4.4 关联分析模型应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开展多特征指标关联性分析,并根据结构响应变化规律,
进行结构状态相关预测,并符合以下规定:
a) 一个参数数列与若干比较数列的关联分析宜选用灰度关联法;
b) 受温度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宜用 ARMA 模型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c) 受风荷载、车辆荷载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宜采用局部线性回归法进行预测。
5.4.5 风荷载分析模型应包含顺横竖三向风紊流强度、水平顺风向脉动风速功率谱密度、风攻角等计
算内容,综合评判桥梁受风荷载影响。
5.4.6 温度场分析模型应包含桥梁整体升降温计算、温度梯度统计、温致效应等内容。
5.4.7 振动频谱分析模型应包含时、频域分析,采用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峰值点提取自振频率,采用半
宽带功率谱法计算阻尼比。
5.4.8 疲劳损伤分析模型应将原始应力时程数据转化为一系列的应力循环,对照 S-N 曲线对疲劳性能
进行判别。应力循环转化应采用雨流计数法。
5.4.9 抗倾覆分析模型应综合考虑恒载、汽车荷载、风荷载、温度梯度进行荷载组合,开展某一单向
受压支座脱空分析和整联箱梁抗扭支承失效分析,判别桥梁的倾覆风险。
5.4.10 预警分析模型应包含阈值设置、预警信息推送和综合预警分析三部分内容,并符合以下规定:
a) 预警阈值按照一级阈值、二级阈值、三级阈值进行三级设置,分别代表通常值、预警值、安
全值。二级阈值和三级阈值为固定阈值,应根据设计值、成桥荷载试验值、规范容许值并结
合结构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一级阈值为动态阈值,应结合 1 年以上监测数据分析
得出的结构响应变化规律和综合预警触发情况进行设置或修订;
b) 预警信息推送:当实时监测数据超过任意级阈值时,应推送预警时间、预警等级、监测值、
阈值、测点编号、测点位置等信息;
c) 综合预警分析应根据预警事项的关联性和发生频次,对特殊事件和潜在风险进行确认。
5.4.11 点云融合分析模型应通过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将影像、图片、位姿等桥梁表观检测数据转化为
结构模型纹理信息。
5.5
信息模型关联
5.5.1 针对同一项目,应至少包含一个桥梁整体模型。当存在构件模型时,应根据桥梁构件代码和构
件位置代码进行关联。
5.5.2 桥梁基础信息和整体信息应由桥梁定位代码与信息模型进行关联。基础信息宜包括建设管养单
位、主梁形式、跨径组合、设计荷载等信息;整体信息宜包含成桥线形、塔偏、成桥索力等信息。
5.5.3 桥梁构件信息和检测数据信息应由桥梁构件代码与信息模型进行关联。构件信息宜包含构件名
称、构件类型、材质、体积、尺寸等信息;检测数据信息应包括初始状态数据、经常性检查数据、定期
检测数据、特殊检测数据等内容。
8
DB3201/T 1218—2024
5.5.4 桥梁设备信息和健康监测数据信息应由桥梁设备代码与信息模型进行关联。设备信息宜包含传
感器名称、类型、单位、量程、采集频率、设备厂家等信息;健康监测数据信息应包含实时监测数据、
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并在时间维度上进行不断更新。
5.5.5 实时监测数据应包括环境、作用、结构响应、结构变化 4 方面的内容,监测分析可参照《江苏
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桥梁智慧监测技术指南(试行)》执行。
5.5.6 实时监测数据宜由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等提供基于 TCP/IP 连接的实时数据接口,接口可参照《江
苏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一期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智慧监管系统)数据标准 V1.0》执行。所有
数据接口都应提供用户权限认证,权限应规定可访问的数据范围。
5.5.7 数据模型分析结果应根据桥梁定位代码或桥梁构件位置代码与信息模型进行关联。
6 信息模型应用
6.1
一般规定
6.1.1 应利用信息模型开发信息管理平台,作为不同等级信息模型在线渲染与实时交互应用的载体。
6.1.2 信息管理平台宜与 GIS 结合,分层次调用多桥与单桥信息模型。
6.1.3 信息管理平台应提供对信息模型的三维漫游预览功能。
6.1.4 信息管理平台应支持对成桥阶段相关信息的检索功能。
6.2
日常管理
6.2.1 信息管理平台应通过桥梁整体信息模型,提供关键综合信息快速查询的功能。综合信息宜包含
桥梁概况、桥梁养护现状、桥址环境、关键监测指标、结构预警记录、关键部位表观状况、检养修信息
概况等内容。
6.2.2 信息管理平台应通过桥梁构件信息模型,能够查询对应的桥梁在线监测结果、报警信息、病害、
养护维护记录;对支座、斜拉索锚头等复杂构件,支持构件的爆炸展示。
6.2.3 对安装有交通监测或动态称重系统的桥梁,应对实时交通监测信息进行模拟,能够实时查看大
桥交通流量、车型、车速等信息。
6.2.4 对安装有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应通过信息模型中的结构安全设施构件或点位标识图标,
对实时监测数据、视频监测信息进行快速查询。
6.3
检养修管理
6.3.1 信息模型应包含颜色渐变或闪烁等方法,对桥梁整体或构件的健康度进行标识,提供桥梁当前
运营状况和风险的动态提示,其结构当前状态等级与颜色对照关系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状态等级与颜色对照关系表
等级 颜色 状态 结构状态描述
A级 白色 完好 1.各构件基本无损伤,只需对桥梁正常保养; 2.构件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无超限; 3.结构整体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超限等级全部为一级或无超限。
B级 蓝色 良好 1.构件出现细微损伤,但不影响整体结构安全,可能需保养小修; 2.构件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超限等级一级; 3.结构整体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除塔顶偏位外,超限等级仅1项为二级、无三级。
9
DB3201/T 1218—2024
表5 状态等级与颜色对照关系表(续)
等级 颜色 状态 结构状态描述
C级 绿色 合格 1.构件出现较大损伤,但不影响整体结构安全,需要针对性小修或中修工程; 2.构件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超限等级二级; 3.结构整体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超限等级出现多项(2项及以上)二级或1项三级; 或当塔顶偏位出现二级;或多项构件中等异常。
D级 黄色 不合格 1.构件损伤较为严重,桥梁运营存在极大风险,需进行中修、大修或加固工程; 2.构件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超限等级三级; 3.结构整体健康度表征评估参数超限等级出现多项三级或多项构件评估为严重异常。
E级 红色 危险 构件损伤严重,已严重影响结构安全,需对桥梁大修、加固或扩建工程。
6.3.2 对健康度不良的桥梁或构件,应在检查任务清单中提示检查内容。
6.3.3 对日常巡检发现的病害,应按照构件空间位置、构件类别等方面进行统计,并支持同类型病害
所在构件的整体变色显示。
6.3.4 对正在进行养护、大修作业的区域或构件,应在信息模型中进行分类标记展示。
6.3.5 应通过时间维度,对大桥检养修信息在信息模型中的标记、消记、统计信息进行展示预览。
6.4
应急管理
6.4.1 对台风、地震、船撞、车辆撞击等特殊事件,应在信息模型中展示影响区域或构件,并对事件
历程中的监测结果、关键指标进行展示,对特殊事件中视频资料进行截取保存预览。
6.4.2 宜对不同风险下的交通疏导应急措施、特殊检测工艺等信息进行展示。
7 信息模型维护
7.1 信息模型应随着桥梁的运维过程进行及时更新关联属性,调整相应构件数据信息,及时反映桥梁
当前运维状况。
7.2 信息模型监测数据属性更新周期宜与健康监测数据采集周期相同,并同步更新相应构件的健康度
状态。
7.3 对于检、养、修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关注部位,其更新周期宜与检养修频次相同;当被检测构件几
何数据信息发生改变时,需同步调整构件精度等级。
7.4 对桥梁进行大修后,应根据大修影响的实际程度及时更换桥梁整体或构件模型,对历史模型应结
合时间维度进行回收管理。
注: 对桥梁进行大修后,根据大修影响的实际程度及时更换桥梁整体,或更新不同型号的构件,或更新同型号构件
的相关参数信息。
7.5 对不同来源的信息模型,应对其模型层次划分、编码规则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更新。
10
DB3201/T 1218—2024
附 录 A
(规范性)
分类与编码
A.1 桥梁运维信息模型按功能分类和编码应符合表 A.1 的规定。
表A.1 桥梁功能代码编码表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四级类目 备注
10-21.00.00.00 交通建筑 — — 引用
10-21.90.00.00 — 桥梁 — — 编制
10-21.90.11.00 — — 公路桥 — 编制
10-21.90.12.00 — — 公铁两用桥 — 编制
10-21.90.13.00 — — 漫水桥 — 编制
10-21.90.14.00 — — 通道 — 编制
10-21.90.15.00 — — 闸坝桥 — 编制
10-21.90.16.00 — — 高速公路跨线桥 — 编制
10-21.90.17.00 — — 人行桥 — 编制
10-21.90.18.00 — — 匝道桥 — 编制
10-21.90.19.00 — — 铁路桥 — 编制
10-21.90.99.00 — — 其他 — 编制
注: 桥梁功能代码三级类目参照JT/T 132-2014中的桥梁用途进行分类编码。
11
DB3201/T 1218—2024
A.2 桥梁运维信息模型部位/子设施的分类和编码应符合表 A.2 的规定。
表A.2 部位/子设施编码表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四级类目 备注
17-03.00.00.00 桥梁 — — — 引用
17-03.01.00.00 — 上部结构 — — 引用
17-03.01.01.00 — — 桥联 — 引用
17-03.01.01.01 — — — 桥跨 引用
17-03.02.00.00 — 下部结构 — — 引用
17-03.03.00.00 — 桥面系和附属工程 — — 引用
17-05.00.00.00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 — — 引用
17-05-04.00.00 — 结构安全设施 — — 编制
17-05.04.01.00 — — 健康监测设施 — 编制
17-05.04.02.00 — — 除湿系统设施 — 编制
注: 对于城市桥梁,参照CJJ 99-2017,支座应划分为下部结构;对于公路桥梁,参照JTG/T H21-2011,支座划分
为上部结构。
12
DB3201/T 1218—2024
A.3 桥梁运维信息模型构件/设备的分类和编码应符合表 A.3 的规定。
表A.3 构件/设备编码表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四级类目 备注
18-07.00.00.00 交通工程及沿 线设施构件 — — — 引用
18-07.03.00.00 — 结构安全设施构件 — — 编制
18-07.03.01.00 — — 健康监测设施设备 — 编制
18-07.03.01.01 — — — 温湿度计 编制
18-07.03.01.02 — — — 温度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03 — — — 结冰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04 — — — 称重仪 编制
18-07.03.01.05 — — — 风速风向仪 编制
18-07.03.01.06 — — — 视频摄像机 编制
18-07.03.01.07 — — — 振动加速度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08 — — — 振幅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09 — — — 变形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10 — — — 位移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11 — — — 倾角仪 编制
18-07.03.01.12 — — — 应变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13 — — — 裂缝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14 — — — 冲刷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15 — — — 腐蚀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16 — — — 锈蚀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17 — — — 索力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18 — — — 断丝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19 — — — 支座反力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20 — — — 螺杆紧固力传感器 编制
18-07.03.01.21 — — — 锚跨张力传感器 编制
18-07.03.02.00 — — 除湿系统设施设备 — 编制
18-07.03.02.01 — — — 温湿度计 编制
18-07.03.02.02 — — — 压力计 编制
18-07.03.02.03 — — — 流量计 编制
18-07.03.02.04 — — — 压差计 编制
注: 信息模型中,构件/设备有关桥梁构件的分类和编码参照JTG/T 2420-2021表A.0.3中的桥梁构件相关内容。
13
DB3201/T 1218—2024
A.4 桥梁运维信息模型特征属性的分类和编码应符合表 A.4 的规定。
表A.4 特征属性编码表
代码 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 三级类目 四级类目 备注
46-05.00.00.00 桥梁特征属性 — — — 引用
46-05.55.00.00 — 桥梁卡片 — — 编制
46-05.55.01.00 — — 一般资料 — 编制
46-05.55.01.01 — — — 管理单位 编制
46-05.55.01.02 — — — 养护单位 编制
46-05.55.01.03 — — — 建设单位 编制
46-05.55.01.04 — — — 设计单位 编制
46-05.55.01.05 — — — 监理单位 编制
46-05.55.01.06 — — — 施工单位 编制
46-05.55.01.07 — — — 建成年月 编制
46-05.55.01.08 — — — 总造价 编制
46-05.55.01.09 — — — 道路等级 编制
上一章:DB65/T 4716-2024 盐岩路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下一章:DB14/T 1759-2018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监测设备标志设置要求

相关文章

DB3201/T 1145-2023 建筑工程竣工信息模型交付规范 DB3201/T 1144-2023 建筑工程施工图信息模型设计交付规范 DB3201/T 1143-2023 建筑工程施工图信息模型智能审查规范 DB3201/T 1142-2023 建筑工程施工图信息模型智能审查系统数据规范 DB36/T 1616-2022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 DB36/T 1615-2022 桥梁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技术规范 DB44/T 2493-2024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运维应用标准 DB3202/T 1067-2024 无锡市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