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编 号:DB11/T 687-202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
2024-07-02 发布 2025-01-01 实施
北 京 市 规 划 和 自 然 资 源 委 员 会 联合发布
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
DB11/ T687-2024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5 年 01 月 01 日
2024 北京
DB11/T 687-2024
前 言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规划
(2021-2025》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
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京市监发(2022〕14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
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
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
筑与围护结构;5.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6.给水排水;7.电气。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提高了公共建筑节能目标;2.
提出了“能碳双控”的判定原则和结果导向的节能设计方法,确定了几
类公共建筑设计能耗指标和运行阶段碳排放指标;3.对公共建筑进行
了重新分类,强化了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机电设备能效水平
等关键性能指标;4.新增对建筑能源结构低碳化调整的规定,包括供
暖、空调的热源和冷源选择,太阳能光电的应用,公共建筑全电气化
设计等要求;5.规定了适用于公共建筑节能低碳性能化指标计算的方
法。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
局共同负责管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归口、组织实施,并
负责组织编制单位对具体技术内容进行解释。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
源标准化中心负责标准日常管理。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北京市规划和自
然资源标准化中心,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承安
路 1 号院;电话:55595000;邮箱:bibb@ghzrzyw.beijing.gov.cn)
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DB11/T 687-2024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实创鑫诚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五金门窗幕墙行业协会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金茂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集韧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山高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鑫铭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金诺迪迈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沃米真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中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河北堡康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万水娥、贺克瑾、周 辉、燕 达
郝 斌、吴 奕、金 颖、陈德民
吴如宏、李延国、张永炜、康 皓
毕晓红、胡颐蘅、吴宇红、钱明扬
陈 颖、王 祎、杨彩青、陈 媛
柏 婧、权燕玲、李本强、肖 伟
DB11/T 687-2024
马银峰、牛传雷、杜 珂、魏三强
陈俊臣、王力刚、王贤磊、高 航
刘 军、周秀红、张倍良、李 珊
刘学锋、姜天齐、矫承锐、朱宝龙
王 勇、夏双山、王立国、张 铭
陈一吨、何 山、王景然、元海广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邹 瑜、付 昕、张时幸、盛晓康
李建琳、孙成群、胥小龙
DB11/T 687-2024
目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3
3 基本规定 ...........................................................................
6
4 建筑与围护结构
.................................................................
9
4.1 建筑
.........................................................................
9
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
11
5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
20
5.1 一般规定
................................................................
20
5.2 热源和冷源 ............................................................
22
5.3 供暖、空调冷热水输配系统
....................................
31
5.4 空气处理和输送系统 ..............................................
34
5.5 末端装置
................................................................
39
5.6 监控和计量 ............................................................
40
6 给水排水 .........................................................................
43
6.1 一般规定
................................................................
43
6.2 给水排水
................................................................
43
6.3 生活热水
................................................................
44
7 电气 ................................................................................
47
7.1 一般规定
................................................................
47
7.2 供配电系统 ............................................................
47
7.3 照明系统
................................................................
48
DB11/T 687-2024
7.4 监控与计量 ............................................................
56
附录 A 建筑能耗计算及碳排放计算
......................................
61
A.1 建筑设计能耗计算..................................................
61
A.2 建筑运行碳排放计算
..............................................
98
附录 B 建筑专业设计计算资料
........................................... 100
B.1 面积、体形系数的计算和朝向的确定
.................... 100
B.2 外墙、屋面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和外墙保温构造分类
.. 104
B.3 建筑外遮阳系数简化计算方法 .............................. 116
附录 C 建筑专业节能判断 ................................................. 120
C.1 建筑专业节能判断文件 ........................................ 120
C.2 建筑热工性能判定表和计算表
.............................. 125
附录 D 机电专业设计计算资料........................................... 134
D.1 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计算
.................................. 134
D.2 冷却塔供冷设计计算
............................................ 135
D.3 热回收新风机组冬季防结露校核计算
.................... 139
D.4 管道和设备绝热层最小厚度和最小热阻 ................ 141
D.5 太阳能生活热水相关计算
..................................... 146
D.6 照明及太阳能光伏节能设计计算
........................... 148
附录 E 机电专业节能判断
.................................................. 153
E.1 机电专业节能判断文件
......................................... 153
E.2 暖通专业节能判定表和计算表 .............................. 154
E.3 给排水专业节能设计判定表
.................................. 176
E.4 电气专业节能设计判定表 ..................................... 179
本标准用词说明
................................................................... 190
引用标准名录
...................................................................... 191
条文说明
............................................................................. 155
DB11/T 687-2024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3
3 Basic Requirements ................................................................... 6
4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Building Envelope .............................. 9
4.1 Architectural Design ....................................................... 9
4.2 Building Envelope Thermal Design ............................... 11
5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 20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0
5.2 Heating and Cooling Source .......................................... 22
5.3 Distribution System of Heating and Chilled Water ......... 31
5.4 Air Handling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 34
5.5 Terminal System ........................................................... 39
5.6 Monitoring, Control and Metering ................................. 40
6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 43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43
6.2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 43
6.3 Hot Water ...................................................................... 44
7 Electric ................................................................................... 47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 47
7.2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 47
7.3 Lighting System ............................................................ 48
DB11/T 687-2024
7.4 Monitoring, Control and Metering ................................. 56
Appendix A Calcul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 61
A.1 Calcul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for
Design ................................................................................... 61
A.2 Calculation of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 for Operation
Period .................................................................................... 98
Appendix B Calcul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 100
B.1 Calculation of Building Area & Surface Factor, and
Determination of Orientation ............................................... 100
B.2 Calculation of 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nal Wall and Roof, and Classification of External
Wall Insulation Structure ..................................................... 104
B.3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of Shading Coefficient 116
Appendix C Energy Efficiency Judg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 120
C.1 Energy Efficiency Judgment Documents of Architectura
l Design ............................................................................... 120
C.2 Judgment and Calculation Tables for Building Envelope
Thermal Performance ........................................................... 125
Appendix D Design and Calculation Documents for HVAC,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Electrical System ...................... 134
D.1 Calculation of System Coefficient of Cold Source
Performance ........................................................................ 134
D.2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ower Cooling System ....... 135
D.3 Checking for Condensation of Air-to-air Energy
Recovery Equipment in Winter ............................................. 139
D.4 Minimum Thickness and Thermal Resistance of Pipe
DB11/T 687-2024
Insulation ............................................................................ 141
D.5 Calculation of Solar Domestic Hot Water .................... 146
D.6 Calculation of Lighting and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 148
Appendix E Energy Efficiency Judgment of HVAC,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Electrical System ................................ 153
E.1 Judgment Documents of HVAC,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Electrical System ........................................... 153
E.2 Judgment and Calculation Tables of HVAC System ..... 154
E.3 Judgment and Calculation Tables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 176
E.4 Judgment and Calculation Tables of Electrical System . 17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19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 191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155
DB11/T 687-2024
1
1 总 则
1.0.1 为了贯彻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
策,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根据北京地区的现实条件,提高能
源利用率,降低公共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
计,并应按下列原则确定本标准的适用条件:
1 使用年限在 5 年以下的临时建筑可不执行本标准;
2 工厂区内独立的办公建筑、除宿舍以外的生活配套建筑等应
按本标准执行;
3 附建在工业厂房的办公用房等非工业部分,其面积占整个建
筑面积的比例不小于 30%,或面积不小于 1000m2,应执行本标准;
4 公共建筑中的居住部分,其面积占整个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小
于 10%,且面积不小于 1000m2 时,居住部分应执行现行北京市地
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公共建筑部分应执行
本标准;
5 用于企业研发和软件开发等的建筑物应执行本标准。
1.0.3 下列建筑可部分执行本标准:
1 不设置供暖空调设施的建筑,应执行本标准除第 4 章和第 5
章之外的各项规定;
2 只有局部房间供暖或空调时,供暖或空调房间所在的局部区
域应全部执行本标准;
3 独立建造的变(配)电站、锅炉房、制冷站、泵站等动力站
房,以及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执行本标准除第 4 章关于建筑与围
护结构之外的各项规定;
DB11/T 687-2024
2
4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文物建筑以及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可根
据专家论证会结果执行。
1.0.4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
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相关规定。
DB11/T 687-2024
3
2 术 语
2.0.1 设计能耗指标(E)energy consumption index for design
设定计算条件下,建筑物单位面积年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
水、电梯的终端能耗量,利用能源换算系数,统一换算到等效电相加
后的数值。单位:kWhee/(m2.a)。
2.0.2 碳排放强度( !)carbon emission index
设定计算条件下,建筑物运行阶段单位面积供暖、空调、照明、
生活热水、电梯的各种实物能源年消耗量,按照相应碳排放因子折算
的碳排放量之和。单位:kgCO2/(m2.a)。
2.0.3 等效电法 electricity equivalent approach
基于各种能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转换为电力时的最大转换能力,
将建筑使用的各种能源转换为电能进行换算和分析的方法。等效电
用 kWhee 表述。
2.0.4 节能计算建筑面积(A)calculation area for energy efficiency
按照建筑设计相关标准计算的地上建筑面积与地下供暖、空调
空间的面积之和,不含地下和屋顶的机房面积。单位:m2。
2.0.5 全电气化设计 fully electric design
建筑物各种实物能源供给均采用电能的设计。包括供暖、空
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的能源供给,也包括插座和炊事等能源
供给。
2.0.6 体形系数(S)shape factor
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建筑外表面积∑F 与其所包围的体积 V0
的比值。
2.0.7 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ML)single facade window to wall ratio
DB11/T 687-2024
4
建筑物某单一朝向的透光部位和非透光外门的洞口面积之和,
与该朝向总面积之比。
2.0.8 总窗墙面积比(MLZ)total window to wall ratio
建筑物各朝向透光部位和非透光外门洞口总面积之和,与各朝
向总面积之和的比值。
2.0.9 透光部位 transparent part
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外围护结构,包括窗户、天窗(采光
顶)、玻璃外门、透光幕墙等的透光材料及框。
2.0.10 可见光透射比 visible transmittance
透过透光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
量之比。
2.0.11 太阳得热系数(SHGC)solar heat gain coefficient
通过围护结构透光部位(门窗或透光幕墙)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
量与投射到围护结构透光部位(门窗或透光幕墙)外表面上的太阳辐
射量的比值。
2.0.12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unitary air conditioners
一种向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直接提供经过处理空气的设备。它
主要包括制冷系统以及空气循环和净化装置,还可以包括加热、加湿
和通风装置。
2.0.13 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 ducted air-conditioning(heat
pump) units
一种通过风管向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直接提供集中处理空气
的设备。它主要包括制冷系统以及空气循环和净化装置,还可以包括
加热、加湿和通风装置。
2.0.14 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 rooftop air conditioning unit
一种安装于屋顶上并通过风管向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直接提
供集中处理空气的设备。它主要包括制冷系统以及空气循环和净化
装置,还可以包括加热、加湿和通风装置。
DB11/T 687-2024
5
2.0.1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heat
pump)unit
一台或数台风冷室外机可连接数台不同或相同型式、容量的直
接蒸发式室内机构成单一制冷循环系统,它可以向一个或数个区域
直接提供处理后的空气。
2.0.16 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S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of cooling source
采用冷却塔或其他换热设备散热的水冷式制冷系统,在制冷机
名义工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或其他设备)设计工况下,制冷量与
制冷机、冷却水泵和冷却塔(或其他设备)的输入能量之比。
2.0.17 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EHR-h)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heat quantity ratio in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设计工况下,集中供暖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热负
荷(kW)的比值。
2.0.18 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EC (H ) R-a)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cooling (heat) quantity ratio 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设计工况下,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冷
(热)负荷(kW)的比值。
2.0.19 建 筑 设 备 监 控 系 统 monitoring system of building
equipment
将建筑物(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水排水等机电设备或
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系统。
2.0.20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基于对建筑设备运行能耗信息化监管及物业管理的需求,实现
能源监控、能耗优化,提升建筑节能水平的监控管理系统。
DB11/T 687-2024
6
3 基本规定
3.0.1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应根据北京市的气候特征,在保证室内
环境质量的前提下,设计能耗水平在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GB 50189-2015 的基础上平均降低 3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
40%。降低设计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的途径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通过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充分利用被动式设计等技术
措施,降低建筑物用能需求;
2 通过采用高效用能系统形式、设备和智能化设计等技术措
施,提高机电系统能效和降低能源消耗;
3 优化能源结构,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电力应用,降
低建筑物化石能源消耗水平。
3.0.2 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设计时,应按表 3.0.2 进行分类。
表 3.0.2 公共建筑分类
建筑类别
建筑物类型
甲 1 类
除甲 2 类和乙类建筑之外的所有建筑。
甲 2 类
单栋建筑地上部分面积 A>300m2 的下列类型建筑:
1 办公建筑;
2 医院建筑(仅包括门诊楼、病房楼);
3 旅馆建筑;
4 学校建筑(仅包括教学楼、办公楼)
乙类
单栋建筑的地上部分面积 A≤300m2 的建筑(不包括单栋建筑面积 A≤
300m2,且总建筑面积超过 1000m2 的别墅型旅馆等建筑群)。
3.0.3 公共建筑应进行设计能耗指标和碳排放强度计算,其中甲 2
类建筑的设计能耗指标和碳排放强度不宜大于表 3.0.3 的限值。
DB11/T 687-2024
7
表 3.0.3 甲 2 类公共建筑的设计能耗指标和碳排放强度
建筑类型
设计能耗指标
kWhee/(m2.a)
碳排放强度
kgCO2/(m2.a)
办公建筑
37
33
医院建筑
70
72
学校建筑
27
27
旅馆建筑
五级(含)以上
58
50
四级
54
45
三级(含)以下
52
43
3.0.4 公共建筑的设计能耗指标和碳排放强度计算应符合附录 A 的
规定。
3.0.5 甲 1 类和甲 2 类建筑,除有大量生活热水需求且用水点集中,
并设置了集中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外,应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建筑物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