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HG/T 4603-201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HG/T 4603-201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1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9 17:24:45



相关搜索: hg 输送带 最小 托辊 三辊 4603 托辊

内容简介

HG/T 4603-201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ICS 53. 040.20 G42 餐案号:45261--2014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603--2014/ISO 5293:200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 Conveyor belta--Determination of minimnm transition
distance on three dler rollers
(idt S0 5293:2004)
2014-05-12发布
2014-10-01实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HG/T4603-2014/IS05293:200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间采用IS05293:2004《输送带 三辑托辑坡小过渡距离的计算》(英文版)。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15902 2009 输送带 弹性伸长率租水久伸长率的测定及弹性模来的计算(idtISO)
9856:2003)。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纳人国际标准修改单(IS()5293:2004/Cor1:2008),同时在改动过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双线(11)标示。
本标准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出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输送带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8/SC1)111。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新卡线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清岛科技大学、青岛科大新橡塑技术服务有限公
司、青岛橡六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单人:昌佳并、张墩、辛永录、程程。
I HG/T4603-2014/ISO5293:200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送带过渡离离的计算公式,并详细说明了其应用和推导。 本标准不适用于ISO21183-1所描述的轻型输送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目期的明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0)1537松傲物料连续机械搬运设备槽形带式输送机(轻便式输送机除外) 托辑 [Continuous mechanical handling equipment for loose bulk materials--Troughed belt conveyors
(otherthanportable conveyors)Idiers)
ISO9856输送带弹性伸长率和永久伸长率的测定及弹性模录的计算(ConveyorbeltsDeter- mination of elastic and permanent elong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elastic modulus) 3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过渡离计算公式如下,其推导见附录A:
L in h『M
(1cos】
中: Li 过渡阅离,单位为米(m); h 带边在过渡段内1升或下降的乘直期离(见图1),单位为米(m);入 托辑槽角; M 在张力T下测得的弹性模量,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TR 输送机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最大荐用带与带的接合张力(RMBT),单位为牛额每毫米
(N/mm);
AT 带边在过渡段内的应力,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7
图1 过渡距离 HG/T4603—2014/ISO5293:2004
过渡距离计算公式的应用
4
4.1总则
计算过渡距离时,根据情况使用4.2到4.4描述的M、h和△T的适当值。 4.2带的弹性模量(M)值
按ISO)9856测定弹性模量值。 4.3带边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距离(h)值 4.3.1总则
通过托辊槽角入(见图1)和尾部滚筒相对于中辑的位置计算数值。4.3.2和4.3.3描述了4种常见情况。 4.3.2等长三辊 4.3.2.1滚筒j中辊1沿齐平(见图2)。
bsina 3
h
式中: h 带边在过渡段内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路离(见图1),单位为米(m); b 带宽,单位为米(m);
托辊槽角。

0
图2滚筒与中辊上沿齐平
4.3.2.2 滚筒被提升到了中辑上沿1/3槽深处(见图3)。此时h等于槽全深的2/3,即
h= 33 2bsinabsina
4.5
式中:
带边在过渡段内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距离(见图1),单位为米(m); ---带宽,单位为米(m);入 托辊槽角。
h
n
图3滚筒被提升到了中辊上沿1/3槽深处
4.3.3长中辊 4.3.3.1滚筒与j中辑.上沿齐平(见图4)。
h =bsina
2 H/T 4603-—2014/IS)5293:2004
式中 h b1 一个外侧托辑1的总带宽.单位为米(m)(即b-2b,十b:):
带边在过渡段内1升或下降的垂直路离(见图1).单位为米(m):
托辊槽角。

h
图4滚筒与中辊上沿齐平
4.3.3.2滚筒被提升到了中辑1沿1/3槽深处(见图5)。此时h等于槽全深的2/3,即
2
h = bisina
3
式中: h b1 一个外侧托辊1的总带宽,单位为米(m)(即6=2b,十b2);入 托辊槽角。
带边在过渡段内升或下降的垂距离(见图1),单位为米(m);
D
图5滚筒被提升到了中辊上沿1/3槽深处
4.4AT值 4.4.1计算过渡段内带平均张力的值并表示为与稳定操作状态下的最大荐用带张力TR之比,同时也要考虑带接头强度。在过渡段内带张力值高于1Tk,将短时间不稳定操作状态下(例如当启动和停止输送带时)所发生的最大负荷考虑在内。
在与生产厂家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倘若托辑间隙(或重叠)符合IS0)1537的要求,选择一个稳定操作状态(100%)有关的最大带边张力F%。 4.4.2选择的AT值(按附录B计算)将
a)不但防止稳定操作状态而且防止短时间不稳定操作状态下带边张力超过稳定状态下最大存用
带张力或者带接头张力的F%; b)保持带中部张力足够且恒为正值,以防止带中部出现弯曲。 注:关于F%的更多信息见B.1。
4.4.3在槽过渡段的额外张力通常也会在过渡路离以外被抵消,因此实际存在的带边应力要小一些。 如果有必要,与带生产厂家协商后,在测定最大过渡离时可采川较大的△T值。
3 HG/T4603—2014/ISO)5293:2004
4.4.4 除非带生产厂家另有规定.下列带边张力值允诈在短时间不稳定操作状态下使用:
对于织物芯输送带,F≤1.8Tk或最大值的180%;对于钢丝绳芯输送带,F≤2.0Tk或最大值的200%。
? HG/T4603—2014/IS0)5293:200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过渡距离计算公式的推导
A.1为简化计第,而Ⅱ因其对过渡离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小,假定输送带在--个侧槽辑1的宽度等于 b/3.然而通常该值要稍小一些 A.2从应力-应变-模量关系得出
α-I.
M- △T
(A. 1)
I,1

-
(A.2)
............
M
中:
过渡路离内的带边长度;
a
I.I,M,AT 在第3章中定义。 A.3此外,根据勾股定理,有
(1.,2 +h2 +
Lsina (1 cOsA )
..(A.3)
A.4让等式(A.2)等于等式(A.3),两边平方,再化简,得出下式
+1 - 1.,2 +h2 + [in(1-cosa
A M
I.
2△T M
X2(1 -COSA)
... (A.4)
M
sina
A.5等式(A.4)中的
非常接近0
M
1. , 2 / (1(OA) L.1 = h 「M (1-cOSA)
M
sina
所以
.(A.5)
sina△T HG/T 4603—2014/ISO) 5293:200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AT值的推导
B.1正常和最大张力
对于正常(稳定)操作状态,假设荐用带或带接头的最大张力为TR。这种情况下,带边张力取基准张力的100%。
在槽过渡段,每次旋转时带边张力会变为其2倍,而且在不稳定操作状态下(启动和停止时)更高。 这些带边张力取F%。
注:若在安个因数假定的基础上计第,如下等式适用:
F=Sat
s
式中: S sta 在稳定操作状态下的安个内数(带有接头强度情况下Ssta=8); s 短时间时不稳定操作状态下相对丁最大允许带边张力的安全因数(例如,织物芯输送带
S>4,钢丝绳芯输送带S=3)。
B.2带张力分布
图B.1显示了在槽过渡段中的张力关系,A.1中所做的假设同样适用。 (不宜将此图图3中的儿何关系弄混)
O
b/3 (b,)
b/3 (b,)
b/3 (b,)
h
说明:
带宽(b=2b;+b2);一过渡段的平均带张力;
b- T-
T 过渡段的最大带边张力; T' 植中心的张力: △T- 带边在过渡段内的应力。
图B.1 槽过渡段带张力的关系
出图B.1可得出:
b,△T 26,+b2
T = T'+
(B. 1)
B.3最大带边张力
最大带边张力山下式得出:
6
上一章:HG/T 4604-2014 织物芯输送带 滚筒中心距不大于300米输送松散物料 拉紧装置的调节 下一章:HG/T 4602-2014 轻型输送带 切割式轻型输送带的宽度和长度极限偏差

相关文章

HG/T 4603-201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GB/T 39819-2021 输送带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确定 GB/T 39819-2021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确定 原油不同比例混合输送过程中最小输量计算 MT/T 653-2011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组布置的主要尺寸 基于最小距离聚类法的用户感知指标选择研究 T/ZZB 2029-2021 带式输送机用托辊 DB13/T 1380-2017 带式输送机配件托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