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9819-2021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确定

GB/T 39819-2021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确定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7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30 08:50:52



推荐标签: 输送带 最小 托辊 三辊 39819 托辊

内容简介

GB/T 39819-2021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确定 ICS 53.040.20 G 4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819—2021/ISO5293:200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确定
ConveyorbeltsDetermination of minimumtransitiondistance onthree
idlerrollers
(ISO5293:2004,IDT)
2021-03-09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国
国家标准
翰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确定
GB/T39819—2021/ISO5293:2004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中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org.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21年3月第一版
#
书号:1550661-66906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GB/T39819—2021/ISO5293:2004
前言
本标推接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推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5293:2004《输送带三辊托辑最小过渡距离的确定》。 本标准纳入了YSO5293;2004/Cor1:2008的修正内容,这些修正内容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
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双线Ⅱ)进行了标示。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15902—2017 输送带 弹性伸长率和永久伸长率的测定及弹性模量的计算(ISO
9856:2003,JDT)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摊山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输送带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8/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三维橡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橡胶集团有限贵任公司、保定华月胶带有
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温寿东、王传贵、齐小虎、辛永录。
1 GB/T39819—2021/ISO5293:200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确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送带过渡距离的计算公式并详细说明了其应用和推导。 本标准不适用于ISO21183-11规定的轻型输送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1537松散物料连续机械搬运设备槽形带式输送机(轻便式输送机除外)托辊 [Continuous mechanical handling equipment for loose bulk materialsTroughed belt conveyors (otherthan portable conveyors)—Idlers)
ISO9856输送带弹性伸长率和永久伸长率的测定及弹性模量的计算(Conveyorbelts一Deter- mination of elastic and permanent elong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elastic modulus)
3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过渡距离计算公式如下,其推导见附录A:
h「M
Li sina△T (1—cos)
式中: L1 h 入 M Tr 输送机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最大荐用带接头张力(RMBT),单位为牛每毫米(N/mm); △T 带边在过渡段内的应力,单位为牛每毫米(N/mm)。
过渡距离,单位为米(m);带边在过渡段内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距离(见图1),单位为米(m);托辊槽角;在张力T下测得的弹性模量,单位为牛每毫米(N/mm);
1
C
7
图1过渡距离
1 GB/T 39819—2021/IS05293:2004
过渡距离计算公式的应用
4
4.1 总则
计算过渡距离时,根据情况使用4.2~4.4描述的M、h和△T的适当值
4.2 带的弹性模量(M)值
按ISO9856测定并计算弹性模量值 4.3 带边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距离(h)值 4.3.1总则
通过托辊槽角入(见图1)和相对于中辊的尾部滚筒位置来计算数值。4.3.2和4.3.3描述了四种常见情况。 4.3.2 等长三辊 4.3.2.1 滚筒与中辑上沿齐平(见图2)。
bsina
h=
3
式中: h— 带边在过渡段内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距离(见图1),单位为米(m);
带宽,单位为米(m);
6 入 托辊槽角。
1
图2 滚筒与中辊上沿齐平
4.3.2.2 2滚筒被提升到了中辊上沿1/3槽深处(见图3)。此时h等于槽全深的2/3,即
2bsina _bsina
h=
3 3 4.5
式中: h——带边在过渡段内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距离(见图1),单位为米(m); b—带宽,单位为米(m);入 托辊槽角。
2 GB/T39819—2021/ISO5293:2004
图3 滚筒被提升到了中辊上沿1/3槽深处
4.3.3长中辑
4.3.3.1 滚筒与中辑上沿齐平(见图4)。
h =b, Xsina
式中: h b1
带边在过渡段内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距离(见图1),单位为米(m);个外侧托辑上的总带宽,单位为米(m),即(b=2b,十b2);托辊槽角。
2
图4滚筒与中辊上沿齐平
4.3.3.2 滚筒被提升到了中辊上沿1/3槽深处(见图5)。此时h等于槽全深的2/3,即
2 3
Xb, Xsina
h :
式中: h b1 入
带边在过渡段内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距离(见图1),单位为米(m);个外侧托辊上的总带宽,单位为米(m),即(b=2b,十b2);托辊槽角。
图5 滚筒被提升到了中辊上沿1/3槽深处 GB/T39819—2021/IS05293:2004
4.4 AT值
4.4.1计算过渡段内输送带的平均张力,表示为与稳定操作状态下考虑了带接头强度的最大荐用带张力TR之比。在过渡段内带张力值高于1T时,将短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下的最大负荷考虑在内,例如当起动和停止输送带时。
在与生产厂家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倘若托辊间隙(或重叠)符合ISO1537中的要求,选择一个与稳定操作状态(100%)有关的最大带边张力F%。 4.4.2选择的△T值(按附录B计算):
a) 无论在稳定操作状态还是短时间不稳定的操作状态下,都能防止带边张力超过稳定的最大荐
用带张力或者带接头张力的F%;
b) 保持带中部张力为正值,以防止带中部出现弯曲。 注:关于F%的更多信息见B.1。
4.4.3在槽过渡段的额外张力通常也会在过渡距离以外被抵消。因此,实际存在的带边应力要小一些。如果有必要,与输送带生产厂家协商后,在测定最大过渡距离时,可采用较大的△T值 4.4.4除非输送带生产厂家另有规定,下列带边张力值允许在短时间不稳定操作状态下使用;
对于织物芯输送带,F≤1.8Tk或最大值的180%;对于钢丝绳芯输送带,F≤2.0TR或最大值的200%。
M
上一章:GB/T 39821-2021 塑料 不能从规定漏斗流出的模塑材料表观密度的测定 下一章:GB/T 39813-2021 输送带 贮存和搬运指南

相关文章

GB/T 39819-2021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确定 HG/T 4603-2014 输送带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HG/T 4603-201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GB/T 34629-2017 输送带 最小滚筒直径的确定 GB/T 34629-2017 最小滚筒直径的确定输送带最 GB/T 41355-2022 机械安全 自主移动式机械与人体之间的动态安全距离 确定方法 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确定方法 GB/T 37243-2019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