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3.080 CCSD 5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5195.11—2021 代替GB/T5195.11—2006
萤石钅 锰含量的测定 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FluorsparDetermination of manganese contentPeriodatespectrophotometryand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5195.11—2021
前 育
本文件接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推化文件的结构和起章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5195《董石》的第11部分。GB/T5195日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氯化钙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和蒸馋-电位滴定法, —第2部分:碳酸盐含量的测定,一第3部分:105℃质损量的测定 重量法;一第4部分:硫化物含量的测定碘量法;一第5部分:总硫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燃烧-碘酸钾满定法:
-
一第6部分:磷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第7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一第8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一第9部分:灼烧减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10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锰含量的测定 高硕酸盐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2部分含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第13部分:铝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第14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第15部分:钙、铝、硅、磷、硫、钾、铁、钡、铅含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一一第16部分:硅、铝、、钾、镁和钛含量的测定 电感耀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一第17部分:浮选剂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一第18部分:硫酸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19部分:碑含量的测定 二乙基二蔬代氨基甲酸银光康法。 本文件代替GB/T5195.11一2006《萤石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与GB/T51.95.11-
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将2006年版的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定为方法一(见第4章); b) 警改了锰标准储备溶液(见4.2.9.1,2006年版的4.7), c) 增加了高碘酸盐游液的配制方法(见4.2.8); d) 增测了过滤用滤纸的型号,修改了冲洗次数,增加了残湾灼烧步骤、熔酸温度(见4.5.3.2,2006
年版的7.1) e) 增加了方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见第5章) f) 增加了试验样分析值接受程序流程图(见附录A)。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充件起章单位: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天潭华勘商品检验
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主要草人:倪守生、王向阳、刘伟、张莉、高洪吉、孟丽丽、吴丽娟、王素芬、越贵芬、郑景须、 王晓远、卢春生、刘香、姚旭。
本文件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GB/T 5195.11—2021
引 創言
为便于对萤石中元索进行检测,按测定元索和方法分类,GB/T5195《萤石》分为19个部分;
一第1部分:氟化钙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和蒸馅-电位滴定法,第2部分:碳酸盐含量的测定第3部分:105℃质损量的测定 重量法;第4部分:硫化物含量的测定碘量法:第5部分:总硫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燃烧-碘酸钾滴定法;第6部分:磷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第7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8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第9部分:灼烧减量的测定 重量法第10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第11部分:锰含量的测定 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2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第13部分:铝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第14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一第15部分:钙、铝、硅、磷、硫、钾、铁、钡、铅含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
第16部分:硅、铝、铁、钾、镁和钛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7部分:浮选剂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第18部分:硫酸锁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一第19部分:碑含量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
-
I
GB/T 5195.11—2021
莹石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警示一一快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塞工作实哦经验。本文件未滑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遠任采取避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待合国家有美法规规定的录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锰含量。 本文件适用于莹石中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006%~0.4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造用于本文件。
GB/T6379.2 盒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2部分:确妮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7728 冶金产品化学分析火熔原子暖收光谱法通则 GB/T 7729 治金产品化学分析 分光光度法通黄 GB/T 8170 数值修药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2806 实验室玻聘仪器 单标线容量瓶 GB/T 12807 实验室玻聘仪器 分度吸量管 GB/T12808 实验室玻聘仪器 单标线吸量管 GB/T22564 萤石取样和制样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高酸盘分光光度法(方法一)
.
4.1原理
试样于案四氟乙烯烧杯中,用盐酸、碰酸、氢氟酸进行分解,高氨酸骨烟驱尽氮和硅,在磷酸介质中,用高碘酸盐将锰氧化至七价,测量其吸光度。 4.2斌剂
综另有说明外,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
1
GB/T 5195.11—2021 4.2.1 水,GB/T6682,二级。 4.2.2 无水碳酸钠,固体。 4.2.3盐酸,p=1.19g/mL。 4.2.4硝酸p=1.42g/mL。 4.2.5 氢氟酸,p=1.15g/mL。 4.2.6 高氯酸,p=1.67g/mL。 4.2.7 磷酸,p=1.69g/mL。 4.2.8 高碘酸钠(钾)溶液,50g/L。称取5.0g高碘酸钠(钾)于250mL烧杯中,加60mL水,10mL 硝酸(4.2.4),温热溶解后冷却,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 4.2.9 9锰标准溶液 4.2.9.1锰标准储备溶液,1000μg/mL。
称取0.5000g纯金属锰(质量分数>99.95%),置于250mL烧杯中,加20mL水和20mL硝酸(4.2.4),加热溶解,加50mL水煮沸10min驱尽氮氧化物,取下冷却至室温,移人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2.9.2锰标准溶液A,100μg/mL。
移取25.00mL锰标准储备溶液(4.2.9.1)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2.9.3锰标准溶液B20μg/mL。
移取50.00mL锰标准溶液A(4.2.9.2)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3 仪器 4.3.1 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土2℃。 4.3.2 聚四氟乙烯烧杯。 4.3.3 铂增埚:体积约30mL。 4.3.4 高温炉:可调温度范围500℃~1100℃,控温精度为士20℃。 4.3.5 分光光度计应符合GB/T7729对分光光度计性能的要求。 4.3.6 比色皿l:1cm和5cm。 4.3.7 除非另有规定,所用容量瓶应符合GB/T12806的规定,移液管应符合GB/T12807和 GB/T12808的规定。 4.4取制样
按照GB/T22564方法制备试样。试样粒度不大于0.063mm。将过筛后的试样置于105℃土2℃ 的烘箱(4.3.1)中烘干2h后,放入干燥器冷却。 4.5 分析步骤 4.5.1试料量
称取1.00g试样,精确至0.0002g。 4.5.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4.5.3 3试液的制备 4.5.3.1 按4.5.1称取试料置于聚四氟乙烯烧杯(4.3.2)中,加人2mL3mL水湿润,轻轻摇动将试料 2
GB/T5195.11—2021
散开,加人10mL硝酸(4.2.4)、10mL盐酸(4.2.3)、10mL高氯酸(4.2.6)和15mL氢氟酸(4.2.5),低温加热至冒高氯酸烟,保持冒烟5min。取下冷却后加人2mL~3mL水,继续低温加热至冒高氯酸烟,保持冒烟5min。取下冷却。
加人10mL水,5mL盐酸(4.2.3)、5mL硝酸(4.2.4)加热溶解盐类,将其移人150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热冒高氯酸烟,出现高氯酸回流,加热回流5min,高氯酸的体积控制不少于3mL,如果需要,可补加高氯酸(4.2.6),取下冷却。
加人20mL水和5mL硝酸(4.2.4),加热至沸腾并保持5min。冷却后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
如有不溶物存在,按4.5.3.2处理。 4.5.3.2将上述溶液用慢速滤纸过滤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热水冲洗10遍,滤液和洗液作为主液保存。将滤纸及残渣置于铂埚中(4.3.3),烘干,并在500℃~600℃灰化,于800℃~900℃高温炉(4.3.4)中灼烧10min,取出,待埚冷至室温,加入1g无水碳酸钠(4.2.2)于高温炉中,在900℃~ 1000℃完全熔融残渣。
埚冷却后,置于250mL烧杯中,向内加人10mL热水、3mL硝酸(4.2.4),慢慢溶解熔融物,洗出,将溶液加热至沸腾,除掉二氧化碳,溶液并人主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5.4校准曲线的建立 4.5.4.1 校准溶液的制备
如表1所示,根据锰含量范围分别移取锰标准溶液A(4.2.9.2)或者锰标准溶液B(4.2.9.3),置于一系列7个150mL锥形瓶中。
表 1 校准溶液
校准溶液A
校准溶液B
锰含量(质量分数)范围为0.03%~0.4% 锰标准溶液A(4.2.9.2)体积
锰含量(质量分数)范围为0.006%~0.08% 锰标准溶液B(4.2.9.3)体积
相应的锰质量
相应的锰质量
mL 0' 0.50 1.00 2.00 4.00 6.00 8.00
mL 0' 0.50 1.00 2.00 4.00 6.00 8.00
μg 0 50 100 200 400 600 800
μg 0 10 20 40 80 120 160
空白校准溶液(绘制校准曲线的试剂空白溶液)。
4.5.4.2 显色
分别加入4mL硝酸(4.2.4),4mL盐酸(4.2.3),4mL磷酸(4.2.7),10mL高碘酸钠(钾)溶液
(4.2.8),用水稀释至40mL,盖上表面皿,加热至刚沸,并保持30min,加水使体积控制在30mL~40mL,冷却至室温,移人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
GB/T 5195.11—2021
4.5.4.3比色
使用1cm或5cm比色皿(4.3.6),以水调节零点,使用分光光度计(4.3.5)在54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4.5.4.4 校准曲线的绘制
用每一个校准溶液测得的吸光度减去空白校准溶液的吸光度得到净吸光度,以净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校准溶液中所含锰的质量为横坐标(单位为微克),绘制校准曲线。 4.5.5 测定 4.5.5.1 试液的显色反应和参比溶液的制备
移取2份20mL试液(4.5.3)分别置于2个150mL烧杯中,并分别加人4mL盐酸(4.2.3),4mL
硝酸(4.2.4),4mL磷酸(4.2.7),对其中一个加入10mL高碘酸钠(钾)溶液(4.2.8)作为显色液,另一个烧杯加人10mL水作为参比液。盖上表面皿,加热至微沸,并保持30min,加水使体积控制在30mL~ 40mL,冷却。移人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并混勾。 4.5.5.2 吸光度测量
使用分光光度计(4.3.5)在545nm波长处,使用1cm或5cm比色Ⅲ(4.3.6),以参比液作参比,测
定显色液的吸光度。
用每一个显色液的吸光度减去空白溶液的吸光度得到净的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锰含量m1。 4.6 分析结果计算和表示
按式(1)计算试样中锰的含量w(质量分数),数值以%表示。
mXV
WMs=m×V,×10
X 100
....( 1 )
式中: m 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显色溶液中的锰量,单位为微克(ug); V
-
被测试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分取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试料量,单位为克(g)。
4.7 允许差
实验室间两个独立分析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表2所列相应的允许差。
表2 允许差
锰含量(质量分数)
允许差 % 0.003 0.006 0.015 0.025
% 0.006~0.010 >0.010~0.050 >0.050~0.100 >0.10~0.4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