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CGMA 033001-2018 压缩空气站能效分级指南

T/CGMA 033001-2018 压缩空气站能效分级指南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4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4 16:07:55



相关搜索: 指南 压缩空气 能效 cgma 033001

内容简介

T/CGMA 033001-2018 压缩空气站能效分级指南 ICS_ 23.140 J 72




T/CGMA033001—2018
压缩空气站能效分级指南
Guide to energy efficiency classification for compressed air stations
2019-01-01实施
2018-10-01发布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 发布 T/CGMA03300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压缩机分会和气体净化设备分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阿特拉斯。科普柯(上海)贸易有限
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无锯铝压压缩机有限公司、上海英格索兰压缩机有限公司、复盛实业(上海)
有限公司、爱景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杭州嘉气体设备有限公司、复盛易利达(上海)压缩机有限公司、贝克欧(上海)净化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斯可络压缩机有限公司、杭州科林爱尔气源设备有限公司、合肥科迈捷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山立净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康佩息节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格瑞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晓明、陈放、薛明、杨电、丁永刚、李金荣、翟笑欢、尚勇军、朱维吉、陈圣坤、 潘柯兴、沈斌、猪毅、董鹏举、余晓多、高宝华、蔡纵、顾宇、洪川、马山、黄瑞、金巍 T/CGMA033001—2018
3术语和定义
GB/T3853、GB/T4975、GB/T15487、GB/T16665、GB19153、GB/T25630、GB50029和 JB/T76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压缩空气站 compressedairstation 所有空气压缩机组、压缩空气净化干燥设备、储气罐、供配电系统、冷却系统、监控系统、站房通风系
统和压缩空气供气总管之前输送压缩空气的管路、阀门仪表及必需的辅助设备所组成的总体。 3.2
用电单耗 electrical power unit consumption of the compressed air station 压缩空气站每输出单位容积压缩空气(空压机组吸气状态)所消耗的电量。
3.3
压缩空气站输功效率outputworkefficiencyof thecompressedairstation 压缩空气站输出压缩空气中具有的有效能与其生产压缩空气所消耗的电能百分比,注:压缩空气有效能为以相对实际环境大气状态为基准,压缩空气所具有的及潜在的做功能力。
3.4
压缩空气站综合输功效率multipleworkefficiencyofthecompressedairstation 压缩空气站能效考核等级指标,综合压缩空气站回收热能、压缩空气含油量和湿度(干燥程度)因
素,对压缩空气站输功效率的修正。 3.5
压缩热能 compressionheat 空气压缩机工作时,空气被压缩时所产生的热能。
4设备和系统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压缩空气站中所使用的电气和设备的安全、防爆性能要求应符合GB50029、GB22207的要求 4.1.2压缩空气站中所使用的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干燥器等设备的一般性能要求应符合GB/T26967、 JB/T6430、JB/T10526JB/T10532、JB/T10598、JB/T10972的要求。 4.2设备要求 4.2.1 对于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其效率值应分别符合 GB18613、GB30253、GB30254的规定。 4.2.2所配用的交流接触器,其吸持功率应符合GB21518的规定。 4.2.3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机组输入比功率指标值应符合GB19153的规定。 4.2.4压缩空气干燥器能效指标应符合JB/T10526、JB/T10532的规定。 4.2.5压缩空气过滤器能效指标应符合JB/T13346的规定。 4.3 系统要求 4.3.1空气压缩机组及压缩空气干燥器性能参数应与供气需求相匹配,机组控制设备应能满足生产工况压缩空气气量、露点需求变化的要求。宜配置自动控制系统,使空气压缩机组、压缩空气干燥器运行适应气量需求变化。
2 T/CGMA033001—2018
4.3.2对于生产中有不同压力的压缩空气需求时,宜设置分压供气系统。 4.3.3对于生产中有不同露点的压缩空气需求时,宜按露点不同,分别设置供气系统。 4.3.4设备能效值的选择,宜选择寿命周期成本较低方案。 4.3.5总功率大于500kW的压缩空气站宜配置实时监测系统,按照GB17167的规定,在有关部位安装电量、压力、流量、露点等测量仪器仪表,监测电量、压力、流量、露点等有关能效的参数。
5运行要求
5.1压缩空气站经济运行应符合GB/T13466、GB/T27883的要求。 5.2在空气压缩机组运行管理中应掌握负载情况,对于长周期工作制的压缩空气站,按照系统效率最高的原则分配空气压缩机组的负载或调整机组的起停,应使效率较高的机组处于稳定和高效运行状态。 5.3应对压缩空气站电量、压力、流量、露点等运行参数测量和记录,数据采集周期应反映气量变化的规律。 5.4空气压缩机组不宜采取开起排放阀(或回流阀)、进气减压节流等调节气量方式, 5.5J 应对空气压缩机组、压缩空气干燥器、管路及阀门、仪表附件作定期泄漏检查,保证系统供气压力。 5.6 宜对供气压力露点监测和控制调节,不宜过度干燥而消耗过多能源。 5.7 宜对各种分离、过滤装置监测,避免压差过大。
6能效分级
6.1压缩空气站应满足用户对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品质(压力露点、含油量、含尘量)的要求,再进行能效分级。 6.2压缩空气站综合输功效率(以下简称:综合输功效率)指标用于压缩空气站的能效等级评价。能效分为5级,其中1级能效最优。 6.3当压缩空气站输出压缩空气含油量低于0.01mg/m,能效分级按无油档考核。 6.4当压缩空气站为2个及以上独立的生产压缩空气系统,应分别以独立系统参数考核。 6.5 5当压缩空气站输出为相同参数(压力、压力露点、含油量)的压缩空气时,按表1~表5的规定对压缩空气站能效分级。
综合输功效率应按下式计算:
n=nw =1+0.2×nR
..(1) ..( 2 )
ER
TR= ZE ×100%
..(3)
7w=16.67X P×Qz×t×ln[(Pz+P)/Px]
X100%
....( 4 )
Ez
式中: ? 0 7/ w 7R ER 压缩空气站回收利用的热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E; 第i台空气压缩机组消耗的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Px 空气压缩机吸气压力(绝对压力)单位兆帕(MPa);
压缩空气站综合输功效率;压缩热回收利用修正系数;压缩空气站输功效率(以下简称“输功效率”):压缩热能回收利用率;
3 T/CGMA033001—2018
表5 压缩空气站能效等级(供气压力露点<-70℃)
供气平均流量/(m/min)
能效等级
4≤Qz<20
20≤Qz<80
Qz≥300
80≤Qz<300
综合输功效率/%
44.0 40.0 36.5 33.0 30.5
1 2 3 4 5
46.5 42.5 38.5 35.0 32.0
49.0 44.5 40.5 37.0 33.5
51.0 46.5 42.5 39.0 35.0
表6 压缩空气干燥压力露点(PDP)修正系数(n,)值表
供气压力露点范围 n;值
PDP<70 ℃ 70℃≤PDP<-40℃ 40℃≤PDP<-20℃ 20℃≤PDP<3℃ PDP≥3℃
1.10
1.25
1.15
1.05
1
> 检测方法
7.1 能效分级检测时,应在压缩空气站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应选择压缩空气站、空气压缩机、干燥器设备具有代表性典型运行工况和周期测量,测量时间应不小于24h。 7.2 压缩空气站运行能效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应符合GB/T16665的要求。
测量压缩空气供气压力、流量、压力露点、含油量,测试点在压缩空气站供气总管处,或压缩空气站输出压缩空气管路处。 7.3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组能效测试和计算方法应符合GB/T3853和GB19153的要求;离心空气压缩机组测试和计算方法应符合GB/T25630的要求, 7.4压缩空气干燥器测试和计算方法应符合GB/T10893.1的要求。 7.5压缩空气过滤器测试和计算方法应符合GB/T30475(所有部分)的要求。
综合评价
d
8.1 压缩空气站的节能监测应符合GB/T16665的要求。 8.2 用电单耗指标用于压缩空气站能耗比较和效益评估。
注:用电单耗数值随压缩空气站供气压力不同,会有较大变化。 8.3 综合输功效率指标用于压缩空气站的能效等级评价,按表1~表5进行综合分级。
当被评价项目所有事项符合要求,综合输功效率符合1级要求时则评为1级,其他各级类推,
8.4 如需对压缩空气站的设备考核时,下列参数可用作设备的能效评价:
机组输入比功率用于空气压缩机机组能效评价;干燥器比功率用于冷冻式干燥器能效评价;
a) b)
c) 耗气量用于吸附式干燥器能效评价。 8.5附录A给出了常用能效参数转换公式及对照表。
6
上一章:JB/T 13778-2020 压缩机起动器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芯片 下一章:T/CGMA 033002-2020 压缩空气站节能设计指南

相关文章

T/CGMA 033002-2020 压缩空气站节能设计指南 T/CGMA 012001.1-2017 泵试验室(站)评定规范 第1部分:回转动力泵 YDB 071.4-2011 通信电源和机房环境节能技术指南 第4部分:空调能效分级 YD/T 2435.4-2020 通信电源和机房环境节能技术指南 第4部分:空调能效分级 YD/T 2435.4-2012 通信电源和机房环境节能技术指南 第4部分:空调能效分级 YDB 071.3-2011 通信电源和机房环境节能技术指南 第3部分:电源设备能效分级 T/CGMA 031003-2020 一般用离心空气压缩机 YD/T 2435.3-2020 通信电源和机房环境节能技术指南 第3部分:电源设备能效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