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1.100.20 J1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3602019 代替JB/T7360~2007
滚动轴承 叉车门架用滚轮、链轮轴承
技术条件
Roling bearings-Mast and chain guide bearings for forklift trucks -.
Specifications
2019-08-02发布
2020-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7360-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符号技术要求
II
4
4.1 材料及热处理 4.2 公差 4.3 表面粗糙度 4.4 游隙 4.5 残磁 4.6 润滑与密封 4.7 外观质量. 4.8 静压强度 4.9 耐久性.. 4.10 其他要求 5检测方法
公差的测量 5.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5.3 径向游隙的测量 5.4 残磁的测量 5.5 密封性能试验。 5.6 外观质量的检查 5.7 静压强度试验 5.8 耐久性试验 6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7标志 8防锈包装. 图1 主滚轮轴承图2链轮轴承,图3侧滚轮轴承图4组合滚轮轴承图5 直上式图6 桥式. 图7 轴承安装固定
5.1
10 10 10 10 10
0
1
JB/T7360—2019
表1 滚轮、链轮轴承内圈公差表2滚轮轴承外圈公差表3 链轮轴承外圈公差.. 表4主滚轮轴承外圈大倒角圆弧半径ri公差.. 表5 表面粗糙度.. 表6 球轴承径向游隙... 表7 滚子、滚针轴承径向游隙... 表8 检验项目
5
*. 5
S .6
?6 ...
> 10
II
JB/T736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7360—2007《滚动轴承 叉车门架用滚轮、链轮轴承技术条件》,与JB/T
7360—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部分符号及其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保持架和密封圈材料要求(见4.1.2和4.1.3);修改了组合滚轮轴承轴直径d的公差(见4.2.5,2007年版的4.1.5);增加了滚子、滚针轴承N组径向游隙(见表7):增加了密封要求(见4.6.2和4.6.3);增加了静压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见4.8和4.9); -增加了配合安装要求(见4.10.1);增加了部分试验方法(见5.5、5.7和5.8);增加了型式检验(见6.2)。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万达特种轴承有限公司、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无锡博凯轻型轴承有限
公司、福建省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台州市同际轴承制造有限公司、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宝国、李飞雪、朱晓宏、顾峰柏、连青惠、曹建忠、陈太平、田文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7360—1994、JB/T7360—2007。
IⅢI
JB/T7360-—2019
滚动轴承叉车门架用滚轮、链轮轴承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叉车门架用主滚轮轴承、侧滚轮轴承、组合滚轮轴承等滚轮轴承和链轮轴承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志、防锈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起重量为0.5t~10t叉车门架用滚轮、链轮轴承(以下简称轴承)的生产、检验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4—2000 滚动轴承倒角尺寸最大值 GB/T307.22005 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 GB/T699—2015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3077—2015 合金结构钢 GB/T3203-2016 渗碳轴承钢 GB/T7811-2015 滚动轴承参数符号 GB/T8597-—2013 滚动轴承防锈包装 GB/T18254-2016 高碳铬轴承钢 GB/T24605—2009 滚动轴承产品标志 GB/T24608-—2009 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检验规则 GB/T25769—2010 滚动轴承 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GB/T28268--2012 滚动轴承 冲压保持架技术条件 GB/T34891—2017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6639---2015 滚动轴承 骨架式橡胶密封圈技术条件 JB/T6641-2017 滚动轴承 残磁及其评定方法 JB/T70482011 滚动轴承 工程塑料保持架技术条件 JB/T7051—2006 滚动轴承零件 表面粗度测量和评定方法 JB/T8881—2011 滚动轴承零件 渗碳热处理技术条件
3符号
GB/T7811一2015给出的以及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除另有说明外,本标准图1~图4中所示符号及表1~表4、表6、表7中所列示值均表示公称尺寸。
1
JB/T7360-2019
2
b)
c)
d)
注:主滚轮轴承按承受载荷大小,可制造成球轴承或滚子轴承,单列、双列或多列轴承,有或无保持架轴承。滚轮
轴承内圈按安装连接方式可设计为通孔或盲孔。
图1主滚轮轴承
b)
注:链轮轴承按承受载荷大小,可制造成球轴承或滚子轴承,单列、双列或多列轴承,有或无保持架轴承。链轮轴
承的外圈按链条类型、引导方式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
图2链轮轴承
7
JB/T73602019
PL
b)
9
说明: 1侧滚轮;
一支架。 注:侧滚轮轴承按承受载荷大小,可制造成球轴承或滚子(滚针)轴承;单列、双列轴承;有或无保持架轴承;外
2
圈外表面可设计成圆柱面或圆弧面;安装孔按安装连接方式,可设计成通孔或螺纹孔。
图3 侧滚轮轴承
&
说明:
主滚轮; -轴;侧滚轮:一端盖:支架。
2
3
注:组合滚轮轴承按承受载荷大小,主滚轮结构可以设计为单列球轴承、双列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侧滚轮结构可为滚
子(滚针)轴承;组合滚轮轴承可在轴上设置润滑系统。
图4组合滚轮轴承
3
JB/T7360-2019
B:内圈宽度; b:内圈相对于外圈的偏置量; C:外圈宽度; C1:链轮轴承槽宽度或链轮轴承凸缘宽度: D:轴承外径; Di:链轮轴承槽直径或链轮轴承凸缘直径: d:轴承内径或轴直径: E:组合滚轮轴承、主滚轮轴承外圈倾斜端面的径向深度: H: 组合滚轮轴承的总宽度或侧滚轮轴承安装高度 h:组合滚轮轴承轴向安装高度; L:侧滚轮轴承轴长: Lo:侧滚轮轴承安装孔直径: Li:侧滚轮轴承安装孔中心距离或侧滚轮支架外圆直径: R:主滚轮轴承外圈圆弧外表面圆弧半径: R:侧滚轮轴承外圈圆弧外表面圆弧半径: : 外圈大倒角圆弧半径: 2:外圈小倒角圆弧半径; r:内圈倒角尺寸; a:主滚轮轴承外圈圆锥外表面半锥角 β:主滚轮轴承外圈倾斜端面的倾斜角或链轮轴承外圈链槽的引导角。
4技术要求
4.1材料及热处理 4.1.1套墨和滚动体 4.1.1.1套圈、滚动体、组合滚轮轴承端盖和侧滚轮轴承轴一般采用符合GB/T18254一2016规定的优质轴承钢制造;热处理后套圈和侧滚轮轴承轴表面硬度为58HRC62HRC,组合滚轮轴承端盖表面硬度为55HRC~62HRC。其他热处理质量应符合GB/T34891一2017的规定。 4.1.1.2外圈和侧滚轮轴承轴一般采用符合GB/T3203一2016规定的渗碳轴承钢(如G20CrMo)或 GB/T3077一2015规定的合金结构钢(如20CrMnTi)制造。热处理后滚道表面硬度为58HRC~62HRC,渗碳层深度-般为0.7mm~1mm,其他热处理质量应符合JB/T8881--2011的规定;特殊情况下渗碳层深度与心部硬度也可由制造厂与用户协商确定。 4.1.1.3组合滚轮轴承轴与支架般采用符合GB/T6992015规定的优质碳素钢制造,其热处理质量按相关标准的规定。 4.1.1.4用户要求外圈外表面硬度低于滚道硬度(58HRC~62HRC)时,外圈外表面硬度及硬度区分布由制造厂与用户协商确定。 4.1.2保持架
保持架般采用符合GB/T282682012规定的钢板(带)或符合JB/T7048—2011规定的工程塑料制造;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满足性能要求的其他材料制造。 4.1.3 密封圈
密封圈般采用符合JB/T6639-2015规定的丁睛橡胶制造;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满足性能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