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7.200.20;25.040.40 N 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014.2—2020
工业过程控制装置 辐射温度计第2部分:辐射温度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Industrialprocess controldevicesRadiationthermometers-
Part 2:Determination of the technical data for radiation thermometers
(IEC/TS62492-2:2013,MOD)
2020-12-01实施
2020-06-0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6014.2—2020
目 次
前言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2
测量条件技术参数的确定 5.1 测量温度范围 5.2 测量不确定度 5.3 噪声等效温差(NETD) 5.4 测量距离 5.5 视场(目标大小) 5.6 距离系数 5.7 辐射源尺寸效应(SSE)
5
5.8 发射率设定 5.9 光谱范围 5.10 仪表内部温度影响或环境温度影响(温度参数) 5.11 湿度影响(湿度参数) 5.12 长期稳定性 5.13 短期稳定性 5.14 重复性 5.15 互换性 5.16 响应时间 5.17 曝光时间 5.18 预热时间 5.19 工作温度范围和湿度范围 5.20 贮存和运输温度范围和湿度范围 6安全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 辐射交换变化时指示温度的相应变化参考文献
10
12
14
15
15
16 17
L
GB/T36014.2—2020
前言
GB/T36014《工业过程控制装置 辐射温度计》由以下部分组成:一第1部分:辐射温度计技术参数;
第2部分:辐射温度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本部分是GB/T36014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TS62492-2:2013《工业过程控制装置 量辐射温度计 第2
部分:辐射温度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本部分与IEC/TS62492-2:2013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6014.1一2018代替IEC/TS62492-1:2008;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0002.4;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34924。 删除了3.2缩略语;修改了术语3.2、3.8、3.10、3.19和3.21;修改了5.1.2的条款层次;修改了附录A中的公式。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市计量测试技
术研究院、上海岗崎控制仪表有限公司、浙江伦特机电有限公司、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深圳市百乐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肖红练、原遵东、范铠、卢小丰、郑伟、何诗豪、吴方亮、郁健、彭军、王嘉宁。
I
提供
GB/T36014.2—2020
工业过程控制装置辐射温度计第2部分:辐射温度计技术参数的确定
1范围
GB/T36014的本部分给出了确定辐射温度计(以下简称温度计)技术参数的标准试验方法,以供
最终用户确定或确认单一波长范围和单一测量视场辐射温度计的基本计量参数。所有这些技术参数在 GB/T36014.1—2018中进行了规定。
为增进技术参数的可比性和可试验性,本部分规定了在标准化测量条件下确定技术参数的明确试
验方法,供技能熟练的最终用户作为评估或选择辐射温度计的标准性能判据。
对于某一具体类型的辐射温度计,制造商和销售商不必在参数表中列出本部分给出的所有技术参数,只需给出相关的参数即可。
本部分不适用于红外耳温计和红外额温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002.4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20002.4一
2015.ISO/IECGuide51:2014,MOD)
GB/T34924 低压电气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指南(GB/T34924一2017,IECGuide116: 2010,IDT)
GB/T36014.1—2018 工业过程控制装置 辐射温度计 第1部分:辐射温度计技术参数 (IEC/TS62492-1:2008,IDT)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量温度范围 measuring temperature range 辐射温度计的设计测温范围。
3.2
测量不确定度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利用可获得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GB/T27418—2017,定义3.1]
3.3
噪声等效温差 noise equival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以摄氏度(℃)为单位表征由仪表噪声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参数。
1
GB/T36014.2—2020
3.4
测量距离 measuring distance 辐射温度计与目标(被测对象)之间的设计距离或距离范围。
3.5
视场 field-of-view 辐射温度计接收辐射的被测目标区域。通常为圆形平面。
3.6
距离系数 distance ratio 目标聚焦状态下的测量距离与视场直径之比。
3.7
辐射源尺寸效应 size-of-source effect 当观察源辐射区域的面积改变时,辐射温度计的辐射亮度或温度读数的变化
3.8
发射率设定 emissivity setting 温度计内部用于修正发射率对指示温度的影响所预置的被测目标发射率估计值,注:发射率为物体表面的辐射与相同温度黑体辐射之比。多数情况下,温度计所测量表面的发射率显著低于1。为
此,大多数温度计都能调整发射率设定,并据此自动修正温度读数,
3.9
光谱范围 spectral range 给出辐射温度计接收源辐射的波长范围上、下限值的参数。
3.10
仪表内部温度影响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instrument temperature 预热后、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根据温度计温度与技术参数所适用的温度值之间的偏差,表征被测
温度值附加不确定度的参数。
注1:对于不显示内部温度的仪表,可用“环境温度”代替“仪表内部温度”。 注2:该参数也称为“温度参数”。
3.11
湿度影响 influence of air humidity 根据给定环境温度下的相对湿度,给出被测温度值附加不确定度的参数。 注:该参数也称为“湿度参数”。
3.12
长期稳定性 long-term stability 长时间段内测量值的变化。 注:时间通常为3个月或1年。
3.13
短期稳定性 short-term stability 短时间段内测量值的变化。 注:时间为若干小时。
3.14
重复性 repeatability 短时间内,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测量的标准偏差的两倍。 注:时间为若干分钟。
2
GB/T36014.2—2020
3.15
互换性 interchangeability 相同工作条件下,2台同类型仪表的读数之间最大偏差的1/2。
3.16
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 从输人参数值发生突变,到温度计的测量值达到最终值的规定限值区间内的时间间隔。 注:输人参数指目标温度或目标辐射。
3.17
曝光时间 exposure time 使温度计输出值达到给定测量值的输人参数值从突升到突降的时间间隔。 注:输入参数可以是目标温度或目标辐射,输出值即为输出参数。
3.18
预热时间 warm-up time 温度计从接通电源到能按规定开始工作所需的时间段。
3.19
提供
工作温度范围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温度计可以工作的允许温度范围。 注:该温度按技术要求的规定。
3.20
工作湿度范围 operating air humidity range 温度计可以工作的允许湿度范围。 注:该湿度按技术要求的规定。
3.21
贮存和运输温度范围 storage and transport temperature 温度计在贮存或运输时不会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允许环境温度范围。
3.22
贮存和运输湿度范围 storage and transport air humidity 温度计在贮存或运输时不会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允许湿度范围。
3.23
安全 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GB/T20002.4—2015,定义3.14]
3.24
风险 risk 伤害发生概率和伤害严重程度的组合。 [GB/T20002.4—2015,定义3.9]
3.25
伤害 harm 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或损伤,对财产或环境的损害。 [GB/T20002.4—2015,定义3.1]
3.26
可容许风险 tolerable risk 按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的风险。
3
GB/T36014.2—2020
[GB/T20002.4—2015,定义3.15]
4测量条件
若无其他规定,下列试验条件适用于所有测量:
试验室环境温度范围:18℃~28℃;
a)
b) 对于某一具体类型的温度计,采用由制造商给出的环境条件(例如:湿度范围、单位时间环境温
度的最大变化量)和测量条件(例如:测量距离、辐射区直径、响应时间); c) 温度计按制造商的说明连接到电源; d) 预热时间按制造商的规定; e) 如适用,执行内部标准检查(初始自检); f) 如适用,发射率设定为1; g) 参比温度源的辐射区直径应尽量大,并始终大于温度计的视场(目标区域)直径; h) 进行所有试验时,参比温度源的设定温度应显著不同于环境温度和温度计内部温度。 注:参比温度源是一个在温度计光谱范围内已知辐射温度的辐射源。它通常是由温度已知的空腔辐射体形成的黑
体源。本部分中简称“参比源”。
5技术参数的确定
5.1测量温度范围 5.1.1总则
本试验旨在确定测量温度范围。在此温度范围,测量不确定度保持在规定的限值内。 测量温度范围(5.1)、测量不确定度(5.2)和噪声等效温差(5.3)是用以表征温度计的最重要的参数
这三个参数彼此关联,通常噪声等效温差在测量温度范围下限值时更大,此时不确定度也更大。这种关系如表A.1和附录A的公式所示。
注:有时,还可以另外确定一个更宽的“指示温度范围”。在此范围内,温度计能指示温度,但不保证示值符合技术
要求。
5.1.2 试验方法 5.1.2.1 按5.2.2的方法确定测量温度范围,选取指定测量温度范围的上、下限值作为试验点。 5.1.2.2 指示温度范围按以下步骤确定:
a) 温度计对准参比源辐射区域的中心: b) 在制造商给出的指示温度范围的最低及最高温度值附近,逐步调整并稳定参比源的温度,确定
出温度计可指示的最低和最高温度; c) 指示温度范围由这两个温度值给出。
5.2测量不确定度 5.2.1总则
关于确定测量不确定度及其置信水平的各种方法的详细说明,不属于本部分的范围。本部分中关于不确定度的术语、概念及定义都以GB/T27418一2017和ISO/IEC指南99为基础。
下述方法是确定测量温度范围内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试验方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