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3.100 G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813—2020/ISO844:2014
代替GB/T8813—2008
硬质泡沫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
Rigidcellularplastics-Determinationofcompressionproperties
(ISO844:2014,IDT)
2021-02-01实施
2020-07-2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 和 国
国家标准
硬质泡沫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 GB/T8813—2020/ISO844:2014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 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0.75 字数22千字
2020年7月第一版 2020年7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65223 定价 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8813—2020/ISO844: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8813-2008《硬质泡沫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本标准与GB/T8813一2008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修改了符号和缩略语(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4章);修改了位移的测量(见6.2.1,2008年版的6.2.1);修改了状态调节(见7.4,2008年版的7.4);修改了试验步骤(见第8章,2008年版的第8章);修改了概述(见9.1,2008年版的9.1);修改了压缩强度和相对形变为10%时的压缩应力的单位(见9.2.1、9.3,2008年版的9.2.1、9.3);修改了压缩弹性模量(见9.4,2008年版的9.4);修改了试验报告(见第11章,2008年版的第11章)。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844:2014《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6342—1996泡沫塑料与橡胶 交线性尺寸的测定(ISO1923:1981,IDT)。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河北五洲开元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工控检验
检测有限公司、上海浦公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传熙、白宇、刘本刚、陈祥、华治国、王蕾、崔芝。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8813—2008。
I
GB/T8813—2020/ISO844:2014
硬质泡沫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如下参数的方法: a)压缩强度和相对形变;或 b)10%相对形变时的压缩应力;和 c)需要时,硬质泡沫塑料的压缩模量。 有两种方法:
方法A利用横梁位移来测定压缩性能。当需要测定10%相对形变时的压缩应力时规定使用方法A。 方法B利用固定在试样上的应变测量装置(接触式引伸计)或相似装置直接测量试样形变。 当需要测定压缩模量时规定使用方法B。
注:方法A和方法B均可测定(在最大负荷时的)压缩强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1923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Cellularplasticsandrubbers一Determinationof linear dimension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相对形变 relativedeformation E 试样厚度缩减量与其初始厚度之比(方法A)或引伸计位移与其初始标距长度之比(方法B)。 注1:e以百分数表示。 注2:Em是对应于αm(见3.2)的相对形变。
3.2
压缩强度 compressivestrength Om 相对形变e<10%时,最大压缩力F除以试样的初始横截面积。
3.3
相对形变为10%时的压缩应力 compressivestressat10%relativedeformation 0 10 相对形变为10%(e10)时的压缩力F1。与试样的初始横截面积之比。
-
GB/T8813—2020/ISO844:2014
3.4
压缩弹性模量 compressivemodulus of elasticity E 在比例极限内(即线性关系时),压缩应力除以其对应的相对形变。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初始横截面积,mm。 E:压缩弹性模量,MPa。 F。:在比例极限内对应于工。的压缩力,N。 Fm:相对形变ε<10%时的最大压缩力,N。 F10:相对形变为10%时的压缩力,N。 h。:试样的初始厚度(方法A)或引伸计标距长度(方法B),mm。 Em:对应于压缩强度。m的相对形变ε,%。 Om:压缩强度,MPa。 610:相对形变为10%时的压缩应力,MPa。 工:在比例极限内对应于压缩力F。的位移,mm。 工m:相对形变e<10%时最大压缩力Fm对应的位移,mm。 工10:相对形变为10%时的位移,mm。
5原理
对试样表面垂直施加压缩力,可以计算出试样承受的最大应力。如果应力最大值对应的相对形变小于10%,称其为“压缩强度”。如果应力最大值对应的相对形变达到或超过10%,取相对形变为10% 时的压缩应力为试验结果,称其为“相对形变为10%时的压缩应力”。
6设备
6.1压缩试验机
使用的压缩试验机力和位移的范围应满足本标准要求。需配有两块表面抛光且不会变形的方形或圆形的平行板,板的边长(或直径)至少为100mm,且大于试样的受压面,其中一块为固定的,另一块可按第8章所规定的条件以恒定的速率移动。两板应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6.2 2位移和力的测量装置 6.2.1位移的测量
方法A一压缩试验机应装有一个能够连续测量移动板位移的装置,准确度为士5%或士0.1mm,如果后者准确度更高则选后者(见6.2.2第二段)。
方法B—一位移的测量结果应由固定在样品上的引伸计或相似的可以直接测量样品形变的装置获得,其准确度为士1%。 6.2.2力的测量
在压缩试验机的一块平板上安装一个力传感器,可连续测量试验时试样对平板的反作用力F,准确
2
GB/T8813—2020/ISO844:2014
度为士1%。传感器在测量时所产生的自身形变忽略不计。
推荐使用可以同时记录力F和位移工的装置,以获得F=f(α)曲线,在曲线图上可以得到第9章需要的F、对应值,在满足6.2.1和本条的准确度要求下提供制品特性的更多信息 6.2.3校准
应定期检查压缩试验机力、位移的测量装置和图形记录装置(适用时)。该装置力值用一系列准确度高于土1%并符合试验力值范围的标准码校准,位移用准确度高于士0.5%或士0.1mm的量块校准。 6.3测量试样尺寸的仪器
仪器应满足ISO1923的要求。
7试样
7.1尺寸
试样厚度应为(50士1)mm。若使用时需带有模塑表皮的制品,其试样应取整个制品的原厚,但厚度最小为10mm,最大不得超过试样的宽度或直径。
试样的受压面为正方形或圆形,最小面积为25cm,最大面积为230cm。首选使用受压面为(100士 1)mmX(100士1)mm的正四棱柱试样。
试样两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应大于1%。 不准许几个试样叠加进行试验。 不同几何形状和厚度的试样测得的结果不具可比性。
7.2 制备
制取试样应使其受压面与制品使用时要承受压力的方向垂直。如需了解各向异性材料完整的特性或不知道各向异性材料的主要方向时,应制备多组试样。
通常,各向异性体的特性用一个平面及它的正交面表示,因此考虑用两组试样。 制取试样应不改变泡沫材料的结构,制品在使用中不保留模塑表皮的,应除去表皮。
7.3数量
从硬质泡沫塑料制品的块状材料或厚板中制取试样时,取样方法和数量应参照有关泡沫塑料制品标准中的规定。在缺乏相关规定时,至少要取5个试样。 7.4状态调节
按下列条件中的个,至少调节6h: a)温度(23士2)℃,相对湿度(50士10)%; b) 温度(23士5)℃,相对湿度50=20%; c) 温度(27士5)℃,相对湿度6528%。
8试验步骤
试验条件应与试样状态调节条件相同。
3
GB/T8813—2020/ISO844:2014
按ISO1923的规定,测量每个试样的三维尺寸。将试样放置在压缩试验机的两块平行板之间的中
心,尽可能以每分钟压缩试样初始厚度10%的速率压缩试样,直至测得压缩强度。㎡和/或10%相对形变时的压缩应力10。
注:采用方法B时,应变由引伸计标距长度计算得出。对于接触式引伸计,厚度50mm的试样可采用标距长度
25 mm。 如果要测定压缩弹性模量,应记录力-位移曲线,并找出曲线上线性斜率最大的部分(见9.4)。 每个试样按上述步骤进行测试。
9结果表示
9.1概述
根据情况计算。m和εm[见9.2和图1a)];或。10[见9.3和图1b)];如果材料在试验完成前届服,但仍能抵抗住渐增的力时,3个参数需全部计算[见图1c)]。
Yy t Fm Fe
yt Fio
Y
Fm Fe
F
X
X
R
C
(rm<10%)
b)
a)
c)
说明: X位移; Y 一力。
图1方法A的力-位移曲线图例
采用方法B时,力-位移曲线与图2相同,不同于图1,。和工m都是从X和Y轴的原点开始的,并且曲线的直线部分也是从原点开始的。
注:应力-应变曲线来自负荷-位移曲线。
GB/T8813—2020/ISO844:2014
Y
7
Fm F.
Fa F.
X
x
X.
(xm<10%)
b)
a)
说明: X位移;
力。
Y
图2方法B的力-位移曲线举例
9.2 压缩强度及其相对形变 9.2.1 压缩强度
压缩强度。m(MPa),按式(1)计算:
Fm 0m A.
...(1 )
式中: Fm- 相对形变εe<10%时的最大压缩力,单位为牛顿(N); A。 试样初始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9.2.2相对形变
对于方法A用直尺将力-形变曲线上斜率最大的部分直线延伸至力零点线(见6.2.2)。测量从“形变零点”至此的整个位移来计算形变。图1为这种方法的3个图例。
如果力-形变曲线上无明显的直线部分或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形变零点”为负值,则不采用这种方法。此时,“形变零点”应取压缩应力为(250士10)Pa所对应的形变。
对于方法B,不需测定“形变零点”(见图2)。 相对形变em(%),按式(2)计算:
Em Zm X100
(2)
ho
式中: am ho
达到最大压缩力时的位移,单位为毫米(mm);试样初始厚度(方法A)或初始标距长度(方法B),单位为毫米(mm)。
9.3相对形变为10%时的压缩应力
相对形变为10%时的压缩应力α10(MPa),按式(3)计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