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00.70 J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81.2—2020 代替 GB/T 2481.2—2009
固结磨具用磨料 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
第2部分:微粉
Bonded abrasives-Determination and designation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Part 2 : Microgrits
(ISO 8486-2:2007,Bonded abrasives—Determination and designation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Part 2:Microgrits F230 to F2000,MOD)
2020-11-01实施
2020-04-28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481.2—2020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V
a
3 术语和定义
粒度组成与粒度分级 4.1 微粉系列 4.2 粒度组成 4.3 粒度分级 5微粉的检测 5.1 总则 5.2 允许偏差 5.3 检测方法的标记 6检测方法
X射线重力沉降法 6.2 电阻法 6.3 沉降管法标记 8 标志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ISO 8486-2:2007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附录B(资料性附录)用沉降管粒度仪检测F系列微粉、系列微粉粒度的记录表格…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熔刚玉粒度组成检测数据处理示例
6.1
10
20
7
20
21
23
24
GB/T 2481.2—2020
前言
GB/T 2481《固结磨具用磨料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分为以下 2 个部分:
第1部分:粗磨粒F4~F220; 第2部分:微粉。
本部分为GB/T 2481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 1.1一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 2481.2一2009《固结磨具用磨料 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 第2部分:微粉》,与
GB/T 2481.2一2009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微粉的定义(见第3章,2009年版的第3章);一将检测方法中“光电沉降仪法”修改为“X射线重力沉降法”(见6.1,2009年版的6.2); 一增加了电阻法检测F系列微粉粒度组成的内容(见6.2.7.1);
修改了沉降管法检测的相关内容(见 6.3,2009年版的6.3)。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8486-2:2007《固结磨具用磨料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第
2部分:微粉F230~F2000》。
本部分与 ISO 8486-2:2007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 A 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SO8486-2:2007 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 ISO 8486-2:2007 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删除了 ISO 8486-1; ·增加引用了 GB/T 4676; ·增加引用了 GB/T 16458;
一修改了微粉的定义,以完善其内容,并与我国标准体系一致; 一增加了精密研磨用J240~J8000 微粉的内容,以满足我国的实际生产和应用需要;
删除了 ISO 8486-2:2007中 4.2 的计算内容,因为其仅适用于表 1 中的粒度系列,而不适用于其他粒度系列; 删除了ISO 8486-2:2007中 X射线重力沉降法检测的原理内容,因为实际检测中并不需要利用其进行计算;
一删除了ISO 8486-2:2007中的表11、表12 和表 13,同时增加了参数K 值的详细计算公式,以
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了范围的表述方式; -删除了 ISO 8486-2:2007 中的资料性附录 A。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9)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淄博金纪元研
磨材有限公司、平顶山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II
GB/T 2481.2—2020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包华、张良、张福根、丁建平、夏军、王伟涛、苏燕、马亚飞。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477—1983、GB/T 2481—1983;
GB/T 2481.2 ——1998、GB/T 2481.2 2—2009。
IV
GB/T 2481.2—2020
固结磨具用磨料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
第2部分:微粉
1范围
GB/T 2481 的本部分规定了刚玉、碳化硅微粉 F230~F2000、J240~J8000 的术语和定义、粒度组成与粒度分级、微粉的检测、检测方法、标记和标志
本部分适用于制造固结磨具和一般工业用途的微粉,精密研磨用的微粉,从固结磨具回收的微粉,以及用于抛光的松散微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676 普通磨料 取样方法(GB/T 4676—2018,ISO 9138:2015,MOD) GB/T 16458 磨料磨具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645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粉 microgrits 用沉降法或电阻法检验其粒度组成时,中值粒径 ds5o(或 dv5o)不大于 64 μm 的磨粒。
4粒度组成与粒度分级
4.1微粉系列
本部分规定的微粉包括一般工业用途的F系列微粉和精密研磨用的J系列微粉两个系列,粒度号前分别冠以字母“F”和“J”。 4.2 2粒度组成
F系列微粉和J系列微粉的粒度组成根据下列准则确定: a)最大粒粒径不应超过dso(或dvo)的最大许可值; b)在粒度组成曲线的 3%点处,其粒径(理论粒径)不应超过ds(或dv3)的最大许可值;
在粒度组成曲线的 50%点处,其中值粒径(理论粒径)应在规定的ds5o(或 dv5o)允许范围内;
c)
d) 在粒度组成曲线的 80%/75%、94% /95%点处,其粒径(理论粒径)应达到 ds8o(或 dv75)、ds94/95
(或dv94)的最小许可值。 此四条准则应同时满足。F系列微粉各粒度号的规定值见表1(适用于X射线重力沉降法和电阻
法,对应于80%、94%值),表2(适用于沉降管法,,对应于80%、95%值);J系列微粉各粒度号的规定值
1
GB/T 2481.2—2020
见表3(适用于沉降管法,对应于94%值),表4(适用于电阻法,对应于75%、94%值)。
4.3 粒度分级
F系列微粉若按 X射线重力沉降法和电阻法测量分为 13个粒度号,中值粒径从 53 μm~1.2 μm (见表 1),本系列与 F 系列粗磨粒的最细粒度号 F220(63μm)衔接,并采用同样的公比,即2;F系列微粉若按沉降管法测量分为 11个粒度号,中值粒径从55.7μm~7.6 μm(见表2)。
J系列微粉若按沉降管法测量分为15个粒度号,中值粒径从 60 μm~5.7μm(见表 3);J系列微粉若按电阻法测量分为18个粒度号,中值粒径从57μm~1.2 μm(见表4)。
表1F230~F2000微粉的粒度组成(X射线重力沉降法和电阻法)
粒度标记 F230 F240 F280 F320 F360 F400 F500 F600 F800 F1000 F1200 F1500 F2000
dso最大值/μm dsa 最大值/μm d sso 中值粒径 / μm dso最小值/μm d s94 最小值/μm
82.0 70.0 59.0 49.0 40.0 32.0 25.0 19.0 14.0 10.0 7.0 5.0 3.5
53.0±3.0 44.5±2.0 36.5±1.5 29.2±1.5 22.8±1.5 17.3±1.0 12.8±1.0 9.3±1.0 6.5±1.0 4.5±0.8 3.0±0.5 2.0±0.4 1.2±0.3
34.0 28.0 22.0 16.5 12.0 8.0 5.0 3.0 2.0 1.0
1.0 0.8 0.5
表 2 F230~F1200微粉的粒度组成(沉降管法)
粒度标记 ds最大值/μm ds最大值/μm d s5o 中值粒径 / μm ds8o最小值/um ds9s最小值/μm
120 105 90 75 60 50 45 40 35 32 30
77.0 68.0 60.0 52.0 46.0 39.0 34.0 30.0 26.0 23.0 20.0
F230 F240 F280 F320 F360 F400 F500 F600 F800 F1000 F1200
55.7±3.0 47.5±2.0 39.9±1.5 32.8±1.5 26.7±1.5 21.4±1.0 17.1±1.0 13.7±1.0 11.0±1.0 9.1±0.8 7.6±0.5
38.0 32.0 25.0 19.0 14.0 10.0 7.0 4.6 3.5 2. 4
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