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4353.20-2019 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铼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14353.20-2019 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铼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28.0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0 09:19:54



推荐标签: 化学分析 质谱 等离子体 方法 14353 电感 矿石 部分 测定 耦合 耦合

内容简介

GB/T 14353.20-2019 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铼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S 73.060 D 4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353.20—2019
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ores, lead ores and zinc ores-
Part 2O:Determination of rhenium content-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scopy
2020-05-01实施
2019-10-18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4353.20—2019
前言
GB/T14353《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分为21个部分:
第1部分:铜量测定;第2部分:铅量测定;第3部分:锌量测定;第4部分:镉量测定;
-

第5部分:镍量测定;第6部分:钻量测定;第7部分:砷量测定;第8部分:铋量测定;第9部分:钼量测定;第10部分:钨量测定;第11部分:银量测定;第12部分:硫量测定;第13部分:镓量、钢量、铊量、钨量和钼量测定;第14部分:锗量测定;第15部分:硒量测定;第16部分:碲量测定;第17部分:铊量测定;第18部分:铜量、铅量、锌量、钻量和镍量测定;第19部分:锡量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

第20部分: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一第21部分:砷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
本部分为GB/T14353的第20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熊英、吴、董亚妮、牟乃仓、裴若会、刘晓艳,
SAG
1 GB/T14353.20—2019
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14353的本部分规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矿石或多金属矿中的迷含量,包括氧化镁烧结(方法1)和密闭酸消解(方法2)2个不同前处理的分析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铜矿石或多金属矿中含量的氧化镁烧结或密闭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
方法1和方法2检出限均为:0.004ug/g。 测定范围0.01μg/g~15.0ug/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4505 5岩石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一般规定
氧化镁烧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矿石或多金属矿中的含量(方法1)
3
3.1原理
样品与氧化镁混合后在马弗炉中熔融分解,冷却后经过热水浸提,以高酸(ReO-1)形式进入溶
液而与大量基体组分分离,含样品溶液经低温煮沸、过滤、浓缩酸化后,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的计数值,用元素作内标,计数值与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采用校准曲线法,直接测定样品中的量。 3.2试剂或材料
本部分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要求的二级水
3.2.1氧化镁:优级纯。 3.2.2过氧化氢溶液:w(H2O2)=30%。 3.2.3硝酸溶液(1十1):优级纯。 3.2.4标准溶液的配制:
a)标准储备溶液[p(Re)=250μg/mL]:称取0.0971g高酸钾(>99.99%),置于100ml
1 GB/T14353.20—2019
烧杯中,沿杯壁加人20mL硝酸溶液(5十95),微热,待全部溶解,冷却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十95)稀释至刻度,摇匀。
b)4 标准工作溶液[p(Re)=10μg/mL]:分取10.00mL标准储备溶液[3.2.4a)],置于
25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十95)稀释至刻度,摇匀。 c) 标准工作溶液[p(Re)=1uμg/mL]:分取25.00mL标准储备溶液[3.2.4b)],置于
25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十95)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标准工作溶液现用现配。
3.2.5佬标准溶液p(Rh)=10ng/mL]:由购置的标准储备溶液逐级稀释,介质为硝酸溶液(3十97),现用现配 3.2.6调谐液:p(Li,Be,Co,Ni,Bi,In,Ba,Ce,Pb,U)=10ng/mL,由购置的单标或混合标准储备溶液逐级稀释混合,介质为硝酸溶液(3十97),现用现配 3.2.7氩气[(Ar)=99.99%]。 3.3仪器设备 3.3.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3.3.2分析天平:分度值0.1mg。 3.4样品 3.4.1按照GB/T14505的相关规定,加工样品的粒径应小于74um。 3.4.2样品在60℃~80℃烘箱中烘2h~4h,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3.4.3样品量:称取1g样品(3.4.2),精确至0.1mg。 3.5试验步骤 3.5.1空白试验
随同样品进行双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加入同等的量。 3.5.2验证试验
随同样品分析同矿种的标准物质或已知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样品。 3.5.3样品分解 3.5.3.1将样品(3.4.3)置于预先盛有约2.0g氧化镁(3.2.1)的瓷中,用玻璃棒搅匀,在表面覆盖约 0.5g氧化镁(3.2.1),放入马弗炉中逐渐升温至700℃,保温2h(焙烧时炉门开一缝),取出稍冷后用热水浸取样品溶液于150mL烧杯中,加人几滴过氧化氢溶液(3.2.2),用热水洗涤埚数次,加人热水至约60mL,将烧杯置于电炉上加热至微沸20min,再移至低温电热板保温2h,取下冷却。 3.5.3.2用定量滤纸将样品溶液过滤于150mL烧杯中,用水洗涤残渣5次~6次,将承接滤液的烧杯置于电热板上蒸发至小体积,冷却,转人25.0mL有刻度值带塞的聚乙烯试管中,加人5mL硝酸溶液(3.2.3),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5.3.3分取1mL样品溶液(3.5.3.2)于25.0mL有刻度值带塞的聚乙烯试管中,用水稀释至10mL,摇匀备用 3.5.4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移取标准工作溶液[3.2.4c)],稀释配制成所需的混合标准:BLANK,STD1,STD2,STD3, STD4,STD5,STD6,混合校准溶液系列见表1。
2 GB/T14353.20—2019
体质谱法测定的计数值,用元素作内标,计数值与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采用校准曲线法,直接测定样品中的含量。
4.2 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均使用优级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要求的二级水。 4.2.1硝酸:0=1.42g/mL。 4.2.2氢氟酸:0=1.13g/mL
普示一一氢氟酸有毒并有强腐蚀性,操作时应戴防腐手套,防止与皮肤接触!
4.2.3过氧化氢:w(H,O)=30% 4.2.4硝酸溶液(1+1)。 4.2.5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Φ150μm。
阳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阳离子交换树脂用水洗去杂质后,先用50%的乙醇溶液浸泡24h,清水洗净后再用氢氧化钠溶液(200g/L)浸泡24h,取出树脂用水冲洗至出水pH值为6左右,最后用30%的盐酸溶液浸泡24h备用。使用时用2%~5%的盐酸溶液洗涤数遍至流出液无钠离子,再用水洗至pH 达到中性,置于布式漏斗用真空过滤机抽至无水滴出。 4.2.6标准工作溶液[p(Re)=1uμg/mL],同3.2.4c)。 4.2.7 内标溶液o(Rh)=10ng/mL」,同3.2.5。 4.2.8调谐液:p(Li,Be,Co,Ni,Bi,In,Ba,Ce,Pb,U)=10ng/mL,同3.2.6。 4.2.9 氩气:Φ(Ar)=99.99%。 4.3 仪器设备 4.3.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4.3.2 分析天平:分度值0.1mg。 4.3.3 密封消解罐:聚四氟乙烯内衬,体积10mL 4.3.4 控温烘箱:控温范围:室温~250℃,控温精度士1℃。 4.4样品 4.4.1 按照GB/T14505的相关规定,加工样品的粒径应小于74um。 4.4.2 样品在60℃~80℃烘箱中烘2h~4h,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4.4.3 样品量:称取0.05g样品(4.4.2),精确至0.1mg 4.5 试验步骤 4.5.1 空白试验
随同样品进行双份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应取自同一试剂瓶,加入同等的量。 4.5.2验证试验
随同样品分析同矿种的标准物质或已知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样品。 4.5.3样品分解 4.5.3.1将样品(4.4.3)置于密封消解罐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用1滴~2滴水润湿样品,然后依次加人 2mL硝酸(4.2.1)和2mL氢氟酸(4.2.2)(加入硝酸和氢氟酸的顺序不能颠倒),将内衬放人钢套中,拧紧后置于控温烘箱于190℃士5℃加热36h。
4 GB/T14353.20—2019
4.5.3.2 2待消解罐冷却,开盖,将内衬聚四氟乙烯罐置于电热板上蒸干,然后加人1mL硝酸溶液(4.2.4)提取,用水将样品溶液转入25mL比色管中并冲稀至刻度,摇匀。 4.5.3.3将样品溶液置于50mL烧杯中,加入约8g阳离子交换树脂(4.2.5),搅拌后放置约2h,静置,取上层清液待测。 4.5.4标准溶液系列的配制
同3.5.4。 4.5.5测定
同3.5.5。 4.5.6校准曲线的绘制
同3.5.6。 4.6试验数据处理
的含量以质量分数u(Re)计,数值以微克每克(g/g)表示,按式(2)计算:
w(Re) = (pi - po) × V× 10-s
·(2)
m
式中:
P1——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样品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的数值,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P。一—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空白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的数值,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样品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样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计算结果表示为0.0××ug/g、0.××ug/g、×.××ug/g、××.×μg/g。
5精密度
5.1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表2给出的水平范围内,其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2所列方程式计算。 5.2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表2给出的水平范围内,其绝对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R),超过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再现性限(R)按表2所列方程式计算。 5.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铅锌矿石中迷量的精密度见表2。实验室间试验结果数据的统计处理参见附录B。
表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矿石或多金属矿中的精密度 单位为微克每克
元素徕注:精密度数据是依据GB/T6379.2一2004,“方法1由9个实验室对6个水平的样品进行试验而得到,162个
分析方法方法1 方法2
范围或水平m 0.066~16.2 0.066~16.2
重复性限” r=0.053m+0.008 r=0.069m+0.016
再现性限R R=0.126 m+0.008 R=0.114 m+0.024
实验室数据全部参加统计计算;“方法2”由8个实验室对6个水平的样品进行试验而得到,144个实验室数据全部参加统计计算
5 GB/T 14353.20—2019
质量保证和控制
6
6.1 每次分析测试,应同时采用空白试验、重复分析、标准物质验证等方法进行质量保证与控制, 6.2 2每分析批,应同时进行2个空白试验、20%~30%的重复样品分析(当样品数量不超过5个时,应进行100%的重复样品分析)和1个~2个同矿种标准物质验证试验。 6.3 3重复性分析,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应小于表2给出的重复性限r;再现性分析,不同实验室间的单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应小于表2给出的再现性限R。否则应查找原因,纠正错误后,重新进行校核
6
上一章:GB/T 21114-2019 耐火材料 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 熔铸玻璃片法 下一章:GB/T 14353.21-2019 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砷量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相关文章

GB/T 14353.20-2019 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铼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14353.20-2019 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铢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Z/T 0393.4-2021 锶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铬、铜、锰、钼、镍、铅、钛、锌含量的测定 封闭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20899.15-2023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铜、铅、锌、银、铁、锰、镍、钴、铝、铬、镉、锑、铋、砷、汞、硒、钡和铍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20899.15-2023 正式版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铜、铅、锌、银、铁、锰、镍、钴、铝、铬、镉、锑、铋、砷、汞、硒、钡和铍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Z/T 0396.3-2022 镍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锂、铍、钪、钴、铜、锌、镓、铷、钼、银、镉、铟、锑、铯、钨、铊、铅、铋、钍和铀含量的测定 混合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Z/T 0395.2-2022 硫铁矿矿石分析方法 第2部分:锂、铍、钴、镍、铜、锌、镓、铷、钼、银、镉、铟、锑、铯、钨、铊、铅、铋、钍和铀含量的测定 混合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14353.19-2019 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9部分:锡量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