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8261-2019 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38261-2019 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24.4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4 11:45:34



相关搜索: 测量 生物 质谱 等离子体 纳米技术 电感 含量 样品 耦合 含量 中银 耦合

内容简介

GB/T 38261-2019 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S 71.040.40 A 4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261—2019
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Nanotechnology-Determination of silver contents in biological
sample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2019-12-1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8261—2019
目 次
前言引言 1 范围
II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2
缩略语原理仪器与试剂样品试验步骤数据分析
S
5
0
7 8 9
10 准确度和精密度 11 测试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 实验流程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 测试报告模板附录C(资料性附录) 含有银包金纳米棒的生物组织中银含量的测量示例参考文献
13 GB/T38261—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美玉、刘颖、李瑞如、王新胜、柳琳、高峡、赵婷、陈宽、淡墨、陈亮、徐丽明、 谢黎明。
9
II GB/T 38261—2019
引言
银纳米颗粒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以及医疗器械中[1,2]。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银纳米颗粒进人人体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并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因此,银暴露的风险引起了高度关注。在银纳米颗粒的毒代动力学等生物效应和安全性评价中,银纳米颗粒暴露后,可以以颗粒、离子等多种形式存在于生物样品中,而不同形式的银元素均在其生物学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准确测量生物样品中银元素的总含量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尚无相关国家标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以等离子体为离子源的一种质谱型元素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进行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适用于痕量或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分析[3~5。本标准包括经银纳米颗粒暴露的生物样品的微波消解方法,以及使用ICP-MS测量消解后样品中银元素总含量的方法,
V GB/T38261—2019
纳米技术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警示一一本标准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和强氧化性,需谨慎防护,避免接触皮肤和衣
物;微波消解过程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按仪器相关设备安全规定操作;注意安全用电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样品中银含量的定量测量方法,包括样品制备和测量步骤本标准适用于多种生物样品(生物组织、细胞、3D组织模型等)中银含量的定量测量。
SA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9619纳米材料术语 GB/T 30903 3无机化工产品杂质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3术语和定义
GB/T19619和GB/T3090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
5原理
生物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定容,所得溶液采用ICP-MS方法进行元素含量检测。定量方法采用内标法,即在待测样品、空白样品和加标样品中通过端动泵在线加入相同浓度的内标元素,根据银元素的强度与内标元素强度值的比值和银元素浓度的定量关系实现对银的定量分析。该方法中设置加标样品以判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仪器与试剂 6.1仪器 6.1.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ICP-MS分析仪)。 6.1.2微波消解仪:具备程式化功率设定功能,最大输出功率≥1200W,最高设定温度≥195℃。
1 GB/T38261—2019
6.1.3 消解罐:压力消解罐,聚四氟乙烯材质或等效材质,55mL。 6.1.4 聚四氟乙烯管:15mL。 6.1.5 赶酸仪:工作温度范围为室温至200℃。
6.1.6 分析天平:灵敏度0.1mg。 6.1.7 移液器:量程2.5uL,量程10uL,量程200uL,量程1000uL。 6.1.8冰箱:可满足一20℃冷冻存储条件。 6.2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确认为优级纯或以上级别的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符合GB/T6682 规定的一级水,标准溶液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6.2.1硝酸:p=1.42g/mL。 6.2.2银标准溶液:介质1.0mol/L硝酸 6.2.3内标标准溶液:介质1.0mol/L硝酸。宜选用铟(115In)和佬(10"Rh)为内标元素,内标元素的选择原则参考GB/T30903。 6.2.4氩气:纯度≥99.99%。
7样品 7.1样品前处理流程图
参见附录A中图A.1。 7.2 2待测生物样品制备 7.2.1将冷冻的待测生物样品室温解冻,差量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mT,宜为0.100g~0.500g)至55mL微波消解罐中。新鲜获得的样品可直接称量
注1:对于总质量不足0.100的生物样品,可以实际称量质量为准,注2:体外3D模型生物样品直接将收集的样品投入消解罐即可,可不称量:体外2D细胞经胰酶消化、离心收集人
离心管后,在离心管中加入1mL浓硝酸预消解过夜,然后转移至消解罐,进行微波消解步骤
7.2.2在上述每个微波消解罐中加入10mL浓硝酸,预消解30min。 7.2.3旋紧消解罐,将其对称安装在转盘上进行微波消解。微波消解参考程序见表1。
注:不同微波消解仪可根据仪器固有条件适当调整功率和消解时间等程序参数,保证样品消解完全即可。
表1 生物样品微波消解参考程序1
步骤 1 2 3
功率/W 1 600 1 600 1 600
温度/℃ 120 160 195
升温时间/min
保持时间/min
2 5 50
80 80 8
7.2.4待消解程序结束,取出消解罐冷却至室温。 7.2.5旋开消解罐,使消解过程产生的气体缓慢释放,观察并确定样品是否完全消解。若消解完全,则执行步骤7.2.6。若消解液中仍有油脂小液滴,则参考表2中的程序继续消解,直至消解完全。
SAG
2 GB/T38261—2019
表2生物样品微波消解参考程序2
步骤 1 2
功率/W 1 600 1 600
温度/℃ 120 195
升温时间/min
保持时间/min
8 16
2 30
7.2.6将消解液在赶酸仪上加热赶酸至近干,宜在160℃加热约90min,取出消解罐冷却至室温。 7.2.7将7.2.6中的消解液转移至已称量的15mL聚四氟乙烯管中,然后用体积分数为1%的稀硝酸洗涤消解罐2次~3次,将全部洗涤液转移至上述聚四氟乙烯管,并称量定容至10.000g~15.000g (m1)用于银含量测量。 7.2.8移取7.2.7中的消解液各1mL至离心管,室温差量法精确称量并记录该1mL溶液的质量(m2,精确至1mg),用于数据分析。 7.3空白加标样品制备
空白加标样品用来评价系统方法回收率。根据预实验生物样品中的银含量数据,确定在空白样品中加入银标准溶液的量。要求至少设置低、中、高银含量的三组空白加标样品,且此范围包含待测生物样品中的银含量。以实验用水代替标准银溶液,按以上相同步骤制备全程序空白溶液
注:一般情况下,低、中、高组可设置为0.10ug、1.00μg、10.0μg三组。对于肝脏以及其他含银纳米颗粒的特异性靶
组织,适当提高加标样品组中银含量的设定值。
7.4标准溶液样品制备 7.4.1内标溶液
本标准中选择钢作为内标元素。 将铟标准溶液用1%稀硝酸梯度稀释为内标标准工作溶液。若需配制储备液,则储备液于4℃密
封保存,6个月内有效。由于不同仪器动泵管内径不同,导致内标与样品溶液混合浓度不同,所以需根据内标元素在样品溶液中的终浓度配制内标工作液。内标元素在样品液中的质量浓度宜为 5.0 μg/L~50.0 μg/L。 7.4.2系列银标准溶液
将银标准溶液用1%稀硝酸溶液梯度稀释为至少五个浓度的系列银标准溶液。若需配制储备液,则储备液4℃密封避光存储,3个月内有效。一般情况下,系列浓度宜为1.00μg/L、2.00μg/L、 5.00μg/L、10.0ug/L、20.0μg/L、50.0ug/L,可根据待测样品中实际银含量适当调整系列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
8试验步骤
8.1 内标的使用
分析样品时,将7.4.1中的铟内标工作液由ICP-MS仪的内标管通过蠕动泵持续在线加人,以此来监控仪器信号漂移,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基体效应。内标响应值应介于标准曲线响应值的70%~ 130%,否则说明仪器发生漂移或有干扰产生,应查找原因后重新分析。
注:在线加人内标能够减少大批量样品检测的工作量,但是需避免在三通连接处有气泡时进行待测样品上样,以保
证测定元素信号的稳定性
3
SAG GB/T38261—2019
8.2 2绘制标准曲线
将7.4.2中配制的标准银溶液由低到高浓度依次测量。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以银元素信号与内标信号的比值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至少使用五个浓度的银标准溶液,且相关系数应0.99,否则应重复此步骤。 8.3 样品溶液测量
分别将7.2.7和7.3中制备的样品依次测量。测定时在线加入与绘制标准曲线时相同量的内标溶
液。全程序空白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或低于分析批样品最低测定值的10%。否则应重新分析,排除影响,直至符合要求之后才能分析样品。分析样品中银浓度若超出标准曲线范围,应用1%稀硝酸将样品稀释至标准曲线范围内重新测量 8.4测量流程图
参见附录A中图A.2。
9数据分析
按式(1)计算生物样品中银的总质量m,单位为微克(ug):
m 1 m2×1000
...( 1 )
m=PaXfX
式中: Pa 一—分析样品溶液测定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ug/L);
分析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f mi 分析样品消解液总质量,单位为克(g);
分析样品1mL消解液质量,单位为克(g)。
m2
按式(2)计算单位质量生物样品中的银含量X,,单位为微克每克(ug/g):
X,=m
..(2)
mT
式中: mT 生物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10 准确度和精密度
10.1 准确度
同一分析批内,低、中、高空白加标样品批内准确度以回收率R计,均值一般应在空白加标样品标示值的土20%之内(低浓度可放宽至土25%)。银回收率R按式(3)计算:
R="= ×100%
*·(3)
mo
式中: m:一一空白加标样品中回收的银的总质量,单位为微克(ug); mo一一空白加标样品中加人的银的总质量,单位为微克(ug)。
10.2精密度
同一分析批内,低、中、高空白加标样品批内精密度以ε计,一般不得超过土20%(低浓度可放宽至
4
上一章:GB/Z 38251-2019 声学 换流站声传播衰减计算 工程法 下一章:GB/T 37836-2019 聚乳酸 聚丁二酸丁二酯复合材料空气过滤板

相关文章

GB/T 38261-2019 纳米技术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38261-2019 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稀氨水密闭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硼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锆铪铌钽 探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的微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微量砷 GB/T 31854-2015 光伏电池用硅材料中金属杂质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方法 GB/T 29849-2013 光伏电池用硅材料表面金属杂质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