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F
贵州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黔)38-2020
100G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100G Data Network Performance
Testers
2020-10-21发布
2021-01-2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JJF(黔)38-2020
100G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
校准规范
JJF(黔)38—2020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10oG Data Network Performance Testers
归口单位: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信而泰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
JUF (黔)38-2020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李金阳(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袁 文(责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石竹君(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参加起草人:
李阳(北京信而泰科技有限公司)
黄兵兵(责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JJF(黔)38-2020
目 髪录
引言
(1I) (1) . (2) (2) . (2) . (3) . (3) . (3) . (7) . (7) . (7) . (8) . (8) . (8) (12) . (12) . (12) (12) . (13) . (14) (21) (28)
范围 2 引用文件..
1
术语和计量单位. 4 概述. 5 计量特性. 5.1通信协议编码/解码. 5.2性能参数. 6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校准项目. 7. 2 校准方法. 8 校准结果的表达. 8.1 校准原始记录. 8.2 校准证书.. 8.3 数据处理 9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 校准原始记录格式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附录C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3
JJF (黔)38-2020
引 言
本规范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JJF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进行编制。
II
JJF(黔)38-2020
100G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1~100) Gbit/s的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534-2015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 IEEE802.3采用冲突检测存取方法的载波检测多址存取(CSMA/CD)及物理
层规范(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 (CSMA/CD)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IEEE802.3ba40Gb/sh和100Gb/s操作用介质访问控制参数、物理参数和管理参数(MediaAccsseControlParameters,PhysicalLayersand ManagementParametersfor40Gb/sand100Gb/sOpertion)
ITU-TI.361B-ISDNATM层技术规范(B-ISDNATMlayerspecification) RFC768 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RFC791 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RFC 792 网络控制消息协议(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 RFC 793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RFC826 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Ethernet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RFC1242 网络互连设备术语(Benchmarkingterminologyfornetwork interconnectiondevices)
RFC1661 点对点协议(ThePoint-to-PointProtocol (PPP)) RFC2544网络互连设备的基准测试方法(BenchmarkingMethodologyfor
Network InterconnectionDevices)
RFC2889 局域网(LAN)交换设备基准(测试)方法(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LANSwitching Devices)
1
JJF(黔)38-2020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计量单位
JJF1534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吞吐量throughput
被测设备在不丢顿(包)的情况下,最大转发速率。可用顿(包)/秒 (fps)、比特/秒(bit/s)以及与线速率的百分比(%)来表示。 3.2丢帧(包)率packetloss
被测设备在固定负载下,由于资源不足而导致的没有被转发的帧(包)数占应转发的(包)数的百分比。 3.3背对背backtoback
当被测设备收到一组具有固定长度和速率的帧(包)时,由空闲状态到开始转发的时间周期内,按此速率所能转发的顿(包)数,该参数反映了被测设备数据缓存能力。以称突发某一帧(包)长的数(包)数(frames)来表示。 3.5存储转发时延storeforwardinglatency
输入帧(包)的最后一比特位到达输入口开始至该顿(包)第一比特位在输出口出现的时间间隔。 3.6按位转发时延bitforwardinglatency
输入顿(包)的第一比特位到达输入口开始至该顿(包)第一比特位在输出口出现的时间间隔。 3.7数据包发送速率packetsendrate
以太网端口以某一固定顿(包)长,在某一固定顿(包)间隔下,每秒发送数据顿(包)的个数。用顿(包)/秒(fps)来表示。 3.8顿头frameheader
二进制数据组成帧(frame),帧的起点称为帧头。 3.9协议分析仪protocolanalyzer
对网络上运行的各种协议进行捕获、解码和协议仿真的仪表。
2
JJF
贵州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黔)38-2020
100G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100G Data Network Performance
Testers
2020-10-21发布
2021-01-2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JJF(黔)38-2020
100G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
校准规范
JJF(黔)38—2020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10oG Data Network Performance Testers
归口单位: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信而泰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
JUF (黔)38-2020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李金阳(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袁 文(责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石竹君(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参加起草人:
李阳(北京信而泰科技有限公司)
黄兵兵(责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JJF(黔)38-2020
目 髪录
引言
(1I) (1) . (2) (2) . (2) . (3) . (3) . (3) . (7) . (7) . (7) . (8) . (8) . (8) (12) . (12) . (12) (12) . (13) . (14) (21) (28)
范围 2 引用文件..
1
术语和计量单位. 4 概述. 5 计量特性. 5.1通信协议编码/解码. 5.2性能参数. 6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校准项目. 7. 2 校准方法. 8 校准结果的表达. 8.1 校准原始记录. 8.2 校准证书.. 8.3 数据处理 9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 校准原始记录格式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附录C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3
JJF (黔)38-2020
引 言
本规范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JJF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进行编制。
II
JJF(黔)38-2020
100G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1~100) Gbit/s的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534-2015数据网络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 IEEE802.3采用冲突检测存取方法的载波检测多址存取(CSMA/CD)及物理
层规范(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 (CSMA/CD)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IEEE802.3ba40Gb/sh和100Gb/s操作用介质访问控制参数、物理参数和管理参数(MediaAccsseControlParameters,PhysicalLayersand ManagementParametersfor40Gb/sand100Gb/sOpertion)
ITU-TI.361B-ISDNATM层技术规范(B-ISDNATMlayerspecification) RFC768 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RFC791 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RFC 792 网络控制消息协议(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 RFC 793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RFC826 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Ethernet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RFC1242 网络互连设备术语(Benchmarkingterminologyfornetwork interconnectiondevices)
RFC1661 点对点协议(ThePoint-to-PointProtocol (PPP)) RFC2544网络互连设备的基准测试方法(BenchmarkingMethodologyfor
Network InterconnectionDevices)
RFC2889 局域网(LAN)交换设备基准(测试)方法(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LANSwitching Devices)
1
JJF(黔)38-2020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计量单位
JJF1534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吞吐量throughput
被测设备在不丢顿(包)的情况下,最大转发速率。可用顿(包)/秒 (fps)、比特/秒(bit/s)以及与线速率的百分比(%)来表示。 3.2丢帧(包)率packetloss
被测设备在固定负载下,由于资源不足而导致的没有被转发的帧(包)数占应转发的(包)数的百分比。 3.3背对背backtoback
当被测设备收到一组具有固定长度和速率的帧(包)时,由空闲状态到开始转发的时间周期内,按此速率所能转发的顿(包)数,该参数反映了被测设备数据缓存能力。以称突发某一帧(包)长的数(包)数(frames)来表示。 3.5存储转发时延storeforwardinglatency
输入帧(包)的最后一比特位到达输入口开始至该顿(包)第一比特位在输出口出现的时间间隔。 3.6按位转发时延bitforwardinglatency
输入顿(包)的第一比特位到达输入口开始至该顿(包)第一比特位在输出口出现的时间间隔。 3.7数据包发送速率packetsendrate
以太网端口以某一固定顿(包)长,在某一固定顿(包)间隔下,每秒发送数据顿(包)的个数。用顿(包)/秒(fps)来表示。 3.8顿头frameheader
二进制数据组成帧(frame),帧的起点称为帧头。 3.9协议分析仪protocolanalyzer
对网络上运行的各种协议进行捕获、解码和协议仿真的仪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