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19.060 N79 备案号:40605—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583-2013
试验机用高温炉 技术条件
High temperature furnace used for testing machin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13-09-01实施
2013-04-2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5832013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要求 3.1 环境与工作条件 3.2 结构. 3.3 炉体.. 3.4 加热装置 3.5·温度测量控制装置 3.6 电气设备与安全装置 3.7 耐运输颠簸性能 3.8 其他要求 4检验方法 4.1 检验条件. 4.2 检验用器具 4.3 加热装置、温度测量控制装置的检测 4.4耐运输颠簸性能的试验 4.5其他要求的检查 5检验规则 5.1出厂检验.
5.2 型式检验 5.3判定规则. 6标志与包装. 6..1标志. 6.2包装表1炉体外表面允许温升表2高温炉的温度梯度和温度波动
JB/T11583--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华龙测试仪器有限公司、浙江精盾汽车零件
制造有限公司、杭州轴承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戈、马国义、汪湘波、洪金坤、李兴林、孙华山。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1583—2013
试验机用高温炉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试验机用高温炉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大气环境下,试验温度范围为300℃~1200℃,测定进行材料高温力学性能试验机用
的大气高温炉(以下简称高温炉)。
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11-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JB/T6147-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技术要求
3.1环境与工作条件
在下列条件下高温炉应能正常工作: a)室温10℃35℃的范围内,试验过程中,不应有影响试验结果的温度突变和较强气流; b)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周围无明显振动、无腐蚀性介质和无较强电磁场干扰的环境中: d)无阳光直接照射或其他直接热辐射到高温炉体: e)电源电压:AC220V土22V或380V土38V,频率为50Hz。
3.2结构 3.2.1高温炉应便于在试验机上安装使用,并易于装夹试样。 3.2.2高温炉炉体的外形尺寸应适合于试验机的试验空间尺寸,炉体内部空间应适合被测试样的高温试验,加热炉均热带长度不应小于被测试样原始计算长度的1.5倍。 3.3炉体 3.3.1高温炉内壁应使用耐热不易氧化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制造。 3.3.2保温材料应能耐高温并具有自熄性能。 3.3.3高温炉的加热器件引出处,应有防护罩。 3.3.4高温炉关闭后结合处应密封良好。 3.4加热装置 3.4.1 高温炉在最高工作温度下连续工作应不少于1500h。 3.4.2高温炉炉体外表面温升应符合表1的规定。
.
1
JB/T11583—2013
表1炉体外表面允许温升
单位为摄氏度
温度范围 ≤600 >600~800 >800~1000 >1000~1200
炉体外表面温度
≤70 ≤80 ≤90 ≤100
3.5温度测量控制装置 3.5.1温度测量控制装置应自动地连续控制温度:并准确地指示测量温度,达到试验温度后热惯性影响的温度波动应符合表2的规定。当采用热电偶作为温度仪表的输入信号时,需要对热电偶冷端进行温度补偿,其冷端补偿应准确到0.5℃以内。 3.5.2用于高温拉伸、端变持久、松弛试验的高温炉,达到设定的试验温度经保温热平衡后,均热带内温度梯度、温度波动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高温炉的温度梯度和温度波动
单位为摄氏度
试验温度范围 300900 >900~1200
温度梯度
温度波动
3
±3 ±4
4
注1:温度梯度:通常用试验中任一瞬间,试样计算长度内所有被测点实测温度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表示。 注2:温度波动:试验过程中温度场内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最大变动值。通常用试样的实测温度对试验温度的
偏差表示。
3.5.3热电偶的安装应与试样紧密接触,并防炽热炉壁热辐射的影响。 3.6电气设备与安全装置 3.6.1高温炉的电气设备应符合GB/T2611—2007中7.1~7.4的规定。 3.6.2 高温炉应有超温、电源断相等保护及报警装置。 3.7耐运输颠簸性能
高温炉在包装条件下,应能承受运输颠试验而无损坏。试验后,不经调修(不包括操作程序准许的正常调整),仍应满足本标准的全部要求。 3.8其他要求
高温炉的装配质量、机械安全和外观质量等,应符合GB/T2611一2007第4章和第10章的规定。
4检验方法
4.1检验条件
高温炉应在3.1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检验。
2
JB/T11583-2013
4.2检验用器具
检验应包括以下器具: a》二等标准热电偶2支~5支: b)0.1级温度测量仪表; c)表面温度计: d)绝缘电阻测试仪: e)耐压测试仪; f)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测试仪。
4.3加热装置、温度测量控制装置的检测 4.3.1应根据均热带的长度适当设置热电偶的数量,在试样轴向方向布置,热电偶间距不超过25mm 为宜。 4.3.2温度波动和温度梯度的检测:
a)在均热带范围内按4.3.1的规定选定检测点位置和对应的检测用热电偶数量并安装热电偶。在试
验温度范围内选择3个~5个温度检测点,进行检测。 b)当各检测点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后,保温1h进行检测。每个温度检测点的检测时间不少于1h,
每10min记录一次客检测点温度。 c)温度梯度按公式(1)计算:
TgT imax-- im
(1)
式中:
g 温度梯度: Timax 一同一时刻,在同一温度检测点,1个热电偶中测得的最高温度值: Tmin同一时刻,在同一温度检测点,i个热电偶中测得的最低温度值。 d)温度波动按公式(2)计算:
(2)
TV-T-T:
式中: —温度波动: T一一同一检测温度下,第i个热电偶在第时刻测得的温度值; T—规定的检测温度值。 温度梯度和温度波动的检测结果应满足3.5.2的要求。
4.3.3将高温炉升至其最高工作温度,使其保持连续工作1500h后,观测检查高温炉的工作性能应满足3.4.1的要求。 4.3.4高温炉炉体外表面温升的检测:使高温炉在最高工作温度达到充分热平衡后,用表面温度计在高温炉外表面左、右、前、后四个方向的中部进行测量。四个方向中测得的最高温度应满足3.4.2的要求。 4.3.53.2、3.3、3.6.2按要求进行实际观测检查。 4.3.6电气设备功能和质量通过目测检查。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用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测试仪检测,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检测,耐压性能使用耐压测试仪检测,其结果应满足3.6.1的要求。 4.4耐运输颠簸性能的试验
高温炉的耐运输颠簸性能可用下述两种方法之一进行试验: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