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2523-2015 轴承模压淬火机床

JB/T 12523-2015 轴承模压淬火机床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66.1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0 08:52:46



相关搜索: 轴承 jb 机床 模压 淬火 12523

内容简介

JB/T 12523-2015 轴承模压淬火机床 ICS 25.120.10 J 62 备案号:51963—2015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523—2015
轴承模压淬火机床
Bearing die-press guenching machine
2015-10-10发布
2016-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轴承模压淬火机床 JB/T12523—2015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0.75印张·23千字
2016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5.00元
*
书号:15111·13587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 (010)88379399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JB/T12523—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4压床型式与参数 4.1压床型式.. 4.2 基本参数.. 5技术要求 5.1 通则. 5.2 压床性能 5.3 电气系统 5.4 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 5.5 压床精度 5.6 安全防护 5.7 噪声... 5.8 润滑系统. 5.9 外观..
试验方法. 6.1 运转试验 6.2 基本性能试验, 6.3 精度检验. 6.4 安全防护试验, 6.5 压床外观的检验,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7.2 型式检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
7
8
8.1 标志 8.2 包装. 8.3 运输. 8.4 贮存
图 1 压床基型简图
表1基本参数表2 同轴度误差表3 出厂检验项目 JB/T1252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0)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宁夏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光荣、王国升、王莹珍。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2523—2015
轴承模压萍火机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轴承模压淬火机床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直径小于2500mm的高碳铬轴承钢和渗碳轴承钢材料的系列滚动轴承内外圈模压
火机床(以下简称压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未注公差 GB/T 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5226.1一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6576 机床润滑系统 GB/T 7932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0923 锻压机械精度检验通则 GB/T 13306 标牌 GB17120 锻压机械 安全技术条件 GB/T 23281 锻压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JB/T 1255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1829 锻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JB/T5775 锻压机械灰铸铁件技术条件 JB/T 6955 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 JB/T 8356.1 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JB/T8609 锻压机械焊接件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模压淬火 die-pressquenching 在淬火模具的保持下,通过对模具施加作用力,抵御工件畸变,完成被淬工件的淬火过程,目的在
于大幅度减小淬火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引起的被淬工件畸变,在保证淬火要求的前提下,使畸变最小。 3.2
模压淬火机床(简称压床) die-press quenching machine 具有模具保持的压力淬火机床,包括施力系统、淬火模具、脱模机构、冷却系统、以及满足萍火要
求的控制系统。
1 JB/T12523—2015
3.3
淬火模具quenchingdie 保持被淬工件,限制被淬工件的淬火畸变,承载机床施加作用力同时抵御被淬工件的变形力,保证
冷却介质充分流经被淬工件的内外表面,达到淬火要求。 3.4
脱模 releasedie 淬火过程完成后,被淬工件与模具完全分离。
3.5
最大主作用力 maximummainforce 机床作用于淬火模具的最大力。
3.6
冷却介质coolingmedium 被率工件快速冷却至MS点以下,完成马氏体转变的流动液体,具有温度控制系统
3.7
自动循环automaticcycle 工件淬火的周而复始过程,即:从被淬工件进入压床模具开始,加压、模具保持、冷却直至完成淬
火后回复到初始状态的自动化过程。
4 压床型式与参数
4.1 压床型式
压床按不同结构型式不同用途分以下几种,其基本型式见图1。 a)工作台移出式,见图1(a); b)工作台固定式,见图1(b); c)开式(C形)单柱机身式,见图1(c); d)肘杆式,见图1(d); e)转臂式,见图1(e)。
(e)转臂式
(d)肘杆式
(a)工作台移出式说明: 1- 冷却油池:
(b)工作台固定式(c)单柱机身式
5 一淬火模具: 6 一时杆机构:
A
工作台:
转臂。
3 机身: 4 油缸或气缸:
7-
图1压床基型简图
2 JB/T12523—2015
4.2基本参数
压床的主参数为被淬工件的直径,压床的最大主作用力与之相对应,同其他基本参数一样,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基本参数
最大主作用力kN 渗碳钢
工件直径 mm <450 450~700 700~1000 1000~1500 1500~2500
火工位数
泽火时间 min
个 1~4(可组合)
透萍钢 10 20 50 100 300
300 500 1 200 2 500 5 000
0~100 (任意设置)
5技术要求
5.1通则 5.1.1压床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1.2压床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在环境温度0℃~40℃范围内; b)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5%: c)电源电压AC380V,波动范围不超过额定电压的土10%; d)电源频率为50Hz土2%; f)周围无严重的电磁于扰。
5.1.3压床的单机配置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造型和布局应考虑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外形应美观,应便于使用、维修、装配、拆卸和运输。 5.1.4压床出厂应保证成套性,并备有正常使用的附件与所需的专用工具。 5.1.5压床所配置的模具规格应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5.1.6 制造厂应保证用于压床的外购件(包括电气、液压和气动元件)质量,并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5.1.7 压床所有铸件应符合JB/T5775的规定。焊接件应符合JB/T8609的规定。焊接件焊缝应平整不允许有裂纹等影响强度的缺陷,机身、导轨和支架等重要铸件或焊接件,均应消除内应力。 5.1.8压床的结构形式根据需要设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5.2压床性能 5.2.1主机 5.2.1.1压床主机由施力装置、淬火模具安装连接装置与承载框架装置等部分组成,压床模压淬火(以下简称压萍)作用力可以是液压力、气动力、机械力或是组合联动。 5.2.1.2主机应有淬火模具安装与连接装置,且上下淬火模具对中定位应准确、可靠,其同轴度误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5.2.1.3主机应有冷却液的供给与流通通道,应具有保证冷却液按相关压床压淬工艺要求流经淬火模
3 JB/T12523—2015
具及在工件的内外表面循环冷却功能。
表2同轴度误差
单位为毫米
上下模同轴度误差
压淬工件直径
<450 450~700 700~1000 1000~1500 1500~2500
0.1 0.15 0.50 0.90 1.2
5.2.1.4主机应有淬火烟气集中排出口,应保证排烟气流畅。 5.2.1.5主机应设有灭火装置接口。 5.2.2淬火模具 5.2.2.1 火模具依据被淬工件材料及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固定式模具、活动式模具。模具应具有完成内撑、外抱、压端面或压圆角及多种组合功能,以达到限制淬火畸变的工艺要求。 5.2.2.2淬火模具的装卸应方便、快捷、牢固,定位应准确、可靠。 5.2.2.3在压淬状态,火模具应具有保证被淬火工件自动定位、连续喷油淬火和阻止火工件变形的功能,其淬火工件表面的硬度差应≤2HRC;畸变不超过JB/T1255一2001规定值的70%。 5.2.2.4 固定式模具与脱模装置应具有保证压后工件可靠脱模的功能。 5.2.2.5 萍火模具表面硬度应>50HRC。 5.2.3冷却系统 5.2.3.1 冷却系统由冷却介质储存装置、输送装置、导流装置、温度控制装置等组成。 5.2.3.2冷却介质应符合JB/T6955的规定。 5.2.3.3冷却介质的储存装置储量应满足淬火工件的工艺要求,保证压淬最大流量工况下,循环5min 以上。 5.2.3.4冷却系统的输送装置应按淬火工件的工艺要求,保证火的最大流量和压力的要求。其误差为±5%。 5.2.3.5冷却系统的导流装置设计应合理,流态应稳定,满负荷时冷却介质流通应正常, 5.2.3.6在淬火开始前,温控装置应保证萍火介质温度为40℃~80℃,温度不均匀性应<5℃。 5.3电气系统 5.3.1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控制系统应具有监控功能,使淬火过程的施力状态、冷却速度、状态监测等达到工艺曲线要求,保证淬火工艺的实施。 5.3.2 2控制系统要保证各功能动作灵活、准确、安全、可靠。 5.3.3淬火控制时间可在0~100min范围内任意设置。 5.3.4可任意设置单步运动、单机自动工作和联机自动工作循环功能。 5.3.5控制系统应具有淬火工件的工艺参数可追溯功能, 5.3.6 6对有自编程功能的压床,压床淬火参数输入和编程方法应简便易行。 5.3.7头 采用数控系统的应具有以下功能:
a)数控系统应有断电记忆功能; b)数控系统应有故障显示、报警功能: c)数控系统各显示应清晰、明亮,且与实际一致。其显示方法应直观,便于操作者观察。
4
上一章:GB/T 27669-2011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仪电性能评定 下一章:GB/T 5211.18-2015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8部分筛余物的测定 水法(手工操作)

相关文章

JB/T 13347-2017 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淬火介质技术条件 JB/T 13347-2017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淬火介质技术条件 轴承套圈淬火胀大量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Q/WJG 125-2010 万向轴承标准 轮毂轴承单元零件 感应淬火及回火 渗碳钢轴承套圈液压二工位淬火压床与模具 一种新型轮毂轴承外圈结构的淬火有限元分析 JB/T 14360-2023 大型水轮机模压叶片 技术规范 细长轴在中频淬火机床上淬火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