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9.120.99 K14 备案号:47229—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073-—2014
银碳化钨电触头材料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for Silver-tungsten carbide electrical contacts
2014-07-0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2073—-2014
目 次
前言
-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T
4.1外观 4.2尺寸 4.3 化学成分及力学物理性能 4.4金相组织及金相缺陷 4.5 热稳定性 5试验方法. 5.1 外观... 5.2 尺寸.. 5.3 化学成分 5.4力学物理性能. 5.5金相组织及金相缺陷.. 5.6热稳定性 6检验规则 6.1 组批 6.2 出厂规定. 6.3 检验项目及顺序 6.4 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7标志、包装与贮运 7.1 标志.. 7.2 包装.. 7.3 览运附录A(资料性附录)金相组织图例,附录B(规范性附录)产品检验抽样表
6
图A.14 银碳化钨电触头金相组织图例(200x)
.....6
表1银碳化钨电触头代表符号、化学成分及力学物理性能表2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电阻率、热稳定性试验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表B..抽样表.
8
JB/T1207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科电工
材料有限公司、苏州市三立电工合金有限公司、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林金格电工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希合金有限公司、浙江天银合金技术有限公司、温州聚星电接触科技有限公司、扬州乐银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耀兴、张秀芳、严德福、李业建、陈晓、谢永忠、田军花、吴新合、段立辉、 田茂江、郑元龙、赵立文、陈静、李志谦、黄国伟、金祖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2073—2014
银碳化钨电触头材料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碳化钨电触头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与贮运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低压电器用银碳化钨电触头材料的检验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00.4电工术语电工合金 GB/T5586电触头材料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GB/T5587银基电触头基本形状、尺寸、符号及标注 GB/T8320—2003铜钨及银钨电触头 GB/T26871--2011电触头材料金相试验方法 GB/T26872--2011电触头材料金相图谱 JB/T4107(所有部分)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2900.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技术要求
4.1外观 4.1.1银碳化钨电触头产品表面应无裂纹、分层、鼓泡和明显的掉边、缺角及腐蚀斑点等缺陷,允许毛刺高度不大于0.1mm 4.1.2银碳化钨电触头产品工作面应光滑、平整,其表面粗糙度Ra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2尺寸
除非供需双方另有约定,银碳化钨电触头产品的尺寸公差应符合GB/T5587的规定。 4.3化学成分及力学物理性能
银碳化钨电触头的产品名称、代表符号、化学成分和力学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 4.4金相组织及金相缺陷 4.4.1银碳化钨电触头产品的金相组织各相应分布均匀,其金相组织图例参见附录A。
JB/T12073-2014
5.3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分析按JB/T4107的规定进行,如有银焊接层,取样前应将其去除。 5.4力学物理性能
密度、硬度、电阻率的测量按GB/T5586的规定进行。 5.5金相组织及金相缺陷
金相组织及金相缺陷的检测按GB/T26871一2011的规定进行。 5.6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试验按GB/T8320—2003中6.9进行。
6检验规则
6.1组批
由同一批配料按相同的工艺,连续生产的产品构成一个检验批。当检验批数量超过100000件时另行组批。 6.2出厂规定
每个检验批的产品应由承制方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并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方可出厂。 6.3检验项目及顺序
检验项目为第4章规定的全部项目。采用合适的检验顺序,同一试样可进行多项性能检测。 6.4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6.4.1外观
外观为逐件检查,按件判定。 6.4.2尺寸
尺寸检验按GB/T2828.1-2012的规定,采用S-2特殊检验水平、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接收质量限(AQL)为4.0。批量及样本量等按附录B。 6.4.3化学成分
各组元的化学成分采用表2所示的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6.4.4力学物理性能 6.4.4.1密度检验按GB/T2828.1一2012规定,采用S-2特殊检验水平、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接收质量限(AQL)为2.5。 6.4.4.2硬度、电阻率采用表2所示的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6.4.5金相组织及金相缺陷
金相组织及金相缺陷采用表2所示的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JB/T12073—2014
6.4.6 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试验采用表2所示的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表2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电阻率、热稳定性试验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批量范围
样本量件 2 4 3 6 4 8 5 10
累计样本量
接收质量限(AQL) Ac
抽样次数第一第二第一第二第一第二第一第二
件 ≤10000
件 2 6 3 9 4 13 5 15
Re + 2 2 2 2 2 2 2
0 1 0 1 0 1 0 1
10 001~30 000
30 001~50000
50001100000
第一次抽样不合格时,从累计样本量的检验结果判定。
車
7标志、包装与购运
7.1标志 7.1.1 每批产品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 7.1.2产品标志包括如下内容:
a)电触头产品名称(或代表符号)、型号(或尺寸规格)及批号(或生产日期): b)电触头数量(或净重); c)检验日期; d)制造商名称及地址: e)检验员代号或检验部门印章。
7.1.3产品质量保证书包括如下内容:
a)电触头产品名称(或代表符号)、型号(或尺寸规格)及批号(或生产日期); b)产品化学成分、力学物理性能和金相组织照片; c)检验日期; d)制造商名称: e)产品执行标准编号: f)检验员代号或检验部门印鉴。
7.2包装 7.2.1用塑料袋封装或用塑料袋封装后再进行盒装。 7.2.2产品发运时应装于包装箱内用松软的材料填实,每箱总重量不宜超过15kg,并应符合运输部门的规定。 7.2.3在包装箱内应附有装箱单。装箱单可包含如下内容:
a)袋(盒)的总数; b)各种型号或尺寸规格的电触头的袋(盒)数;
4
JB/T12073—2014
c)电触头净重; d)包装日期。
7.2.4包装箱外应标明:
a)制造商名称及地址; b)收货单位及地址; c)毛重、净重或数量; d)防潮、轻放标志。
7.3购运 7.3.1 产品应保存在干燥、无腐蚀气氛的场所。 7.3.2 产品拆封后应及时使用,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7.3.3 包装完好的产品可按普通货物运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