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2075-2014 电沉积法银氧化锡—铜复合电触片

JB/T 12075-2014 电沉积法银氧化锡—铜复合电触片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7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9 11:10:52



相关搜索: jb 氧化锡 12075

内容简介

JB/T 12075-2014 电沉积法银氧化锡—铜复合电触片 ICS29.120.99 K14 备案号:47231—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075—2014
电沉积法银氧化锡一铜复合电触片
Composite silver-tin oxide-copper contact sheet by electrodeposit method
2014-11-01实施
2014-07-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电沉积法银氧化锡一铜复合电触片
JB/T12075—2014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0.5印张·15千字 201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2.00元
*
书号:15111·12274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010)88379778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JB/T12075—2014
目 次
1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产品标记.. 4技术要求. 4.1 化学成分 4.2力学性能.. 4.3 复合层厚度 4.4表面质量.. 4.5 尺寸及极限偏差 4.6 结合强度 5试验方法 5.1 化学成分 5.2 工作面维氏硬度 5.3 复合层厚度 5.4 表面质量. 5.5 尺寸及极限偏差.. 5.6 结合强度 6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6.2 出厂检验. 6.3 型式检验 7包装、运输及贮存 7.1 包装 7.2 运输及贮存
一 JB/T12075—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柳州市建益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福达合金
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扬州乐银合金科技有限公司、中希合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建一、陈晓、柏小平、谢永忠、刘建平、李志谦、郑献浩、颜小芳、吴新合。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2075-2014
电沉积法银氧化锡一铜复合电触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沉积法银氧化锡-铜复合电触片(以下简称电触片)的产品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电沉积法在铜基材上复合银氧化锡的电触片。该产品主要应用于低压电器、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小型负荷的开关、继电器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5586电触头材料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GB/T24268--2009银氧化锡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SJ/T11111一1996金属覆盖层银和银合金电镀层试验方法第1部分:镀层厚度的测定 SJ/T11112—1996 5金属覆盖层银和银合金电镀层试验方法第2部分:结合强度试验
3产品标记
产品的标记方法如图1所示。 电触片 0000
产品执行标准编号银氧化锡复合层厚度由三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单位为微米(um)产品顺序号:用英文字母ABC及其他字符表示产品形状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F、N、O~P、R、Z等表示产品名称
图1
示例1:电触片,蝶形产品F,产品顺序号AA,银氧化锡复合层厚度35um,其标记为:电触片FAA035JB/T12075—2014。 示例2:电触片,长方形(日形)产品R,产品顺序号BA,银氧化锡复合层厚度15μm,其标记为:电触片RBA015JB/T
12075—2014
一 JB/T120752014
4技术要求
4.1化学成分
银氧化锡复合层中化学成分及杂质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 %
杂质含量的质量分数 %
SnO2 ≤5
总 量 ≤0.1
Ag ≥95
Fe ≤0.04
Pb ≤0.004
Sb ≤0.004
Bi ≤0.004
4.2 2力学性能
工作面维氏硬度≥75HV。 4.3 3复合层厚度
银氧化锡复合层厚度及其偏差由供需双方商定。 4.4表面质量 4.4.1电触片工作面应无油污、压痕及裂纹、鼓泡等缺陷,复合层应均匀,表面不允许裸露基体材料复合层侧面应无肉眼可见的分层,棱边应无肉眼可见的毛刺。 4.4.2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1.0um;当用户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商定。 4.5尺寸及极限偏差
电触片尺寸及其公差按用户图样,对未标注公差的线性尺寸按GB/T1804一2000中的M级标准执行。对未标注公差的形状和位置尺寸按GB/T1184一1996中的K级标准执行。 4.6 6结合强度
按SJ/T11112一1996中3.4试验后,电触片不应出现电镀层分离。
5试验方法
5.1化学成分
复合层中银和氧化锡的含量按GB/T24268一2009进行分析。 5.2 2工作面维氏硬度
电触片复合层维氏硬度试验按GB/T5586的规定执行。 5.3 复合层厚度
电触片的复合层厚度按SJ/T11111一1996进行检测。 5.4表面质量
表面质量用肉眼或3倍放大镜进行检查。 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检查仪进行测量。
2 JB/T12075—-2014
5.5尺寸及极限偏差
电触片的尺寸及极限偏差用千分尺进行测量。 5.6结合强度
电触片的结合强度按SJ/T11112—1996中3.4进行试验。
6 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电触片检验分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交收检验。 6.2出厂检验 6.2.1出厂规定
产品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方能交货。 6.2.2组批
用同一批原材料、同一尺寸规格、同一复合层厚度连续生产的电触片为一批。 6.2.3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质量、外形尺寸、复合层厚度、工作面硬度。 6.2.4抽样及合格判定
出厂检验要按GB/T2828.1一2012的要求进行,其检验水平、抽样方案、合格判定按表2的规定。
表2 接收质量限(AQL)
检验项目外观外形尺寸工作面硬度复合层厚度
检验水平一般检验水平I级一般检验水平I级特殊检验水平
抽样方法正常检验正常检验
抽样类型一次抽样方案二次抽样方案
4.0 2.5
2.5
正常检验
次抽样方案
S-I
6.3 3型式检验 6.3.1 检验要求
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试制鉴定;产品复合层化学成分鉴定。
6.3.2检验项目
第4章规定的所有项目。 JB/T120752014
6.3.3抽样
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3组试样,每组8片,一组用于检验,另两组用于复验。每片用于一项性能检验。 6.3.4合格判定
当所检项目全部合格,则型式检验合格;当不合格项≥2项时,型式检验不合格。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从用于复验的两组试样中各随机抽取一片,对不合格项复验,复验时全部合格,则型式检验合格;若仍有不合格项,则型式检验不合格。
7包装、运输及贮存
7.1包装 7.1.1产品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根据产品的单件重量,每包净重不超过500g,每包数量分别为4000片、 2000片、1000片、500片不等。 7.1.2塑料袋内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并标明:
产品型号;重量;数量:一出厂日期;产品执行标准编号:生产许可证及质检部门的印章。
7.1.3如用户对每包数量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议。封装后的产品装入硬纸箱内,每箱净重不超过20kg. 7.1.4硬纸箱上应注明:
生产公司名称、地址:产品名称。
7.2运输及购存
产品运输及贮存时,应防止碰撞、损坏包装、产品受潮、氧化及化学物品的腐蚀。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
书号:1511112274 定价: 12.00元
JB/T12075-2014
打印日期:2015年5月5日F009A
上一章:JB/T 12080-2014 粉末冶金机械式压力机技术条件 下一章:JB/T 12074-2014 复合金属材料成分的测定电子探针法

相关文章

JB/T 8444-2015 粉末冶金法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技术条件 JB/T 8505-2011 铜石墨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JB/T 4107.2-2014 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铜钨中铜含量的测定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脉冲电沉积制备技术 GB/T 26305-2010 氧化镍化学分析方法 镍量的测定 电沉积法 ZJM-001-4131-2018 继电器触点用合金内氧化法银氧化锡氧化铟线材 T/ZZB 0629-2018 继电器触点用合金内氧化法银氧化锡氧化锢线材 T/ZZB 0629-2018 继电器触点用合金内氧化法银氧化锡氧化铟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