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1990-2014 天文望远镜

JB/T 11990-2014 天文望远镜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0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9 11:27:45



相关搜索: jb 天文望远镜 11990

内容简介

JB/T 11990-2014 天文望远镜 ICS37.020 N34 备案号:45810—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990—2014
天文望远镜 Astronomicaltelescope
2014-10-01实施
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990—201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参数和附件配置 5要求..
5.1仪器的光学性能指标. 5..2仪器的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 5.3运输环境条件 6试验方法
6.1牛 物镜的通光孔径 6.2 折射式物镜的焦距 6.3 反射式物镜的焦距. 6.4 目镜的焦距.. 6.5 寻星镜放大率. 6.6 寻星镜视场、 6.7 寻星镜视差, 6.8 分辨力。 6.9 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 6.10运输环境条件 7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7.2出厂检验。
R
10 10 11
12
12 12
12 12
7.3 型式检验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3 13 13 13 13 14
8.1标志. 8.2包装 8.3运输.. 8.4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针孔分辨力板 JB/T1199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ISO14132-4:2002《光学和光学仪器-望远系统术语第4部分:天文望远镜术语》、ISO
14134-2006:2006(E)《光学和光学仪器天文望远镜技术要求》、ISO14490-4:2005(E)《光学和光学仪器望远系统测试方法第4部分:天文望远镜测试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湛京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贵阳新天
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江南永新光学有限公司、南京东利来光电实业有限公司、宁波市教学仪器有限公司、宁波华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梧州奥卡光学仪器公司、宁波舜宇仪器有限公司、广州粤显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守裕、曹义东、冯琼辉、胡清、曾丽珠、李晞、杨广烈、王国瑞、徐利明、 张景华、胡森虎、李弥高、肖倩、夏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JB/T11990—2014
天文望远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文望远镜(以下简称仪器)的术语、基本参数和附件配置、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自然光下进行观察的天文望远镜,物镜的通光孔径在150mm及以下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以下简称折射式望远镜)及物镜的通光孔径在250mm及以下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以下简称反射式望远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11162光学分划零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25480 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JB/T9328分辨力板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镜的通光孔径 clear aperture of objective D 在物方,平行于光轴入射到望远镜物镜上,并可以通过的光束的最大直径。
3.2
出射光瞳直径 diameter of exit window 孔径光阑在光学系统像空间的像的直径。
3.3
视场field of view 20 可被光学系统成像的物面大小。对于望远镜,视场大小以角度表示,也称为角视场,其值等于被观
察到的视场最边缘物点的主光线与望远镜主光轴夹角的两倍。 3.4
放大率magnification 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此放大率为物体经光学系统产生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与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的物体对人眼的张角之比,也相当于入射光瞳直径与出射光瞳直径之比。
1 JB/T11990—2014
3.5
视差 parallax 在光轴方向上,物镜对无穷远物体成像的像面位置与分划板的刻线面位置的差异。
3.6
分辨力 resolving 反映光学系统能分辨物体细节的本领的一项指标,对于望远镜系统,通常以物面上刚能被分辨的两
点(或两线)对入瞳中心的张角来度量,用符号θ表示,单位为秒(”)。 3.7
赤道仪 equatorial 安装在天文望远镜和脚架之间,具有与地球的自转轴平行的旋转轴(极轴或赤经轴),及与该轴垂
直的旋转轴(赤纬轴)的机构。它的作用是克服地球自转对天文望远镜观星的影响。 3.8
巴洛夫镜Barlowlens 置于物镜与目镜之间以增大物镜实际焦距的负透镜或透镜系统。
3.9
寻星镜findertelescope 安装在主望远镜外壳上且与主镜轴线平行的辅助望远镜,由于其有较大的视场,可较易搜索到目标
星体。 3.10
视场仪field of viewmeter 测量望远镜成像的物面大小或其共轭面大小的仪器。
4基本参数和附件配置
4.1 仪器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单位 mm mm mm mm
基本参数
序号 1 物镜的通光孔径 2 物镜焦距 3 目镜焦距 4 遮光罩长度 5 巴洛夫镜放大率 6 主望远镜调焦镜筒与目镜及附件的配合尺寸 mm 7 寻星镜视度调节范围
项目名称
反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
≤150
≤250
300~1500 4~25 1.5D a 2X、3X f10
f10 H10
$32.5
或31.75
H10
m-1
+2~-4
D -通光口径,单位为毫米(mm)。 对于没有视度调节机构的寻星镜目镜应固定为-1m-1。
4.2不同焦距的目镜、脚架、赤道仪、巴洛夫镜、滤镜、天顶镜、投影板、太阳镜、相机接口等天文望远镜附件,可由制造商部分或全部提供。 2 JB/T11990—-2014
5要求
5.1仪器的光学性能指标
仪器的光学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望远镜
项目
值或允差 ±1.0 ±2.0 ±2% ±3% ±5% 140
折射式反射式折射式反射式
物镜的通光孔径mm
物镜的焦距
主望远镜
目镜的焦距
视场中心
D 200 D ±10% ± 1.0 ±5% ±0.5 100 F 240 F
分辨力(”)
视场2/3
放大率
物镜的通光孔径 mm
视场视差m-1
寻星镜
视场中心
分辨力(")
视场2/3
注1:表中分辨力值均为理论值,实际分辨力要将理论值乘以系数K。K为1.5~2。 注2:D 通光口径,单位为毫米(mm)。 注3:F 寻星镜的放大率。
5.2仪器的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 5.2.1电镀表面不应有脱皮和斑点,漆面不应有磕碰伤和显著的颜色不均匀;零件表面不应有毛刺,外部零件锐边应倒棱,零件接合处应齐整;裸露金属面不应有锈蚀、碰伤和显著的划痕。 5.2.2所有紧固零件应保证紧固可靠,各锁紧机构应稳定可靠:所有支架应方便安装,并且稳定牢固:各活动部分的移动和转动应平稳舒适,不应有卡住和急跳现象。 5.2.3所有刻度、刻字及铭牌标记应清晰、明显。 5.2.4目镜及其他所有附件装卸和调整应方便、可靠。 5.2.5望远镜的可调部分应动作平稳、可靠,避免使用过量润滑油,非可调部分不应被润滑油污染。 5.2.6遮光罩应有遮蔽杂光的作用。镜筒内应装有消反射杂光光阑(反射式望远镜的镜筒内充许不加消杂光光阑),内表面应采用防反射处理。 5.2.7寻星镜的光轴相对主望远镜的光轴,应有可调机构,以保证使用主望远镜的最高倍率时,通过寻星镜观察到的视场中心目标应位于主望远镜的二分之一视场以内。 5.2.8赤道仪式支架,当更换各种附件时,相对极轴、纬度轴的旋转中心应具有保持平衡的机构。 5.2.9光学零件的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擦痕、麻点,水珠,霉点等疵病;光学零件的胶合面不应有气泡
3 JB/T119902014
和脱胶现象;光学分划元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1162的规定。光学系统视场内不应有影响观察的阴影、亮斑和异物。 5.3运输环境条件
仪器在运输包装条件下的环境模拟试验应按GB/T25480的规定。其中选用:高温55℃,低温-40℃ 交变湿热试验相对湿度95%,自由跌落4次,跌落高度按包装件质量选定。
6试验方法
6.1物镜的通光孔径 6.1.1试验工具
游标卡尺。 6.1.2试验程序
折射式: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物镜框的内径。 反射式: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反射物镜压板内切圆直径或反射物镜外径。 测得值与物镜的通光口径的名义值之差,即为物镜的通光口径的误差。
6.2折射式物镜的焦距 6.2.1试验工具
检验仪器时,试验工具如下: a)焦距仪或光具座: b)读数显微镜; c)玻罗板; d)显微镜,该显微镜的数值孔径应≥0.1; e)转台; f)十字线分划板。
6.2.2试验程序 6.2.2.1用放大率法测量折射式物镜的焦距
如图1所示,在焦距仪或光具座的平行光管的物方安装玻罗板,在平行光管物镜和读数显微镜物镜之间安装被测物镜,并使三者同轴。
沿光轴前后移动读数显微镜,使玻罗板线对的像最清晰;沿垂直光轴方向移动读数显微镜,使玻罗板线对的像在读数显微镜视场内对称分布。用测微目镜视场中的十字线测量视场内玻罗板最外一组线对像的间距”。按公式(1)计算被测物镜焦距于"。
F=平 y
(1)
J
式中: r"一被测物镜焦距,单位为毫米(mm): f平——平行光管物镜焦距,单位为毫米(mm);
-玻罗板线对间距,单位为毫米(mm);
4 JB/T11990—2014
一测微目镜测得的玻罗板线对像的间距,其值可按公式(2)计算。
=la-bl
(2)
B
式中:一测微目镜十字线瞄准玻罗板第一条线(图1中实线位置)时,测微目镜读数,单位为格:
测微目镜十字线瞄准玻罗板第二条线(图1中虚线位置)时,测微目镜读数,单位为格:测微目镜分格值;一显微镜物镜的放大率。
b
当读数显微镜安装在具有横向长度测量功能的移动台上时, J也可在移动台上直接读出。

说明:一光源:
4被测物镜: 5- 一 一带测微目镜的显微镜: 6目镜视场。
1-
玻罗板;平行光管物镜:
2

6.2.2.2用节点滑动法测量折射式物镜的焦距
如图2a)所示,在平行光管物镜和显微镜物镜之间安装转台,在转台上安装十字线分划板,并使其刻线面与转台旋转轴心线重合;沿光轴前后移动显微镜,使十字线的像最清晰;略微转动转台,如果显微镜视场中的十字线发生移动,则表明其刻线面未与转台旋转轴心线重合;应移动滑台,使十字线分划板向转台旋转轴心线靠拢,并移动显微镜重新调焦:直至转台转动时,显微镜视场中的十字线不动,且成像清晰,结束调整,记下显微镜基座指标线对准的标尺读数a。
如图2b)所示,在平行光管物方安装十字线分划板,在转台上安装被测物镜,沿光轴向后移动显微镜,使平行光管物方的十字线像最清晰;按上节相同的程序,调整被测物镜位置,使其后节点平面与转台旋转轴心线重合,记下显微镜基座指标线对准的标尺读数b。按公式(3)计算被测物镜焦距J。
f'=la-bl
(3)
式中: "被测物镜焦距,单位为毫米(mm):
a-bl—-显微镜位移量,单位为毫米(mm)。 6.2.2.3物镜的焦距误差计算
按公式(4)计算被测物镜的焦距误差。
f'-fex100% fo
(4)
dfr
式中: df"- 被测物镜的焦距误差:
上一章:JB/T 11996-2014 机动车尾气遥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下一章:JB/T 11988-2014 内燃平衡重式叉车能效测试方法

相关文章

GB/T 35126-2017 天文望远镜术语 GB/T 35124-2017 天文望远镜技术要求 GB/T 35125-2017 天文望远镜试验方法 天文望远镜400年探索之旅(第二版 修订版) T/ZZB 3569-2023 单筒折射式天文望远镜 望远镜技术与天文测天 玩儿不够的天文:天文观测与探索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 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