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1945-2014 自动运动黏度测定仪技术条件和测试评价方法

JB/T 11945-2014 自动运动黏度测定仪技术条件和测试评价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3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6 08:31:45



相关搜索: 11945 技术 条件 方法 测试 评价 自动 黏度 运动 运动 测定仪

内容简介

JB/T 11945-2014 自动运动黏度测定仪技术条件和测试评价方法 ICS 17.040.30 N10;19 备案号:45854—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945—2014
自动运动黏度测定仪技术条件和测试评价方法
The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test evaluation method
forautokinematicviscositytester
2014-10-01实施
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945—201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基本原理.. 5技术要求. 5.1外观.. 5.2测量性能...
1
5.3环境适应性, 5.4安全要求 6试验方法, 6.1外观.. 6.2测量性能. 6.3环境适应性 6.4安全要求, 7检验规则. 7.1检验的分类.. 7.2型式试验. 7.3判定规则... 8包装与随机文件、运输和贮存 8.1包装与随机文件 8.2运输.
5
6
6
8.3 贮存 JB/T11945—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津市市石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山东三泵科森仪器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秋艳、李祖强、王国峰、李红丽、鲁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1945—2014
采用玻璃毛细管黏度计,利用光电、热敏、图像识别等技术自动测量流体流动时间。 注:玻璃毛细管黏度计的类型包括在ASTMD446中,但不局限于这些类型。
4基本原理
在某一恒定的温度和一定的压差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毛细管黏
度计的时间,用黏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得到的流动时间相乘,即得到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黏度。
流动时间采用光电、热敏、图像识别等技术测定。
5技术要求
测定仪主要由自动黏度计、夹具、控温浴、温度测量与指示装置、计时装置、进样与清洗干燥装置、 分析处理系统、显示记录系统组成。实现测定仪自动进样、恒温、测试,数据自动处理和显示记录,黏度计自动清洗和干燥。为了保证黏度计自动清洗效果,应充分考虑所使用的黏度计的类型。 5.1外观
外观完好,无明显机械损伤及锈蚀、脱漆现象,电镀件表面无麻点和剥皮现象。面板标记显示清晰,铭牌齐全。 5.2测量性能 5.2.1自动黏度计 5.2.1.1每支自动黏度计须经检定,给出毛细管黏度计常数。 5.2.1.2自动黏度计须经校验,校验结果应符合ASTMD445中附录A.1.3的要求。 5.2.2夹具
夹具用以固定黏度计,应保证黏度计在恒温浴中的悬挂位置在任何方位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在1°范围之内。 5.2.3控温浴 5.2.3.1恒温浴应为透明液体浴,具有升温和制冷功能。并具有足够的深度,使恒温浴液面高于黏度计内试样液面20mm以上,黏度计底部高于恒温浴底面20mm以上。 5.2.3.2对于每组流动时间测量,浴温控制应该相同。在15℃~100℃的范围内,浴温变化不能超过选择温度土0.02℃。在15℃~100℃的范围外,浴温变化不能超过选择温度土0.05℃。 5.2.4温度测量与指示装置 5.2.4.1使用精密玻璃液体温度计或同等或更高精度的其他测温方式,在0℃100℃范围内,测量准确度为土0.02℃;在0℃~100℃范围之外,测量准确度为土0.05℃。 5.2.4.2温度指示应有0.01℃的分辨力。 5.2.5计时装置
计时装置应有0.1s或更高的分辨力,测量精度应在读数(200s~900s)的士0.07%范围之内。
2 JB/T11945—2014
5.2.6进样与清洗干燥装置
通过空压机、真空泵和电磁阀(或其他方式)实现测定仪自动进样、黏度计自动清洗和干燥。其中,黏度计自动清洗和干燥的操作应可程序设定。 5.2.7分析处理系统
应有允许分析误差、最大次数设置、浴温校正、黏度计校正、故障诊断等基本功能。 5.2.8显示记录系统
应具有数据显示、记录和存储功能,显示屏、计算机均可。
5.2.9 精密度
测试结果应符合ASTMD445的精密度要求。 5.3环境适应性 5.3.1环境条件
应符合GB6587.1中1.2II组的要求。 5.3.2 温度
应符合GB6587.2中II组的规定。 5.3.3湿度
应符合GB6587.3中II组的规定。 5.3.4振动
应符合GB6587.4中I组的规定。 5.3.5冲击
应符合GB6587.5中II组的规定。 5.3.6 电源频率与电压
应符合GB6587.8中1.1的规定。 5.4安全要求 5.4.1电器、机械结构
应符合SJ946的规定。 5.4.2 电器安全
应符合GB6587.7的规定。
3 JB/T11945—2014
6试验方法
6.1 外观
目测。 6.2测量性能 6.2.1 自动黏度计 6.2.1.1 自动黏度计的检定按照JJG155或ASTMD446的规定进行。 6.2.1.2 自动黏度计的校验按照ASTMD445中附录A.1.3的规定进行。 6.2.2夹具
通过观察一摆锤的摆动或其他同样精确的检测手段,确定不同方位毛细管黏度计在恒温浴中的悬垂位置与垂线的夹角。 6.2.3控温浴 6.2.3.1·浴体目测。 6.2.3.2选用适当范围内、适当精度的校正过的温度计,选择两个不同的温度点,温度恒定之后,在黏度计长度范围内,测试黏度计位置、两黏度计之间和温度计位置的浴温,在所选位置每隔2min测试一次,连续测试10次,测试结果与所选温度之差绝对值的最大值不能超过0.02℃(15℃~100℃)或 0.05℃(15℃~100℃范围之外)。 6.2.4温度测量与指示装置 6.2.4.1使用校正过的精密玻璃液体温度计或同等或更高精度的其他测温设备。在0℃~100℃范围内,使用两支校正过的玻璃液体温度计测试,两支温度计的测试结果一致性应在0.04℃范围之内;在0℃~ 100℃范围之外,可使用两种测温设备,其测试结果一致性应在0.1℃范围之内。 6.2.4.2分辨力:目测。 6.2.5 计时装置
用一个适当样品进行测试,用经过检定的秒表(0.1s或更高的分辨力)测定流动时间,将其与仪器提供的流动时间显示结果进行对比。 6.2.6 6进样与清洗干燥装置
目测。 6.2.7分析处理系统
目测,结合程序操作。 6.2.8 3显示记录系统
目测。 6.2.9精密度
按照ASTMD445的规定进行。
4 JB/T11945—2014
6.3环境适应性 6.3.1 环境条件
按照GB6587.1中1.2Ⅱ组的规定进行。 6.3.2 2温度
按照GB6587.2中Ⅱ组的规定进行。 6.3.3 3湿度
按照GB6587.3中Ⅱ组的规定进行。 6.3.4 4振动
按照GB6587.4中IⅡI组的规定进行。 6.3.5 5冲击
按照GB6587.5中IⅡI组的规定进行。 6.3.6电源频率与电压
按照GB6587.8中1.1的规定进行。 6.4安全要求 6.4.1 电器、机械结构
按照SJ946的规定进行。 6.4.2 电气安全
按照GB6587.7的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1检验的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 5.1、5.2为出厂检验项目,5.1~5.4为型式检验项目。
7.2 型式试验
7.2.1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 b)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
7.2.2 2型式试验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采用一次抽样方案,按照GB/T2829的规定进行。
5
上一章:JB/T 11943-2014 自动冷滤点测定器技术条件和测试评价方法 下一章:JB/T 11942-2014 自动饱和蒸气压测定器(雷德法)技术条件和测试评价方法

相关文章

JB/T 11944-2014 自动倾点测定器(自动气压法)技术条件和测试评价方法 JB/T 11943-2014 自动冷滤点测定器技术条件和测试评价方法 JB/T 11942-2014 自动饱和蒸气压测定器(雷德法)技术条件和测试评价方法 NB/SH/T 0956-2017 透明和不透明液体运动黏度的测定折管式自动黏度计法 JB/T 11941-2014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巡检盘库系统技术条件和测试评价方法 JB/T 11939-2014 原油含水分析仪(射频法)技术条件和测试评价方法 NB/SH/T 0870-2013 石油产品动力黏度和密度的测定及运动黏度的计算 斯塔宾格黏度计法 NB/SH/T 0870-2020 石油产品动力黏度和密度的测定及运动黏度的计算 斯塔宾格黏度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