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_17.040.30 J 4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095—2018
尺
元
Pi tapes
2018-12-01实施
2018-05-1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5095—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杭州长庚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计量大学、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沈阳佳宇工具有限公司、成都市精
博直径精密测量研究所、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大连市计量检测研究院、四川省(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几何量计量站、浙江时代计量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维、赵军、姜志刚、赵霞、于波、武晓琦、刘娜、石作德、吴小丰、孔明。
I
GB/T35095—2018
尺
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元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要求、检验条件、检验方法、标志与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0.02mm和0.05mm,直径测量范围为9mm~5000mm的元尺。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163—2008 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基本术语
术语和定义
3
GB/T17163一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元尺 pi tapes 具有一组(主标尺和副标尺)或多组有序的标尺标记及标尺标数所构成的带状的测量器具,用于测
量圆形被测对象的直径。 3.2
重合度偏差 deviation of coincidence 当副标尺上的“零”标尺标记与主标尺某一标尺标记重合时,副标尺上的“尾”标尺标记与主标尺相
应标尺标记未重合的差值。
型式与基本参数
4
4.1 型式
元尺的型式见图1~图3所示。图示仅供图解说明,不表示详细结构。
2
a
o
说明: 1——副标尺; 2—尺带; 3 一主标尺。
图1条式元尺结构示意图
GB/T35095—2018
Iuuul
1
说明:
副标尺; 2 一尺带; 3 主标尺,
人
图2 穿孔式元尺结构示意图
m
说明: 1— 副标尺;一尺带;
2 3- 一主标尺;
尺盒。
7
图3 卷尺式元尺结构示意图
4.2 基本参数
元尺的基本参数见表1的规定。
表1 元尺的基本参数
单位为毫米
主标尺和副标尺处的尺带宽度
分度值 0.01
直径D测量范围 50≤D<500 500≤D≤900 300≤D<500 500≤D<900 900≤D<1500 1500≤D<3000 3000≤D≤5000 9≤D≤115
尺带宽度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10.0
6.5 8.0 6.5 8.0 8.0 9.5 12.5 5.0
0.02
0.05
2
GB/T 35095—2018
5 要求
5.1 外观
元尺上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碰伤、划痕、折损、断线和涂层脱落等缺陷。 5.2 材料及硬度
元尺尺带应选择弹簧钢、不锈钢或其他类似性能的材料制造,其硬度应为450HV~620HV。 5.3 尺带宽度偏差
尺带宽度偏差应不超过土0.3mm。
5.4 标尺标记的宽度及宽度差
主标尺和副标尺的标尺标记(刻线)应均匀清晰,垂直到边,标记宽度应在0.10mm~0.20mm,标记宽度差不应大于0.03mm。 5.5 标尺标记间距 5.5.1主副尺标尺标记间距的相邻误差不应大于0.02mm。 5.5.2 主标尺的任意标尺标记间距的差值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副标尺的任意标尺标记间距的差值不应大于0.03mm。
表2主标尺的任意标尺标记间距的差值
单位为毫米
分度值
任意标尺标记间距的差值
直径D测量范围 50≤D<200 200≤D≤900 300≤D<900 900≤D≤5000 9≤D≤115
0.12 0.15 0,15 0.18 0.09
0.01
0.02 0.05
5.6 重合度偏差
副标尺上的“零”“尾”标尺标记与主标尺相应标尺标记应相互重合,其重合度偏差不应大于 0.03mm。 5.7 尺带侧边的直线度
元尺尺带侧边的直线度不应大于2mm/m。 5.8 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元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3
GB/T 35095—2018
表3 元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单位为毫米
分度值 0.01
直径D测量范围 50≤D<500 500≤D≤900 300≤D<900 900≤D<2100 2100≤D<3000 3000≤D<3750 3750≤D≤5000 9≤D≤115
最大允许误差
± 0.05 ±0.06 ± 0.06 ±0.08 ± 0.10 ±0.15 ±0.20 ±0.05
0.02
0.05
5.9 尺带厚度偏差和厚度差
尺带厚度偏差应不超过士0.01mm。尺带厚度差不应大于0.01mm。
6 检验条件
元尺检验时,室内温度应为20℃士5℃;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0%。
> 检验方法
7.1 外观
目力观察。 7.2 硬度
在维氏硬度计上检测。检测部位为元尺尺带全长上均匀分布的三点。 7.3 尺带宽度
采用卡尺检测尺带宽度。检测部位为元尺主标尺和副标尺上均匀分布的三处。 7.4 标尺标记的宽度和宽度差
采用工具显微镜或读数显微镜进行检验。主标尺和副标尺的标尺标记至少各抽检三条。 7.5 标尺标记间距
采用工具显微镜或读数显微镜进行检验。 主标尺和副标尺的相邻标尺标记间距至少各抽检三对,测得的最大差值为标尺标记间距的相邻
误差。
主标尺和副标尺的任意标尺标记间距至少各抽检三个,测得的最大差值为任意标尺标记间距的差值。
4
GB/T 35095—2018
7.6 重合度偏差
使副标尺的“零”标尺标记与主标尺某一标记对齐后,观察其“尾”标尺标记与主标尺的相应标记是否重合,其差值即为重合度偏差。
发生争议时,采用工具显微镜测量。 测量副标尺上“零”标尺标记与“尾”标尺标记间的距离和主标尺上分别与副标尺的“零”标尺标记与“尾”标尺标记相对应的标尺标记间的距离,两者之差的绝对值即为重合度偏差。 7.7 尺带侧边的直线度
将被检元尺展开在元尺检定平台(参见附录A)上,目测检测尺带侧边与基准边距离的最大差值,即尺带侧边的直线度。 7.8 示值误差
主标尺和副标尺的检点不应少于3点,主标尺的检点可参考表4的规定。
表4 主标尺的检点
单位为毫米
主标尺的检点
直径D测量范围
30 70 150 250 400 600 800 1 000 1 200 1 400 1 600 1 800 2 000 2 200 2 400 2 600 2 850 3 100 3 350 3 600 3 850 4 100 4 350 4 600 4 850
50 100 200 350 500 700 900 1 100 1 300 1 500 1 700 1 900 2 100 2 300 2 500 2 750 3 000 3 250 3 500 3 750 4 000 4 250 4 500 4 750 5 000
9≤D50 50≤D≤100 100≤D≤200 200≤D≤350 350≤D≤500 500≤D≤700 700≤D≤900 900≤D≤1100 1100≤D1300 1300≤D≤1500 1500≤D≤1700 1700≤D≤1900 1900≤D≤2100 2100≤D≤2300 2300≤D≤2500 2500≤D≤2750 2750≤D≤3000 3000≤D3250 3250≤D3500 3500D3750 3750≤D≤4000 4000≤D4250 4250D4500 4500≤D4750 4750≤D≤5000
10 50 100 200 350 500 700 900 1 100 1 300 1 500 1 700 1 900 2 100 2 300 2 500 2 750 3 000 3 250 3500 3 750 4 000 4 250 4 500 4 750
GB/T 35095—2018
检测时,在元尺检定平台(参见附录A)上,将被检元尺与基准元尺[不确定度U=(5十5L)μm,式中:L为被测长度,单位为米(m)展开在检测台上,分别在被检元尺与基准元尺的另一端施加拉力(拉力要求见表5),使被检元尺的“零”标尺标记与基准元尺的“零”标尺标记重合对齐,用读数显微镜分别瞄准被检元尺与基准元尺上的相应标记进行读数,得到检点的长度实测值L。
元尺直径实测值的计算见式(1)、式(2):
D外=L,/元—h D肉=L:/元十h
.....(1 )
.(2)
式中: D外— 外径实测值,单位为毫米(mm); D肉 内径实测值,单位为毫米(mm);
尺带的厚度值,单位为毫米(mm);检点的长度实测值,单位为毫米(mm);圆周率,取值3.1415927。
h Li 元元尺检点的直径实测值与标称值之差即为被检元尺的示值误差。 也可采用符合不确定度要求的其他检验方法。
表5元尺的拉力
拉力/N 15.9±0.5 23.9±0.5 31.9±0.5
直径D测量范围/mm
9≤D≤900 900≤D≤3000 3000≤D≤5000
拉力值以钢对钢的摩擦系数0.15为依据计算。
7.9 尺带厚度偏差和厚度差
采用千分尺检测尺带厚度。检测部位为元尺尺带全长上均匀分布的三处。
标志与包装
8.1 1元尺上应标志:
a) 制造厂厂名或注册商标; b) 分度值、直径D测量范围、厚度; c) 产品序号。
8.2 元尺包装盒上至少应标志:
a) 制造厂厂名或注册商标; b) 产品名称; c) 分度值、直径D测量范围、厚度。
8.3 3元尺在包装前应经过防锈处理并要善包装,不得因包装不善而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产品。 8.4元尺经检定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应附有产品合格证,产品合格证上应标有本标准的标准号、产品序号和出厂日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