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3.160 J78 备案号:61723—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366—2018
真空技术 电力电容器真空干燥浸渍设备 Vacuum technology-Power capacitor vacuum drying & impregnating
equipment
2018-02-09发布
201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366—2018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一
型号表示方法.
4
5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2 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 5.3 加热与温差 5.4 基础压力 5.5 漏率 5.6 加工与装配质量 5.7 安全保护 5.8 外观质量 5.9 环境保护 6装置构成
000000000000000001
测试方法 7.1 一般要求 7.2 温差测量. 7.3 压力测量.. 7.4 漏率测量... 7.5 注油测试 7.6 加工与装配质量检测. 7.7 噪声检测 7.8 外观质量检查. 7.9 安全保护检测. 检验规则
7
8
8.1 一般要求 8.2 检验要求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0 安装
6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表1不同元件材质的基础压力表2不同容积时的漏率. 表3检测项目、方法和要求
3
I
JB/T1336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真空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莱宝真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合肥智海光电
技术有限公司、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智德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鸣、于志强、钱淼汛、许涛、钟云会、刘磊、徐法俭、王长明、张维、林乐忠、王玲玲。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3366—2018
真空技术电力电容器真空干燥浸渍设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电容器真空干燥浸渍设备的术语和定义、型号表示方法、技术要求、装置构成、 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装。
本标准适用于用来处理用油、脂作为绝缘介质的电力电容器的真空干燥浸渍设备(以下简称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163真空技术术语 GB5226.1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6070 D真空技术法兰尺寸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8624一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2467.2金属材料熔焊质量要求第2部分:完整质量要求 GB/T13306标牌 GB/T13325机器和设备辐射的噪声操作者位置噪声测量的基本准则(工程级) GB16297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CJ/T206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JB/T1092 真空技术O型真空橡胶密封圈型式和尺寸 JB/T2379 金属管状电热元件 SY/T0524 导热油加热炉系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31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础压力 ultimate pressure Po 空载干燥的真空干燥浸渍设备罐体逐步接近稳定的最低压力。
3.2
温差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T 经过规定时间加热后,同一时间测得的真空干燥罐内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差值。
3.3
漏率 leak rates Qo
1
JB/T13366-2018
单位时间内通过孔洞、孔隙,渗透元件等进入真空干燥罐内的外部气体流量。 注:单位一般为帕升每秒(PaL/s)。
4型号表示方法
真空干燥罐有效容积,单位为升(L)真空干燥罐充许最高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加热方式特征代码(Y一导热油加热:D— 电加热: Q蒸汽加热:T—其他加热)安装方式特征代码(L一 立式:W一卧式)真空干燥浸渍设备特征代码(用VDI表示)
示例: VDI-W-D/100-30000表示卧式电加热,真空干燥罐允许最高温度为100℃,有效容积为30000L。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检验和验收。 5.2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
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当设备不能满足下列环境条件时,用户与制造厂协商确定:
环境温度:5℃40℃: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5%(温度为20℃土5℃);一冷却水出水温度:不超过30℃;
—冷却水压力:0.2MPa~0.3MPa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应符合CJ/T206的要求;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不超过额定电压的土10%:设备现场应整洁、通风,确保不引起电器及其他金属件表面腐蚀或引起金属间导电。
5.3加热与温差 5.3.1加热方式
导热油加热或电热管直接加热。采用导热油加热时,应按SY/T0524的规定:采用电热管直接加热时,应按JB/T2379的规定。 5.3.2温差
空载时,真空干燥罐内温差AT。不大于3℃,即△T≤3℃ 5.4基础压力
不同元件材质的基础压力见表1。
2
JB/T13366—2018
表1不同元件材质的基础压力
元件材质基础压力 Pa
金属化膜 ≤10
薄膜+铝箔
≤2
5.5漏率
不同容积时的漏率见表2。
表2不同容积时的漏率
允许漏率 Pa - L/s ≤10 ≤12 ≤15
真空干燥罐容积V
L V<10 000
10000≤V≤30000
V>30 000
5.6加工与装配质量 5.6.1 装配中应对工作室处于真空环境中的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 5.6.2 设备用真空法兰应符合GB/T6070的要求,静密封用的O型圈应符合JB/T1092的要求。 5.6.3设备配套的电气装置的制造安装质量应符合GB5226.1的要求。 5.6.4加热排管应无泄漏。 5.7安全保护 5.7.1控制系统应有断水或水压不足和压缩空气压力不足的报警装置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机构的动作应灵敏、可靠。 5.7.2设备关联泵阀应保持联锁,突然断电时,测量与控制系统能保持当前工艺状态并保存工艺参数,恢复供电时,系统可从初始状态或者当前状态继续运行。 5.7.3设备及其附属的电气装置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5226.1的规定,应设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2,接地处应有明显标记。 5.7.4设备及其附属装置上应装设操作和安全所需的标牌或标记,标牌及标记应安装牢固,其字迹应在设备正常使用期内保持清晰。 5.7.5为降低能量消耗,真空干燥罐外面需包保温层,保温材料应符合GB8624一2012中A级材料的要求,真空干燥罐铠装表面温度不高于车间环境温度20℃,金属附件直接传热处除外。 5.8外观质量 5.8.1设备外观应没有非功能性的尖角、棱角、凸起及粗糙不平表面。零部件接合面的边缘应整齐匀称,不得有明显错位。金属零件的镀层应牢固,无变质、脱落及生锈等现象,所有紧固件应有防护层。 5.8.2设备的防护罩应坚固及不易变形。 5.8.3外露的焊缝应平直、均匀,应符合GB/T12467.2的规定。 5.8.4设备管路施工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规定,管路外表面涂漆颜色应符合GB7231的规定。 5.8.5设备表面应光洁、美观、牢固,无剥落、起皮等现象。设备涂漆的颜色和表观质量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规定。 5.8.6设备的各种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装在便于操作者观看的位置。
3
JB/T13366—2018
5.9环境保护
5.9.1设备正常运转时噪声应不超过85dB(A》。 5.9.2设备的密封性能应达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 5.9.3设备正常工作时排放的气体、烟尘、废水、废渣等应符合GB16297的要求。
6装置构成
6.1设备通常由真空干燥罐、真空系统、真空冷凝系统、加热系统、冷却水系统、注油系统、气动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组成。 6.2真空干燥罐分为圆罐和方罐,结构型式为卧式和立式:真空干燥罐上设有罐门启闭机构、真空口、 照明观察窗、加热器和台车或轧道等部件。 6.3真空系统对真空干燥罐抽真空,通常由机械真空泵、真空阀门、真空管道等组成。 6.4真空冷凝系统用于冷凝水及绝缘介质蒸发气体,由真空冷凝器、真空管道和真空阀门等组成。 6.5加热系统以电加热器或被加热的导热油作为热源,用于电容器的加热 6.6冷却水系统为真空冷凝器、真空泵等提供冷却水;由冷水机、过滤器、水流监控装置和阀门等组成。 6.7气动系统为各种气动阀门提供压缩空气。 6.8注油系统通常由储油罐、管道、阀门、液位控制器、注油槽、托架等组成,用于将绝缘介质注入电容器内部。 6.9测量与控制系统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及处理,根据相关工艺的要求,对干燥浸渍过程进行监控并显示工艺数据及设备运行状态;可以管理干燥浸渍工艺配方及存储历史数据。系统由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智能温控仪表、真空仪表等设备组成。 6.10辅助系统一般根据设备特性或用户要求而配置,如液压系统等。
7测试方法
7.1一般要求
检测所用仪器仪表、计量器具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并在有效期内。 7.2温差测量
真空干燥罐空载时,在真空干燥罐内部前1/3离上下左右四面发热体200mm处共4点,在真空干燥罐中部、离上下左右四面发热体200mm处共4点,在真空干燥罐内部后1/3、离上下左右四面发热体200mm处共4点,合计12点上测量当真空干燥罐达到设定温度并保温2h后的温差。 7.3压力测量 7.3.1测量位置:真空干燥罐压力的测量位置须位于真空干燥罐顶部,且离真空干燥罐排气口距离在 500mm以上。 7.3.2基础压力测量:常压空载状态下真空干燥罐加热到最高温度维持8h,在该温度下抽气,同时停止加热,保持抽气状态,测量真空干燥罐降至室温后继续排气8h后的压力。 7.4漏率测量
在达到真空干燥罐基础压力后关闭真空干燥罐抽气阀门、关停真空泵后1h记录压力,再经过12h
4
JB/T13366—2018
后记录压力,两者的差值绝对值为Ap,按公式(1)计算漏率。
Oo= ApV / (12×3 600)
(1)
式中: Qo——漏率,单位为帕升每秒(Pa·L/s); Ap——经过12h后的压力升高值,单位为帕(Pa)); V真空干燥罐容积,单位为升(L)。
7.5注油测试 7.5.1双注油孔设计:目测,电容器外壳上设置两个孔,一个孔用来注油,一个孔用来排气。 7.5.2单注油孔设计:目测,按最快给油量注油,电容器外壳上的注油孔必须有通畅的气路与抽真空系统连通。 7.6 加工与装配质量检测
加工与装配质量的检测项目、方法和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检测项目、方法和要求
要求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表面除锈、清洗、清洁程度法兰密封面、密封槽的加工质量,密封圈的直径和表面质量
目视检查密封槽尺寸、密封圈直径用游标卡尺检测,加工质量用表面粗糙度比较 应符合5.6.2的要求样块检测,其余目视检查用万用表按接线图逐一检查
应符合5.6.1的要求
电缆的标识、连接、绝缘、导通空载运转性能试验
应符合5.6.3的要求应符合5.3~5.5的要求
空载运转检查
7.7噪声检测
设备的噪声检测应符合GB/T13325的规定,检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5.9.1的要求。 7.8外观质量检查
目视检测,结果应符合5.8的要求。 7.9安全保护检测 7.9.1 设备通电后,设备的警告和联锁保护装置等的动作应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7.9.2 设备的接地电阻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5.7.3的要求。
8检验规则
8.1一般要求
设备必须经过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质量合格证后方能出厂。 8.2 2检验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