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120.30 H 13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990.8—2014
冰铜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和溴酸钾滴定法
Methodsfor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matte-
Part8: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content-
Hydridegeneration-atomicfluorescencespectrometry silver diethyldithiocarbamate spectrophotometry and
potassium bromate titrimetry
2015-04-01实施
2014-10-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990.8—2014
前言
YS/T990《冰铜化学分析方法》分为18个部分:
第1部分:铜量的测定碘量法;一一第2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第3部分:硫量的测定 重量法和燃烧滴定法;
一第4部分:铋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一第5部分: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第6部分:铅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zEDTA滴定法;第7部分:镉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8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和溴酸钾滴定法;第9部分:铁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一第10部分:二氧化硅量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和氟硅酸钾滴定法;
第11部分:镍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2部分:三氧化二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13部分:氧化镁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4部分:锌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zEDTA滴定法;第15部分: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6部分:汞量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7部分:钴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8部分:铅、锌、镍、砷、铋、锑、钙、镁、镉、钻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本部分为YS/T990的第8部分。 本部分碑含量重聋部分采用方法2仲裁。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本部分方法1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部分方法1参加起草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研究
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部分方法2起草单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本部分方法2参加起草单位: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方法3起草单位: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本部分方法3参加起草单位: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
属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方法1主要起草人:武索茹、谷松海、邓川、陈殿耿、马得莉、戴凤英、朱晓艳、王慧、窦怀智、 张威、王冬珍、刘天平、刘烽、张晓冬。
I
YS/T990.8—2014
本部分方法2主要起草人:李琴美、赵晓佩、汪实富、叶欣、陈渝滨、郑文英、马丽、万双、威月花廖家章、叶一舟、张小军、黄萍冰。
本部分方法3主要起草人:何梅、陈兰、张征、胡军凯、袁功启、、施小英、陈渝滨、郑文英、陈殿耿、 王皓莹、谭秀丽、左鸿毅。
=
YS/T990.8—2014
冰铜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二乙基二硫代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和溴酸钾滴定法
1范围
YS/T990的本部分规定了冰铜中神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冰铜中砷含量的测定。方法1测定范围为0.010%0.20%;方法2测定范围为 0.010%~0.20%;方法3测定范围为0.20%~5.00%。
2方法1: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2.1方法提要
试料经酸溶解后,用抗坏血酸进行预还原,以硫脲掩蔽杂质元素,在氢化物发生器中,试液中的砷被硼氢化钾还原成氢化物,用氩气导人石英炉原子化器中,于原子荧光光谱仪上测量其荧光强度。 2.2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2.2.1 硫脲:优级纯。 2.2.2 抗坏血酸:优级纯。 2.2.3 硼氢化钾:优级纯。 2.2.4 氢氧化钾:优级纯。 2.2.5 盐酸(p=1.19g/mL)。 2.2.6 盐酸(1+9)。 2.2.7 硝酸(p=1.42g/mL)。 2.2.8 硝酸(1十9)。 2.2.9 硫酸(p=1.84g/mL)。 2.2.10 硫酸(1十1)。 2.2.11 氢氧化钠溶液(10%)。 2.2.12 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100g/L):称取5g硫脲(2.2.1)和5g抗坏血酸(2.2.2),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用时现配。 2.2.13硼氢化钾(10g/L)及氢氧化钾(5g/L)混合溶液:准确称取1g硼氢化钾(2.2.3)和0.5g氢氧化钾(2.2.4)溶于100mL水中,混匀。 2.2.14砷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1320g预先在100℃~105℃烘干1h的基准三氧化二砷,置于 100mL烧杯中,加10mL氢氧化钠溶液(2.2.11),微热溶解后,加人40mL水与1滴酚酸乙醇溶液 (2.2.17),用硫酸(2.2.10)中和至酚酞红色褪去并过量2mL,冷至室温,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μg砷。 2.2.15砷标准溶液:移取10.00mL砷标准贮存溶液(2.2.14)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
1
YS/T990.8—2014
匀。此溶液1mL含10μg碑。 2.2.16砷标准溶液:移取10.00mL砷标准溶液(2.2.15)于100mL容量瓶中,加人5mL盐酸(2.2.5),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μg砷。 2.2.17 7酚酞乙醇溶液(1g/L)。 2.3 仪器
原子荧光光谱仪,附砷高强度空心阴极灯。 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能达到下列指标者均可使用:
检出限:应达到0.1ng/mL;精密度:用10ng/mL的砷标准溶液测量11次荧光强度,其标准偏差不应超过平均荧光强度的5.0%; -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95。
2.4试样 2.4.1 样品粒度应不大于100μm。 2.4.2样品在105℃±5℃烘1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5 分析步骤 2.5.1 试料
称取0.20g试料,精确到0.0001g。 2.5.2 测定次数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2.5.3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2.5.4 试料的溶解
将试料(2.5.1)置于20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人5mL硝酸(2.2.7)、15mL盐酸(2.2.5),盖表面血,低温加热30min,加入6mL硫酸(2.2.10),加热至冒烟。取下冷却,用水吹洗表血及杯壁至约 30mL,加热使盐类溶解,取下冷却,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按表1移取样品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依次加人5mL盐酸(2.2.5)、10mL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2.2.1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0.5h后测定。
表1试液分取体积
砷的质量分数/% 0.010~0.050 >0.050~0.10 >0.10~0.20
分取体积/mL
5.00 4.00 2.00
注:所用玻璃仪器均用硝酸(2.2.8)浸泡12h以上,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再用。 2
YS/T990.8—2014
2.5.5 5工作曲线的配制
分别移取0mL、2.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标准工作溶液(2.2.16)于一组 1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盐酸(2.2.5)、10mL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2.2.12),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0.5h后测定。 2.5.6测定
调整仪器工作条件使仪器至最佳状态,依次将砷标准溶液(2.5.5)、空白溶液和试料溶液分别导人氢化物发生系统,以盐酸(2.2.6)作为载流,以硼氢化钾及氢氧化钾混合溶液(2.2.13)为还原剂进行测定。 2.6分析结果的计算
砷的含量以质量分数WA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p-P。) . V。. Vz×10-9
×100
...(1)
WAs
m.V,
式中: P:一一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样品溶液砷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μg/L); P。—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空白溶液砷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μg/L); V。一一试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分取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测定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表示至小数点后两位,小于0.1%的表示至小数点后三位。
2.7精密度 2.7.1 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或外延法求得。
表 2 重复性限
0.,27 0.02
0.087 0.006
0.15 0.01
WA/% r/%
0.026 0.002
2.7.2 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R),超过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再现性限(R)按表3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或外延法求得。
YS/T990.8—2014
3.2.16乙酸铅脱脂棉:将脱脂棉浸入乙酸-乙酸铅溶液(3.2.15)中,浸透后取出,在空气中干燥后备用。 3.2.17铜试剂银盐三氯甲烷溶液:称取2.5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于500mL预先加人20mL三乙醇胺(3.2.4)的三氯甲烷(3.2.3)溶液中,振荡使其溶解。静置过夜。过滤,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使用期应不超过一周。 3.2.18碑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1320g预先在100℃~105℃烘干1h的基准三氧化二砷于100mL 烧杯中,加5mL氢氧化钠溶液(3.2.11)低温加热使其溶解,加50mL水、2滴酚酥乙醇溶液(3.2.20),用硫酸(3.2.8)中和至红色刚消失后再过量2mL,移人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1mL溶液中含100μg碑。 3.2.19砷标准溶液:移取20.00mL砷标准贮存溶液(3.2.18)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1mL溶液中含4μg砷。 3.2.20 酚酞乙醇溶液(1g/L)。 3.3仪器 3.3.1 分光光度计。 3.3.2 砷化氢气体发生-吸收装置,见图1。
5
说明:
-100mL锥形烧瓶;一磨口: -导气管(具空心磨口塞);一内盛乙酸铅脱脂棉;
1- 2- 3- 4-
5- 一乳胶管;
-吸收管(10mL具塞比色管);一导气管下口(内径1mm)。
6- 7-
图1砷化氢气体发生-吸收装置图
3.4试样 3.4.1试样粒度应不大于100μm。 3.4.2 试样应在105℃士5℃烘干1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3.5分析步骤 3.5.1试料
称取0.20g试样(3.4),精确至0.0001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