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3.110.30 E02 备案号:37537—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2112012 代替SY/T6211-1996
表层调查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Labor quota for LVL & uphole survey
2012一12一01实施
201208-23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211—2012
目 次
前言 1
Ⅱ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组日劳动定额劳动定员
2
4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常规施工方法基本组日劳动定额举例附录B(规范性附录) 表层调查组劳动定员
4
I
SY/T6211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厂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缩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211-1996《浅层折射地震勘探劳动定额》,与SY/T6211-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微测井表层调查作业的劳动定员定额,取消了海滩地区的劳动定员定额(见第3章):将地区类别由9个类别28个地类等级调整为12个类别43个地类等级,并引用了SY/T 5498《车装钻地震勤探劳动定额》,SY/T5499人抬钻地装探劳动定额】SY/T5507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劳动定额》对地区类别和地类等级划分的规定:给出了不同地区类别和地类等级的效率系数(见3.1.2);根据国家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将日工地工作时间由540min调整为4s0min,调整了有关参数值,提高了劳动定员定额水平(见3.2);一将组日劳动定额举例列入资料性附录;将附录A,附录B纳人标准的正文:取消了附录C (提示的附录)浅层折射组主要生产设备。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劳动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雅负资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原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麦秋、刘银贞、吕俊龙、崔伟强。
E
SY/T6211—2012
表层调查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勘探队表层调查组日劳动定额,同时给出了劳动定额所依据的相应劳动定员。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勘探队表层调查组使用浅层折射和微测井方法进行的表层调查地震勘探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498车装钻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SY/T5499人抬钻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SY/T5507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劳动定额
3 组日劳动定额
3.1 组日劳动定额计算 3.1.1 组日劳动定额计算公式
组日劳动定额Q按公式(1)计算。
Q=K,*Qij
(1)
式中: Q一表层调查组月劳动定额,单位为物理点: K一劳动定额地区类别效率系数,见表1: Q一一基本组日劳动定额单位为物理点,按公式(2)计算。
3.1.2劳动定额地区类别划分及效率系数 3.1.2.1车装钻地震勘探队表层调查组的劳动定赖地区类别划分按SY/T5498的规定,劳动定额地区类别效率系数K,见表1。 3.1.2.2人抬钻地震勘探队表层调查组的劳动定额地区类别划分按SY/T5499的规定,劳动定额地区类别效率系数K,见表1。 3.1.2.3可控震源地震勘探队表层调查组的劳动定额地区类别划分按SY/T5507的规定,劳动定额地区类别效率系数K,见表1。 3.1.3基本组日劳动定额
基本组日劳动定额Q按公式(2)计算。
工
SY/T6211—2012
表1 劳动定额地区类别效率系数K
地区类别
地表条件
浅层折射
微测井 IⅡ
IV
Ⅱ
NV
II
H
I
1
1.034 1.0 0.965 0.914 1.(011 D.985 0.971 1.005 0.988 0.826 0.825 0.736 0.640 0.544
平原区 1,027 1-0 0.944 0.863
车装 草原区 1.124 1.027 0.939 钻地 浮土区 0.998 0.950 0.808 震勘 戈壁区 0.964 0.858 0.722 0.614 探队 沙漠区 0.997 0.965 0.922 0.901 0.843 0.735 0.964 0.958 0.951 0.943 0.935 n.816
沼泽区 0.837 0.761 0.685 平原区 0.611 0.532 0.443
0.826 0.751 0.676 0.615 0.532 0.453 0.506 0.19 0.336 0.692 0.599 0.499
人拾 西北山区 0.503 0.419 0.329 钻地
水网区 0.688 0.599 0.488
震勘 西南及其他探队 山区 0.468 0.444 0.417 0.373 0.366
0.471 0.447 0.420 0.376 0.319
黄土原区 0.567 0.519 .451
0.571 0.519 0.461 0.825 0.781 0.736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队 0.964 0.911 0.858
Qu = I.-(Ta Tn)
(2)
...
00000
T
式中: T- 一工地工作时间,单位为分(min),见表2; Tm 一宽放时间,单位为分(min),见表2: Tixk生理需要时间,单位为分(min),见表2; Ti一一单个物理点平均作业时间,单位为分每物理点(min/物理点),分别按公式(3)和公式
(4)计算。
3.1.4单个物理点平均作业时间
浅层折射单个物理点平均作业时间T按公式(3)计算,微测井单个物理点平均作业时间T按公式(4)计算。
T=eLT,
((3)
00
UI 02
式中:
浅层折射排列长度,单位为米(m);
Ar物理点距,单位为米(m)
一施工人员行进平均视速度,单位为米每分(m/min),见表2; 02 仪器搬迁平均视速度,单位为米每分(m/min),见表2; T- 单个物理点相对静态作业时间,单位为分(min),分别按公式(5)和公式(6)计算。
U
2
SY/T6211—2012
T=DT
(4)
U2
式中: D一钻井深度,单位为米(m); U一一钻机平均钻进速度,单位为米每分(m/min),见表2。
3.1.5单个物理点相对静态作业时间
浅层折射单个物理点相对静态作业时间工按公式(5)计算:微测井单个物理点相对静态作业时间T按公式(6)计算。
T=T.TTTaT.Tr
(5)
式中: T一定点时间,单位为分(min),见表2 T一一埋置回收检波器时间,单位为分(min),见表2; T- 一挖炮坑埋炸药时间,单位为分(min),见表2; T- 警戒放炮时间,单位为分(min),见表2; T- 仪器操作时间,单位为分(min),见表2;
整理装车时间,单位为分(min),见表2。
T
T=TTaT.TT
(6)
式中: T一下药时间,单位为分(min),见表2。
3.2各类时间及其他参数
各类时间及其他参数值见表2。
表2各类时间及其他参数时间参数 T.
其他参数
T.
T.
Ta
Tm
Tisk
T.
T.
T.
Tt
U2 m/min
DI
U
min
50
50 200 0.73
480
30
4
6
3
2
3.3表层调查常规施工方法基本组日劳动定额举例
表层调查常规施工方法基本组日劳动定额举例参见附录A,附录A中未列出施工方法的组日劳动定额按公式(1)至公式(6)、表2中所列参数和实际观测系统施工参数计算。
4劳动定员
本标准给出的劳动定额所依据的相应劳动定员见附录B。
3
SY/T6211—201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常规施工方法基本组日劳动定额举例
A.1浅层折射常规施工方法基本组日劳动定额见表A.1。
微测井常规施工方法基本组日劳动定额见表A.2。
A.2
表A.1 浅层折射常规施工方法基本组日劳动定额
单位为物理点
物理点距
排列长度
m
m 1003 200 300 400 500
1( 11.76 8.70 6.90 5. 71 4.88
1500 10.96 8.25 6.61 5.52 4.73
2000 10.26 7.8 6.35 5.33 4.60
500 12.70 9.20 7.21 5.93 5.03
表A.2 微测井常规施工方法基本组日劳动定额
单位为物理点
物理点距
井深 m 20 30 40 50 60 70 80
m
500 9.11 8.62 8.18 7.78 7. 42 7. 09 6.79 6.51 6.94 6.66 6.39 6.14 5.92 5.71 5.51 5.33 5.61 5.42 5.2 5.08 4.92 4.77 4.64 4.50 4.71 4.57 4. 44 4. 32 4.21 4.10 4. 0 3.90 4.05 3.95 3.86 3. 77 3.68 3.60 3.52 3. 44 3.56 3.48 3. 41
10
20
250 3000 35(0 M
1500
3. 34 3.27 3.20 3.14 3.08 2.99
3.17 3.11
3.05
2.9 2.89 2.84 2.79
4
SY/T 62112012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表层调查组劳动定员
表层调查组劳动定员见表B.1。
单位为人
表B.1 表层调查组劳动定员浅层折射
序号 1 2 3
微测井 11 12 11
岗位或工种
所在地震队类别车装钻地震勘探队人抬钻地震勘探队可控震源地震勘探队
5 6 5
表层调查仪器操作员(组长)、放线工、 搬运工、爆炸工、司钻、钻工
注:当排列长度超过300m时,增加放线工1人。在山区,黄土原区施工时, 增加搬运工2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