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010 J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1210.2—2014
绿色制造 亚干式切削
第2部分:微量润滑系统技术要求
Green manufacturing-Near dry cutting-
Part 2 :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ng system
2015-05-01实施
2014-09-03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1210.22014
前言
GB/T31210《绿色制造 亚干式切削》分为2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第2部分:微量润滑系统技术要求。
本部分为GB/T3121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一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7)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大学、东莞市安默琳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金兆节能科技有限公
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宁波可瑞迪化油器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重庆成田低温加工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童明伟、张昌义、熊伟强、吴启东、奚道云、韩剑敏、任家隆
I
GB/T 31210.2--2014
绿色制造 亚干式切削
第2部分:微量润滑系统技术要求
1 范围
GB/T31210的本部分规定了金属切削机床亚干式切削微量冷却润滑(以下简称微量润滑)系统组成、微量润滑系统要求及其包装、安装与调试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金属材料亚干式切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6769金属切削机床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GB/T31210.1绿色制造亚干式切削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3121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量润滑系统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ng system 亚干式切削中,微量润滑及辅助设施的组合。
3.2
微润滑雾化器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ng atomizer 根据亚干式切削工艺要求,对润滑剂进行微量供给并实现雾化的装置。 注:包括微量油(液)雾化器、干粉喷射器和采用精确计量的微量介质喷射器等。
3.3
低温冷风射流机 cryogenic cold air blast jet machine 将带有一定压力的气流净化干燥,使气流温度降低至0℃以下,并向外喷射的设备。
3.4
冷枪 cold gun 通过直接制冷方式,将带有一定压力的气流温度降低至0℃以下,并向外喷射的装置。
4微量润滑系统分类及组成
4.1按冷却方式分类
微量润滑系统按冷却方式分为外冷式和内冷式: a)外冷式微量润滑系统
-般使用独立的喷射组件,主要应用于对车削、铣削等外表面成型加工。
1
GB/T 31210.2--2014
b)内冷式微量润滑系统
通过机床主轴、刀具、刀夹或回转接头中的孔道将微量润滑介质喷人切削区,主要应用于车削、 铣削加工及钻孔、铣孔、镗孔等内表面加工。
4.2按温度分类
根据润滑介质温度不同,微量润滑系统通常又分为常温微量润滑系统、低温微量润滑系统: a)常温微量润滑系统
通过自吸或压力注人等方式,向气流中注人微量润滑剂,生成微量润滑介质并喷人切削区,实现常温微量润滑切削的系统。系统通常由气源、空气净化装置、雾化器、喷射器组件等组成必要时,可通过降温装置降低微量润滑介质温度。
b)低温微量润滑系统
通过自吸或压力注人等方式,向低温气流中注人微量润滑剂,获得低温微量润滑介质(0℃以下)并喷人切削区,实现低温微量润滑切削的系统。系统一般由气源、空气净化系统、低温冷风射流机(冷枪或冷媒蓄存装置等)、雾化器及喷射器组件等组成。通常气流源于空气压缩机,并通过制冷处理。般系统输出温度在一55℃20℃范围内可调。
5微量润滑系统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亚干式切削微量润滑系统:
a)产品结构及使用应满足安全防护要求; b)产品结构应便于加工、操作、安装及维护; c)产品结构应紧凑,与机床总体结构协调一致。
5.1.2亚干式切削精密计量供油装置,切削中应满足供油精确、连续、可控。一般可通过气动微量柱塞、脉冲注射等方式实现。 5.1.3系统所用气动、液压元件及功能部件的性能,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或设计规范。 5.1.4亚干式切削微量润滑剂应符合环保要求。
5.2接头及管道要求 5.2.1气源的输送应选用金属管接头,选用耐油、耐压软管及其他与工作介质相容的材料。 5.2.2低温微量润滑系统使用的管接头,应采取保温、防水措施,并使用耐低温材料。 5.2.3易与切屑接触的软管外部应用网罩保护,以免被切屑损伤。 5.2.4气、液通道的所有连接部不应有渗漏。接头及其他结合部,常温下,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禁用麻、丝等杂物代替;在低温下,应采用耐低温的密封材料。 5.2.5软管管道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及压扁现象,通道内应有足够的通流面积。短距离输送低温气流时,可以使用泡沫包裹耐低温软管,外用网罩保护的结构;6 m以上距离时,应该使用真空保温软管输送。 5.2.6亚干式切削用气体和微量润滑冷却介质输送通道,应能承受1MPa以上的气体压力。 5.2.7管道设置应安全合理,排列整齐,便于元件调整、修理、更换。为避免管道振动、撞击,管道间应有定的间隙。在长管道间产生振动、撞击或下垂时,应采用管夹加以固定。 5.2.8管路不允许用作支承使用。 5.2.9软管长度应尽可能短,以避免设备运行时发生的软管严重弯曲与变形,必要时应设置软管保护装置、拖链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绿色制造亚干式切削
第2部分:微量润滑系统技术要求
GB/T 31210.2—2014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 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880×1230 1/16 印张0.5字数 8 千字 2014年9月第一版 2014年9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49491定价 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 31210.2-2014
打印月期:2014年10月22日F009A